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年代:從陝北窯洞開始》第223章 孫向陽的包工
   第223章 孫向陽的包工
  “不錯,能看出有人在搞事情,說明你長大了。”

  老支書滿臉欣慰的看著孫向陽。

  風水這些奇門行當,甚至是帶領雙水灣發展,老支書都從未懷疑過孫向陽的這份能耐。

  他擔心的是孫向陽看不懂勾心鬥角,暗地裡的齷齪。

  畢竟在他的認知中,孫向陽從小到大,幾乎都把自己關在家裡,上哪學這些東西?
  在老支書看來,孫向陽有時候過於善良了一些,看不得人間疾苦。

  但想成為一個合格的支書,光有善良是不行的。

  “老支書,我又不傻,不至於連這麽明顯的事情都看不明白。”

  孫向陽有些哭笑不得。

  “看出來是一回事,怎麽化解又是一回事,跟我說說你打算怎麽做。”

  老支書半是考校,半是關心的問道。

  “臭小子,你膽子也太大了,這種事情關起門來,咱爺倆聊聊沒事,但你絕對不能出去說,知道了嗎?”

  孫向陽突然開口說道。

  實際上,在煤礦改革的時候,我就有了一些想法,磚窯也只是第二步,等到時機成熟,再推出最後一步。

  也正是從那一刻開始,全國糧食收成開始爆發式的增長,讓所有人目瞪口呆,顯然沒想到,那些靠種地為生的農民,竟然能夠爆發出那麽大的能量。

  可對於農民來說,這無疑是一件大好事。

  當田地成為自家的以後,不少人甚至吃住在地裡,照顧莊稼比照顧孩子都上心,天不亮就開始下地乾活,一直到晚上才結束。

  老支書似乎生怕孫向陽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嚴厲的說道。

  孫向陽卻半點也不心慌,甚至笑眯眯的說道。

  孫向陽緩緩說道。

  “現在大家之所以有這麽多怨言,主要是不患寡患不均,對剪紙小組,煤礦,還有磚窯那邊羨慕嫉妒,同樣是為雙水灣出力乾活,拿的偏偏比別人少,說實話,換成是我,我心裡也不會舒服。

  既然有人要搞事情,就不可能留給他太多的時間,勢必還有後招。

  很顯然,如果孫向陽沒有辦法,他肯定要介入其中。

  畢竟,不偷奸耍滑,不代表就一定會上心。

  關鍵是還會影響到雙水灣的發展。

  “是不是有些大逆不道?”

  但對老支書這些人來說,卻是石破天驚。

  老支書這時堅定的說道。

  這也是孫向陽不得不提前解決的另外一個原因。

  只是他沒想到,竟然有人借助這次機會,想要搞事情,張桂花可沒少抱怨,怒罵都是白眼狼。

  但現在,火被點起來後,卻不是那麽容易撲滅的,不過就算那些人對我有什麽怨言,不滿,我其實也是不在乎的。”

  那種熱情,絕對不是生產隊眼下的模式能夠比的。

  別人對他感激,感恩,這些情緒可以轉化為經驗點,嫉妒,怨恨這些負面情緒,同樣可以轉化為經驗點。

  老支書這會瞠目結舌,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麽好,更為孫向陽的大膽,感到心驚膽戰。

  “你這……”

  就連黃錦鈴這個徒弟,也悄悄跟他說了一些事情。

  “對,將土地承包給社員,按照畝數,扣除掉公糧,大隊截留的那一部分,剩下的歸個人所有,也就是說,從今往後,地相當於自家的,種出來的糧食越多,自家能夠留下的糧食就越多。

  說到這裡,孫向陽頓了一下。

  這讓孫向陽有些遺憾,畢竟這麽好的機會,浪費了實在可惜。

  “老支書,您覺得土地承包,分田到戶,怎麽樣?”

  如果沒人搗亂,在暗地裡煽風點火的話,以我對雙水灣的貢獻,還有您跟大隊長的支持,以及年底分紅的誘惑,大家就心裡不舒服,也能忍耐到過年,頂多發兩句牢騷。

  這也是他第一次在老支書面前提起這件事情。

  “分田到戶?”

  “向陽,我知道你一心為了雙水灣,甚至不在乎名聲,但我不能眼睜睜的看著那些人詆毀你,雙水灣的人可以罵我,但不能罵你。”

  老支書的眼睛驀然瞪大。

  只要踏踏實實的種地,一年下來,賺到的糧食,絕對比現在掙工分多的多,甚至比煤礦,剪紙小組賺的還要多。”

  所以,這次的風波對他而言,也是收割經驗點的機會。

  眼瞅著愈演愈烈,就連老支書也有些坐不住了,要不然他肯定不會登門。

  畢竟按照他的計劃,等到了年底,再宣布最後一項改革,直接扭轉風向,賺取更多的經驗點,只可惜計劃不如變化快。

  對他而言,這是後世經歷過的事情,是必須要走的道路,甚至用不了多久,那個小村子就會成為全國矚目的對象。

  真要被其煽動起來,把事情鬧大了,再想收拾就有些費勁了。

  正因為如此,所以當初那個小村子按下手印,將土地承包後,才能引起那麽大的轟動,讓不知道多少人站出來抨擊,更是不知道引起了多少唇槍舌戰。

  當了這些年老支書,他又怎麽可能不知道孫向陽這番話代表著什麽?
  難道他不知道用這種方法可以提高產量?
  天底下那麽多人,難道就沒有聰明人了?
  但明白是一回事,敢為天下先又是一回事。

  尤其是老支書經歷過那些年,那些事,深知這裡面的水到底有多深。

  “嗯,您老放心,我肯定不會往外說的。”

  孫向陽點點頭,心裡多少有些遺憾,畢竟雙水灣跟那個小村子不同,那裡的人少,大家都按了手印,那就是一起扛,是不得已的選擇。

  而雙水灣,現在足足小一千口人,既有煤礦,又有剪紙畫,壓根就不用出這個風頭,也沒法出這個風頭。
    更關鍵的是,眼下既然有人煽風點火,如果他真的率先搞這種事情,肯定會直接捅出去,等於把刀子遞到對方的手裡,生怕對方找不到他的弱點。

  只有當那個小村子爆光之後,雙水灣才能順勢跟進,絕對不能當這個出頭鳥。

  所以,孫向陽從一開始,就沒想過現在就拿出來,他想的是另外一個辦法,一個相對緩和的辦法,至少表面上看,沒那麽顯眼。

  “嗯,我知道伱主意多,但這件事情跟煤礦改革不一樣,牽扯太大,不管你想搞煤礦改革,還是磚窯改革,咱們關起門來,也就那麽回事,社裡跟縣裡就算知道了,也只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你要是敢把跟你說的那樣,就等於捅破天了,你也不想想,多少人指著地裡過日子,就算那些吃商品糧的城裡人,糧食不還是咱們農民種出來的?

  就算你的辦法是好的,也不能由你來出這個頭,就算是我也不行。

  而且,你當上面的人看不到這點?

  你當那些生產隊不知道這點?”

  老支書壓著聲音說道。

  甚至他覺得,自己往後應該多看著點孫向陽,免得他腦袋一熱,把這件事情給捅出去了。

  “老支書,您說的我都明白,時機沒到,不過我也相信,這一天很快就要到了,至於我的解決辦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包工。”

  孫向陽不再賣關子,乾脆說出自己的解決辦法,免得老支書還在那心驚膽戰的。

  “包工?”

  老支書臉上流露出意外的神情。

  “對,嚴格的來說,煤礦跟磚窯那邊的改革,就是采用了一種包工的方式,只是煤礦跟磚窯,都比較好計算,每天采了多少煤,燒了多少磚,一下子就有結果了,直接分配給小組,大家也都知道自己每天賺了多少工分,第二天會更努力的乾,也有個盼頭。

  但種地就不行了,種地只有收了糧食以後,才能計算出結果來,這個時間太長,中間又沒有一個好的計算方式,而且種地也過於複雜,耕地,播種,澆水,除草,收割,這一樣樣下來,怎麽計算付出了多少成果?
  而眼下,又不能分田到戶,再加上雙水灣今後要不住的搞建設,比如豎電線杆,比如建學校,按照我的打算,再拆出一個建築隊,專門用來搞土建等方面的事情。

  所以,包工就是最好的辦法。

  以種地為例,以前生產小隊下面又分了生產小組,但等收了糧食以後,卻是按照小隊來分,而且男女分配的比例也不一樣,表面上來看,很公平,但實際上,卻大大打擊了積極性。

  因此,我準備按照生產小組,專門劃分出一塊塊田地,從此往後,每個生產小組隻負責自己劃分好的那些地,等有了收成以後,按照比例扣除,剩下的,由這些小組平均分配。

  而小組的規模,最好是兩三戶人家組合在一塊,表面上,還是生產隊的模式,但實際上,卻是將這塊田地包工給了那個小組,那幾戶人家。

  至於小組的組合,全憑自願,讓他們自己選擇。

  從今往後,這些小組隻負責種地,像村裡別的事情,則交給更加專業的建築隊來負責,而建築隊同樣可以用包工的方式。

  比如建學校,先計算出需要多少個工,然後直接包給建築隊,一天乾完也是那些工,十天乾完還是那些工,如果他們乾得快,完全可以節省出更多的時間來,然後再繼續包別的活。

  乾的越快,越多,等於大家賺的就越多。”

  孫向陽一點點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而老支書,臉上的表情就複雜多了,皺眉,欣喜,擔憂,總之不一而足。

  以他的經驗,一眼就能瞧出,孫向陽所謂的種地包工,還是分田到戶那一套,只是套了一層生產隊的皮,只要超過兩戶人家,那就不算分田到戶。

  只是沒有合同,沒有手印,更沒有分田到戶的名義罷了。

  但裡子卻還是那一套。

  尤其是以戶,以家庭自願組合,他甚至可以想象到,一些沒有分家的人,知道這件事情後,都會立即分家,兄弟,父母,這幾戶人家湊成一個小組,還是相當於分田到戶。

  都是自家人,誰敢不上心,誰敢偷奸耍滑?

  畢竟種出來的糧食,除了上交的部分,剩下的都是自家的糧食。

  甚至有那麽一瞬間,老支書都要為孫向陽這個辦法叫好。

  更重要的是,孫向陽這個方法,直接讓生產隊名存實亡,生產小隊長的權利,無限壓縮。

  那些小組隻負責自己分到的那塊地,再也不用小隊長來分配每天幹什麽活,所謂的生產小隊,不是名存實亡是什麽?
  所以他又為孫向陽的主意感到震驚。

  小隊長沒了權利,等於沒了威望。

  大家就算要感激,也是感激搞出這一切的孫向陽。

  等於孫向陽盡收人心,甚至連那些小隊長的權利都給收走了。

  那些小隊長,不跳腳才怪呢。

  甚至所謂的小隊長,今後也只能老老實實的種地,不種地,哪來的糧食,今後吃什麽?
  這招釜底抽薪,在老支書看來,太絕了。

  所以他看向孫向陽的目光,有些怪怪的。

  如果有人幫著孫向陽出主意也就罷了,如果真是他自己想的,就過於妖孽了。

  “這些,真是你自己想出來的?”

  老支書最終還是沒忍住,直接問了出來。

  “一半吧,我之前去京城,認識了一個教授,跟他聊了聊,實際上,已經有些小生產隊,偷偷的開始分田到戶了,只是沒有合同,沒有張揚罷了。

  咱們雙水灣,的確不適合直接搞分田到戶,對咱們來說,只有壞處沒有好處,但咱們也有咱們的優勢,比如剪紙畫,煤礦,還有磚窯。

  大家都能看出,這種多勞多得的方式,能夠讓大家賺的更多,早就有了心理準備,甚至迫切的想要。

  這個時候,再推出包工這個概念,讓他們同樣有機會多勞多得,也就順理成章了。

  而且,只有這種方法,才能跟得上咱們雙水灣的發展,煥發出所有人的熱情。

  表面上來看,社員賺得多了,生產大隊就會吃虧,但實際上,社員們賺的越多,生產大隊賺的也就越多,這屬於正循環,也是最適合咱們雙水灣的辦法。

  畢竟,跟別的生產大隊不同,他們要是用這種方法,可能乾完活,就沒別的活了,而咱們雙水灣,不怕乾活的人,就怕沒人乾活。”

  孫向陽鏗鏘有力的說道。

  只有這樣,雙水灣這小一千人口,才能爆發出兩千人,甚至三千人的力量,才能緩解缺少人口的壓力。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