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我的計謀模擬器》第81章 流民問題
  第81章 流民問題
  “水利”、“稻種”、“造田”、“引民”、“剿匪”、“世家”、“錢糧”……

  這一份竹簡某種意義上算是李基的“備忘錄”,上面所寫的一個個字眼,均是不斷補充所想到開發吳郡所需解決的問題。

  嗯……

  只是字眼,而不是解決方案。

  若是真的要尋求解決方案,恐怕一卷竹簡寫滿都裝不下隨便一個字眼的解決方案。

  相對比中原地區的耕地缺乏,吳郡盡管在未來有著“蘇湖熟,天下足”的美名,但是那可也是相距如今還差了八百年的南宋時期才出現的諺語。

  其中,還有著五胡亂華、五代十國以及南宋時期連續三次人口南遷,並且持續不斷對江南地區的開發,方才造成的這個美名。

  如今的江南,在絕大多數人的眼中僅算是偏僻流放之地。

  即使是在李基的眼中,也很清楚吳郡具備著極大的潛力,但如何將吳郡的潛力一步步開發出來,這是個極大的難題。

  而如今李基尚未抵達吳郡,縱是滿頭思緒,那也是無從下手。

  只是在意識到吳郡的基礎設施可能比想象之中的更糟糕,這不免讓李基這一位陽光大男孩心中再添一份陰霾。

  就在這時,營帳之外響起了一道聲音。

  “子坤,備可以進去嗎?”

  “主公的話,進來就可以了。”

  李基連忙應了一聲,站起來相迎劉備之時,忽然覺得似乎哪裡怪怪的。

  不過,當看著被打濕了半個身子且滿臉愁容的劉備之時,李基連忙迎了上去,拉著劉備到炭火旁烤乾衣物之余,連忙讓夏侯蘭準備熱茶為劉備暖一暖身子。

  “明正,麻煩你了。”

  劉備接過熱茶,對著夏侯蘭溫和地笑了笑,讓夏侯蘭整個人驟然都變得有些羞澀了起來。

  相對比嚴厲的兄長夏侯博以及總是一板一眼的趙雲,夏侯蘭顯然對於劉備這種溫柔的大哥哥式主君沒有絲毫抵抗力。

  李基見狀,不由得暗自感慨一句。

  唉,主公,請收斂一下你那無處安放的魅力……

  這還是個正太,還沒有及冠,這是不行的!

  “明正,你先下去讀書,吾與主公商議些許要事。”李基道了一聲。

  “是,先生。”

  夏侯蘭連忙應了下來,準備退出了營帳之外守著。

  “子坤,明正這孩子不錯,比剛剛抵達巨鹿的時候沉穩了許多,或是個可造之材,可用心培養之。”

  劉備則是在夏侯蘭尚未走遠,剛剛好能夠勉強聽清營帳之內聲音的時候開口道了一句。

  對此,李基也是配合著說道。

  “主公所言極是,吾觀明正不日將洗盡鉛華,為主公麾下一文武雙全的棟梁之材。”

  霎時間,夏侯蘭心中可謂感動得一塌糊塗。

  蒙蒙細雨之下,夏侯蘭甚至有些分不清臉上流淌的是淚水還是雨水。

  士為知己者死!

  夏侯蘭那頗為稚嫩的臉龐一陣漲紅,隻覺得胸中有一顆紅心變得異常炙熱,下意識地用力緊緊抱住懷中的《尉繚子》,暗暗發誓道。

  ‘我定不可負先生期望,更不可負了玄德公看重……’

  ‘明正!明正!吾定不可負了主公為我所取之字,他日及冠之時,吾定要負得起這個字。’

  (PS:一般而言及冠才會取字,但是夏侯蘭稱呼其名不管是叫“小蘭”還是“蘭兒”都太逆天了,還是就先取字平日稱呼,以後再及冠。)
  而在營帳之內,李基熟練地配合著劉備收買一波人心後,便將話題轉移到正事之上,問道。

  “主公為何愁容滿臉,可是出了什麽事?”

  “子坤,備……唉……”

  劉備歎息了一聲,一副不知如何開口的模樣。

  “主公有事盡可直言。”李基道。

  劉備再度歎息了一下,接著說道。

  “子坤,備適才與季常於附近查探了一陣,流民……甚多啊,且雨水連綿,饑寒交迫,恐難活命也。”

  李基聞言,臉色亦是有些不忍。

  遑論黃巾之亂的本意是何,但是對於底層平民而言,就是導致大量原本還生活得下去的百姓迅速“破產”,淪為流民。

  而對於各州郡官府而言,當地流民或許還會照看安排,但眾多非當地的流民就是個不穩定因素。

  也並非是各州郡官府不願安置流民,實乃根本沒有多余的耕地可以安置流民。

  故以,絕大多數的官府對於流民的態度都是視而不見的放任,並且不允許流民進城破壞治安。

  “主公,可依此前那般行事,熬些稀粥分予流民,讓他們一路往南去吳郡,吳郡人口稀少,輕易便能安置這些流民。”李基建議道。

  “不一樣。”

  劉備搖了搖頭,說道。“大雨連綿,我觀不少流民已有發熱風寒之症,若是沒有地方避雨,必難活命。”
    此言一出,李基便明白了劉備的意思。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要麽就是找一個可以供流民們避雨之所,要麽就是讓大軍收留流民繼續一並前往吳郡。

  顯然,劉備的內心更傾向於後者,但理性讓劉備清楚此舉不妥,故以難以啟齒。

  “主公,如今我軍不僅有大量錢糧,還有著兩千余桃園眾拖累行軍,其中那兩千余桃園眾是由那些傷殘士卒們協助管理,故以一路縱使遇到什麽匪賊也沒有出現亂子。”

  “然,若是一路再招收流民混雜於大軍之中,屆時一旦有所變故,流民必慌亂,若是衝擊我軍軍陣,恐潰敗。”

  李基道出著劉備心中的擔憂,讓劉備臉上盡是無奈。

  李基也明白劉備並非是不清楚這一點,只是心中不忍難以說服自己,所以才特意來尋李基,讓李基說服自己。

  “備,明白了。”

  劉備再度歎息了一聲,應道。

  而李基略微思索了一陣,說道。

  “主公,其實與其由大軍帶著流民前往吳郡,又能帶得了多少?且終不過是一時之計罷了。”

  “且主公沿途所見,大量流民都在四向逃難,其中不乏一路向南尋求活命之機的流民。”

  “因此不如考慮如何為沿途經過的流民尋找些許避雨之地,以便於他們能有機會抵達江東之地?”

  劉備聞言,卻也是面露苦澀地說道。“各地官府不會容納流民大肆入城安置的。”

  “基並非是懇請各地官府相助……”

  李基搖了搖頭,明白這種事情幾乎是不可能的,並且對於各地官府而言就是吃力不討好的,除非極個別心懷百姓之人,絕大多數的官吏都不會自找麻煩。

  隨即,李基接著說道。

  “主公,基的意思乃是行軍建立營寨之時,可多考慮砍伐樹木建立木質營寨,然後離開之後將營寨留在原地作為流民們可勉強躲雨入眠之地。”

  “隨後,可派一使者告之沿途經過官府,示意其可將流民引至吳郡。”

  “各地官府必然也不想大量流民滯留當地引發動亂,縱不會相助之,料想也不會阻攔為難。”

  劉備聞言,細細思索了一陣,發現李基所說確實大有可行,並且對於劉備而言也僅是安營扎寨之時麻煩了些許,需要大量砍伐樹木罷了。

  不過這種麻煩與可能使大量流民活命相比,劉備顯然是樂意至極。

  只是,就在劉備準備即刻動手安排之時,忽然想到了什麽,擔心地問道。

  “子坤,只是如此一來,或許我們抵達吳郡不久,就會有著大量流民接踵而至,錢糧用度方面,以及吳郡又是否可以容納源源不斷的流民?”

  “主公放心,吾有解決之策。”

  李基一副輕松自信的模樣應了下來。

  當即,劉備不再多慮,立刻就下去著手安排建立木質營寨,且派人聯系當地官府進行交涉,以求對流民予以一定方面。

  而等劉備離開之後,李基卻是一臉苦色地從袖中拿出那“備忘錄”竹簡。

  此前劉備在大興山所繳獲的錢糧甚多,可供兩千人近兩三年的消耗,但決然是經不起這樣霍霍的。

  更何況,接下來不管是開發水利,還是開墾良田,平整道路等等都需要大量勞力以及錢糧用度。

  不夠用……

  完全不夠用……

  李基簡單地算了一筆初步的帳,頓感頭皮發麻。

  只是招收流民,增加吳郡人口以及勞力,這本就是大肆開發吳郡所必須的過程。

  如今,只是在劉備的影響之下,這個過程被提前了。

  如此一來,一個不小心流民非但不會成為開發吳郡的助力,反而會成為劉備掌控吳郡的一大負擔。

  “錢糧!!!”

  歸根到底還是這個問題。

  只要錢糧充足,再多的流民李基都有的是辦法迅速在吳郡安置下來。

  只是哪裡去弄這麽多的錢糧?

  別說是讓李基去賣血,就算是讓身為主公的劉備去賣屁股……

  ‘誒……’

  李基摩挲著下巴,忽然覺得似乎這也不失為一條妙計。

  當然,李基的意思並非是龍陽之好,而是徐州有一富商糜家,在原軌跡之中就被劉備勾搭得非但將上億家產盡數獻上,就連全家都跟著上了劉備的賊船。

  莫說糜家羊毛了,就算是骨髓都可謂是被劉備的魅力吸得乾乾淨淨。

  不管成或不成,讓“大漢魅魔”劉備去試一試終究是不虧的。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