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第58章 江西道士
  第58章 江西道士
  王文龍又不傻,二百兩對於他現在來說已經不算大錢,而且蠟紙印刷術很快就會鋪開,方法授權的費用也賣不了幾次。

  相比之下,如果壟斷了蠟紙和油墨的供應,以後整個福建的低端作坊想要用蠟紙印刷書籍都要找他購買原材料,雖然初期收回成本的時間會長一點,但是幾年之後這買賣還能細水長流的做下去。

  王文龍直接和誠德堂的掌櫃說明情況,這東西沒必要騙人,技術實在太簡單,即使誠德堂不買,過幾個月說不定都能自己得到技術。

  王文龍沒打算開印刷廠,而且他手下有一堆徐學聚調配給他的刻工。

  王文龍許諾只要誠德堂提供現成的木活字模,兩邊的刻工一起加工之後這套字模最後還會送還給誠德堂使用。

  而且學技術也是有門檻的,參與這一批東西的印刷,泉州誠德堂能夠先別的印刷作坊至少半年獲得一批熟練的蠟板印刷工人。

  最重要是他們還能落下徐學聚的人情,怎麽算都不會虧。

  那掌櫃的也是個頭腦清醒之人,稍加思索便同意,當即就帶王文龍去選字模。

  這也是王文龍找熊清波合作而不是找余象鬥的原因,能夠在泉州馬上弄出一套木活字模的書坊還真沒有幾家,有快速印刷需求的誠德堂自然是首選。

  一番挑選,王文龍選中了誠德堂裡最完善的一套梨木字模,這套字模有一萬多個字,還有完整的備用字,關鍵是木料足夠好,據那掌櫃的說當初開造之時光是工本就用了二百多兩。

  同時泉州誠德堂還派了十幾個刻工和印刷匠去官刻作坊學習,說是學習,同時自然也是幫忙印刷。

  至於印刷原料廠,王文龍並不打算現在就開,他想要把此間事情完成之後回福州再開廠。

  這些印刷原料的買主肯定主要來自建陽,原料廠開在泉州需要沿海走陸路交通運輸很長距離再轉水運才能到達目的地,如果原料廠開在福州則直接走閩江就能送往建陽,同時福州也是徐學聚的衙門所在,多少能幫襯一些。

  只不過這段時間印刷所用的蠟紙和油墨就只能由王文龍親自調配了。

  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王文龍跟做賊一樣每次調配蠟油和油墨下料之時都要他自己來,哪怕是鄧志謨和王金貴也主動回避。

  還真別以為是王文龍謹慎太重,第一批蠟紙油印的文件印出來之後王金貴就提醒王文龍說被徐學聚派來幫忙的香燭店大師傅總在他配料的時候探頭探腦。

  王文龍這才小心留意,果然發現自己每次下料之後那個香燭店的工人就連忙走到池子邊攪料,其實是拿著料杓在試探池中的原料分量。

  王文龍一下警覺起來,他連忙把這人給退回去,之後他又將下料的步驟分散,甚至連原料的使用量也要小心藏起來,避免自己的配方外泄。

  麻煩是麻煩了一點,但在找到可靠人手開起自己的作坊之前,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王文龍將這事情跟徐學聚一說,同時告訴他自己打算在福州開作坊想請徐學聚入股,徐學聚聞言笑道:

  “建陽倒是會做生意。”

  對於他來說做生意終究只是小道,直到聽說這門生意一年收入可能達幾百兩時才稍稍重視,但是現在有急事在身,便表示等回福州再說。

  ……

  泉州,義春村,法華庵。

  李鼎讓坐下的小道童去把客人領進來,不一會兒就見到李光縉笑眯眯的帶著王文龍一同走進。

  李光縉對李鼎見禮道:“道長別來無恙。”
    李鼎一笑,李光縉又指著王文龍介紹:“這位王居士諱文龍,是右布政使徐藩台的幕僚。”

  李鼎連忙見禮。

  王文龍回禮,暗暗打量,就見李鼎年紀五十許歲,身量不高,面容清臒,長須飄飄,一派平和面相,果然是仙風道骨。

  李鼎是此時泉州城中正一教淨明派的掌門,不是福建本地的,卻是江西人。

  江西人在福建當道長,而且成為本地道教權威,這事在這年頭絲毫不出奇。

  因為靠近正一祖庭江西龍虎山,所以此時江西人在道教之中的影響力無比強大。

  萬歷年間各地的正一道掌門基本都是江西人,而且這些江西道士還非常有經營頭腦,在各地開設的道觀許多都起名“萬壽宮”

  一直到後世全國都有一千五百多座萬壽宮,基本全是正一道的道場,如果把他們的位置點化出來,就會發現這些萬壽宮遍及整個大明,從南方沿海一直開到西北大漠,堪稱大明連鎖道觀的第一家。

  不是正一出生的江西道士還不敢用這個字號。

  一千多家萬壽宮同氣連枝,又都和江西有關系,除了方便傳道之外,還可以開展多種經營。

  江西人組建的江右商幫也是明代商貿之中的一股大勢力。

  萬壽宮作為江西商人的聚集地自然而然發展出原始的票號職能,萬歷年間江西的商人甚至可以在西北的萬壽宮存錢,然後拿著單據到江西的萬壽宮提款。

  王文龍知道他眼前的李鼎也是萬壽宮傳人,年輕時就到泉州弘法,為人急公好義,又有種種玄妙事跡,現在已經是泉州道教第一號人物。

  後世泉州法華庵正殿之中供奉的李仙公就是李鼎。

  王文龍看到李鼎的案台之上還放著一本道經,案頭上還有筆墨,顯然之前正在給道經做批注,內容無法評價,但是字跡卻非常有功力,果然並非那種胸無點墨的假道士。

  李鼎親自起身給兩人倒茶,不好意思說道:“觀中沒什麽好茶葉,不知兩位能否入口。”

  “這有何妨?”王文龍接過杯子問道:“之前給道長送來的文字道長可看過了?”

  李鼎點頭,有些為難說道:“看是看完了,只是……”

  李光縉也姓道教,是泉州名士之中公認懂道經的,和李鼎交往頗深。

  他替王文龍說道:“有什麽話道長直說無妨。”

  “王監生給我的文字中說瓜菜代之法十年前在潮州救了萬民,當地百姓是以焚香祭拜救荒瓜菜仙人以及一眾陪祀神仙。”

  李鼎皺眉道:“可是十年前我正在潮州學道,走遍潮州大小道觀,卻是從未聽聞此事。”

  得,編瞎話碰上真正懂行的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