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周守藏史》第57章 風君治水
  第57章 風君治水
  面對出仕越國之說,風允毫無想法。

  他高高拋起《大禹賦》,化作無數的篆文飛入那半空中的大禹虛影當中。

  大禹治水,疏渠化道,引無數洪流入海。

  而風允此時就是要以《大禹賦》的力量,勘測水道,在越國重現大禹之德。

  相比起九州之地來說,這越國水患來得突然,但後勁尚弱,若是越國上下一心,不出半月就能壓製水患。

  而隨著風允利用大禹虛影觀測水道。

  風允望向司馬:“治理水患非我一人能成,還需諸位幫忙。”

  司馬立即道:“不知風君有何安排?”

  風允道:“我聞越國為大禹祭祀之國,有巫舞傳承。”

  “正巧余在《山海圖》中觀察白狐青鳥之象,對越國有了更多的了解。”

  “越國崇尚青鳥圖騰,此鳥名為冶鳥。”

  司馬聞聲,點頭道:“冶鳥乃是越國圖騰,而白狐乃是宗親嫡系,大禹的象征。”

  相比白狐,這冶鳥在越民的祭祀中,更為普遍。

  而巫裡也有這冶鳥之舞。

  “還望越巫能組織越民,一同跳這冶鳥之舞,到時大禹規劃水道,冶鳥也可震翅起風,推動洪水順著水道而逝。”

  “這…這真可行?”司馬瞪大眼睛,有些摸不著頭腦。

  雖然文人異術,多有奇異,不像是武道那般直來直往。

  但也不會這樣奇異的。

  “風君是從《山海圖》中有所悟?”范上士不禁問道。

  風允微微搖頭。

  “我只是盡我所學,憑我一人可沒有推動整個越國水患消去的實力。”

  先天之輩都因為這水患而苦惱,何況是風允這個文人二流。

  他只是想借助所有越民的力量罷了。

  司馬抱掌一禮。

  “那就有勞風君了。”說罷,他望向一旁的大巫。

  大巫緊忙道:“我這就去通知眾巫……但,庶民怎可行巫舞?”

  他看向風允,為難道:“只是眾巫行舞,再叫些士族子弟一同,如何?”

  風允眸微瞌,輕聲道:“余只是給出方法,用與不用全在諸位。”

  風允本想說讓奴隸也一同起舞,但此番看來,是不可能的。

  但連庶民都不舞,隻依靠那撮士族子弟,有什麽用。

  風允神情自若,不再言語。

  大巫面色一慌,可是他又無法做主。

  “風君竟在此!”一道蒼老卻渾厚有力的聲音傳來。

  “大巫神!”

  周圍的庶民們紛紛低頭。

  而大巫和司馬紛紛上前行禮:“大巫神。”

  大巫神是一位蒼老,但健碩的老者,渾身都是羽毛飾品,手上更是拿著一柄羽毛竹節,他掃了司馬一眼,就見目光移向風允。

  他道:“老夫正尋風君,卻不想司馬比老夫的動作要快上不少。”

  風允聞聲,則道:“不知大巫神尋余何事?”

  大巫神深深一拜。

  大巫和司馬一驚。

  大巫道:“大巫神,怎可……”

  大巫神擺手,低首道:“越國水患,我為越國大巫神,卻無法為越民祈福,消退洪水。”

  “如今唯有請風君出手,方可有救越希望,不然,只能……”

  他的話微微一滯。

  風允並不準備追問,但一旁的司馬卻道:“是大卜,煉氣士,比大庭之人還不可信,怎能讓他出手呢。”
    司馬覺得自己莽撞,他想改口說些什麽,但是看風允毫不在意的樣子,就閉嘴不言了。

  風允雖不動聲色,卻是沒想到,原來大卜在越國士大夫之中,是這樣的地位。

  風允將之前與大巫說的方法告知了大巫神。

  大巫神將手中的羽毛竹節遞出,捧在風允的面前,直接道:“老夫還需操持國祭之事,這洪水之事,風君持冶鳥竹節,無人敢不從之。”

  風允聽之,緩緩接過竹節。

  隨即命令道:“大巫聽令,引庶民舞冶鳥之舞!”

  “大巫尊風君令。”

  既然大巫神已經首肯,他們這些大巫也順勢而為。

  巫,雖有如士大夫一般的地位,但巫卻不需氣運,而需民心之信,即使是大巫神,也會順遂民心,以此掌命。

  “舞冶鳥之舞!”大巫高聲大呼。

  而隨著大巫起舞,一股奇異的力量也籠罩而下。

  “越民起舞!”

  那些庶民們,跟隨著大巫的步伐,竟然也有模有樣地行冶鳥之舞,而隨著冶鳥之舞,一股股青色的力量衝出,化作一隻隻幼小的青色小鳥。

  “嗡!”大禹虛影目光一凝,那些青色的小冶鳥紛紛飛起,落於尾後。

  大風起,其洪水也在不斷隨著冶鳥飛過的地方流動,變得有序起來。

  見狀,司馬一聲令下。

  “去召集越民來!”

  可想得甲兵無權,隨即對風允道:“風君且治水,老夫去會稽城中召集越民。”

  風允道:“何地起舞皆可,可讓大巫在城中領舞。”

  “諾!”司馬一應,就緊忙而去。

  大巫神道:“就由我在會稽行冶鳥之舞罷!”

  說完,也抽身而去。

  范上士好奇觀望,他在越國待了幾載,倒是甚少有機會看見這樣的壯舉。

  “越民一定要起舞嗎,誠心祈福難道不可?”

  對於范上士的詢問,風允道:“越國,夏後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祠。”

  “其越國本就是為了祭祀帝禹的地方,舉國而祭,《大禹賦》之力若還無法壓製水患,那余也無能為力也。”

  風允如是說著,一尊白狐虛影緩緩凝聚。

  “帝禹虛影走遠了,我且乘舟而去,不知可有舟?”

  范上士聞聲。

  “風君且等。”就見其去尋一甲兵,很快,一群甲兵就抬著一艘木舟而來。

  “風君請。”

  望著水面晃蕩的木舟,風允揮手,那白狐就一躍而上,籠罩在木舟之上,讓木舟增添了一絲神異,也在這洪水當中穩定下來。

  風允這才入舟。

  而范上士也隨之上舟,拿起竹竿,為風允泛舟。

  “就勞煩范上士了。”風允說畢,就拿起那本《大禹二十八宿》細細觀看。

  大卜曾說,大禹治水,就是依照二十八星宿的范圍,勘探了二十八山,以此引導洪水,治理天下。

  那如今,他也可以一試,看看越國可有星宿眷顧。

  如此,就在越民們行冶鳥之舞時,大量的青色冶鳥飛來,卷入風允的周圍,引導著四周的水流,讓其順著《大禹賦》規劃的水道流去。

  若是遇到阻礙,冶鳥們就會群聚而起,銜起那些山石樹枝,將其丟到需要堵住的水口。

  如此,順著洪水,這會稽下遊的水勢越發地順暢,連帶著上流的水位都下降不少。

  而每每風允所到之處,聽聞到的越民們紛紛攜帶家中為數不多的食物,來河岸上,聲聲呼喚風君,希望風允能收下一些食物,以作感恩。

  而一連半月,風允也是在這樣的補給下,來到了越之東,河海交接之處。

  ……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