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第120章 劣印快書
  第120章 劣印快書
  這時耶穌會對於入教的教徒限制可是十分嚴格的,規定每一個教徒必須要有耶穌會的傳教士跟隨,明面上的理由是可以方便指導大明的信眾禮拜,但其實是一種思想控制的方式。

  徐光啟在原歷史上哪怕當上了閣老,幕府之中也始終有幾個歐洲傳教士的身影,他們定期向澳門耶穌會匯報徐光啟的近況,對於徐光啟的思想動態耶穌會了解的只怕比崇禎皇帝還要清楚。

  而當時徐光啟還樂在其中,隻覺得這是組織派“兄弟”幫他進步。

  但在這個時空徐光啟心中已經對基督教有了基本印象,他又不蠢,沒經過洗腦的情況下看到耶穌會的這一套哪裡還不清楚他們想幹嘛?

  於是對於利瑪竇詢問他是否想要入教之事徐光啟委婉的推辭,利瑪竇也只是廣撒網多撈魚的勸人入教罷了,對於徐光啟這個舉人不想入教也不以為意。

  利瑪竇事務繁忙,既然徐光啟不想入教,他也沒心思為徐光啟解惑,徐光啟看出這些,好多藏在心中的問題都沒機會問。

  兩人未及深談就失之交臂,徐光啟也沒去天主堂的心思了,但為了這趟來南京訪友,他已經給松江的學生放了兩月的假,這時回去也是沒事做。

  他很想學習歐洲科技,可是也已經看出這些傳教士都是有限度的教學,如果不入他們的天主教,只怕不會教什麽真東西。

  徐光啟頗為鬱悶,然後想到的就是王文龍。

  於是他乾脆雇船南下,專門來找王文龍請教西人學問。

  小船過了鈔關進入福州江面,徐光啟隨著客船搖搖晃晃,終於到達城中碼頭。

  徐光啟厲行節儉,一個舉人老爺還是跟做生意的商販一起擠夜航船,路上也沒帶仆人。

  他自己拎著行李下了船,就在碼頭上找船夫用官話詢問:“敢問布政使司衙門往哪裡走?”

  船夫見徐光啟穿著簡樸,隻道他是個來福州應館的先生,見徐光啟態度禮貌,他便給指了個方向。

  徐光啟發現腿著去還有些遠,便在碼頭上掏錢雇了一架滑杆。

  坐上滑杆,徐光啟就同那抬滑竿的兩個腳夫詢問王文龍的情況。

  他原本以為王文龍是個名士,但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還是有些遠,在福州城中打聽王文龍,這些乾苦力的人家不一定認識。

  卻沒想到他一提了王建陽的名字那兩個抬滑竿的腳夫就起了興致。

  他身後的腳夫直接笑道:“王老爺?那可是一位好人呢。”

  身前腳夫指指自己背著的福食兜:“咱們出來做工,中午就是吃的王老爺引種的馬鈴薯,去年福建旱災,要沒有王老爺的瓜菜代之法只怕要餓死好多人。”

  徐光啟看著那兜中的煮馬鈴薯一番詢問之後才明白,頗為驚訝王文龍在福州居然如此受百姓愛戴,甚至被百姓稱作“王仙公”。

  他正和兩個腳夫說話,這時又聽旁邊一個背著書匣的書客叫賣道:“王建陽算術快法、《聲律啟蒙》,油印新書有售了!”

  徐光啟更是來了興趣,直接招手說道:“王建陽的書怎麽賣?”

  腳夫見他要買東西乾脆落轎歇氣。

  那書客跑過來打開書匣,指著三本薄薄的《聲律啟蒙》《對數計算》《歐體楷書九十二法》小冊子說道:“新出快印小本,一本四十文,不二價。”

  徐光啟心中驚道:居然如此便宜!

  雖然這三本書都只是小冊子的薄厚程度,但畢竟也是有裝幀的真正書籍,並不是簡單的傳單之類,如果放在南京或松江至少得要價八十文。

  他直接掏出一串小錢:“南京小串收不收?”

  這年代不同地區的銅錢比價不一,甚至一串錢的數量也不確定,比如南京的一串小錢當做一百文使用其實只有九十七枚,到了福建有的地方把九十文錢當做一串。

  銅錢也是一般等價物,同樣遵循供求關系,一個地方銅錢越多,銅錢的價格就越低,一串錢就越接近一百文,若是到了偏遠地區銅錢供不應求,那麽這年代一串錢僅僅八十多甚至七十幾文的情況都是有的。

  再加上不同地區的銅錢優劣也不同,價格還要有變動,摻入大量劣質金屬摔在地上一下兩半的沙殼廣片和足厚足銅的厚錢價格自然也不一樣。

  所以這年代跨區域做生意,除非是大宗生意能使用銀兩,否則光是收錢一項就十分複雜。

  那書商接過徐光啟的銅錢串子檢查了一番,道:“這錢厚,用得用得。”

  徐光啟於是掏了一串錢又排出二十文散的,一口氣把三本書全部買下,那書商道:“多謝老爺。”

  書商拿著錢高興的去了。

  起轎之後徐光啟就靠在滑竿上看書,才翻了兩頁就皺起眉頭。

  “嘶……你這書印的也太……”他連忙回頭,卻見那書商已經跑得不見人影。

  徐光啟歎口氣,自嘲一笑,終於知道自己被騙。
    所謂快本就是蠟版油印的縮印本,印刷質量潦草不堪。

  徐光啟第一本翻開的就是《歐體楷書九十二發》。

  余象鬥的三台館印刷《歐體楷書九十二法》成本就要五十文,這快印小本的售價卻連三台館的成本價都不到,印刷質量可想而知。

  徐光啟翻開書頁之後就見書頁上的字全部擠擠挨挨的堆在一起,甚至還有錯別字,而王文龍給出的例字直接被縮到了指甲蓋大小,如果是學習寫字的人買去,想要跟著仿寫都有困難。

  如果徐光啟買到的是王文龍授權的書刻絕不會出現這種現象,說白了這三本書全都是在王文龍的作品面世之後自己翻印的,而這年頭還偏偏沒有什麽版權概念,王文龍想要維權都維不了。

  這也是伴隨著新技術出現之後的新問題,福州的抄書鋪已經漸漸普及蠟版印刷,用蠟版印刷翻刻書籍的成本實在太低了,盜版書的生存空間瞬間擴大。

  好處也有:許多過去家貧無從致書以觀的人家在那版印刷普及之後也有了讀書的機會。

  此時福州市面上蠟板印刷的劣質四書五經已經被打到每本二三十文的低價,還是朱子注述版本,中等人家基本都能買得起。

  可想而知幾年後福州的科舉將要卷到什麽程度。

  徐光啟看了兩眼那《歐體楷書九十二法》就丟在一邊,不是他想浪費錢,實在是書籍的印刷字號太小,加上滑杆上搖搖晃晃,他看了兩頁就頭暈,怎麽可能靜心揣摩書法?

  倒是第二本《對數計算》讓徐光啟很快讀了進去。

  王文龍抄的其實就是布裡格斯的常用對數表,總共才三十二頁,計算精度也很有限,但是用於應付日常的四五位數的精確度計算還是足夠。

  對數表這玩意兒只要多一位數厚度就得乘十,計算量也是之前的十倍,更厚的對數表王文龍沒看過,想抄也沒地方抄。

  至於自己計算……布裡格斯對數表在歷史上大概算了兩年,如果再多一位數的對數表,那計算時間直接乘十,大約需要二十年。王文龍自己算完時都快五十歲了,這項偉業還是留給此時更有熱情的數學家吧。

  而理解了對數概念之後徐光啟不禁興奮。

  從和傳教士的交流之中他已經理解了數學是自然哲學之母的概念,一切天文航海知識都離不開數學。

  徐光啟心道:“王建陽果然對歷算頗為精通,看來這次福州是來對了!”

  到了油印作坊,徐光啟在門口便問作坊裡的工人:“王建陽可是在家中?”

  工人見他一副讀書人打扮,點點頭:“王老爺就在裡頭。”

  王文龍這時正準備出門,突然接到了徐光啟的帖子,打開一看“徐光啟,字子先”王文龍不禁好奇。

  這位可是未來的大明閣老,只是不知道此時他怎麽會找到福州來。

  王文龍連忙出來迎接:“幸會幸會,在下便是王文龍了。”

  徐光啟看他模樣好奇問道:“建陽此時可是要外出做事?若有打擾,我明日再來。”

  王文龍笑著說道:“外出去找商人談點事情。”

  “商人?”

  “最近福建正在推廣救荒的地瓜,農民們收了地瓜不好交稅,所以我想聯系商人,看能否打通賣地瓜粉的渠道。”

  徐光啟正是喜歡這種實際上有利於民生的事情,聞言頗為好奇,於是主動要求跟著王文龍一起出門。

  王文龍先帶著徐光啟一起去了布政使司衙門,同眾人介紹了徐光啟的身份。

  聽說徐光啟是個舉人,大家也都自然覺得他是王文龍的朋友。

  而徐光啟則對王文龍這熱情的態度頗感覺親切。

  接著王文龍就對眾人分派工作:“今天經綸、景南,你們去跟文人大戶接洽,我則去找商人,看有沒有人願意做這地瓜粉的生意。”

  “哪怕是小商人小生意,咱們也可以讓他們來嘗試,千萬不要輕視了。”

  陳經綸、鄧志謨全都點頭表示明白。

  商量好分工王文龍帶著王平保走出衙門,徐光啟跟在後面奇怪問道:“建陽,像你們這般推廣新東西能有作用嗎?”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