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周守藏史》第251章 《周公解夢》
  第251章 《周公解夢》

  “風子……”

  晴空萬裡,盛夏之時。

  豐鎬城中仿佛有了些喧鬧的生氣,但這卻是因為西陲告急,征兵而往的雜亂之聲。

  大周許久未這般大規模征兵矣,此刻多有疲憊。

  “風子啊,還請您幫一事。”

  典籍宮外,風允本欲準備馬車,前往東邊,卻被畢公攔下。

  畢公戎裝,精神抖擻,周圍甲兵護衛也都披甲而隨。

  “不知何事?”風允坦然而立,他所攜帶的行李,早已用謙卦——內有乾坤之術,收納在袖中,此刻看著倒是清閑。

  “來人。”畢公招手,就見一馬車之隊伍,浩浩蕩蕩而來。

  “風子,此為天子秘閣中的典籍,您暫代守藏史,此時受邀而離,還望能帶著一同,路過成周洛邑時,交接入宮內。”

  秘閣典籍……

  風允不曾看過,這是只有天子,或是天子許可之人,方能觀閱,正如當初天子讓風允從《周禮》《大雅》《儀禮》《周易》《太公》之中,擇一書而觀大周之德。

  這些書都是存放在天子秘閣,而非典籍宮內。

  對運送之事,風允自無不可。

  “允往東去,自會途徑洛邑,此書允能擔保送至。”

  順路罷了,而且還需看這畢公到底是借送典籍之名,所謂何事。

  畢公也不扭捏,在風允應下後,則道:“風子一路,可觀閱此些書冊……不過,容老夫一請。”

  畢公深深一禮道:“還望風子能留書於大周,大周望能得《列國》一書,入典籍宮學。”

  人道大勢,已然不可阻擋,畢公自然是能偷偷收集風允的書,但是一個名,很重要。

  風允還以為是何事。

  “允一路上會抄錄一份《列國》,之後存放在洛邑,可供為學。”

  畢公喜。

  有風允承諾,那成周之地可光明正大學習風允之學。

  至於宗周……

  即使寫信讓天子莫遷都,但宗周臨近西陲,不能成為姬姓後生的生養之地,那些宗親也不會答應,只能為守關之地。

  以成周展現天子的人道之德行,是為大妙。

  “多謝風子允之。”

  望向典籍宮,畢公道:“典籍宮之書,成周之地亦有,但多載來不曾互通。”

  “唯有等兩邊穩定,互相印證缺失之書後,複刻之,東西互補了。”

  “此事倒不需要勞煩風子。”

  畢公再行禮。

  “老夫欲出征,此番就不能遠送風子,還望風子海涵。”、

  風允搖首。

  “畢公要事為重,無須殊待允。”

  就此告別。

  風允上了這滿是秘閣典籍的馬車。

  “轟隆隆……”

  馬車聲動,一隊護衛護送,向著成周之地而往。

  宗周……成周……

  之間相隔了函谷關,在關隘四周,又有諸多國家為阻隔。

  其中,以魏、程、焦為重,拱衛函谷關,成掎角之勢。

  此時,風允入函谷關,這關中之令-尹喜,緊忙來接。

  “風子入關,東之諸國,猶見玄氣東來,余尹喜為守關之令,得關隘之便,特來拜見,問風子安。”

  尹喜如今是一小老頭模樣,但目光炯炯,老顏而童真,嬉笑中已經攔下了風允之馬車,禮而問安。

  風允拉開竹簾。

  “尹喜?”

  “正是余,還望風子能賜德。”

  這是要留風允……

  可。

  風允微微搖頭。

  “允受老聃先生邀,往東去,不該多留。”

  尹喜聞聲,面失落,但也恭敬以待,派人送來乾糧瓜果,肉干酒水。

  風允見之,淡笑而受。

  “你卻是心誠……允就給你一應。”

  “允受老聃先生邀而不得留,來日老聃先生途徑此地,關令可以此言留老聃先生,到時自有道德入耳。”

  尹喜一聽,大喜過望。

  “多謝風子。”

  風允搖頭。

  “這是你與老聃先生的緣法,非我之事。”

  “不過關令若想觀我言,可尋我之《列國》書,此書並不禁人。”

  尹喜目光再動。

  “不知何處可得風子書?”

  風允笑而答:“允如何還差一些,可成《列國·周》,代洛陽時留全書《列國》,而後會傳往安地,關令可從此二處得全本。”

  “啊,多謝風子此書,倒是還望能轉述風子之言,得書更便。”

  風允頷首。

  “自無不可。”

  風允關上竹簾,車隊再起……

  悠悠鬥轉,風允複刻《列國》,同時也在觀這一車之書。

  所謂《周禮》《大雅》《儀禮》這三本禮道之聖書,皆有觀摩。

  《太公》之《太公兵法》《太公陰謀》《太公金匱》亦然拜讀,揣摩其道。

  “太公之書,武之重典,是後世將帥、外交使節、名家謀士、政客王道的斐然之必讀。”

  風允暗暗將種道之術定在了這《太公》之上。

  春秋戰國,是戰爭之史,也是英雄輩出的畫卷,讀《太公》,比之三禮,對於風允來說,更加為重。

  而除此之外,風允卻還發現了一些有趣之書。

  “《黃帝三千言》……”風允翻閱,這卻就是天子為何會有黃帝醫道氣息的緣故,皆出於此。

  《黃帝三千言》,也是殘缺,這上古之典籍,也難存也,不知何地方還能有全本否。

  但以靠此,卻也能將《黃帝內經》補全一半。

  “此一半,就歸為問經。”

  問,問病之理,解病之疑,是病理之書。

  以陰陽五行為基礎,解釋人體之病狀,雖無藥方,但卻可以病理尋解,加之《神農百草經》,可自行藥方也。

  風允默默以五行陰陽之理解,修撰在自己所收集編撰的《黃帝內經》當中。

  而待臨近洛邑之時,將目光望向了另一本,讓風允不由感歎之書——《周公解夢》。

  “周公解夢,以佔卜和解夢的形式來推斷天下形勢,可卻也有另言……”

  風允以觀世,而觀此《周公解夢》。

  觀世之法下,恍惚入神,進入了一處質樸之殿。

  “啊!”

  “旦弟,旦弟!”

  殿中有席,席上青年驚恐而起,喘息不斷,冷汗直流,惶恐間高呼著人名。

  旦…姬旦,姬發之弟也。

  同時,也是後世的周公。
    “兄長!”

  似乎因為這樣的事情時常發生,姬旦隨時以待,就在側殿。

  此時的周公,不過是少年姿態,雖然臨近及冠,但也能見稚嫩。

  “旦弟……我又夢見了……大兄被商王殺之……”

  “阿父薨逝,臨死前告誡我,一定要翦商伐紂,以此為周之大業……可,我夢見了,商王震怒,盟友臨戰怯陣,反戈一擊,導致周族遭受滅頂之災啊……”

  姬發渾身顫抖,面色慘白,他此時也不過是青年罷了,就結下了如此大業,不待他絲毫緩息,不待他絲毫退縮。

  “兄長,您會成功的。”姬旦疼惜地望向自己的兄長,他輕聲而語。

  但姬發卻緊蹙眉頭,似乎前額在疼。

  “我夢見了,商朝祭祀了數百年的天,天會鍾愛他們的,我們周族謀逆,天要懲罰我們!”

  “各族的人,因為我們逆天而行,而譴責我們,攻伐我們!”

  姬旦緊忙安撫:“不,兄長,夢都是反的!”

  “周滅商紂,會成為天意的!”

  “夢都是反的?”姬發低喃,仿佛得到了安慰,可眼中還是惶恐。

  “希望吧,夢都是反的……可夢有什麽用呢,周要滅商,路還如此遠……夢有什麽用呢……”

  姬發不斷言語,愣愣而低首。

  再觀姬旦。

  “夢?”

  仿佛感受到了自己的責任,也恍惚中,看見了道。

  但他沒有忘記自己的兄長。

  “夢當然有用!”

  “轟!”一股異人氣息,從姬旦心胸中湧出。

  姬發驚愕,轉喜道:“旦弟,伱成就了異人!”

  姬旦點頭。

  “是夢,兄長啊,我明白了……”

  “只有那些能夠替天行道、代天宣化的人才是有德之人,才能順應上天旨意,天才會庇護他,並以他替換掉沒有德的君王。”

  “您的噩夢,都是天的歷練,只要您潛心修德,就一定會得到天庇佑,並替代無德之君-商王!”

  “是嗎?”姬發將信將疑,但姬旦以夢成就異人,卻給了他相信的理由。

  “歷練?”

  “德…有德的君王,經過天的歷練,修行德,就能代替無德之君?”

  姬發低喃,卻也眼中冒出光亮來。

  但再一次想起噩夢時,又黯然。

  可這夢之解,卻是給了他一個烙印……

  ……

  “嗡……”此番觀世散去。

  風允目光複雜地望著這,被周室之中,都放在角落的《周公解夢》一書。

  “周公原是以夢入道,而非後之禮道。”

  風允不敢想,若是周公以禮入道,會是怎樣的風采,怕是能再上一層。

  但為了姬發這位兄長,一開始他就定了自己的道路——輔佐,為王而臣。

  “禮德一說,脫胎於此書也。”

  “所謂周天,也是以此周公夢道而構建。”

  周代商位,名正言順之法,不就是代天而行道,周有德而承天,是為天子,天定伐商嗎?

  正是方才在觀世中,姬旦之言啊!
  “天子……原來出自此處。”

  風允翻閱這本《周公解夢》,看見的不只是解夢之術,更多的,卻是商周更替的故事,大周的由來。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可真正的賢德之才,卻是周公本人啊,大周之起,其功不可限。”

  “可惜武王早逝,成王年幼,沒有與周公與王的那般兄弟情誼,君臣之德,以至於,周公之心,不得善待。”

  淺淺而閱,只是記住,則閉書。

  “風子,洛邑城至,召公在城門相迎。”

  風允聞聲,拉開竹簾,下車。

  “召公安。”

  召公,畢公,鄭公,此時之三公,皆以國號為稱。

  不過,鄭公友因為妖邪,先一步天子而去,此時的大周,只有倆公在政。

  “風子安。”召公是一位儒雅老者,笑之敦厚,面目不嚴,但這只是表象,其目中,對風允滿是警惕,還有怨恨之意。

  風允清楚,誰讓九鼎之二,在他手呢。

  可九鼎自出,他是不能還歸去的,這是九鼎的意願。

  “風子。”在召公之側,有一壯年,黑須長面。

  “風子,這位是鄭公之子,鄭掘突,為此時鄭國君。”召公為風允介紹。

  而鄭國君孔武有力,一禮又道:“風子,早先聞我父與您相談甚和,不知可對鄭國事多言乎?”

  可見,這鄭國君眼中,還帶著悲哀之色,懷念之意,是一孝道之人。

  風允將所記的,與鄭公所言,一一告知。

  鄭國君拜謝之。

  風允搖首。

  “鄭公本欲調停戰事,可妖邪非人,不顧其言而害之,卻是無奈。”

  聞言,鄭國君捏緊手心。

  一旁的召公不欲風允多說此屈辱之事,緊忙道:“風子,不若入城,修養幾日,再往東去。”

  風允往東,與老子赴約之事,卻也在旁枝末節的話語中,被各國所知,一路上,此時怕都有人在備,以添行囊,助風允行路。

  風允搖首。

  “下次再入洛邑吧,余不欲停留。”

  風允指向馬車道:“車內,有兩份《列國》,還望能派遣一隊,送其一至安地,另一則留洛邑。”

  “《列國》……”召公一笑。

  “自無不可。”

  他也不強留,或者根本沒有留風允的想法,不然也不會在城外堵路,截留風允。

  風允拜別。

  “風子,且騰出書,以馬車離去啊。”

  風允聞聲,搖首。

  “不必了,馬車方便寫書,但不方便行路,此番允也該趕趕路了。”

  九尾一出,祥瑞驟顯。

  一步一祥雲,一步一青蓮,輾轉之間,風允已經消失在洛邑城外。

  “風子……”召公遠望,閉目而歎。

  他何曾不想以洛邑之氣運,加持自身,鎮壓風允,奪回二鼎呢。

  但是九鼎不許啊。

  這成周之地,說到底,還是沒有天子,無法強令九鼎。

  “天子……還是得快些接天子宜臼歸成周啊。”

  望向鄭國君,召公道:“掘突啊,於你所談之事,需快快行之,待天子東遷後,也可討功,謀一公位。”

  拍了拍鄭君肩膀,鄭君頷首。

  “掘突不敢忘先君之意願,輔佐天子,以揚姬姓周族,是為大者!”

  “嗯。”召公頷首。

  “去吧,先帶兵馬前往南申,不能讓那薑姓的申候,一直把持著天子,要讓天子信任我們,讓天子知曉,姬姓周族,才是天子的依靠。”

  “諾……”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