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周守藏史》第42章 公子烈
  第42章 公子烈

  風允為公子烈解答:“勵,鼓舞也。”

  “鼓舞有二法,一為犒賞允諾,一為賦予情緒,犒賞自然不必多言,只需許諾,即可讓一些人衝鋒殺敵。”

  “而太公的勵軍著重說的,就是賦予情緒——將帥能同士卒同寒暑,共勞苦,同饑飽,以此感化甲兵;當在戰場上時,將帥身先士卒,甲兵自然也會不畏生死。”

  “這是正面的情緒,但還有負面的情緒。”

  “此為悲憤。”

  “悲憤…”公子烈低頭思索悲憤二字。

  風允輕聲道:“悲為傷感,憤為不甘。”

  “我觀你是忠孝之輩,若是有敵殘殺君上,你可會傷感,可會悲憤,可會化憤為怒,舍生忘死,去與敵拚命?”

  公子烈呐呐,卻是愚忠愚孝道:“君父為國主,又造我一命,我為臣為子,自然會拚命。”

  “若是大庭都是這樣的悲憤之民,只需一位同樣悲憤的君主引導,將悲憤化作悲怒,到時即使越君親征,其手下的甲兵也會畏懼大庭的悲怒恨意,何需什麽獻美人……”

  “可惜…說之容易,悲憤難得。”

  風允說罷,也將手中的肉干吃盡,就欲要回馬車上去觀書。

  公子烈回神,緊忙要攔。

  攔住後,望之風允不悅的表情,立即拿出那《共戚策》道:“早前君上以司徒大夫為烈之夫子,余收撿此策論,特來還夫子。”

  夫子……此時卻是叫夫子了。

  風允接過《共戚策》,上面細繩捆綁,看之也未曾開過。

  風允一丟,落入身前將熄的火中。

  “唉!”

  “夫子何意,這是您的……”

  “君上不用,要之何用。”

  公子烈緊忙從火堆中撈出《共戚策》。

  火焰燒灼,那捆綁的細繩已被燒斷,外表的獸皮也殘缺斑駁。

  但內裡的帛書卻因為有文氣庇護,不曾有變。

  後天三流的文人實力所書,還是原本,這策論本身本就有神異所在,但只是言論,不曾實行,也只有些水火不侵的力量,自我防護的微薄力量。

  “共戚策——共戚而舟,以小墜大……”

  公子烈讀之微愣,但他並非不識謀論之人,隨之閱讀而入迷,他表情變化時而蹙眉,時而欣喜,又作疑慮,歎息一聲,緊緊捏著策論,坐在已經涼透了的灰堆旁。

  “公子,野外夜裡風涼,還請入車。”有護衛前來。

  公子烈卻道:“添些柴火吧,我想在外面坐會。”

  “諾。”

  望著《共戚策》,公子烈才知曉風允的才能,但他年紀尚小,所學不足,還無法判斷此計策是否能成。

  瞧見風允的車廂內點著油燈,似在觀書,公子烈道:“明日再去叨擾夫子,我再多看看。”

  說罷,又執起策論,細細閱讀,同時將其中不明之處記下,等待明日詢問。

  而在馬車中的風允,望向坐在火堆旁,沉浸於《共戚策》的公子烈,微微搖頭。

  “越國不會因為一位公子前往,而不對大庭動手,實在不該讓他去啊。”

  風允想,若是有可能,或許等公子烈繼位時,大庭會有不同的面貌。

  可惜沒有如果之說,而越國因為氣運之事,也不會給大庭機會。

  “大庭國的《龍韜》,只有十二篇。”

  風允繼續深讀《六韜》……

  ……

  一夜畢。

  清晨風允前往溪水洗漱歸來,晨間篝火已起,銅鼎也架在了火爐上。

  公子烈見風允,立即上前,以弟子禮行之。

  “夫子,晨食肉糜,等弟子為尊盛食。”

  公子烈今日的態度殷勤,風允別扭,但也知曉原因。

  “公子不必如此,允只是一使節,公子是君上嫡長。”

  不必多說,公子烈也知道風允出使之後,就會離開大庭。
    如此,公子烈懇切道:“夫子大才也,怎可離去啊?”

  風允不答。

  公子烈慌亂,但也無法。

  等將肉糜煮好,他從布袋中掏出一些綠色的小葉子,丟進其中。

  風允見之,眼熟。

  而等公子烈盛肉糜來時,風允一嘗。

  “這是茶。”

  風允用筷挑了挑浮在肉糜上的茶葉。

  “是茶,越國有悶困之瘴,食用些茶能醒神清目,夫子夜裡閱書,食些為好。”

  風允頷首,在公子烈的懇切目光中食用晨食。

  等食畢後,公子烈要扶起風允,風允攔住。

  “我並非耄耋老人,不必你來扶。”

  風允回歸馬車,那公子烈也跟著進來。

  “伱這是作何。”

  公子烈道:“弟子有不解要問。”

  “好吧。”

  不多時,馬車轟隆隆再次啟程,向著越國而去。

  而在馬車內公子烈拿出他昨夜重新用上好的獸皮所表的《共戚策》,攤開道:“夫子,我有不解,這共戚策中,尊說這聯合諸多小國,可是小國為何要答應?”

  見到公子烈誠懇,風允解答:“先去小國,小國自然顧忌,自然難成。”

  “若先去吳國,吳國勢大,屯兵在南,已經有了對付越國之心,而他們對周圍的小國上貢無感,不過是想等越國侵入,再做出手,多得一地。”

  風允製止公子烈發問,而是繼續道:“應同時出使多國,但其中擇幾小國與吳國出使需慢。”

  “其余小國需快,不顧成敗也要賴於朝上,需等幾小國都知曉了大庭出使是為談盟,恐自己慢了一步,自會求談盟之事。”

  “等這幾小國合盟,如溪水合江,以淺漸深,其余小國皆見風轉舵後,再以重使談吳,吳國見到小國大勢已成,也不得不隨波追流,則可成也。”

  公子烈用青銅簽蘸取墨,在《共戚策》上依照風允之言,言簡意賅地作補。

  等補後,他才又問:“如何同時讓眾國同時知曉越國攻一國呢?”

  風允答:“小國緊臨,以指定地點的濃煙為號。”

  公子烈明悟,補在帛書空白之處,再問細節。

  如此間,幾日下來,公子烈已經將這《共戚策》的不明之處,全數補充,其上蚊蠅小字密密麻麻,若是初看之人,怕是頭暈眼花。

  這般,公子烈才算是滿意。

  可書畢,公子烈又慌亂起來,因為此策皆是風允所作,雖說寫明細節,但等真正施行的時候又怕有異,其中不少地方也許風允這樣心思縝密的人才能進行……

  “夫子,此策只有你能做啊,莫走了,出使之後我找機會送您歸國吧。”馬車內,公子烈縮起,拜服在風允身前。

  風允道:“若是你為大庭伯,我或許能出仕。”

  如此一言,公子烈心中透涼。

  “沒有您,這策不是廢布一張嗎?”公子烈這才知曉風允當初欲燒掉《共戚策》時的心情。

  風允搖頭道:“對公子來說沒有我,這策是廢布,但對允來說,沒有一位願意施行的君主,這策才是廢布一張。”

  無解之論。

  公子烈將帛書卷起,別在腰間,他不忍心丟下這在他看來能救大庭的策論。

  寂靜無言……

  唯有馬車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吭哧行進的聲音……

  良久。

  風允輕聲道:“越國快到了吧……”

   ——

    昨天七夕,看書的人都變少了呢。。。

    ——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