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我的計謀模擬器》第158章 天子的平衡之道
  只是對於劉備而言,剛剛的隨手而為僅僅只是一個小插曲罷了。

  遵循著心中“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志向,且劉備經過之時亦憐憫於那三歲孩童吃力扶棺的模樣,心中多有不忍。

  至於如此是否會有失身份……

  對於劉備而言,踐行仁德之事從來就無須考慮身份之事。

  只是,沿途所見的種種流民慘狀,卻是讓劉備的內心越發緊迫之余,也莫名地真切感受到了一種壓在肩膀上的緊迫感。

  萬千生民之命,在乎一念之間。

  或許多借來一些糧食,便可多使幾個三口之家團聚。

  盡管吳郡也同樣在通過糜家的渠道不斷往徐州輸送糧食,以盡可能地讓流民有足夠的力量趕到吳郡。

  只是在只能通過陸路運糧的情況下,運糧的消耗之大讓劉備看了都直皺眉,且還需安排大量士卒保護,以免被土匪山賊又或者是餓極的流民給劫了。

  這更是讓運糧之事,難上加難!
  這一刻,劉備進一步理解了李基對於構建吳郡海軍的想法。

  若是造船工場已成,造出了足夠海船的情況下,那麽完全可以自海上運糧前往徐州。

  如此一來,不但速度提高十倍不止,沿途消耗大幅減少,就連安全性都不知道提高了多少。

  只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海船之事,短期內指望不上,吳郡運糧至徐州的消耗也是大得驚人。

  劉備只能寄希望於向徐州各郡的郡守或國相借糧,繼而可以快速地一解燃眉之急。

  (PS:這個時候陶謙還不是徐州牧。)
  而在李基為劉備制定的徐州借糧計劃之中,第一步便是找琅琊王劉容。

  霎時間,劉備不禁想起離開吳縣之前,李基的提醒:

  【主公,此去徐州關鍵在乎琅琊王!只要琅琊王願意以相助宗親與關懷百姓的名義願意借糧,那麽琅琊相陰德看在琅琊王的面子上,也必然會借糧救濟百姓……

  而後,主公自北向南,再沿著東海郡、下邳郡、彭城國、廣陵郡的順序拜訪各個郡守與國相,有主公親自出面且漸成大勢,則事必可成。】

  很快,琅琊王劉容的封地便已到劉備的眼前。

  旋即,回想起李基的提醒,劉備也不洗漱,繼續保持著那風塵仆仆且身上多有泥濘的模樣,然後讓夏侯博備齊禮物,則是直接前往琅琊王的王府遞上拜帖。

  劉備於王府外等待了片刻後,琅琊王王府卻是大開中門,一個看上去有些病弱且身著王袍的少年走了出來,遠遠地衝著劉備行禮道。

  “原來是叔父到訪,還請恕罪未曾遠迎。”

  劉備見狀,連忙便迎了上去回禮道。“琅琊王客氣了,備乃是外臣,如何稱得上叔父一說?”

  劉容輕咳幾聲,看著劉備那溫和的模樣,心中不禁湧起了幾分親近感地開口道。

  “依據輩分,既是叔父,那本王自當以晚輩執禮。”

  旋即,劉容方才注意到劉備那風塵仆仆且略有些狼狽模樣,忍不住問道。

  “叔父為何身上多有泥濘?莫非是途中遇到山賊土匪?”

  劉備連忙答道。“非也,乃是急於拜見琅琊王,心中焦慮而非敢有頃刻停歇。”

  “哦?可是有甚大事,竟讓遠在吳郡的叔父親至琅琊。”劉容略有些緊張地問道。

  劉備的語氣帶著幾分愧疚地開口道。

  “實乃流民之事,備心中不忍於流民受饑挨餓,但吳郡縱是掏空錢糧亦有所不怠,是以備此番拜訪琅琊王,卻是為借糧而來。”

  劉容聞言,表情卻是放緩了一分,道。

  “本王的王府倒也還存著不少糧食,除了留下部分以作仆人用度之外,余下便是皆贈予叔父都僅是小事,但恐怕也不過是杯水車薪。”

  頓了頓,劉容主動地開口道。

  “還請叔父入府內暫歇,容本王召琅琊國相陰德前來一敘,看看能否出面居中說情,讓陰國相從琅琊糧倉中借出一部分糧食交予叔父。”

  劉備聞言,臉上不由得大喜過望,萬萬沒想到事情居然比自己想象得還要順利,更是對於李基的神機妙算佩服不已。

  琅琊王劉容果真是一代賢王,尚且不等劉備主動開口請求,便已經竭力想要為劉備解決借糧之事以盡快救民。

  須知,大漢有十三州一百零五郡,其中一些郡易名為國,那便是因為此郡有漢室宗親被封王。

  只是,並非是每一位王的領土都是佔據了整整的一郡之地,且每位王多傳一代領地也會隨之被削上許多。

  因此,即便是在琅琊國之內,琅琊王真正的領地也不多。

  而在這種情況下,朝廷若是在琅琊國內再設置郡守去治理非琅琊王的領地,那無疑是對琅琊王的不敬。

  故以,但凡是有王所在之郡國,不設郡守,而改為設國相,以敬王。

  而在琅琊王劉容願意親自替劉備開口向琅琊國相說情的情況下,縱使劉容沒有直接命令國相的權力,但國相自然也需要給劉容一個面子。
    只要琅琊國在徐州開了這麽一個口子和先例,那麽接下來劉備再前往拜訪其余郡也就輕松得多了。

  而事情的發展比劉備想象得來得還要輕松不少,一切就似乎早就李基預料之中一般水到渠成。

  在劉備聲明所借之糧並不會運往吳郡,而是就近用來賑災救民後,在劉容的大力支持之下,琅琊國相陰德承諾將會調動五萬擔糧草用以賑災。

  只是,琅琊國相陰德卻是言明琅琊國無力收納流民,只能大量疏導流民繼續往著吳郡的方向而去。

  對此,劉備自然不會有絲毫異議。

  隨著此事迅速地商定完畢,劉備僅在琅琊王府停留了一夜,翌日清晨便匆匆拜別了劉容與陰德,一行匆匆地往南前往東海郡。

  而劉容將劉備親送到了城外,目送著劉備等人離去的背影,卻是忍不住感慨地道了一句。

  “叔父可謂之仁德大賢也。”

  此前一直繃著臉的陰德,語氣也是多了幾分敬佩地評價道。

  “君子也。”

  頓了頓,陰德搖了搖頭道。

  “只是若是琅琊賑災繼續大力疏導流民往南,吳郡又如何能安置得了如此多災民?此事或是禍非功也。”

  “叔父並非是顧此失彼之人,應是早有對策,我等略盡綿薄之力即可。”

  劉容搖了搖頭,道了一句後,說道。

  “陰國相,本王的府中還能抽調出一萬擔糧食,也盡數交予陰國相用以賑災,還請善用之。”

  知曉劉容性子的陰德也不推辭,而是拱了拱手,便急步地下去安排諸事準備開始賑災。

  唯有劉容依然在原地逗留了許久,看著城外偶爾也可見一二的流民,眼中流露著幾分悲切地喃喃道了一句。

  “我劉氏如今又是否對得起列祖列宗,對得起天下萬民,對得起大漢乎?”

  ……

  而與此同時。

  在洛陽皇宮之內,十常侍與諸多重臣也在朝堂中正激烈地撕逼著。

  沒有那些文縐縐的發言,一切來得可謂是直白粗鄙。

  畢竟,身為大將軍的何進本只是一屠戶,十常侍的出身亦多是普通平民。

  在朝廷之內兩大勢力頭子都是些粗鄙之人的情況下,雙方的風格自然不會雅量得到哪裡去。

  “張讓,你這沒卵蛋的東西,老子就是覺得由揚州安置那些流民有什麽問題?”

  “何進,你這粗鄙之人,乾你娘的!”

  “你有那個本事嗎?再者老子乃是皇親國戚,你想乾我娘,是不是打算對陛下不敬?”

  “你這屠戶,粗鄙之人,休得妄議陛下!”

  “你這沒卵蛋之人,就算想粗鄙都粗鄙不起來。”

  “……”

  而隨著雙方的罵戰漸漸從安置流民上又日常發展到了人身攻擊,在場的諸多重臣早已然是見怪不怪,甚至就連憋笑都已經憋得毫無破綻。

  反倒是高高在上的天子劉宏,略有些慵懶地靠著,一手撐著下巴,就似是在看著一場好戲一般,饒有興致地聽著何進與張讓的對罵。

  至於何進與十常侍之間對話的些許對於皇權的冒犯,天子劉宏並不在意,又或者說這是天子劉宏有意而為之。

  無論是何進還是十常侍,名聲越差,能力越是無能,天子劉宏就越是滿意。

  自光武帝複興漢室以來,為了製衡世家士族把持朝政,每一代天子都不得不依仗宦官外戚的力量進行製衡,但同時又導致著時常有外戚專權。

  因此,這一代的外戚宦官可是天子劉宏挑選了許久才找出來的……蠢豬。

  這種連韜光隱晦,甚至在朝堂之上都能公然對罵的宦官外戚,才是天子劉宏用著最為放心的宦官外戚。

  所以,對罵吧……

  天子劉宏耐心地欣賞著這一場好戲,直至略有些乏了,看著朝堂之中支持令揚州安置流民的重臣頗多,且也無須朝廷額外多出一分錢糧,也算是對此次中原大旱、大疫的一種解決方式。

  “那便讓揚州那邊負責安置流民吧,由揚州刺史督察此事……”

  天子劉宏淡淡地道了一句,為此事做出最後的定論,然後迎著一應“聖明”之聲散朝,直奔著置於后宮的酒池肉林而去,腳步都加快了不少。(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