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我的計謀模擬器》141.第141章 無牆之城
  忙點正事?

  對此,李基並沒有多想。

  夏侯博如今在劉備集團之中無疑也算得上是重臣了,不僅僅負責著劉備的保護以及吳縣治安,如今更是錦衣司指揮使。

  在一應武將之中,盡管夏侯博沒有統兵權,也不適合走到戰場之上統兵,但夏侯博的權勢與地位如今已然僅次於關羽之下。

  這無疑是劉備在為曾經夏侯博所付出的恩義所做出的回報,給與著夏侯博足夠的信任與地位。

  因此,在大量士子湧入吳縣以及“仁德書院”成立之初,夏侯博確實有著大量事情需要處理也不奇怪。

  旋即,李基與劉備一並返回府衙之內,細細商議著關於士子們擔任臨時官吏的問題。

  大漢顯然是沒有“臨時工”這種說法的,官吏的位置更是一個蘿卜一個坑,但這對於李基而言無疑僅是一個變通的問題。

  甚至就連……俸祿?
  省了!

  士子們應當心懷感激地感謝劉備給予了一個驗證自身能力的平台,且這也是一場作為進入“仁德書院”內門學習的考核。

  劉備沒有索取士子們參加考核的費用,已然是有心照顧寒門學子,心懷仁德了。

  那些要求俸祿的……是什麽想法?
  保證一日三餐,發放象征臨時官吏身份的袍子,那已經是極限了。

  且在李基的提醒下,劉備今後的工作重心也將著重放在收攏流民、士子之心上。

  流民暫且不用說,相對於收攏本土百姓的民心,劉備無疑更容易贏得那些顛沛流離的流民之心。

  當外來流民不斷稀釋進吳郡之內,那麽將會不斷釀造出一個尊崇劉備的氛圍,帶動著更多的本土百姓,繼而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

  當一個上位者被無數百姓所尊崇追隨之時,所能爆發出的力量到底能有什麽程度,這一點李基再清楚不過了。

  莫說是再造大漢,便是改天換日也不過是等閑之間。

  至於收攏士子之心,則是能讓劉備牢牢地把控住官吏的忠誠。

  這既是為了劉備掌控吳郡著想,某種意義上,這也是李基為了自己著想,以及整個劉備集團的未來著想。

  只要劉備對於中層以及基層的官吏有著足夠的掌控力,那麽縱使李基等重臣再如何身居高位,再如何大權在握,也不會引起劉備絲毫的忌憚。

  當然,或許劉備如今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但這不重要。

  身為臣屬,李基會提前扼殺著任何一絲絲會威脅到主臣相知的風險,也以此回應著劉備的信任,證明自身並沒有辜負劉備的期待。

  ‘主公,或許需要等到若乾年後,你才能意識到收攏中層以及基層更多官吏之心會帶來什麽好處吧……’

  李基心中暗暗地想著,目送著劉備離去府衙,方才走回到府衙正廳之中。

  畢竟,李基又有好幾天沒有出現在府衙之中,還需看看自家的小工具顧雍怎麽樣了,免得當真要猝死過去了。

  當然,顧雍要是敢偷懶的話,李基也絕不介意再敲打一下顧雍。

  不過,當李基進入正廳之時,發現除了顧雍正在埋首處理政務之外,糜竺同樣也在其中,並且似乎正在幫顧雍分擔著處理一些瑣碎政務。

  “子仲!”

  李基喊了一聲。

  糜竺見狀,連忙站了起來朝著李基行禮道。

  “郡丞大人。”

  李基上前拉著糜竺坐下之余,說道。“子仲無須多禮,你我年齡相近且今後又是同僚,直呼表字即可。”

  只是明明是作為商人的糜竺的做派,似乎更為在意規矩,依然是相當客氣地拱手道。

  “是,子坤先生。”

  李基見狀,也不在意,轉而取來茶具泡上了香茗,親自給糜竺倒上一杯,方才問道。

  “子仲看來總算是清點完府庫糧倉了啊?”

  此前李基所需忙碌處理之事可堪是多如牛毛,且府衙之內的官吏人手也是嚴重不足。

  因此大量錢糧送入到府庫、糧倉之內,李基卻始終沒有精力進行具體清點,只能是派遣重點把守兩處,並且錢糧出入皆需有劉備或李基二人之一的手令才可,以著這種方式進行嚴格管制。

  而在糜竺接手吳郡財政之後,第一要務自然便是清點吳郡的府庫與糧倉。

  “正是,這是具體帳目,請子坤先生過目。”

  糜竺道了一聲,方才從袖子中拿出一份被小心保管著的竹簡遞給李基。

  李基眉毛一挑,拿過竹簡打開看了起來。

  糜竺在財政上的能力顯然是毋庸置疑的,竹簡之上所記載的種種明細可謂是相當之清楚,就連此前府庫一應出入都盡數補充造冊完整。

  當李基一路看了下來,並且與記憶之中的錢糧消耗進行大體對照,確認有沒有問題,直至看到最後竹簡上所登記的錢糧數目。
    縱是李基對於這個數字早有著大體預估,但看著被清清楚楚地盤算出來,還是忍不住喜上眉梢。

  十位數……

  世家永遠值得期待一手!
  只可惜,這一次連根都徹底拔了出來,不能像是韭菜那樣割了又長,長了再割。

  以後,同樣也不會再有這等好事了。

  為了穩定,則需要講規矩,就算想要割韭菜也需要找到足夠合理的由頭。

  而糜竺看著李基久久都似乎維持著思考的狀態,忍不住問道。

  “子坤先生,吾有一點始終不得其解,那便是子坤先生到底是如何使府庫在極短時間內充盈至此?”

  糜竺對於錢糧的敏感程度極高,且糜家的生意橫跨數州之地,對於吳郡的錢糧賦稅收入同樣也是有所了解。

  可以說,如今吳郡府庫糧倉的錢糧,就算是吳郡十年加起來的賦稅一次性收完也沒有這麽多。

  “子仲無須在意那種旁枝末節……”

  李基打了個哈哈,也不便跟糜竺這種君子談什麽“殺人放火金腰帶”的話題。

  畢竟就算教會了糜竺在財政赤字的情況下怎麽迅速斂財,糜竺也做不來這種事情。

  且真到了那一步,李基便將賈詡扶上去負責財政,且想辦法坑賈詡立一道保證財政的軍令狀。

  做不到,那就砍賈詡的頭。

  想來,賈詡自然會想辦法將財政的窟窿迅速補上,也無需糜竺費心。

  當然,在李基為劉備與吳地所鋪設的道路之中,道路之下已經埋了大量吳郡世家的屍骸,幾乎不會再出現財政崩潰的地步。

  在如今的府庫糧倉之中錢糧耗盡之前,李基便會讓吳郡進入到了一個良好的循環之中。

  “子仲,基有一個想法,你且聽聽是否可行。”

  對於李基同樣頗為尊崇的糜竺聞言,正色道。“子坤先生請說,糜竺洗耳恭聽。”

  李基略微組織了一下語言,將此前的設想說了出來,道。

  “‘仁德書院’將成,內門且不提,外門不設門檻,同樣必然會吸引大量有意讀書之人前來,只是‘仁德書院’距離吳縣足足有二十裡之遙……”

  “且不說那些人每日來回於‘仁德書院’與吳縣之間是否過於浪費時間,且不少學子頗為貧困,也無力負擔在吳縣城中住宿的高昂費用,吳縣城內想來也難以容納越來越大的人流量。”

  糜竺一邊聽著,一邊微微頷首,明白李基所說的必然會成為現實。

  如今的城池為了治安以及安全問題,邊緣都有著城牆的存在。

  而城牆的好處自是不用多說,壞處也是顯而易見,那便是完全限制了一個城池的發展潛力,限死了所能容納的人數上限。

  僅僅是現在,李基每日行走於吳縣城內都已經感到擁擠。

  可想而知,隨著吳郡繼續吸納流民,“仁德書院”以及不斷吸引來各方士子、商賈或有志學習的遊俠、平民等等,吳縣必然會難以負荷。

  “那子坤先生的意思是……發展外城?”糜竺問道。

  “不!”

  李基搖了搖頭,然後從正廳一側的架子上取來了吳縣周邊的地圖在糜竺的面前打開,手指在太湖邊緣且以著“仁德書院”的位置為中心畫了一個圈,道。

  “以基之見,不如以‘仁德書院’為中心,不斷地根據人流量的需求完善各種建築,最終……或許會建成一座無牆之城。”

  糜竺聞言,也不禁被李基的氣魄所震驚。

  那隨手一指,便欲讓一座無牆之城拔地而起嗎?
  只是,糜竺沿著李基的思路細細一想,驟然覺得這個提議其實並沒有什麽風險。

  最為重要的一點,那便是這座無牆之城是以著人流量而一點點建造且往外拓展。

  身為商人出身的糜竺很清楚,縱使沒有著官府乾預,在一個地區的人流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外,同樣也會自發地形成集市。

  李基的提議,只是提前將這個集市歸於官府所管轄且提前進行規劃罷了。

  唯一的風險,則是對這個“集市”初期投資所產生的風險。

  只是以著“仁德書院”的聲勢與規模,那點風險以著商人的角度去判斷可謂是微乎其微。

  也即是說……

  可行!

  漸漸冷靜下來的糜竺越是設想,越是覺得可行,眼睛也不由得亮了起來。(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