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第122章 百般推諉
  第122章 百般推諉
  馬車走在去往福清的路上,徐光啟突然問道:“建陽,你覺得咱們這次真能幫到福清的百姓嗎?又能夠幫到多少?”

  這幾天雖然跟著王文龍一塊在外頭推廣地瓜粉,但是徐光啟也知道就憑他們的影響力終究是有限。

  聞言鄧志謨和陳經綸也都看向王文龍。

  王文龍思索一番回答:“我也不知能做到什麽程度,幫助一兩個村子並不難,即使憑我們的面子也能讓當地的地瓜粉有銷路。但真正想要幫助整個福建,甚至在整個大明推廣紅薯種植,也只能希望在福建的成功能夠讓一些人跟隨吧。”

  徐光啟是個聰明人,歷史上徐光啟三十幾歲才開始學習西方科技,居然能夠幾年之內就跟利瑪竇合作翻譯出天文數學幾何等等方面的書籍,然後又自學成才,成為農業學家,非有極大的悟性和極強的實踐能力不可能達到。

  徐光啟感歎說道:“連讓城中有財力的商家去嘗試販賣新商品都如此困難,要讓家資更貧的農民去嘗試新作物,只怕更要難上加難了。”

  “一步一步來吧,也許先讓當地的大地主可以通過種植地瓜收獲錢財,之後普通百姓也會跟隨。”

  王文龍也是心裡歎了一口氣,他知道真想推廣一種新作物絕不是幾個文人的倡導就可以,哪怕在信息暢通的後世,想要在一個地方推廣新作物都需要深入鄉村的基層政權手把手的幫扶,還需要給老百姓打通銷售渠道,即使這樣,成功的幾率也不是非常高。

  而放在這個時代,一個血淋淋的事實是:在歷史上紅薯之所以大規模的推廣成功,那也是一次一次災荒把百姓逼出來的。

  唯一給王文龍希望的是起碼經過冬天的瓜菜代,一些農民已經知道了新作物的好處,這個推廣過程在本時空應該不需要經歷明清變革的上百年,死的人大概也能少一些。

  馬車顛簸了半天終於來到了福清縣。

  剛到城門口就見到張航已經帶著自家長輩在城門邊等待。

  這年代哪怕是大地主對於官府也是畏懼三分,而家裡有黌門中人自然而然就會成為家中聯絡官府的頂梁柱。

  他那長輩比之張航更沒見過世面,聽說過王文龍幾人的身份,知道這是通著省府的人,這些地主平日裡見到縣裡的官員都以為如天一般大了,所以看到王文龍他們時臉上自然帶著幾分恐懼的色彩。

  王文龍和顏悅色的說道:“我們是徐藩台手下的幕僚,專門是來幫著你家梳理種紅薯之事的。”

  見到王文龍並不嚇唬人,那長輩才恭順的笑道:“多謝幾位老爺來幫忙。”

  徐學聚早就已經聯系過福清縣衙這裡,所以王文龍直接就帶著人去往縣衙。

  到縣衙一問,卻是今日縣令大人到鄉下相驗去了,吩咐下了縣丞在縣中等待。

  聽見王文龍等人到來,縣丞連忙從縣衙的工房裡走出來。

  幾人互道了姓名,那縣丞道:“學生姓范,三位先生降臨寒舍,本來要請進衙門裡去,隻恐怕有人來經官告訟妨礙談話,所以就在此處備幾碟粗茶淡飯,還請幾位老先生不要嫌我輕慢。”

  這年頭縣衙裡面就幾十個人,卻要管著一整個縣幾乎所有事物,其實人手根本不夠,范縣丞為了招呼他們直接把衙門給關了。

  幾人跟著這放縣丞一起進到工房裡頭,只見工房裡已經清了張八仙桌,等到眾人坐下,便命令擺上酒來。
    不一會兒席上就擺起燕窩、雞、鴨,然後就是福州地方廣有的海味之類,青菜則是這時應季的蘿卜白菜燜了兩碗。

  縣衙裡慣用招待客人的餐具都是銀鑲的杯碗,整治的十分乾淨。

  還沒談事先喝酒,眾人跟著范縣丞勸酒喝了一杯,王文龍象征性吃了一顆蝦丸,放下碗就問道:“咱們縣裡糧稅可否使用銀兩交納?”

  那范縣丞連忙解釋:“我們這福清也算是福建有名的縣份,一歲之中錢糧損耗:花、布、牛、驢、漁、船、房稅也早就用了那一條鞭的法子,一年五六千金也要收的,只是糧草稅收還在收實物。”

  王文龍說起交錢不交糧,一旁的張航以及他的長輩眼睛裡都透露著期盼的光,王文龍繼續問道:“糧稅為何不也改用錢?”

  范縣丞打馬虎眼道:“前幾年府裡有條陳,說是府倉空虛,叫我們在地的多收些糧食,百姓換錢也不容易,也算是體恤百姓的想法。”

  徐學聚之前做右布政史時就是管的全省稅收,檔案都放在布政使司衙門裡,王文龍在來之前就已經看過相關政策,這時笑道:“什麽條陳?拿來我看看?”

  那范縣丞只是打馬虎眼說道:“那是我前任時來的條子了,我到任後縣中吏員都是這般說的,要說條陳放在哪裡,卻還需到文書房裡去找一找。”

  鄧志謨臉色頗為不屑。

  這范縣丞顯然是在應付他們,王文龍正打算繼續追問,這時就見外面跑進一個師爺來。

  范縣丞如蒙大赦,連忙起身為他們介紹這是本縣的錢谷師爺。

  師爺衝幾人拱拱手就問:“敢問,可是王建陽王仙公當面?”

  王文龍點頭道:“仙公不敢當,我是王文龍。”

  師爺連忙道:“王老爺,咱們福清縣靠海,糧食本就稀少,可不能讓本地百姓以銀交稅啊,那會鬧出糧荒的。”

  范縣丞也在一旁敲邊鼓:“就是就是,本地的稻米本就產量稀少,若是再讓百姓種了紅薯,只怕本地糧價要飆升,官府也控制不住。”

  聞言徐光啟皺起眉頭,大家明明知道本地百姓其實要種地瓜才不會挨餓,可是人家當地的縣官就直接說必須要種大米,而且戶籍糧冊都掌握在人家手裡,王文龍就算想查也沒有對證。

  其實福清縣收糧而不收錢的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因為收糧食之時可以從中做詭。

  比如嫌棄農民的糧食不達標準,若想要合乎標準就要給他們送賄賂。另外收糧食還有大鬥小鬥、剔尖平尖、飛灑等等所謂損耗。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