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第99章 都是活神仙
  第99章 都是活神仙

  徐學聚訓話之後又在眾人的簇擁之下拿起毛筆給這村中的洋芋廟題字。

  村中的大戶以及趙范為代表的一眾士紳也給徐學聚帶來了許多禮物,焚香奉表感激徐學聚的功績。

  沒錯,百姓之間或許對於王文龍的記憶更加深,但在官場之上這次救災以及推廣良種的功勞必須全部歸於徐學聚。

  這幾天徐學聚光是給洋芋廟提的匾額就寫了三十多副,而主祀的瓜菜仙人廟的字他還不配寫,福建巡撫金學曾早就寫好了,每個縣都有一幅,早早派幕僚滿省送去。

  徐學聚和金學曾兩人在這一次救災之中忙上忙下,此時就是收獲成果的時候,不說其他,就是福建各地的瓜菜仙人廟以及洋芋廟、仙薯廟都提著他們的匾額,這就足以顯示兩人在本地的名聲之好了。

  王文龍倒也有落名字的地方,平潭作為今年福州種植馬鈴薯面積最大的區域,過不久就要修一個瓜菜仙人的大廟,到時候立的石碑末尾就會添上“建陽王文龍”的名字,不過多半只能列在第二三排,連趙范的名字都會放在他上面。

  王文龍這邊才坐了不多會兒,剛才在徐學聚面前報功的那個村保甲就走了過來:

  “敢問先生可是推廣瓜菜代的王老爺,諱文龍的?”

  王文龍點點頭。

  那保甲瞬間臉上綻放出一個比剛才挖出馬鈴薯時還要熱烈的笑容。

  “老爺推廣瓜菜代,可是救了我們全村百姓的命啊!”

  王文龍笑著說道:“分所應當,能盡綿薄之力也是文龍的福氣。”

  那保甲連連點頭,“我家婆娘想見見老爺,不知?”

  王文龍這幾天跟著徐學聚一起上縣下鄉,見過這樣的場面不只一次了,笑著說道:“讓她來吧。”

  不多時那保甲就領著自家婆娘過來,老婆子看著王文龍不知怎麽稀罕才好,說了一通感謝的話。

  保甲笑嘻嘻的又過來說道:“老爺,咱們村的許多村民都想見見你。”

  王文龍這邊剛點頭,卻感覺手心一涼,低頭一看卻是那保甲的老婆離開前滿臉羞澀的往他手上塞了一個剛剛挖出來的馬鈴薯。

  “請先生笑納。”

  王文龍看著那馬鈴薯時還有些沒反應過來。

  很快越來越多的村民都向他這裡湧來。

  “那就是文龍老爺?”

  “王仙公到了!”

  “別擠別擠,讓我見見王仙公。”

  “我摸到王仙公的手了,這隻手打死我也不洗了!”

  “王老爺,這是我家留的冬瓜!”

  “老爺,這是我家的菜頭。”

  瞬間面前就圍了一大群人,王文龍再要逃跑都來不及了,每個人看完他之後,都往他手上塞一點瓜果蔬菜之類的東西。

  王文龍終於醒悟,這群村民是把他當神仙來拜了,還是專收新鮮蔬果的救荒瓜菜仙人。
    瓜菜代對於平潭百姓來說真是一項救命的辦法,也是仰賴今年入冬後雨水豐厚,本地百姓受災程度大大減輕。

  而不管官面上怎麽做,推廣瓜菜代在百姓間都是主要當做王文龍的功勞,畢竟如果沒有救荒瓜菜仙人信仰的出現百姓根本不願意試種這種新作物。

  王文龍引進的這馬鈴薯可是太好了,除了產量高可以冬季種植之外,更重要的是這東西是地下塊莖作物,要知道平潭的百姓除了苦受糧荒之外也經常遭受倭寇海匪的洗劫。

  那些海匪可是缺德的很,哪怕百姓已經窮成這副模樣依舊每回都來索要金銀,百姓也沒辦法不給,人跑得掉,但是家裡的田地跑不掉。

  海盜若是索要不到足夠的錢財,進村之後直接就把田間的作物給毀了,那百姓可就受了苦。

  但是今年種了馬鈴薯之後大家才發現這東西的好處,馬鈴薯長得就和山間野草一樣,零零散散的種植在田間地頭海盜很難發現。

  本地有一個村坊今年遭遇海盜洗劫,海盜將地面上的所有作物全部付之一炬,原本百姓以為那個村子今年肯定要餓死人,卻沒想到過了幾天在一片焦土之上馬鈴薯的塊莖居然又長出嫩芽。

  馬鈴薯的植株耐候性極強,只要地下的塊莖沒有被燒熟依舊可以重新發芽。

  不光可以用來抵抗海盜,就是官府收稅看課時農民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對付。

  這種作物的優勢越是在貧苦的地方越能顯現。

  為百姓帶來了如此優秀的作物,王文龍獲得村民們如神仙一般的敬仰也就自然而然了。

  陳經綸來找王文龍的時候,看見王文龍的模樣就忍俊不禁。

  村民們剛剛散去,此時王文龍懷中塞滿了菜蔬,手上沒地方拿了,村民們便恭恭敬敬的把蔬菜擺在王文龍身旁。

  大大小小各色各樣的一堆蔬菜,其中不少還是村民專門從家裡選的漂亮的拿來,上百戶村民都來送菜,弄的王文龍跟個擺攤的菜販似的,大家去後王平保弓著腰在面前收拾都收拾不過來。

  陳經綸說道:“只看這些瓜菜就知建陽推廣新作物為百姓多大利益。”

  王文龍笑道:“這麽多菜也帶不回去,不若今日中午就讓廚子做了大家一起吃,瓜菜代能夠成功推廣,還是仰賴眾人之力,並非文龍之功勞。”

  陳經綸聽到他這話也忍不住自豪。

  今天的局面的確有他一份功勞,王文龍提出瓜菜代的辦法,但實際推廣中很多事情都是他在忙碌。

  王文龍推廣紅薯和馬鈴薯種植,光是教授種植方法還不算,還得要教農民怎麽儲存薯類。

  紅薯和馬鈴薯新鮮狀態下都難以長久保存,長久儲存的辦法是中國百姓自己想出來的,先將新鮮的紅薯和馬鈴薯切片,再攤涼曬乾做成薯乾。

  福建百姓因為大量食用紅薯,更是想出了先將紅薯蒸熟然後再曬乾製作成甜軟彈牙的地瓜乾的辦法。

  這些辦法都是中國所獨有,在農業時代的生產條件下極大解決了薯類長久儲存的難題。

  而相關的技術王文龍只是知道怎麽做,具體的實踐都是陳經綸去忙碌的。

  陳經綸為了推廣新作物的種植以及儲存技術忙了小半年,任勞任怨,毫無怨言,他是真心想要解救百姓的饑荒。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心,所以在王文龍前世為紀念紅薯推廣所建的仙薯廟中陳經綸也是陪祀的神靈之一,可見在八閩百姓心中對陳經綸的貢獻之感激的。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