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我的計謀模擬器》第61章 吳郡郡守
  第61章 吳郡郡守
  劉備聞言,心中大喜。

  這本就是劉備此次拜訪盧植的主要原因,如今盧植主動提出,如何能讓劉備不為之欣喜。

  “子坤建言,當以吳郡為最優,次之丹陽、九江,如此可連接徐州之地,一方面可協助中原地區安置流民,一方面亦可以此方式緩解人口不足,增加勞動力開墾良田、治理水利。”劉備答道。

  而盧植略微思索了一下,答道。

  “老夫若是沒有記錯的話,戶籍所記錄,九江人口四十萬有余,丹陽人口六十萬有余,吳郡人口則是七十萬有余。”

  “若是考慮開墾良田,治理水利需耗費大量勞力,確實需考慮人口因素,其次吳郡接連徐州廣陵,確為引入流民最為便捷之路。”

  頓了頓,盧植語重心長地說道。

  “也罷,那老夫便向朝廷為玄德舉薦一番,還望玄德勿忘仁德之心,治理一方定當以當地百姓安居樂業為己任。”

  劉備連忙躬身行禮,答道。“弟子,謹記盧師之言。”

  ……

  與此同時,李基正在處理著劉備一部的文職工作。

  人員安排,物資損耗,糧草調度等等……

  此前,李基還沒有正式拜劉備為主,不好接觸這些事情,但如今李基自然也沒了推脫的理由,也就自然而然地接了過來。

  因此,李基發現薄落津一戰當真是險勝。

  此戰之前,劉備一部尚有五千五百左右的士卒,其中有一千騎兵,四千五百左右的步卒。

  而在薄落津一戰之中,當場死亡的士卒足足有2200,斷肢重傷者五百左右,如今劉備麾下的戰力,騎兵不足八百,步卒亦只剩兩千出頭,可堪是損失慘烈。

  其中那些斷肢重傷者,無疑已然不適合再留於軍中。

  以著大漢普遍的做法,對於傷殘士卒皆會賞以一定的肉食錢糧進行遣散,讓其自行歸還故裡。

  而李基處理文書之時,則是發現了一份劉備起草好的文書,準備建議盧植憐憫那五百士卒乃傷殘人員,難以自行歸還故裡,允許那五百士卒就地於巨鹿城周邊安置,分配田地。

  可以說相對於其余人,劉備的做法可堪仁厚,且考慮跟隨劉備的絕大部分士卒在涿郡也無有牽掛,自此在巨鹿城周邊耕作,亦不失為良策。

  只是,李基想了想,正準備將這一份文書給壓了下來之時,劉備滿臉喜色歸來,剛剛踏進門口就迫不及待地說道。

  “子坤,盧師已答應為吾向朝廷舉薦為吳郡郡守矣。”

  李基聞言,心中亦是一喜。

  吳郡,這無疑是最為符合李基設想的區域。

  而以著如今劉備的軍功以及盧植平定冀州黃巾的威望,只要盧植向朝廷上表,那麽此事幾乎就算得上是十拿九穩了。

  並且,隨著劉備提出“以一郡而治天下”的策論,只要盧植不倒,那麽劉備就可以擔任吳郡郡守,無須擔心中途而被撤職。

  只要等到當今天子駕崩,搖搖欲墜的大漢將會迎來最後的時刻。

  屆時,相比其余諸侯提前五年有余締造根基的劉備,恐怕已經足夠李基將吳郡打造成銅牆鐵壁以及大糧倉。

  與原軌跡相比,孫策足足在195年方才佔據吳郡,如今劉備幾乎是要早上整整十年有余,所擁有的優勢之大簡直難以想象。

  “善!”

  李基欣喜地應了一句之余,然後將手中的文書遞給劉備,說道。

  “主公,既然吳郡郡守一職,有北中郎將相助上表已是十拿九穩,那麽此文書主公或需重新考量。”

  劉備接過文書,掃了一眼上面的內容,不解地問道。

  “子坤,這不是吾所起草欲將重傷士卒安置於巨鹿城周邊,以保余生溫飽之文書嗎?”

  “那些士卒,吾亦是一一探望過,雖然幸運保全性命,但身體有缺,或斷腿、或斷臂、又或是斷指等等,已然是不宜再留於軍中,難道有什麽疏漏之處?”

  李基答道。

  “主公仁德,此文書亦是多為士卒考量,但以基之見,縱是將這些斷肢重傷士卒安置於巨鹿城周邊,分配田地,他們拖著殘缺之軀,又如何能確保自身溫飽?”

  劉備聞言,面露哀色,但這已然是劉備所能想到為這些重傷士卒所能盡力所做之事,說道。

  “此乃備之過也,只能再多多賞賜肉食錢糧,只是備如今能力有限,否則定當贍養這些為吾舍命拚殺之士卒余生。”

  與此前在涿縣暫時養育那兩千余孩童不同,當時劉備自黃巾之中繳獲了大量錢糧,足以輕輕松松就養育那些孩童到可以自力更生的程度。

  且劉備縱使率軍南下,也不可能將那些錢糧通通帶上,自然對此毫不吝嗇。

  然而,劉備攻下薄落津所收獲的戰利品亦是寥寥無幾,或許巨鹿城之中的錢糧無數,但早已被剛正不阿的盧植封存歸於朝廷。

  因此,如今劉備維持兩千余部下的糧草用度,都尚且需要由盧植分配供給,根本就沒有底氣道出贍養那五百余殘缺士卒余生的事情。

  如今總攬文書工作的李基,對於劉備有多少家底自然是一清二楚。

  不過,李基斟酌了一下言辭,說道。

  “主公,欲治理吳郡,最欠缺之物可知為何?”

  “子坤,請說。”劉備問道。
    “那便是忠於主公之人。”

  李基答道。

  所謂:皇權不下鄉。

  若想要治理一地,必須要收攬人心,且有足夠的人手總覽全局,否則縱使郡守又如何,依然會被下面之人徹底架空。

  “主公為北人,即使前往吳郡擔任郡守一職,料想府衙之內也不乏陽奉陰違之人,更遑論府衙之地的每一處鄉裡之地。”

  “因此,主公將這些殘缺士卒安置於巨鹿城周邊,尚且不如帶到吳郡,分散於安置不同鄉裡之地為主公之耳目口舌,繼而宣揚主公之仁政,以免鄉裡之地被當地官吏所蒙蔽。”

  劉備聞言,頓生恍然大悟之感,讚道。

  “子坤所言極是,且與其將這些士卒留於巨鹿城周邊,尚且不如帶至吳郡安置,如此吾亦能對他們多加照顧也。”

  隨後的時間,黃巾之亂的局勢果然如李基所預料的那般逐漸走向平靜。

  張角身死,巨鹿淪陷,這無疑是徹底從根本上瓦解了太平道的根基。

  或許,黃巾尙存,但太平道幾乎就此宣布瓦解。

  隨著這個消息傳遍自巨鹿傳遍天下,伴隨而來的是無數太平道渠帥的戰意瓦解,悲嗆不已。

  不少太平道渠帥隻知大勢已去,甚至當場遣散教徒,隱遁山林。

  即使尚有一部分渠帥冥頑不靈,那也亦是方寸大亂,逐一被皇甫嵩、朱儁所率領的漢軍所消滅。

  只是,李基清楚大漢撲滅了這一場名為“黃巾之亂”的火焰,但所濺射的火星卻是會蔓延十余二十年之久。

  盡管太平道已散,但殘存的黃巾依然多如牛毛般藏於各地作亂,讓朝廷所派遣的漢軍即使有些清掃,疲於奔命之間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讓各地郡守自行剿滅。

  這也進一步加強了各地郡守所擁有的實權,更是成為了劉焉所表的“州牧之策”根基所在。

  ‘此刻,如若劉焉擅於抓住機會,應該會趁機二次上表‘州牧之策’……’

  李基一邊表情認真地舞劍,一邊則早已不知神遊天外到了何處。

  這一幕,看得一旁教導李基的趙雲表情微急,又對李基說不出什麽嚴厲之話。

  此前在劉備多次要求之下,擔憂於李基的身體狀況,故以要求李基跟隨趙雲學習槍法強身健體。

  一開始,李基未免也有著一二分征戰沙場,血染戰袍的理想,故以頗為期待地每日跟隨趙雲學習槍法。

  然而,現實與理想總是充滿反差的。

  在練了足足一個月後,李基手中長槍依然常常瞄準著草人脖子,卻會莫名其妙地扎向草人下三路。

  這氣得性格謙遜溫和的趙雲都已經急眼了,完全不明白為何師門堂皇大氣的入門槍法,在李基的手中偏偏專攻下三路。

  因此自知毫無槍法天賦的李基,只能跟著趙雲改練劍法。

  相對於難以控制的長槍,劍法的入門難度顯然就低得多,因此李基現在舞劍倒也看上去有模有樣了。

  只是已經明白在練武之上天賦差強人意的李基,對於練劍的興趣可謂寥寥。

  畢竟,假如戰場之上已經逼迫得謀士都要拔劍廝殺,那麽李基尚且不如拔劍自刎,也免得被俘之後,說不得還要遭受敵人各種酷刑折磨肉體,以及各種利誘美人折磨精神。

  所以,縱使是趙雲親教劍法,李基依然不免得神遊天外。

  在七天前,朝廷亦也派小黃門至巨鹿宣旨,正式任命劉備為吳郡郡守,賜下印綬官服,責令劉備於今年內前往吳郡上任。

  而劉備之所以還停留在巨鹿,則是聽從著李基的建議,派遣關羽、張飛率軍返回涿縣,準備將存放於涿縣的大量錢糧以及那兩千余桃園眾帶到巨鹿,再一並前往吳郡。

  因此,李基一時反倒是有些無所事事,每日除了讀書就是被趙雲監督練武。

  不過令李基有些疑惑的是,平時幾乎都會出現一並練劍的劉備,今日反倒是不見蹤影。

  “子龍,主公今日何在?”李基問道。

  趙雲想了想,答道。“吾今日早早便見主公被北中郎將喚去,似乎是準備迎接左右中郎將二位將軍的到來。”

  “嗯?”

  李基舞劍的動作一頓。

  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儁!

  當然,此二人乃是值得重視的能征善戰之將之余,更重要的是曹操如今正在皇甫嵩麾下,孫堅亦在朱儁麾下聽命。

  如此一來,原軌跡之中魏蜀吳三國的奠基人可就齊聚巨鹿了。

  頓時,李基覺得手中之劍更不香了,開口道。

  “走,看看去。”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