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第60章 黃鳳翔
  第60章 黃鳳翔

  “這一份稿子就這樣排,刻板畫線條缺少的地方先用線稿補上,反正是免費宣傳用的又不用拿出來賣,關鍵是快。”

  刻坊中,王文龍仔細看了一張救荒瓜菜仙人的宣傳文字,然後點頭確認可以使用。

  這也是大規模刻蠟紙印刷的難點,文字已經可以大部分用活字打出來,但是圖片還是要一筆一畫的去勾描,這活兒太過於細致,極大影響生產速度。

  正規的蠟板印刷要刻圖片時首先要做出一張刻有陰圖的鉛母版,將母板上面的塗鴉轉印到蠟板上,而鉛母板的製作又需要用到蝕刻技術,王文龍一時半會兒根本弄不出來。

  土法上馬,王文龍乾脆叫刻板工匠找來一片薄木板將要畫的紋樣鏤刻在上面,之後就用這張樓刻了的木板作為母版,製作蠟板的時候就直接拿鐵筆在鏤空的部分描畫,雖然速度比不上直接拿模板打印,但是也比一筆一畫的畫圖要快得多。

  只不過土法上馬之後的印刷質量就遠遠不如用手刻的了。

  王文龍手中拿到的這張宣傳單上面的仙人圖畫印刷質量極差,原本精細描繪過的服飾、百寶袋、祥雲、袋中撒出的瓜果全部是糊塗的一片,甚至救荒瓜菜仙人的五官都糊在一起,只能勉強看出一個黑黑的人形。

  這東西的印刷質量實在太差,鄧志謨都拿不出手,比不過王文龍卻不在意。

  免費的東西印那麽漂亮幹啥?能將內容傳達出去就行。

  鄧志謨見王文龍審稿同意,連忙拿著排好的蠟板去印刷。

  王文龍到刻工的工作間巡視了一圈,作坊之中充斥著叮叮當當刻木板的聲音,雖然用上蠟版印刷,但是還需要修補字模,十多個刻字工匠忙活的不可開交。

  叮囑王金貴把修理字模的生產線帶好,王文龍這才匆忙走出作坊。

  “文龍,滑竿來了。”

  一出作坊王金貴的兒子王平保就扶著一架滑杆跑過來。

  王平保今年三十二歲,跟王金貴從小學習刻字,前兩年到南京幫人做工,這個月剛回福建,王金貴這次來泉州也把他一起帶來,推薦給王文龍想要混個出身。

  王文龍開始時還不願意,王平保好好一個刻字工跑來給自己做幫手,又沒有什麽正事給他,自己開的工資還不如他自己出去做活掙的多。

  但王金貴和王平保卻不是這麽想,他們都覺得王文龍日後必然發跡,王平保跟他鞍前馬後也不過是一時,等以後王文龍發跡自然有好處。

  兩人又不缺錢,即使做工掙錢也無非是日子好過一些,子子孫孫還是工匠,早點幫王文龍做事說不定日後就有個出頭機會。

  聽兩人執意如此說,王文龍見王平保也是個手腳便給的人物,便同意讓他在身邊幫自己做事。

  只不過兩人是親戚關系,王平保說起來還是王文龍的堂哥,所以王文龍執意不允許王平保叫他老爺,在他堅持之下王平保也只能對他直呼名字。

  不過也就如此了,王平保堅決做好長班的本分,王文龍坐滑杆他就執意走路陪伴,吃飯的時候也不和王文龍坐一桌,自己端個碗站到旁邊去吃。

  特別王金貴等工匠頭子還和王文龍一桌吃飯,王文龍看的難受,但同桌吃飯的王金貴卻是不以為意:
  “他拿這份錢,自然做這份工。”

  這倆父子信念堅定,王文龍也只能聽從。

  王文龍上滑竿就匆忙向法華庵趕去。

  法華庵在泉州城外西北,緊挨著泉州兵馬司,正對就是迎春門,處於城門外的關廂地帶。

  這年代城門是四方商賈往來的必經之處,本來人流就密集,而進城門後貨物還要收稅,在城門外擺攤賣貨又有人流又可以不交入城稅收,所以這各城市的關廂都是熱鬧所在。
    法華庵宮觀不大,但是佔據的這個地方卻也算是風水寶地,信眾往來也很方便。

  法華庵今天所做救荒道場請帖早兩天就已經到處散發。

  這年頭讀書人口乎聖賢,同時崇佛敬道也已經刻入骨子裡,像李鼎這種出名的道士來請,本地人家多半給些面子,何況今天右布政使徐學聚也會來,本地的商人地主自然有機會都要來巴結。

  “建陽,我與你介紹幾人。”王文龍一進道觀就被徐學聚招呼過去,跟他一起介紹本地的幾個有名士紳,泉州是海東大藩地,文教極盛,場中能入徐學聚法眼的多半是有些功名的人物。

  “這位是黃尚書。”

  王文龍聞言連忙整衣見禮:“見過黃老尚書。”

  黃鳳翔已經六十多歲,穿著一身粗布衣服,身上散發出常年不洗澡的異味,但是卻沒人敢看輕他。

  他是隆慶二年殿試第二名,有明一代泉州考中進士的人不少,但是黃鳳翔是第一個考中一甲前三名,也就是進士及第的。

  之後又在萬歷初年充任萬歷的經筵講官,萬歷即位的時候才十歲,經筵講官那是真得教小孩子讀書,黃鳳翔說起來和萬歷的感情也算不錯。

  他一早就和張居正劃清界限,張居正倒台之後,黃鳳翔沒受任何牽連,還被萬歷重用,派去管理南京國子監。

  萬歷十七年他再次回到京城,重任經筵講官。

  這時萬歷已經開始擺爛,黃鳳翔天天上書勸諫皇帝,最開始萬歷還念舊情容忍,直到爭國本之事開始,黃鳳翔又頭鐵上書,終於觸動萬歷的逆鱗,先是罰俸,接著就把黃鳳翔調離經筵行列,打發到南京禮部尚書的位置上去。

  黃鳳翔因此心灰意冷,辭官回鄉。

  如今黃鳳翔已經回鄉六年,不修邊幅,萬歷幾次想讓他複起,但黃鳳翔都力辭不應。

  徐學聚對黃鳳翔介紹說:“今天法會上的傳單都是依賴建陽的獻策才能夠這麽快的印出來。”

  黃鳳翔看向王文龍,問道:“那本《儒林外史》是你寫的?”

  他回家之後現在主要工作就是讀書寫作,留下大量文字,對於市面上的圖書也是經史子集、小說雜項無不閱覽,《儒林外史》他也看過。

  王文龍笑道:“正是在下拙作。”

  黃鳳翔聞言就皺眉:“謙虛太過就惹人厭煩,什麽拙作?說的不盡不實。”

  王文龍聽得一愣,還以為自己怎麽得罪了他,可接著卻又聽黃鳳翔開始誇獎起他的《儒林外史》。

  王文龍察言觀色一陣才能確定黃鳳翔真對他沒什麽意見,終於大概明白他的性格。

  這老頭二十歲中舉人,三十五歲當帝師,以後二十幾年的工作單位不是翰林院就是國子監。

  他一輩子所見都是讀書人,沒怎麽和旁人打過交道,弄得性子直來直去,居然從不覺得自己會得罪人。

  這麽一個倔老頭怪不得萬歷都拿他沒辦法。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