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第118章 王文龍清場
  第118章 王文龍清場

  吃過飯王文龍和陳經綸、李鼎就出去幫忙。

  江陰的仙薯廟早在王文龍普及瓜菜代之前就已經建立了,有一套比祭祀瓜菜仙人更加複雜的儀軌。

  今天在江陰小村裡面進行的祭祀是“仙薯醮”,希望仙薯公保佑今年番薯豐收。

  打醮是村裡幾個自己有田地的老板提出的,他們和幾戶大佃戶一起湊了經費,李鼎是義務主持,本地村民只需要辦香案、紙錢、茶、酒、竹竿、旗子等雜物即可,費用不高,所以經費隻向種土地比較廣的人家征收。

  種一畝水田就收一升稻谷,沒有水田的佃戶不需要繳納,隻用出男性壯勞力即可。

  一群人把東西搬到仙薯廟中擺放好,接著在道士的主持之下三拜九叩上香燒紙。

  就在祭祀開始之時仙薯廟旁邊就來了一些閑漢,他們抱著手看著村民們祭祀,一邊小聲議論。

  陳經綸瞧他們一眼,對王文龍說道:“這便是砸場子的了。”

  王文龍點點頭,小聲回答:“先看看,不急。”

  等到李鼎上台的時候,眾人終於鼓噪起來。

  “還有城裡來的道士幫他們打醮呢。”

  “喂,你們是鐵了心要種番薯了?”

  “陳六斤,張老爺說了多少次,不讓你種紅薯,你不怕地被老爺收回去?”

  “膽大包天。”

  “伱們還是老老實實的把這心思給收了,要不然到時候上面追究下來,不是你們這些泥腿子能扛得住的……”

  一些種糧戶做著法事,聽著周圍人七嘴八舌的議論心中也害怕起來。

  會打醮拜番薯公的都是今年準備大種紅薯的人家,資產在村中也就是中上水平,家中要是有適合種稻的良田,誰也不會廢氣巴力去種紅薯。

  大家都沒有什麽底氣,這時被一嘲諷就更害怕了。

  正在這時又見一群人從遠處吵吵嚷嚷過來,一看就是來鬧事的。

  這村子實在太窮,村中的大地主都住在隔壁村,知道今天這些種紅薯的人家要做法事,算準時間才來鬧場。

  那群家丁沒來到小廟前就遠遠的開罵,全都是本地土話,雖然聽不太懂內容,但是大抵也明白是什麽意思?
  其中一個幕僚打扮的人倒會說官話,大聲說道:“正是種水稻的時候,你們耽誤農時種什麽紅薯?早就說過張老爺不許了的,誰還來知法犯法?”

  旁邊一個這張老爺的門客也大聲說:“你們這些賤民,連張老爺的話都不聽了,該把你們家土地全都收回去。”

  這些家丁之中的教頭罵的更難聽,直接用武力威脅:“看這些家夥一個個都是賤骨頭,為了利潤不知死活的貨,回去就叫縣衙的來拿你們!”

  聽這些人罵了兩句王文龍就忍不住走上前去:“你們是誰家的人?”

  一眾家丁看著王文龍和陳經綸還有幾個他們帶來的仆役氣勢洶洶的站出來,是一看也知道這兩人有些身份,見王文龍插手站著都有些發愣。

  王文龍直接掏出徐學聚的手書。

  “我是福建布政司衙門的,今年翻台大人親自吩咐要推廣紅薯,南瓜等新作物,你們是不是要和翻台大人唱反調?”

  王文龍不加掩飾,直接抬出徐學聚的名頭嚇人,接著揮揮手,“誰還敢聒噪,我就直接拿下!”

  他從福州帶來的幾個公人掏出鐵尺就上去拿人。
    這些地主家丁才不會講道理,就是要拿出更大背景的人,把他們氣勢壓下去才有用。

  剛才還氣勢洶洶的財主家的門客、家丁見狀全都嚇得半死。

  這年頭的公人名頭太惡,普通人看到公人拿著的鐵尺就腳軟了,六七個人上去一嚇,這群人便滿山遍野的逃跑。

  看到這些人狼狽逃竄的樣子陳經綸不禁樂起來。

  在那裡祭祀仙薯公的眾村民看的驚訝。

  他們之前隻道這王老爺為人再是和氣不過,卻沒想到王文龍仗起勢來居然這般的惡。

  不過惡也有惡的好,在這鄉村裡頭就是要有股煞氣才能壓得住人。

  王文龍回頭對眾人說道:“趕快祭祀下種,別耽誤了農時!”

  原本還戰戰兢兢祭祀的村民這時也都有了底氣,有一些之前站在旁邊看著不敢來祭仙薯公的村民這時也大著膽子跑出來跟著一塊拜了拜,他們不是主種紅薯的,只是在田間地頭種上幾棵,卻同樣也想要求一個好收成。

  王文龍和陳經綸李鼎一起看著村民們做完祭祀領了符紙,各自回到自己家的田地中下了鋤頭,原本已經是以為事情將要結束,結果卻沒想到那張老爺親自帶著人上門來。

  江陰的張家是土地綿延幾個村子的大地主,那所謂張老爺年紀卻不大,不過是三十許歲,還戴著個讀書人的大頭巾。

  他見到王文龍就拱手問道:“不知朋友名姓?”

  “我是藩台大人府中的幕僚,叫王文龍的。”

  那張老爺聞言吃了一驚:“可是寫《葡萄牙國史》的王建陽?”

  王文龍見他也有些見識,笑著點點頭,又指指旁邊兩人:“這位是長樂陳經綸,這是泉州道長李鼎。”

  “令尊敢是陳振龍陳老爺?”

  陳經綸點點頭,那張老爺又是大吃一驚。

  陳振龍在長樂同樣廣有土地,張家在江陰算個大地主,可是比起長樂陳家也算不得什麽。

  再看向一旁的李鼎,雖然沒聽過名字,但想想也知道,肯定也是個有名望的道長。

  那張老爺連忙自報家門:“學生叫張航,字子希,與長樂的陳老爺也是相與的。”

  陳經綸問:“可曾進學?”

  這是在問張航有沒有秀才功名,張航說道:“才疏學淺,不曾中得。”

  眾人都點點頭,心道原來是個童生。

  在這年頭像張航這樣的地主子弟卻考不上秀才也是正常,張航雖然田地挺多,但是一年到頭的進項,不知能不能有個四五百兩,家裡頭也沒那門路替子弟去捐監生,反正在家中務農有沒有秀才的功名也無所謂。

  見禮之後,張航才苦著臉對王文龍道:“幾位先生來讓這村中百姓種紅薯自然是一片好意,可我家不讓百姓種紅薯,其實也不是我要做惡人,實在有苦處。”

  “這卻是為何?還請說來。”

  王文龍看他模樣就能瞧出這張航也是有些委屈,心想推廣這新作物怎就這麽麻煩。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