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周守藏史》185.第181章 安地認主(四千五)
  第181章 安地·認主(四千五)

  十一月·冬至——

  晝夜極時,在楚地,有祭祖習慣,風允也應其習慣,歸安地,以行祭祖。

  至於楚君,對風允之行,還賜下了百金,粟米五百石,揚粵戰俘千人……以酬風允此前之策。

  等浩浩蕩蕩的車隊過荊門,來到安地之時,天色已晚。

  還記得同樣的路程,上一次來時,還是黃昏,這一次就是黑夜了。

  如今天色盡黑,但安地當中,火把高懸,原是已知曉風允將歸,遂燈火通明,以做迎接。

  “風子。”

  百裡奚與蠻娃,攜帶營地幾十人,前來迎之。

  見到風允身後浩浩蕩蕩,衣衫襤褸的戰俘。

  百裡奚微訝,而原本近五十的揚粵權貴們,憤慨,又神色黯然。

  揚粵徹底沒了……

  風允對此,只是一掃,就清楚其心,抬眸遠望去,又見遠處不少火把光亮。

  “那是塔樓,以做防禦之要。”項燕在一旁解釋。

  而風允微歎,就見到寒氣吐息,朦朧了風允雙眸。

  “我安地貧瘠,能有什麽危險呢,讓他們歸來,一同看守這些戰俘吧。”

  對此,項燕點頭。

  讓下士去安排。

  此時,風允才仔細打量安地。

  那些土屋之間,阡陌交通,地面不平之處也以石塊墊之,可以說,這裡已有村莊的煙火氣。

  風允再望向那些惴惴不安,在風中發抖的人。

  道:“蠻娃,你帶其余人,去安置這些戰俘吧,待明日冬至,記名,一同行祭祖之要,為我安地之人。”

  “諾,嘿嘿。”蠻娃應聲,風允這才和百裡奚入屋舍。

  在其身後,項燕背著一包裹跟隨。

  “可有不服之人?”

  屋舍之內,有炭火堆,明亮而溫暖。

  風允褪去獸皮鬥篷,放在一旁,詢問百裡奚。

  百裡奚一一道盡安地之狀。

  在百裡奚手中,小小的一個安地,井然有序,這是無需多慮的,而也有不服之人,按照風允的吩咐,勞者多享,不勞者等死,其如今,安地已無不勞之人。

  風允頷首。

  百裡奚此時道:“風子,您以雷澤孕生之術,讓安地能在冬日種植,如今已見成效。”

  “那明日去看看吧。”風允示意項燕。

  項燕將包裹放下,其聲重。

  打開包裹,當中有百金,一本書。

  “此百金,以做交易之用,安地也該與外界交流才對,其花銷,你且看著處置。”

  聞此,百裡奚點頭,對百金之事,倒無驚訝。

  而是直勾勾盯著那書。

  “此為《列國》一書,其中是余從大庭至今,歷經多國之言論,當中就有農要之事,你可教導耕作之人,以安農要。”

  “至於其余,也可建一典籍宮在此,抄錄竹簡,分放當中,其我安地之人,皆可觀閱。”

  “我想,這群揚粵之人,多為當初的權貴之屬,應是認得字的,也不該泯滅其性,讓其思想此生皆都困於此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外界隔絕。”

  “思想無拘?”百裡奚揣摩風允言中之意。

  風允頷首,將帛書遞於百裡奚。

  “其典籍宮,也交於百裡先生了。”

  手微顫。

  百裡奚接過……

  “嗡!”

  在百裡奚眼中,此書玄氣震蕩,上顯一虛浮的人首蛇身之影,但轉瞬即逝,又藏於書中。

  “道?”

  “風君將玄道也藏於其中!”百裡奚驚呼。

  “這,這書真的能讓安地之人皆觀?”

  真有人會把自己的道,讓其余人觀閱呢?
  按照身份,安地之人為奴隸,且莫說奴隸,就是尋常庶民,更或是權貴……夫子在擇弟子時,也要多為斟酌,多以氏族子弟為弟子啊!

  “風子,這…”

  風允搖首。

  “余道,眾人皆可觀之,學成與否,另當別論,非我之功。”

  就像是屈原一般,觀盡玄門之書,但行事上卻與風允多有不同,有著自己的見解,對此,風允並無異議。

  學習,本就是一字多意,一書成就萬般性情。

  百裡奚愕然,隻覺風允闊達,特立獨行……

  實際上,他也欲觀此書,了解其玄門之妙啊。

  鄭重地捧著書,百裡奚鄭重地行之一禮。

  “多謝風子賜書,老朽近乎七十還能得道一觀,此生無憾矣。”淚眼朦朦,百裡奚拂袖啜泣。

  風允起身扶之。

  “古之時,倉頡創字,萬民可觀,唯有萬民觀而認可,方能被人族認可,將字,刻入傳承,如今也是一般,若其道不被人族承認,那我建立玄,又有什麽意義呢?”

  “實際上,應該是余感謝諸位,願意一觀此書才對。”

  安撫百裡奚,百裡奚訥訥難語。

  最終只是道:“風子此言,老朽無以反駁,唯有珍重此書,治安地繁榮。”

  聞此,風允道:

  “百裡先生隨心即可,暫去休息吧,明日我還準備前往漢江周圍一觀,尋開闊平坦,以做延續之地。”

  風允又令項燕道:“去告知那千名戰俘,明日早起,可食早食。”

  “諾。”

  新來的千名戰俘,而楚君卻不加派護衛之數,其心,風允也明白,不過是希望安地因戰俘而動亂罷了。

  可風允自有對策。

  百裡奚離去,項燕也離。

  ……

  翌日——

  寒風大作,但其人聲鼎沸,護衛押送戰俘,在營地篝火間,分派米粥。

  “風子…”百裡奚再次掌事,見風允披獸皮鬥篷而來,立即行禮道:“早上熬煮了些粥食,加入肉糜,大塊野菜,這些戰俘體弱,食此方才能養。”

  風允頷首。

  望向天空,這天怕是要下雪了。

  “今年的冬雪,無往年的大,明年的收成,怕是不行。”

  瑞雪兆豐年,可今年,天氣雖冷,但無大雪。

  “可即使如此,戰俘們身上的衣物都不夠禦寒,昨日行進中還好,此時停住了,怕是會得病。”

  “待食之後,讓甲兵帶這些戰俘,分列而出,在安地四處熟悉一番,讓早先的安地之民為他們講解安地的規矩,以安民心。”

  風允說著,百裡奚在一旁暗記。

  待風允說完安民之事,百裡奚方問:“風子,今日立冬,如何祭祖,祭何祖?”

  百裡奚遲疑,因為風氏之事,他確實不清楚,也無從查閱。

  風允對此,道:“準備祭祖之物,祭祖之地即可,我有打算。”

  又道:“立冬,需大補而藏冬,方能往年有康健之軀,殺盡牛羊,滋補安地眾人吧。”

  聞此,百裡奚一驚,但有暗思。

  這是盡其力,安其民也。

  他清楚了!

  百裡奚補充:“安地中,除卻之後過冬的糧食外,還有一些秋末捕撈而曬的魚乾,和地裡成熟的瓜菜,不如一同煮之?”

  風允笑而點頭。

  “是極,盡全力,安民心,冬至,自然不能吝嗇。”

  風允大手一揮,百裡奚就命人將冬至祭祖之後,傾盡冬藏之菜,隻留過冬余糧,讓眾人養冬健康之言,傳盡眾人。

  一時間,千名戰俘,未食而心生暖意,隱隱間的躁動也趨於平和,對祭祖之事上心,冬至之食期許。

  這群人不比之前的揚粵貴子,他們是流亡百姓,或者戰敗甲兵,都為生活,而非真的為揚粵而不顧生死。

  此時風允傾盡好菜來養冬之言,對其安撫,其效甚大,無人敢說不德,反抗之心也被壓滅,反生感動之心。
    “還有多少麻布獸皮,都拿出來吧,先讓眾人有個暖冬,度過此年才是主要。”風允詢問,又補道:“若不足,就取金去郢都買些。”

  “切記,也要注意民之所需,不得汙垢在身,臭氣熏天,這次我來安地,也收購了足夠的草藥,可禦寒,不必擔憂洗淨後生病……”

  “待冬至後,我帶些甲兵上山,伱尋幾個頭腦機敏的隨我,我好教其醫術……”

  “我之後抄錄倆書-《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也留於安地,有喜醫道者,可習之,而其余之民,也須習基礎辨別,防風治寒。”

  又是安排,這治理一地,與治理一國而言,更為繁瑣,親力親為之事眾多。

  待安排後,施粥也見末尾,百裡奚、項燕與一群甲兵,跟隨風允,前往漢江之岸。

  “漢江之土肥沃,這是安地之福也。”

  臨近漢江周圍,這裡都是低矮的灌木小樹,或是蘆葦枯草,十分好清理。

  “用火燒吧,刀耕火種,為人族之大事也。”

  “在漢水邊,也能控制火勢。”

  “不過此事也要告知楚君一聲,現在就派一護衛,快去去荊門稟告吧。”

  “諾。”

  觀閱了四周之地,風允詢問道:“前往北面可有防護?”

  項燕道:“北有漢江為險,可不必…”

  “北往西處的一河岸,有谷國交接,遂設有部分防禦為-鑲關,此國與楚少有交際,多是跨漢江入盆地,與神農氏盆地之國為稱。”

  “荊門穿越丹山的道路,也是因此而建。”

  “神農氏盆地…”

  風允一思,即明。

  相傳神農氏曾讚此盆地“真乃靈氣宛潛,富民寶地”,遂有此稱,但各國林立,多以各國為稱。

  “也一並通知鑲關之人,刀耕火種,濃煙巨大,以免引起誤會。”

  “諾…”

  臨近午時,風允攜眾人歸,前往丹山之東側,以祭祖。

  “哞!”

  “咩!”

  “咕!”

  ……

  新活的牛羊雞被人用紅繩牽著,站在夯土堆砌的高台下。

  其高台有兩層,中間為四面木桌,桌上是魚肉,兔肉…等野味,和五谷蔬菜。

  最上是一尊石鼎。

  石鼎簡樸,連紋路都簡單,但能在短時間雕琢而成,可見安地用心。

  “風子,我安地無銅鼎,只能以石雕刻……望祖恕之。”百裡奚上前解釋。

  牛羊雞,三畜為祭,在他看來,以風子如今的名望,地位,實在簡陋。

  風允搖首。

  “安地千數名誠心向祖,已是最好的存在。”

  百裡奚頷首,而周圍的千名人,也都記錄名,在安地的竹簡之上。

  即使是寒風凜冽,此時也都依稀期待。

  “開始吧。”

  風允緩步上前,其聲陣陣,傳響天地——

  “吾,風氏,允,出自伏羲氏,學於女媧氏,以《河圖》為基,《洛書》為變,成玄門之妙,玄道也。”

  “嗡!”

  玄氣生。

  與之同屬,這片屬於風允的安地之上,顯露出一股特殊的力量——氣運。

  “今日,攜安地之民,以叩人族天地,尊媧皇、羲皇為祖,延續此脈,成於天地。”

  風允示意。

  “噗!”

  數劍而落,雞、羊、牛應聲而倒,嗚咽咕嚕……血流不止。

  血液染紅地面,地上冒著熱氣,與周圍的呼吸聲交纏。

  其百裡奚、蠻娃、榜,取三牲之血以祭天地、先祖。

  他們身後的安民們,紛紛下拜,隨著百裡奚幾人,尊拜……

  媧皇,羲皇,誰人不認呢?
  而祭台上。

  風允從腰間拔出龍淵,龍淵聲冷,劃破風而過。

  其手腕上滲出絲絲鮮血。

  “項燕。”

  “在!”項燕舉著一塊潔白玉石而上,遞於風允。

  此為風允在英方國所得之玉,同時也吸收了禺強之寒氣,此時風允丟入石鼎中。

  風允血液再灑,滴在鼎中。

  “轟!”

  他以玄氣禦使血液,印在石鼎之上——玄!

  隨著玄字的出現,天空之上,兩道虛幻道相浮現。

  女媧伏羲,手持規矩,高高而視下,但原本肅穆的目光,在望向安地時,變得和煦……

  “啊!”有人驚呼,但又緊忙叩拜…

  道相來之快,去之疾。

  聲勢浩大,卻也只在一瞬之間。

  其去後,石鼎之上,卻留下了一副女媧伏羲規矩圖,以此為證,應下風允之言,成為安地之先祖。

  “有媧皇、羲皇為目,注視安地,望諸位能安居樂業,修養為生。”

  “安居樂業,修養為生!”

  安地之民,紛紛高呼。

  風允見此,結束了這質樸的祭祀。

  “殺牛宰羊,過冬至吧。”

  “諾!”

  “謝風子!”

  “風子大德!”

  “……”

  人聲鼎沸,即使是冬日也難以抵擋這份情緒,這安地本荒蕪的氣氛也越發有人氣。

  而此一舉,這千人戰俘本就是質樸的揚粵民,此時信服風允,只要後續有生路在前,就無人會反抗風允。

  至於那早先的五十人,其多數為揚粵貴子,本有不甘之心,卻也明白,大勢在風允,他們難以暗中勾結這千名戰俘。

  各自心思,一場歡騰的冬至就此結束……

  翌日,火光四起。

  安地之人卻不驚。

  因為他們知曉,火下將是他們耕作的天地,風允已經下令,其安地之人,皆可租賃土地,稅收二層,其余自留。

  千名安人在火外目光灼灼,議論不絕,其目中倒映的火光,是其被戰俘以來,再一次出現的希冀。

  “能成為風子的奴隸,是我等幸運,可我家的阿弟,卻不知蹤跡,怕是被風到誰家去做苦事去了…”

  自己獲得生活的希望後,又開始思親,人就是如此。

  遠遠望之,風允也能從零星之言裡,得出此時他們的所需。

  對此,百裡奚似乎有言。

  風允見之,輕聲道:“去說,待安地耕作有余糧後,各家可整而外售,獲得貝幣。”

  “之後各家統計人數,給出信息,若是能打探各家親屬消息,上交貝幣,由安地以貝幣去向那些權貴贖回各家親屬。”

  百裡奚聞之,震撼之下對風允深深一禮,就快步去交代此事。

  當然,百裡奚與風允都清楚,說是贖,實際上就是以風允的面子,向各家購買奴隸。

  這些奴隸歸安,依照楚律,還是奴籍,為安地做活,但其能與親屬一同,也算是不幸之萬幸,難求之事了。

  果不其然,交代此令後,千余名戰俘大驚而哭,言語中滿是讚風允之德。

  “風子在何處,我們要去跪謝…”

  百裡奚笑顏,本欲指明,但望向風允時,卻已無風允蹤影,隻得說不必為之,努力為安地而作就是報答風子……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