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回到過去做財閥》357.第357章 窗口期(第四更,求訂閱)
  第357章 窗口期(第四更,求訂閱)
  有時候學術上的成就,會吸引很多人。

  曾幾何時,南洋就只是一個地理上的名詞而已,但是,伴隨著鏈霉素、晶體管、電子計算機以及其它的種種科學研究成果,現在的南洋儼然已經成為某種學術上的中心。

  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來說,現在的南洋確實正在成為學術中心——這裡雲集著來自德國的一萬多余專家學者,其中不乏諾貝爾獎得主,雖然總會有人輕蔑的認為,南洋的學術成就建立在德國學者,尤其是那些被禁止從教的“納粹學者”的基礎上,但誰都無不改變,這裡在短短三年間所取得的學術成就。

  驚人的學術成就背後意味著什麽?
  良好的研究環境,而這正是許多科學家,學者所渴望的。

  被南洋所吸引的,並不僅僅只有袁家騮夫婦,就在他們夫妻兩人變賣家當準備前往南洋的時候,朱傳榘已經登上前往南洋的飛機,這架由C54運輸機改造的客機是婆羅洲航空公司利用美國貸款購買的剩余物資,經過改裝後投入了太平洋航線,雖然是飛機,但得益到航空補貼,機票甚至比船票還便宜,但乘飛機速度更快。

  只是中途需要轉場三次,每次轉場都需要在當地住上一晚,可即便是如此,仍然是最快捷旅行方式了。

  在所羅門群島的機場酒店中休息一夜後,飛機再一次起飛了,這一次將直抵南洋的首都長安,在飛機起飛時,朱傳榘翻看著手中的資料,是Z5的資料。

  “一秒鍾運算115000次!”

  每每看到這個數字時,朱傳榘內心都處於極度的震驚之中。,46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他與5個美國人共同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ENIAC”,他曾經一度以為“ENIAC”每秒5000次運算,已經是奇跡了,而現在Z5的出現完全顛覆了他的想象。

  也正是從那時起,他就動了到南洋去的念頭。雖然他已經娶了一位美國妻子,甚至還生了孩子,可並不妨礙他想去南洋。

  無他,那裡是唐人的地方,在那裡不會受到任何歧視。既然來自德國的諾貝爾獎得主都可以去南洋,那自己為什麽不能去呢?
  為什麽不能去?

  於是朱傳榘便主動聯系了砂撈越大學,在告訴對方自己曾參與研究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ENIAC”後,他立即就接到了聘書,於是乎,他就帶著妻子和孩子們一同前往南洋。

  雖然飛機在數千米高空飛行,但是增壓機艙內的環境非常舒適,在機艙裡有不少乘客都和他一樣,有著相同的膚色,有著類似的經歷,他們大都來自唐山,面對國內動蕩的局勢,都是唐人的南洋就成為了他們的另一個選擇。

  況且,那裡可以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研究環境,從設備到生活,應有盡有。也許可以在那裡獲得更高的學術成就。

  誰知道呢?

  有時候,幾個轟動世界的發明,所引起的連鎖反應,是他人無法意料,在一定程度上,它確實會改變很多人的命運。

  其實,在過去的兩年中,伴隨著戰火的蔓延,唐山也有很多學者選擇來南洋暫避戰火。

  既有他們主動來的,也有南洋這邊的高校主動發出邀請的。現在伴隨著南洋成為學術中心,有越來越多的人主動來到這片土地,畢竟,這裡的學術環境是很多地方都難以企及的,而且,這裡很多人看來並不算是國外,畢竟,遍地都是同胞。

  “可以派飛機過去嘛!”

  面對教育部總長的提到的困難,李毅安對著電話說道。

  “兵荒馬亂的,他們離開的肯定不方便,而且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如果他們願意來的話,我們可以派飛機去接。”

  隨後他又說道。

  “不要擔心費用問題,費用就從總統府的特別經費裡支出,對,不走教育預算,嗯,對……”

  頓了頓,李毅安又說道。

  “我會讓秘書處和航空公司溝通一下,如果有需要的話,可派駐分理處,派去幾十架飛機,對,就是常駐那裡,他們只要願意離開,機票我們出。”

  掛上電話之後,李毅安歎口氣,隨後又給秘書處打了一個電話,讓其與航空公司溝通協調,隨後親自又給航運公司打電話,要求他們加大移民運輸力度,畢竟,已經快到最後的窗口期了,一旦錯過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等忙完這了一切,那邊秘書報告,司法部總長張衛倫來了。

  “衛倫,家騮他們要來了!”

  張衛倫前腳剛進辦公室,總統的話聲說傳入他的耳中,已經從辦公桌後走過來的李堅毅,指著辦公室中央的沙發說道。
    “坐,我剛剛收到大使館的電報,使館那邊已經給他們辦理的簽證,他們應該在下周抵達長安,”

  或許是因為故友即將到來,李毅安顯得有些激動,畢竟,袁家騮是他來到這個世界,最先認識的幾個朋友。

  “衛倫,算起來,我們已經好幾年沒見了吧。”

  “自從44年紐約一別,到現在已經三年了!”

  作為司法部長的張衛倫,又笑道。

  “這次見到家騮他們,一定要好好的說上他兩句,早就應該過來了,結果拖到現在。”

  “你不知道……”

  李毅安搖了搖頭,說道。

  “袁夫人有些工作需要交接,直到前陣子才處理好。。”

  不是交接,而是作為“曼哈頓計劃”的重要參與者,她需要處理很多問題,而且在過去的幾年中,她提供了不少非常有價值的情報。現在,她的到來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推進婆羅洲的核計劃。

  算起來的話,現在差不多是時候全面推進婆羅洲的核計劃了,也許,等她過來之後,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

  “袁夫人過來應該沒有問題吧?”

  多少知道一些內幕的張衛倫,有些謹慎的問道。

  “完全沒有任何問題,我們又不美國的敵國,參加計劃的英國科學家早就回國了,袁夫人那邊只是有些工作需要收尾,所以才耽誤了下來。”

  不願意繼續在這個話題上談下去的,李毅安又岔開話題說道。

  “對了,我記得你家旁邊還有一棟閑置的房子,我看就讓家騮他們住在那吧。你覺得怎麽樣。”

  “那可太好了,原本在紐約的時候,我和家騮,我們兩人沒事的時候,就喜歡坐在客廳裡閑聊,現在想想還是當初自在。”

  這兩年,作為司法部長的張衛倫成日忙的暈頭轉向,早就忘記了當初的輕閑,那時候閑得……都失業的那種。

  “哈哈,確實如此,我也覺得還是當初自在,對了,伱過來肯定有事情匯報,說吧。”

  終於工作還是要忙的,心情頗為舒暢的李毅安向後靠著沙發,笑看著張衛倫,而對方臉上的笑容,這個時候卻消失了,似乎猶豫了一會,才說道。

  “致遠,調查組有消息了。”

  與往常不同的是,張衛倫改變了稱呼,現在他是站在朋友的立場上的,甚至就連看著李毅安的目光,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哦,好吧,”

  李毅安的身體微微前傾,說道。

  “說吧,是什麽消息。無論是任何結果,我都是有心理準備的。”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