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年代:從陝北窯洞開始》第221章 磚窯
   第221章 磚窯
  春天,萬物萌發。

  即便是陝北這片黃土高原上植物稀少,可隨著春天的到來,也多了幾分春色。

  綠油油的小麥正貪婪的吸收著養分,荒坡上的野菜最先成為家裡的飯菜。

  正好可以用上次發的麵粉煮一些野菜湯喝,足以填飽肚子。

  雙水灣這邊的耕地雖然不算多,但之前的那些梯田裡,一半種植了小麥,剩下的一半如今也已經開始播種,主要還是小米還有豌豆之類的五谷雜糧。

  至於玉米,這邊很少會種植春玉米,基本是等到小麥收割之後,再種秋玉米。

  而那塊黑壚土地,這會更是重中之重。

  雖然當初的三隊變成了煤礦隊,但黑壚土地卻不可能荒廢,直接平分給了一隊跟二隊,並且在錢教授的指點下,開始播種。

  不過在孫向陽的未來計劃中,這塊黑壚土地要當成育種基地,交給錢教授負責。

  並且按照他的打算,這塊育種基地主要是培育適合在陝北種植的黃豆,等有了成效以後,再進行推廣。

  當看到孫向陽後,立即有人叫了起來。

  只要他在雙水灣,大家就覺得安穩,心放到了肚子裡,就算還有矛盾,也不敢暴露在孫向陽面前。

  只不過,這個磚窯的規模並不大,只有三孔窯房,畢竟老支書建磚窯的時候,也沒指望往外賣磚,全都用來供給雙水灣自己使用。

  總不能讓雙水灣白白養著他們吧?
  真要這樣的話,那些乾活的人,恐怕會第一個不願意。

  “向陽隊長來了。”

  這也是為什麽會有治大國如烹小鮮的說法,大刀闊斧的確有效率,但也得分情況。

  沙兆偉光著膀子,從磚窯裡跑出來,拉著孫向陽就要去看早上剛出窯的那批磚頭。

  可見,如今的孫向陽才是雙水灣真正的主心骨。

  好在煤礦跟剪紙畫佔用了一部分人,磚窯那邊也佔用了一些人,如今正在興建的學校跟拉電線,又佔用了一部分人,所以矛盾尚未凸顯出來,甚至人手還有點不夠用。

  孫向陽之前找的那百十畝耕地,都距離雙水灣有一段距離,並且是很零散的那種,跟直接就能種植豐收的黑壚土地不同,這些剛剛開墾出來的耕地,最起碼兩三年的時間才能變成熟地。

  之前為了搭建研究所,這邊可沒少趕工,而學校的規模,足以抵得上兩個研究所。

  “向陽隊長,你可算來我們磚窯了,快來看看剛出窯的磚,個頂個的結實。”

  所以擺在孫向陽面前的還有一個難題,那就是更多的耕地。

  可這點耕地,對沙坪壩的人來說,完全就是杯水車薪,遠遠無法滿足。

  孫向陽在地裡轉悠了一圈,直接來到磚窯這邊。

  甚至其中一個大師傅乾脆留在了雙水灣,相當於磚窯的總工,負責指導。

  “是不錯。”

  負責磚窯的大部分都是沙坪壩的人,少部分雙水灣的人,還從外面請了一些燒磚師傅領路,才慢慢學會。

  盡管在孫向陽看來,以後的雙水灣有煤礦跟剪紙畫源源不斷的賺錢,完全可以從外面購買糧食,但農民根深蒂固的種地,卻不是那麽容易被抹去的。

  煙筒下面,是一排窯房,治好磚胚晾曬之後,就送到窯裡燒製。

  但孫向陽如果想要分田到戶,搞承包的話,這點地肯定遠遠不夠。

  等煤礦那邊改革結束後,磚窯也得進行改革,一步步的來。

  再加上那根大煙筒不住的往外冒煙,自然離著雙水灣越遠越好。

  這也是孫向陽進行煤礦改革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讓其余的人羨慕,看到在煤礦工作,掙的遠比種地多的多。

  再說了,如果沒有足夠的地來安排大家,等通電跟建好學校後,肯定會有不少人無所事事。

  但現在,沙坪壩的人搬到了這邊,這點耕地就遠遠不夠了。

  目前,只有耕地,只有種出糧食,才能讓剩下的人安心。

  如果只有雙水灣的人,加上這塊黑壚土地,絕對足夠大家吃飽飯。

  沒事乾,就等於沒有工分,沒有工分,就沒有錢沒有糧食。

  現在磚窯也是白天黑夜不停,可就算這樣,也遠遠供不上學校那邊。

  像雙水灣,目前的主要矛盾就是兩姓之間的融合。

  讓兩人沒想到的是,當孫向陽回來以後,兩姓之間又突然無比的融合起來,再也沒有發生過衝突。

  一根高高的煙筒直接杵在那裡,老遠就能看到,距離磚窯不遠處就是那個水庫,因為燒磚需要用水來和泥製胚,只有在這裡,才能滿足這個條件。

  所以,歸根結底,不能讓大家閑著。

  只是耕地這玩意畢竟是有數的,如果雙水灣這邊真有那麽多適合的耕地,早就被找出來了,也輪不到現在。

  好在沙坪壩那邊的耕地雖然不多,人雖然搬遷到了這邊,可那邊的耕地卻沒有荒廢,畢竟冬小麥早就已經播種,這可是糧食,誰舍得荒廢?
  甚至為了那邊的小麥,沙宏成還在那邊留守了幾個人看護。

  除非,能夠讓大家做別的,並且看不上種地那點收益,才能緩解這個矛盾。

  而雙水灣這邊,在孫向陽的努力下,又在稍遠一點的地方,找到了百多畝耕地,也被慢慢開墾出來,如今全部交給沙坪壩那邊的人。

  但耕地也不能荒廢掉,到時候如果還有人願意種地,可以多承包一些,掙得不比煤礦少,形成一種平衡,將內部的矛盾,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化解掉。

  之前孫向陽去香江的那段日子,兩邊的人沒少發生矛盾衝突,這也是老支書跟沙宏成有意放縱的結果,一方面是堵不如疏,再一方面就是留著給孫向陽回來立威。

  同時也是分流雙水灣的人,讓他們都有事情做。

  孫向陽跟著沙兆偉來到一邊,看著他拿起兩塊磚頭使勁碰撞,卻沒有破碎。

  雖然磚窯剛建沒多久,但架不住用心,再加上有老師傅指導,以及適合燒磚頭的黃土,燒出來的磚頭質量絕對上上之選。

  “就是這三孔窯少了點,跟不上學校那邊,要不再建兩孔窯?”

  沙兆偉趁機提著意見。

  “學校那邊不著急,慢慢來就行,現在加了窯,回頭學校建完,還得廢掉。”

  孫向陽搖了搖頭說道。

  雖說今後雙水灣仍舊源源不斷的需要磚頭,但需求量肯定沒法跟搭建研究所跟學校相比,這也是一開始規劃的時候就沒有多建的原因。

  如今再加窯,肯定還得加人,總不能不忙了,再把人撤下來吧?

  “也是。”

  沙兆偉點點頭,心裡有些可惜。
    他是磚窯的隊長,自然是希望磚窯規模大一點,哪怕雙水灣用不了那麽多磚頭,但也可以賣出去。

  沒想到,孫向陽壓根就沒有往外賣的想法。

  不過想想也對,賣磚頭哪有賣煤賺得多,那幾輛拖拉機都忙著運煤,也沒空來運磚頭。

  “放心吧,磚窯這邊肯定不會停工的,建完學校以後,還得建別的,家家戶戶也需要一些磚頭,村裡一些難走的路,也得要用磚頭鋪一下,煤礦那邊,還得建點房子當辦公室。”

  孫向陽看出沙兆偉的失落,還有周圍不少人流露出擔憂的神色,便安慰道。

  因為這邊主要都是沙坪壩的人,他們在這裡沒有耕地,也沒法去煤礦,或者剪紙小組,好不容易有了工作,能天天賺工分,自然不願意閑下來。

  畢竟閑下來,就代表沒有工分,更賺不到錢。

  “真的?太好了,謝謝向陽隊長。”

  沙兆偉聽後,一顆心總算落地。

  “沙隊長,你用不著跟我說謝謝,你們在磚窯燒磚,同樣是為雙水灣做貢獻,你們的功勞一點都不少,煤礦那邊改革的事情聽說了嗎?”

  孫向陽乾脆問道。

  事實上,在雙水灣壓根就沒有什麽秘密,那天開完會後,當天晚上不少人就已經知道了這件事情,今後煤礦每天最少要拿二十個工分。

  對於其他人來說,這個消息無疑是轟動的,羨慕的心裡發酸。

  剪紙小組也就算了,那是靠本事,靠技術的活,羨慕也沒用。

  可煤礦都是乾苦力活的,憑什麽拿二十個工分?
  只不過這件事情是孫向陽決定的,而煤礦也是孫向陽發現的,那邊的大部分工人原本就是孫向陽領導的第三生產小隊,相對嫡系。

  至於沙坪壩的人,也是精心挑選的。

  在那邊,孫向陽絕對是說一不二。

  所以,就算有意見,大家也不敢當著孫向陽的面說,頂多私底下議論一下,發幾句牢騷,平時見了孫向陽,該怎麽熱情還是怎麽熱情。

  沙兆偉能夠成為磚窯的小隊長,自然是有能力的,也能服眾,知道這個消息後,也有些羨慕嫉妒。

  但誰讓煤礦是親兒子,磚窯是後娘養的呢?

  他剛剛提出要多建兩孔窯,也跟這件事情有關,心裡有些不平衡,只可惜被孫向陽拒絕了。

  好在對方也承諾,磚窯這邊不會廢棄,也算是安了他的心。

  只要磚窯能繼續燒磚,大家都能有口飯吃就足夠了。

  讓他沒想到的是,孫向陽突然提起煤礦改革的事情,他的心忍不住快速跳動起來,以至於激動的臉都紅了,有些不敢置信,又有些忐忑。

  實際上,不僅僅是沙兆偉,旁邊不少人也同時豎起耳朵,瞪大眼睛,死死盯著孫向陽,但卻沒人敢出聲。

  “聽,聽說了。”

  沙兆偉努力的開口說話,但因為激動,說起話來不免有些結巴。

  “煤礦改革只是一個開始,也算是總結經驗,等那邊嘗試過以後,確定可行,下一步就是磚窯這邊了,到時候,磚窯這邊也會用多勞多得的方式,乾得多,自然就賺得多。”

  孫向陽微微一笑,環顧一圈,大聲的說道。

  “向陽隊長,磚窯這邊一天能賺二十個工分嗎?”

  終於,人群中有人大膽的問道。

  “二十個工分?”

  “啊,十五個也行。”

  “十五個?”

  “那十二個?”

  隨著孫向陽出聲,大家心裡的預期也一次比一次低。

  想想也正常,磚窯這邊燒的磚頭都自己用了,相當於一分錢沒賺,哪能跟煤礦比。

  不過少點就少點,即便一天多兩個工分,一年下來也不少了。

  “如果改革以後,每天只能賺十二個,十五個工分,那這改革也沒什麽必要了,不管是煤礦還是磚窯,每天二十個工分只是基礎,只要你能乾,乾的比別人更快,更多,一天賺三十個工分,甚至四十個工分,都是你應得的。

  如果連這點工分都沒有,又怎麽讓大家過上好日子?

  沙坪壩搬遷到雙水灣來,就是為了發展雙水灣,也是為了讓大家都能過上好日子。

  雖然工分多了,但日值也不會低,只會比以前更值錢,今後大家一年的收入,起碼要比以前翻個三五倍,讓大家都能吃飽飯,都能吃得起肉,這樣才算是好日子。

  以前,外面的姑娘沒人願意嫁到雙水灣,雙水灣的姑娘也沒人願意要,但我相信,隨著雙水灣的發展,今後會有更多的姑娘搶著嫁到雙水灣,雙水灣的姑娘,也會成為人人爭搶的香饃饃。”

  伴隨著孫向陽的話,只見眾人的臉上全都不可抑製的狂喜。

  “向陽隊長,我才不嫁出去呢,我要留在雙水灣。”

  一個扎著辮子的女社員大聲的說道。

  頓時,引起哄然大笑。

  如果雙水灣真的這麽好,誰願意往外嫁,去別的地方吃苦?

  “留在雙水灣肯定沒問題,姓沙的姑娘嫁給姓孫的漢,姓孫的姑娘嫁給姓沙的漢,這些都好說,甚至有本事,從外面招來女婿落戶雙水灣,也不是問題。”

  孫向陽衝著對方說道。

  “真的?那外來的女婿,算不算雙水灣的人?”

  又有姑娘忍不住問道。

  “算,不管是從外面娶的婆姨,還是招來的女婿,只要上了雙水灣的戶口,那就是雙水灣的人,自然享受一樣的待遇,年底分紅,發福利,還有孩子上學,全都一樣。”

  孫向陽乾脆許諾道。

  “向陽隊長,我喜歡你。”

  不知道是誰,突然大聲喊道。

  但隨之而來的卻是轟然大笑。

  因為喊話的分明就是個男人。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