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第81章 東園主人
  第81章 東園主人
  余建隆接過黃道周手中的書稿靜靜閱讀起來,讀著讀著他的眼神就越發驚訝。

  讀完,他抬起頭來看向黃道周:“這篇大作是誰人之手筆?”

  “寫《葡萄牙國史》的王建陽。”

  “原來是他!”余建隆還在回味著文中的字句,“天運變矣,而有不變者行乎其中。不變惟何?是名天演。以天演為體,而其用有二:曰物競,曰天擇。此萬物莫不然……以一物以與物物爭,或存或亡,而其效則歸於大擇……”

  “天下無事不變,唯獨天擇永存,變者動也,存者靜也,動靜之間,天下之事莫出其內……”余建隆回味半晌終於是一臉激動對黃道周說道:“這位王先生真是大才,世上紛紛擾擾各家學說,居然被他一言而蓋之。”

  嚴複的《天演論》本來就是用易經的觀點去理解進化論,黃道周和葉成學在修改之時更是將內容往哲學方面去靠,最終出來的結果兼具實用性又論理精道。

  不光是具備深厚的哲學基礎,更是為如今世上紛紛擾擾的各派學說給出了一條終極的證明之道。說白了就是用實踐檢驗真理。

  王文龍想要向明代人傳達這個理念,但是卻自己都沒意識到這條道理的真正價值。

  這一條道理在幾百年之後都能夠終結許多內耗討論,放到明末自然更有振聾發聵之功效。

  余建隆激動對黃道周說道:“今日在包山書院講易經,就以這篇《天演論》為綱。”

  黃道周笑著說:“講座之後,我還想同先生們討論《葡萄牙國史》,這本書正好用以說明國家競爭各派道路存亡的大道理。”

  黃道周說道:“當初我看《葡萄牙國史》驚為天人,而今想來原來建陽先生寫出《葡萄牙國史》,羅列了歐洲諸國發展歷程,又將歐洲各國對比上波斯印度等國的統治方式,寫清天下各家的不同思想,正是用來佐證《天演論》之學說。”

  余建隆一想就連連點頭:“草蛇灰線原來就埋在此處了,建陽先生真是大才!咱們快些進去,將這篇雄文分享給眾人!”

  實踐檢驗真理和後世的現代史學都出自邏輯演繹法這同一個老祖宗,都講究提出觀點、實驗證明、總結定律的三步走過程,這也可以說是後世的近現代研究統一追求的科學方法。

  王文龍根本就沒把《葡萄牙國史》和《天演論》兩者聯系在一起,可是放在此時的余建隆和黃道周面前王文龍的注述幾乎全都帶著這樣的思想,兩者之間的聯系一望可知。

  科學演繹法的思想第一次被明確的提出,這放在人類的近代哲學史上都是一件大事。

  此時的王文龍還不知道自己的文章能引起多大反響,他正在小船上搖搖晃晃,同著葉成學講論詩文。

  一行人緩緩行船,花費好幾天時間,終於來到此行的目的地。

  蘇州府,登岸之後葉成學就連忙派仆人去落腳的朋友家報信。

  之後葉成學又為自己和王文龍叫來滑竿。

  兩人坐著滑杆在仆人陪同下來到吳山社社友徐樹丕家的東園落腳,剛下滑竿就見在自家園林外等候的徐樹丕快步走來。

  “汝席、建陽,二位可是叫我望眼欲穿呀。”

  徐樹丕今年二十出頭,江蘇長洲人,字武子,工詩,善隸書,去歲剛剛考上的秀才。

  葉成學指指身後的王文龍介紹說道:“這位就是寫《葡萄牙國史》的王建陽了,你說想見他,我一到蘇州便坐著滑竿把他送來,可還夠朋友?”

  王文龍忙和徐樹丕見禮,徐樹丕連忙還禮。

  他滿臉尊敬說道:“學生拜讀先生《葡萄牙國史》之大作,受益良多,早想到閩中拜會,不想今日先生親自上門,真令蓬蓽生輝。”

  王文龍連說不敢,徐樹丕眨眨眼睛,笑著對葉成學說道:“我當大禮來謝汝席,今日叫你少吃幾杯。”

  兩人哈哈大笑王文龍,這才知道,原來徐樹丕也是個跳脫性格。
    見禮完畢,徐樹丕就安排家人為葉成學王文龍整治酒菜,並親自領著兩人向園中走去。

  徐樹丕祖上為長洲豪商,父親是太仆寺少卿徐泰時。

  徐樹丕一家和袁宏道交往甚密,徐樹丕也是在袁宏道牽線之下進入吳山詩社。

  徐樹丕邊走邊笑著對王文龍說袁宏道在江南時就來信跟他說王文龍的《儒林外史》寫得好。

  袁宏道上京之前還囑咐徐樹丕幫他尋找《儒林外史》真本。

  只是如今袁宏道已經去禮部儀製清吏司任職,遠在京師,要不然袁宏道肯定親自來見王文龍。

  去年徐樹丕的父親徐泰時過世,所留下的家資巨萬,徐樹丕吃喝一輩子也花不完,所以他也不追求功名,只是在吳中悠遊度日。

  幾人一路走,葉成學和王文龍就一路觀賞徐樹丕家的東園。

  徐樹丕家的房子是王文龍來到本時空之後見過最豪華的宅邸,王文龍都忍不住多看幾眼。

  他家的東園分成中東西北四個部分,東部是大片的建築群,有住宅、祠堂、寺廟、庭院,中部是山水花園,西部則有土石壘城的假山,北部又變成田園風光。

  這麽大的園子光是佔地就有三十多畝,花費幾天時間都看不完。

  王文龍跟著葉成學和徐樹丕一起往裡走,幾步之前還覺得身處於幽靜的書齋,又走幾步,身邊就已經古木蒼天怪石嶙峋仿佛步入山林深處,隨著回廊走出,前方又出現亭台樓閣掩映在湖水之中,瀑布潺潺。

  王文龍歎為觀止。

  他知道這裡幾百年後就是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蘇州園林檔案館所在的留園。

  而且後世聲名顯赫的留園,只不過是徐家東園“中、東、西、北”四部分中部的一小塊而已。

  徐樹丕引著葉成學和王文龍來到吃飯的地方,葉成學指著前面一座假山對王文龍介紹道:“這就是瑞雲峰了。”

  王文龍看著這塊太湖石,想到這塊石頭的來歷,不禁再次感歎徐家是真有錢。

  他面前的瑞雲峰高五米多,寬三米多窩洞相套,層層疊疊,玲瓏剔透,在後世與玉玲瓏、縐雲峰並稱江南三大名石。

  這東西當年是宋徽宗花石綱中的一塊奇石,因為靖康之亂,所以還沒來得及運到開封就被丟在洞庭湖,南宋陳家買下石頭運到吳縣,石頭太重把船都給壓陳。

  六十年後湖州董家接手,用數千人力將石頭拖往湖州,一路上將蔥葉搗爛鋪在地上以減少拖石頭所受的摩擦,時人記載“凡用蔥數萬斤,南潯數日內蔥為絕種。”

  之後這塊石頭又幾經輾轉,最後為徐樹丕的外公董家所得,董氏嫁女時將瑞雲峰作為嫁妝贈予徐時泰,現在被安置在東園。

  在王文龍的原時空歷史之中這塊石頭在一百九十年後乾隆下江南之時才會被蘇州織造太監搬走,遷到了乾隆位於蘇州織造府的行宮花園之內。

  後世光是這一塊五米高的石頭自己就是一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雨花台陵園、明孝陵一個文保級別。

  而這玩意兒現在就擺在徐樹丕自家的花園裡頭。

   6/6,打完收工,我去吃飯。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