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周守藏史》114.第114章 國策徭役
  第114章 國策·徭役
  這一次,因為鄒衍在…

  風允文氣浮動,彰顯五行玄奧。

  屋內之人皆可觀看到歐冶體內的情況,可觀五髒六腑中的五行之氣流轉。

  莫女隻關心父親的傷勢,在看見腎處黑水累傷,而心口火氣漸弱,不由得啜泣出聲。

  而鄒衍望之,瞳孔微縮,目瞪口呆。

  “這是什麽術?”

  鄒衍的父親也是文人一流,有不少文道異術,可那與風允現在所行的異術,大不相同。

  也不比風允的奇妙。

  這術竟然能透視一個人的五髒六腑,觀望……

  “這是什麽氣流?”

  五色之氣,引起了鄒衍的注意,他撓撓面頰,想要詢問風允,可是風允正在施術,他不敢打擾。

  望之風允周圍強大的文氣之力。

  鄒衍心怦怦直跳。

  望著那些奇異的氣流,奇異不已。

  “這到底是什麽文道異術?”

  巫醫蠱術!

  龍柏樹脂蔓延向歐冶的肚臍,隨即順著五行氣流運行的方向,循環往複,最終在歐冶的身軀上繪出一道奇異的圖案。

  此圖案重腎部,心口,又來往於肺部。

  五行交至,往複不斷。

  而那桃蠱竟然化作一灘溫熱的清水,從肚臍鑽入歐冶身軀當中。

  落向腎部。

  吸收腹部黑水,又孕出甲木之氣,回養心肺。

  如此,風允散去五行異術!
  歐冶的腰部多了一個起伏的小包。

  “歐冶先生,其每日需飲龍柏樹枝熬煮的水,在午時喝下,其七天后就可痊愈。”

  風允為歐冶搭上衣物,起身說完。

  而歐冶虛弱道:“多謝風君了。”

  風允示意莫女照顧,就帶著鄒衍離去。

  稍微清洗後,歸於殿內,風允從拿一卷薄獸皮,在其上寫——《列國志·大庭》。

  風允所經歷之國,有大庭,越國,邗國和如今的百越。

  其中邗國只是駐足一日,倒不用寫。

  “風君…”

  鄒衍默默跪坐在風允之側。

  他道:“風君怪罪,是我父讓我來一探風君所學的。”

  鄒衍如實到來,原是鄒衍之父,鄒離在風允未來之前,是為百越座上賓,欲以《周禮》教化百越,以此成為禮儀之國。

  到時一蠻夷之地因其鄒離而尊周,這豈不是巨大的名望。

  “如此嗎?”風允聞之,並不在意。

  鄒衍瞪著靈動的眼睛,微微噘嘴道:“我父親沒多少本事,就會些龜甲佔卜的禮祭之學。”

  “比風君方才施展的學問要弱得多。”

  “哈哈,別胡說,祭祀乃大,是一國根本。”

  就是如今的百越,都因為楓葉祭祀而全國出動,到時以仡氏為首,所有部族都會聚至——

  “今年的楓葉祭祀,似乎是匡氏瑤姓的大部族主持。”

  思索中,風允對鄒衍道:“你如今已學會了《九黎音字·表》,就回去吧。”

  “這表也不是私藏之物,你父若需,你盡管教伱父就是。”

  鄒衍聞之,緊忙道:“不不不,風君誤會,我父並未要我來偷學,只是看看風君是不是真的有本事,所長為何。”

  “哦?”

  風允若有所思,對鄒衍詢問道:“那不知小先生可探出了我之所長?”

  鄒衍聞聲搖頭。

  “我父說風君著語言之道,是小道,工具爾。”說著,鄒衍小心地觀察風允的表情,見到風允並無惱怒之意。

  他才放心繼續道:“我這幾日見風君都在著九黎史,但我感覺風君並不是行史學之道。”

  風允點頭。

  “繼續。”

  鄒衍卻紅了個臉。

  “衍不過九歲,看不出什麽了……但是我知道風君有別的本事,不然百越王也不會專門為風君騰出宮室來。”

  他小聲補了一句:“我父就是因為此事,才去找百越王理論,對您有敵意的。”

  風允覺得無奈。

  “還有嗎?”

  鄒衍搖頭。
    風允則道:“你將你父的事情都抖露出來,可是想從我這得些什麽?”

  鄒衍一聽,小雞啄米似地點頭,似作羞赧,但目光卻緊盯風允。

  風允見此,也順勢而為。

  “明日你來,若有所想學,皆可問我,若是問的剛好是我所學的,我就教你,若是非我所學,那你還是安心待在你父身旁為好。”

  聞言,鄒衍興奮點頭。

  風允補充道:“不可概況而問,需指明。”

  鄒衍聽見,又苦了臉。

  “去吧。”風允趕人,鄒衍隻得離去。

  等鄒衍離去後,一旁側殿的安風走出,將最後一篇縫好的《九黎史·跋山涉水》交給風允。

  “風君是有意收弟子?”

  “安風族長何意?”

  安風默默淺笑道:“與風君共處幾日,我自是知曉風君性情淡漠,在百越唯一的牽掛皆在此書上。”

  安風目視風允的臉龐,卻指著桌面上的《九黎史》。

  “此時風君對一小兒設下考驗,徒增牽掛,這不是欲收弟子,又是為何?”

  安風定定地看著風允。

  風允微微頷首。

  “並非一時起意,也並非收弟子。”

  風允經過公子烈之事後,就對弟子之事謹慎。

  而鄒衍……他不欲收其為弟子,只因為沒有他風允,鄒衍也能成為那位陰陽學說的聖人。

  “一個地方必須有自己的傳承所在,若是想讓百越快速強大,唯有行眾人同教,再因材施教之法,方可快速積累人才……隻依靠寥寥幾人,難以撐起一個國的運行。”

  風允不是大包大攬之人,他更多的是希望任用能用之人,且能傳承下去。

  不然人之命終有時,他死亡或離去後,百越豈不是無柱可撐。

  “我欲擇一地,培養有慧之人,為百越育幾十小才,十幾有才,一二良才。”

  風允不敢說大,他從後世來,填鴨式的教導,不出大才,小才也是有自信的,而從小才中擇一二良才,亦有可能。

  聞言,安風微微沉默,她道:“風君真要出仕仡氏?”

  風允點頭,卻又道:“不是出仕仡氏,而是百越國。”

  安風若有所思,淡笑點頭。

  隨即又道:“王女月傳回消息,是關於今年的楓葉祭祀之事。”

  “今年的楓葉祭祀,以匡山為主祭之地。”

  匡山?

  匡氏瑤姓部族的所在之地。

  這段時間,黎月陸陸續續帶回來的消息中,就夾雜著關於這個匡氏的情況。

  匡,百越國之三巨也。

  與仡氏黎姓、豹氏莫姓共為百越國的主力。

  其仡氏在中,平原水域,最為富足,實力最強,擁有前往百越各地狩獵的權利。

  豹氏在百越之南,山嶺眾多,野戰之輩頻出,不過大多蠻橫,脾氣暴躁。

  而匡氏在西,以匡山為伴,九江為友,多出巫祭之人。

  ……

  除了這三巨外,還有陸續的二十多個部族。

  其中仡氏管轄的有近六萬百越民。

  匡氏三萬。

  豹氏兩萬。

  四個萬民大部族。

  十個五千民的中部族。

  其余十來個小部族分剩下的二萬民。

  百越治下,合計二十二之數。

  不過其中漏掉了之前黎月發現的安氏部族。

  安氏,風允記得有七千之數,不過已經有五百青壯歸入黎月部下。

  “七千之數,其有勇武之男丁有幾?”

  “可取五百之數,不顧男女老弱,就是十四丁一,若是剔除女與老弱,那部族中還剩下多少青壯,可能支撐部族生活?”

  百越對征部族之青壯之事,在風允看來毫無規章,如下去,仡氏必定成為暴君之列。

  想到這些,風允在一旁作靈光之記的竹簡上,記下徭役二字,又在後記——不可因徭役而損國之本也。

  “此乃國策大事,需細細思之……”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