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第69章 歐楷九十二法
  第69章 歐楷九十二法
  蠟紙印刷除了便宜之外還有一個巨大優勢就是方便印畫,特別是簡潔的圖案。

  傳統刻板印畫開工一副刻板的成本就很高,在此成本之上刻工的圖樣當然是刻的越精細越好。

  像之前給王文龍畫救荒瓜菜仙人圖的繡像畫家擅長的就是這種有大量曲線、繁複服裝的工筆畫,但對於這種細致的畫作蠟板印刷能力有限,所以當時印刷傳單時,王文龍為此還費了不少頭腦。

  而蠟板印刷適合的圖案是一些只要用圓規和直尺就能畫出的幾何圖樣,對於一些筆畫橫平豎直,注重氛圍的版畫也很合適。

  只不過這種風格的圖畫在這時的書籍中很少見,貿然推出也不知道能否被這時的消費者所接受。

  王文龍為此費了一番腦筋,終於想到了最適合體現蠟板印刷圖案能力並且此時能夠熱賣的書籍——字帖。

  字帖的大多數圖案都是簡單的筆畫,哪怕細微的細節也可以用硬筆很容易的勾出來。

  事實上王文龍自己在前世小時候就見過父母輩使用的蠟板印刷的毛筆字帖,那也是貧困年代中無奈的產物。

  王文龍選定這個方向,很快想到要抄什麽書——後世練習楷書入門常備的《歐體楷書九十二法》。

  這本書的作者一說是嘉慶年間的邵英,一說是清末書法家黃自元,在唐人歐陽詢《結字三十六法》,以及明代書法家李淳的《大字結構八十四法》基礎上繼續延伸,基本上把漢字結構的所有組合規律全部總結出來,總共就只有九十二種。

  哪一類型的字該怎麽寫全都分派的清清楚楚,王文龍當年學寫楷書就是從這本書入門的,臨摹一遍,記下這九十二種結構之後,書法就已經超越大多數人描紅幾年的成果,花費時間不過一個多月而已。

  就是因為這本書如此高效,所以在清末推廣開之後到民國初年已經成為學書之人案頭必備的讀物。

  這樣的書法字帖再加上油印印刷的低廉成本肯定好賣。

  王文龍的一筆書法雖然能入得過眼,但是想要躋身大家之列還是差了不少,但是寫出書法字帖就可以通過另一個途徑為他揚名。

  王文龍的筆飛快在紙上書寫,王文龍已經把做例子的歐楷字體全部寫完,又在每組字體下面添上歌訣:

  “天覆者,凡畫皆冒於其下;”

  “地載者,有畫皆托於其上;”

  “讓左者左昂右低;”

  “讓右者右伸左縮;”

  “……”

  王文龍抄書之時,李國仙正在轎子裡生悶氣。

  因為李旦已經回到福建,似乎是因為呂宋商貿的事情處理的不好,一切都向王文龍所說的最壞情況發展,所以李旦這次回來興趣也是缺缺,甚至因為諱疾忌醫而忌諱家人提起王文龍。

  他心情不好,對於子女的管教也更加嚴厲,李國仙再沒有機會像以前一樣跟著李國助出去亂跑。

  福州府楊橋巷。

  李國助在宅子前下馬,對李國仙說道:“你自己進去和那些小姐夫人們好好相處,父親說的沒錯,你既然回到大明,年紀大了,也應該多學些閨閣中的事情。”

  李國仙委屈的回答:“我不喜歡和她們相處,我怕她們會笑我……”

  李國助道:“不喜歡也要強忍著去學,難道我又好到哪裡去?”
    因為王文龍的話現在李旦對自己未來身死之後家族的發展產生極大憂慮。

  他一方面安排自家的女兒去熟悉大明生活,免得他撒手之後女兒格格不入,另一方面卻是讓李國助要慢慢學習負責外洋事物,而且還張羅著要給李國助娶一房日本貴族家的女子做正妻。

  這年代的大明人士普遍以為朝鮮女子長得貌美,對於倭女則嫌她們矮小乾瘦,李國仙的母親是倭國當地出名的美人算是例外,而李國助未來的正妻卻局限在日本貴族女子之中,想必模樣就不會太好看。

  李國助同樣心中抵觸,但是毫無辦法。

  遵從父親命令護送妹妹到了地方,李國助稍稍囑咐便打馬回去。

  李國仙坐著一乘小轎在三個丫鬟陪同下緩緩進入宅子後門,轎夫不能進入人家的後宅,於是在後門院子裡落下轎子,轉由這家幾個小廝來台。

  又經過幾處院門才進入這家女子的閨閣,外間的小廝也不能再進,於是李國仙在一眾婆子的攙扶下出了轎,跟著一個婆子走進垂花門。

  大院裡幾個穿紅著綠的丫頭都笑著迎上來說:“眾人都到了,專等姑娘呢。”

  李國仙跟著她們繼續向屋內走,終於進入一間小屋。

  這間小屋分外精致,粉壁上供著白描的一副觀音大師像,觀音圖像下面又設著蒲團,眾人都不坐桌椅,只在蒲團上坐,
  今天大家到這烏聞香的家裡聚會,卻是來禮佛的。

  隨著明代的文化發展,女子也不願隻局限在家中也相夫教子,同樣有自己的精神追求。

  只是這時的社會並不允許女子去做太多事情,拋頭露面已經會為人所議論,於是自己的精神需求只能向哲學方面去延伸。

  四書五經那東西若是不想考科舉的話對於大多數人實在也沒有什麽研究的興趣,而且女人讀這些東西在這時還容易被保守的士大夫所批評。

  而佛法面前眾生平等,女子能把佛法研究到精深同樣能受到很大尊重,條件優渥的女子間漸漸就興起禮佛的熱潮。

  抄佛經、畫觀音、寫禪詩、茹素打坐,不少女子在哲學藝術上都鑽研到很高程度,閨閣中女子一起禮佛也成為一件時興的事情。

  丫鬟都在屋外休息不敢打擾,屋中則坐了一群穿著素雅的女子:三個十五六歲的姑娘,還有兩個少婦,不知是哪家的奶奶。

  烏聞香一見李國仙進來就笑著牽她手說道:“怎麽來的這般慢?”

  李國仙在哥哥面前是跳脫性子可突然見到這麽多同齡女子一下卻害羞起來,小聲說:“路上耽擱了些。”

  “沒關系,我來與你介紹。”

  今天聚會的主人,烏家四姑娘烏聞香拉著李國仙的手為她一一介紹。

  “這是我家的珠大嫂子,閩縣王家的二小姐王心玘,這是她家的曹薈姐姐,這是閩侯趙家的趙珍,我們叫她三姑娘的,這位是福清孫家的……”

  李國仙一一見過,在場這麽多人中她隻認識烏聞香,見這些人互相說笑,不禁有些害怕自己無法融入。

  烏聞香也體貼著她這心情,讓她落座之後便主動說:“人齊了,那咱們就開始吧。”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