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第64章 喬遷新居
  第64章 喬遷新居
  “來,先把這張條案搬進去。”

  “那邊仔細著些,別把王老爺的書給弄灑了。”

  “說你呢,看路看路,搬東西要看著路。”

  新房之中傭人馬婆子以及作坊中來幫忙的工匠學徒忙得滿身是汗,連帶王金貴等人也是跑來跑去。

  王文龍終於找到滿意的住宅,房子位於福州麗文坊,院子不大,前後只有兩進,但是臨著大街還有一排三間鋪面,前店後廠,非常方便做生意。

  這屋子原本的主人也是建陽人,就是做印書生意的,掙的盆滿缽滿,年老想要還鄉,急於把房屋出售,只不過一口價六十兩,喊價太高沒人敢拿。

  麗文坊過一條街就是福州貢院,周圍遍布著福建官學的文教衙門,大量的讀書人往來自然使得麗文坊成為福州印刷業中心,周圍書店就有十幾家。

  從泉州忙碌回來,王文龍來麗文坊看了一次就決定入手。

  他想要在福州開設蠟紙油印的原料作坊,這裡也是最佳地點。

  王文龍之前一直住在徐學聚府中的偏房,雖然徐學聚有錢,但是他的房屋都是朝廷宿舍,在外圍觀也不好另外購置住宅。

  朝廷分給他的房舍住他一大家子人都有些逼仄,王文龍回到福州之後就覺得居住條件不好,於是趁著空閑趕快買房搬了出來。

  ……

  忙活了大半天,終於將搬家的事情弄完,又把賞錢給了來幫忙的工匠學徒,王文龍這才能坐下來吃一口飯。

  “老爺,伯爺伯母,看合不合口味。”

  馬婆子系著個圍裙把做好的飯菜端上桌子,張氏則悄悄在一旁盯著她。

  馬婆子是王文龍找牙人介紹請來的幫傭。最開始張氏是建議王文龍在家裡買幾個奴婢,但是王文龍沒同意。

  明代開國之時又恢復奴隸制度,奴婢不是雇傭關系,而是身家性命全都屬於主人,只要自己的名戶掛在主人家門下,奴隸哪怕做生意掙了錢也要全部送給主家。

  開國之時朝廷對於蓄奴還有限制,朱元璋規定公侯家可以有奴婢二十人,一品官員十二人,三品只剩八人,不過還沒過洪武朝這限制就成了一紙空文。

  到了此時大戶人家的奴仆往往數以千計,甚至連稍有家產的小地主也開始蓄奴,晚輩分家產的時候,分完房屋牛馬,奴隸的所有權也可以互相劃分。

  法律上主人可以完全拿捏奴隸,但是因為奴隸和主人的綁定關系,豪門的奴隸仗勢欺人也是無比常見。

  這年頭只要有人獲得功名,往往就會引得生活無著之人投靠為奴,投靠的目的當然不是當牛做馬,而是要找一個出身機會。

  王金貴張氏兩老覺得王文龍現在是個監生老爺了自然也要開始蓄養奴仆,可是王文龍卻敬謝不敏。

  他現在家裡就自己一個人,招來那麽多奴仆根本壓不住,天天在家中勾心鬥角不得活得累死。

  所以王文龍最終隻選擇雇傭關系,而且直接開出了頂格條件,每月給三錢銀子,還包吃住。

  這是非常高的待遇,這年代人家請婆子普遍不可能給到和壯勞力一樣的工資,給吃給穿逢年過節送點禮物就算不錯,所謂禮物也無非是兩塊乾淨毛巾一雙新鞋而已,至於工錢,一年到頭不知道能不能有一兩。

  而王文龍給奴仆的待遇是一年能往家裡面拿回三兩多銀子,已經頂得上小半個壯勞力。
    因為王文龍開的待遇這麽高,直接引起一些人爭搶,還有人走門路往王文龍這裡送禮,想要讓自己家的婆娘到王文龍這裡來做工。

  最終王文龍選定的馬婆子是蒼南一個村中的婦女,四十多歲,長相平平。

  王文龍看中她是因為她手腳利落,一看就很能做事,而且馬婆子一家人都在福州,來應聘之時全家到達,還帶了村中裡長作保,背景也算乾淨。

  馬婆子把飯菜上齊之後就自己夾了一點飯菜到廚房去吃。

  張氏覺得王文龍年紀輕輕可能看不清家中仆人的手腳,所以剛才馬婆子做飯的時候她一直就在旁邊盯著,看到馬婆子放豬油的時候給的量不多不少,不算浪費,每次做菜完都記得刷鍋洗碗,最後做完給王文龍的飯菜,自己裝菜時也隻撿著青菜米飯來裝不敢夾肉,這才覺得馬婆子是個本分人。

  張氏走回桌子坐下吃飯,對王文龍小聲說道:“這馬婆子看著還不錯,不過平時也要小心些,你年紀輕輕就一個大男人生活,家裡的仆人偷偷做些手腳,你都沒法發覺。”

  王文龍道:“不至於的,伯母伱就安心吃飯吧。”

  一旁走過的王平保卻是鄭重點頭:“娘,我會給看著。”

  “好,我跟你說點細節……”

  王文龍聽著張氏細細叮囑王平保要幫王文龍看著家中廚房的豬油有沒有減少,雞蛋大米什麽的數量對不對,有點哭笑不得。

  王文龍一年幾百兩的收入,就想回家有口熱乎飯吃罷了,家裡面做飯買菜的開銷每月就有二兩多銀子,雞鴨魚肉不知能買多少,帶王文龍來說,只要方便,如果馬婆子做的好每個月多給她些賞錢都無所謂,哪有精神天天盯著豬油雞蛋看?
  王文龍扒了兩口飯,吃完後就和王金貴王平保一起去看作坊。

  王金貴一家都從建陽搬來,也在麗文坊附近租了房子,如果生意做得好他們以後就在福州長住了。

  幾間鋪面之中有好些個木工瓦匠正在忙活,蠟紙作坊和油墨作坊建好之後,王文龍打算先交給王金貴打理。

  ……

  閩江上,葉成學正和一群福州士子一起在航船之中談論詩學。

  “台閣體雖然題材不出送別寫景,思想也要溫柔敦厚,性情雅正,但是同樣可以不入窠臼。”

  “台閣體要寫的好,一來要少詞藻堆砌,二來要寫入民生疾苦,這樣才有人味。本來就是粉飾太平的作品,若是再不寫著些百姓事情,那就飄飄浮浮,全然不能入眼了。”

  葉成學本人只有個秀才功名,此時說起官場的台閣體卻條條是道,而船中的諸生也沒一個反駁,反而聽得連連點頭。

  主要因為葉成學的父親叫葉向高。

  此時葉向高剛剛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熟悉朝廷之事的人都知道葉向高已經走上黨爭的絕佳站位,而且他和東林黨人交往頗深,未來必然大用。

  而葉成學作為葉向高的兒子“以蔭入國學”,雖連舉人都沒考中,但以後照樣當官。

  葉向高是當世寫台閣體的一流人物,葉成學在南京國子監讀書,由父親日日指點,別人要考科舉,他等著當官就行,當然有時間研究詩文,所以還真頗有詩才。

  講論完詩論,大家的話題又轉向文學。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