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從曹賊開始的無限戰爭》第324章 駕臨巴蜀與酸棗之戰
   第324章 駕臨巴蜀與酸棗之戰

  董璜騎乘凝聚成實體的太陽神鳥奔赴戰場。

  戰場上,雨馨與九條孽龍之魂打的昏天暗地。

  戰鬥之處,山峰破損,湖河逆流。

  九條孽龍作為當年能夠和舜帝大戰九年的恐怖存在,戰鬥力極為強悍,哪怕本體已死了成千上萬年,魂魄又經歷過多次靈氣斷崖式驟降帶來的削弱和成千上萬年封印的影響,一身實力十不存一,但九龍合一仍舊能夠發揮出強橫無比的戰鬥力,一度壓製赤手空拳的雨馨。

  直到董璜送來帝舜乾戚,在曾經擊殺祂們的神兵的壓製下,九條孽龍才被雨馨逐一封印到了她身上那套以圖騰之力形成的太陽神鳥冕服上。

  黑金冕旒之上,太陽神鳥展翅欲飛,九條五爪金龍張牙舞爪,配上雨馨清麗絕色不食人間煙火的容顏和手中代表權力的乾戚,妥妥的女帝風采。

  “朕之婦好也!”

  為給雨馨送兵器而被孽龍打的近乎粉身碎骨,多虧典滿的能力才能夠恢復如初的董璜大喜道。

  雨馨莞爾一笑,如同春水梨花:“那就不要叫我雨馨了,叫我後馨吧。”

  誰讓虞淵的誘惑那麽大呢。

  唯一的問題是,後馨又受傷了。

  後馨以後完全可以帶領虎賁軍組成軍陣代表他征戰了。

  其一是祝融神廟升級了,升級到了第五級。

  “好好好!”

  到時候董璜就可以安心的在昊京享受了。

  如今,後馨卻可以完美替代董璜領軍。

  後馨用後為姓氏,顯然還有一層意思,她真正願意融入大虞皇后的這個身份。不過這個皇后卻並不是宋遼金夏時代那種近乎是花瓶的帝後,而是三代那種真正意義上掌控大權的帝後。

  董璜點頭稱是。

  主線任務牽扯太多,董璜想要放棄都不能!

  世界上哪有那麽多的巧合啊!

  其實,在舜帝陵打卡,除了給後馨找了一套武器之外,董璜還得到了一點點微不足道的獎勵。

  到了舜帝陵、蟠龍洞之後,如果沒有後馨對抗九條孽龍之魂,董璜也不可能有機會進入洞中,得到舜帝的傳承——就算得到了也沒用,拿上了舜帝乾戚,他也打不過九條孽龍之魂。

  後馨握住董璜的手叮囑道:“在我養好傷之前,夫君千萬不要去探索上古遺跡了。”

  還有些浪!

  關於舜帝在蜀山虞淵留下來的禮物,董璜有些不太想要,但又有些不太想放棄。

  【動漫中秦軍拿下虞淵似乎是挺簡單的,但參考動漫中的湘君和湘夫人也不可能打敗孽龍,真的得到舜帝的傳承;所以秦軍恐怕未必得到了虞舜的真正禮物吧……】

  甚至連那顆青松都打不過。

  這只是舜帝消失前的隨手為之,算是舜帝的部分傳承,但卻讓董璜感受到了祝融對他深深的愛——據說祝融已經死的不能再死了,可是不論董璜去哪個世界,祝融神廟都能夠及時出現、搶先升級。

  董璜有些不敢去想。

  “我需要回昊京借助大虞氣運和龍脈養傷,順便徹底煉化降服這九條龍魂,接下來不能陪在夫君身邊了!”

  此外,舜帝也被稱作虞舜,他建立的朝代是虞朝;偏偏董璜的國號是大虞。

  這次九嶷山之行,董璜也有些心有余悸。

  九嶷山之行頗為順利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後馨,沒有她,董璜連第一條孽龍之魂那一關都不好過,恐怕要和某個時空的始皇帝那樣無法去九嶷山了,自然也就沒法得到舜帝的機緣。

  “後馨!”

  後稷、后羿裡的後,指的都是君王的意思;後母戊鼎裡的後,則可能是帝後的意思。

  一顆松樹都有這麽大的來頭,此時的董璜更加確信,這個世界的蒼龍七宿的秘密,絕對沒有那麽簡單,恐怕直接與更遠古的神話相關聯。

  董璜大喜。

  而就在雨馨改姓的這一刻,董璜能夠明顯感受到後馨身上的國運暴漲,國運之力的濃度,甚至不在董璜之下。

  貪婪且膽小。

  “後”本義指遠古時代的君主或諸侯,後來專指君主之妻。

  一時間,董璜一個頭兩個大。

  董璜起這個國號的時候,自認沒有受到其他的影響。但現在看來真的是這樣嗎?

  那個青松其實是為舜帝守靈的皋陶的殘魂所化。

  董璜明白,這是雨馨在與某個世界的代號做訣別,她就是她,是董璜的皇后馨,而不是某具屍體。

  另外在古代,這個“後”和前“後”的後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意思,之後後來,前後的後簡化成了“後”。

  虞淵不僅關乎到舜帝的禮物,還關乎到扶桑神樹,而這棵神樹又與龍角的封印有關,龍角的封印不僅牽扯到禹皇的任務與天之瑞令,還牽扯到瀛洲神明的任務。

  龍脈、人皇之劍、舜帝乾戚、天之瑞令……這些只聽名字就知道很不簡單。

  這也就意味著……

  虎賁軍這樣的立國軍陣,理論上只有帝王親自統帥才能夠發揮出最大的戰鬥力,交給其他武將,哪怕是再強大的武將,威力都會有所降低,這也是很多朝代開過之後中央軍的戰鬥力會持續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皇帝們幾乎都不親自領軍了。

  目前就已經牽扯到了禹皇和舜帝兩位上古帝王了,未來會不會還牽扯到更多呢?

  就很神奇。

  況且,這個世界的覆滅楚國社稷的任務還沒有完成,一旦完成的話,祝融神廟還能夠再升一個等級。

  要知道,現在經歷過同等任務數量的其他戰爭代行者普遍都是一二級神廟啊,董璜的祝融神廟肉眼可見的都要六級了。

  經歷的世界一共才四個,這神廟就出到六級了?

  與祝融神廟相比,就算是得到了天照大神青睞的天照神廟才只有三級……

  第二個獎勵則是九條孽龍的遺存,孽龍的肉其實早就被吃光了,骨頭熬完湯也做成了兵器現在已經不知所蹤,倒是九顆龍珠留了下來,被相柳·美杜莎給吞了,相柳·美杜莎的品質立刻提升了一個等階。

  第三個則是娥皇女英,董璜得到了舜帝部分傳承的同時,她們也得到了娥皇女英的部分傳承,功法得以更新,資質也有所提升。

  不過,功法的提升未必都是好事。正如同上古的軍陣法在這個時代幾乎無法使用一樣,這個時代貿然修煉上古的功法,也十有八九會把自己練死。

  時代不同了,天地靈氣的下降,不僅導致了修煉環境的惡化,還導致生靈的血氣與資質的下降,在這種情況下,上古的一些法門反而變成了催命符。

  如果說上古的修煉法門是航空發動機的話,這個時代的人就是小汽車,盡管同樣是小汽車,其中也有三兩萬的剁椒魚頭、老頭樂與頂級跑車的區別,但再頂級的跑車也裝不上航空發動機啊。

  倒是後馨對這些上古功法的相性很高,五級祝融神廟的頂級巫決,已經能夠對她有所幫助了。

  後馨離開之後,還帶走了一直未從昏迷中蘇醒的那雙胞胎,這讓董璜的樂趣直接減半。

  昏迷中的姐妹花.AVI暫時無法拍攝。

  不過姐妹花而已,董璜手中有的是,還有寡婦清三姐妹沒有品嘗呢!

  董璜也不急。

  處理完九嶷山的事宜,董璜先是慰問了在荊南等地平定蠻人的祝融女王等人,又再次會盟、宴請了周圍的蠻王、大姓。

  因為之前的太陽神鳥事件與屠龍事件,董璜在蠻人心中的地位近乎神聖。

  這也意味著,用不了幾年,董璜將能夠再增添幾千萬歸心的蠻人。

  董璜估計,等這次任務結束,他的個人專屬戰爭空間裡的人口將能夠過億,這樣的人口基數已經堪稱恐怖,唯一的問題就是蠻人或者說巫人所佔的比例大了一些。不過,董璜那邊不搞民族歧視,大家都是大虞子民,都是他這個大虞皇帝陛下忠心耿耿的臣民啊!
  這樣的臣民自然多多益善。

  不過有了這麽多人,董璜僅有的三千多座城池就顯得有些擁擠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瀛洲的那些城市都太小,必須要進行擴建,因而,又要苦一苦瀛洲百姓了。

  可能苦一苦還不夠。董璜不得不把平定百越、百濮等提上日程,平定這些地方,既能夠賺取戰爭點,還能夠抓捕野人奴隸。

  董璜需要大量的奴隸去瀛洲幫忙建城。

  在這個資源豐富的世界,城市擴建的部分,也是能夠帶走的,前提是交足夠的費用。

  處理完荊南雜事,董璜又去郢都慰問犒勞將士,祭奠死去的士卒,並參觀郢都防線。

  從高順等部隊修整進行準備,到糧草運輸到巴城囤積,再到各部先後開赴巴蜀以及董璜的禦駕從郢都離開逆流前往巴蜀,時間已經推進到了八月份。

  不是董璜不懂兵貴神速的道理,而是剛打完郢都之戰的高順所部等大批部隊總得緩口氣歇一歇吧?如此多的大軍調動,糧草保障必須得提前做好吧?

  瀛洲的糧食、荊南的糧食得先調過去,大軍才好跟進,否則只有大軍沒有糧草,那和趙括出營送人頭有什麽區別。

  此外,大軍也得好好休整放松一下,才能夠保持較高的戰鬥力。若是這邊苦戰了一年,接著再去別的地方苦戰,軍心士氣絕對無法保障,戰鬥力也會大大折扣。

  在大虞積極進行軍事調動的這幾個月裡,秦國自然也沒閑著。

  秦國,其實才是這個時代攻擊性最高的國家,也是實力最強的國家。

  之前的幾場失利,秦國並沒有傷筋動骨,反而因為近年來吸收吞並了大量戰爭代行者,得到了萬座城邑和大量戰爭代行者麾下將領、士兵的加入,導致國力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強,潛力更是成倍提升。

  如今的秦國,輔兵完全可以幾百萬幾百萬的爆兵、消耗,唯一的問題是能夠訓練激發出軍團的士兵數量並不是很多罷了,但基層優秀人才的數量卻絕對是爆炸式增加!

  等這些人才能夠完美的激活了軍陣,群策群力之下,秦國就相當於有了萬國武將所組成的軍團。只不過,這些戰爭代行武將掌握軍團的速度沒有董璜所部快罷了。

  看似大虞對大秦一直處在戰略攻勢,但事實上大秦的國力也在厚積薄發中,差不多等到秦始皇成年,這些加入到秦國的各方數以萬計的武將們,也該掌握軍陣,成為秦國的中堅力量了。

  畢竟,武將們的資質擺在那裡,給他們足夠的時間,突破到九階乃至神話一階問題並不是很大。甚至不排除天縱奇才突破到神話二階的可能性。

  哪怕這些武將中只有一萬人掌握了訓練技能,等他們掌握了軍陣,將軍陣和自己的領域相融合後,他們麾下的將領衛隊和訓練兵種最起碼也能受到軍陣的加成與能力的提升吧?這最起碼也得有一百萬人吧?哪怕是一百萬普通的軍團精銳也堪稱恐怖了!

  可事實上,這個數量隻多不少!
  且誰也沒法保證這些武將中有沒有武廟武將人物或者其他非華夏歷史傳說中的強大名將。

  除了武將,戰爭代行者們麾下的文臣謀士也絕對不少,就連戰爭代行者本身也基本都是一流人才,如果這些人真的能夠結成可信賴的同盟,團結在始皇帝麾下的話,發揮出的作用想想都覺得可怕。

  幸好秦國的大增強是在中後期,不像趙國死了郭開後立竿見影得到了增強效果,且至少現階段軍糧問題也是秦國的一大軟肋。這個時空的秦國也不會有水工鄭國幫助。所以目前秦國對於山東六國的優勢並不算很大。

  總之,大虞和大秦算是各有優勢。

  此時的大虞有點像是藍星的某國,有一個韓國當小弟,盡管不是同一個韓國;也可以肆無忌憚的在倭國身上吸血割肉,還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操控魏國這個代理人跟秦國交戰。

  趙國也對秦國虎視眈眈。

  至於齊國,有點法國的味道。

  而大秦,卻舉目皆敵,雖有英主,但內部也有叛徒。

  秦國也很難啊。

  在處處皆敵的情況下,秦國想要突圍,就必須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找準突破口。

  現在哪裡是軟柿子呢?
  答案自然是魏國!
  於是,秦國再次大軍出動。

  蒙驁假裝與魏國罷戰,大軍去支援野王對抗趙國的廉頗,並與廉頗所部交戰。

  這讓魏國多少松了一口氣。

  魏王本意是想要就此罷戰,卷丟了就丟了,他實在是不想再和秦國打了,再打下去,魏武卒都要打沒了。但不論是魏庸、尉達還是虞韓兩國的援軍主帥,都建議魏國繼續打下去,至少也要把卷給收復。

  卷這個位置還是很重要的,是魏長城後的第一座堅城,是魏國防禦秦國的前線。

  雖然說魏長城的防禦力不怎地,但起碼也是一道防線啊,最起碼還能夠起警示作用不是?

  單論能夠起警示作用這一點,就要強過某個時空的馬奇諾防線了。

  被手下和盟友裹挾的魏王,只能夠下令對卷發動了進攻,他也害怕一旦這次惹惱了兩個盟友,下次秦國再來的時候就沒有援軍了。

  卷城下大軍雲集,這下子倒把守衛卷城的秦軍守將給嚇了一跳。
    聯軍沒有置酒高歌也沒有各回各家,反而主動發起進攻,這可不在秦軍的計劃之中。

  秦軍最好的設想,可是等蒙驁北上過河與廉頗交戰後,虞國和韓國的聯軍就會準備撤軍了。

  不過料敵從寬,這次蒙驁在卷倒是留下了不少人馬,所以卷城一時半會兒還能夠堅守,只是秦軍的另一個計劃卻泡湯了。

  在野王與廉頗對峙的蒙驁在得到卷城的求援信後,也是冷笑一聲,忽然連夜撤軍,然後在白馬津渡河,繞道魏國的東方,偷襲攻下了魏國的燕、虛等城,而後疾馳酸棗。

  與此同時,從郢都之戰撤退後,在鄢城集中的一部約二十萬秦軍精銳,也在麃公的帶領下,已經奔襲到卷城附近。

  (蒙驁作戰計劃圖)

  局勢,對於三國聯軍而言,一下子變得惡劣起來。

  郭嘉等人其實都對蒙驁可能會渡河偷襲有所警惕,因為大河實際上是秦國的自留地,大虞在這裡並沒有水軍,自然也就無法從容渡河,反倒是秦軍可以利用水軍優勢作戰。

  但郭嘉等人卻沒有想到秦軍會直接調動剛剛打完郢都之戰的疲兵。

  郢都之戰,除了最開始的竟陵之戰外,秦軍其實並沒有特別重大的損失,加上竟陵損失的兵馬和西陵損失的兵馬,整場郢都之戰下來,秦軍的主力傷亡不超過十萬人,輔兵倒是傷亡慘重了一些,但秦國並不缺輔兵,且虞軍的損失也小不到哪裡去。

  但損失小,並不意味著士兵不會疲憊啊,並不意味著士氣不會降低啊!
  更何況這支部隊還隔得這麽遠,幾乎稱得上萬裡奔襲了。

  【料敵從寬啊!】

  郭嘉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吃這個虧。

  【幸好發現的早啊!】

  郭嘉悄咪咪的舒了一口氣。

  雖然沒有料到秦軍會從這個方向調兵,但自從蒙驁主力離開後,聯軍便已經收復了周圍大部分被秦軍佔領的土地,只剩了卷城,黃忠軍的騎兵也早就撒了出去,董璜軍還有海東青等的偵察優勢,所以秦軍的動向還是被聯軍提前發現了。

  【五十裡而爭利,則撅上將軍!】

  郭嘉看著地圖,突然想要玩兒一場大的——正面擊敗這支疲軍。

  郭嘉將自己的想法跟黃忠、龐統溝通之後,得到了他們支持,而後郭嘉和黃忠一起去找尉達陳說利害。

  按理說聯軍應該有個統一的統帥的,否則各自為戰不異於自取滅亡。

  本來四國聯軍預想的統帥是趙國的廉頗,這倒不是說廉頗一定比黃忠加郭嘉加龐統加夏侯兄弟的組合強,而是廉頗在這個世界更有名,更容易服眾。

  結果廉頗去打秦國的野王等地去了。

  廉頗不在,剩下的三國聯軍卻找不出一個可以服眾的統帥來。

  其實黃忠倒是可以,反正大虞和韓國其實是一個國家,但總得考慮魏國的感受不是?
  所以有事一般都是尉達、黃忠、郭嘉三人商量著來,這次也不例外。

  “會不會太冒險了?”

  尉達聽了郭嘉的想法後大吃一驚。

  “我們還是先防守住酸棗為好啊。”

  尉達來回踱著步子,目光卻一刻也離不開地圖。

  作為魏國的主帥,他顯然也有自己的考量與想法:“萬一蒙驁所部奪取酸棗的話,不僅會斷了我軍退路,還可以南下威逼大梁啊。”

  尉達的想法還是求穩。

  真要讓蒙驁達到魏國首都大梁,那政治上的影響可就太惡劣了,軍事上也會變得極為被動。

  說不定到時候還會再來一場馬陵之戰。

  “若是給了西面秦軍修整之機,到時候秦軍就可以從容兩面夾擊酸棗了。與其等秦軍匯合,不如各個擊破!”

  郭嘉的想法也很堅決。

  各個擊破尚有戰勝的可能,若是真要等到秦軍形成合圍,那才要命。

  “我也覺得還是趁此機會各個擊破為好,若是真的等到敵軍匯合了,那我軍才是真的情勢危急。”

  利用騎兵立下大功的黃忠立刻出來給郭嘉站台。

  兩方友軍都這麽說,尉達也很猶疑。

  關鍵時刻,他的兒子尉繚竟然也站在了郭嘉一方。

  “將軍,在下也覺得應該先各個擊破!”

  工作時候稱職務的尉繚勸說道。

  “就怕是擊不破啊!”

  尉達深深看了尉繚一眼,歎了一口氣:“就依諸位所言吧。”

  得到了想要的結果,郭嘉和黃忠聯袂而出,卻不料尉達之子尉繚跟了出來。

  “在下謝過少將軍,不知少將軍有何事?”

  郭嘉很客氣的問道。

  郭嘉可是讀過《尉繚子》的,對於這個時空的尉繚也很感興趣,只是不好出面招攬罷了。

  像尉繚這種典型的兵家人物,其實都是利己主義者,往往對於實現自身價值的渴望,要壓過對於國家的忠誠。

  想要讓這樣的人歸心很難,但對於國家而言,只要他不為秦國所用就足夠了。

  “此戰過後,魏國恐怕沒有我們父子的容身之處了,不知虞國可願意收留我們?”

  尉繚看著郭嘉,開門見山道。

  尉繚的舉動很有意思,他明明說著想要讓虞國收留,看的卻是假扮成韓國大將白亦非的郭嘉。

  很顯然,他已經看出了點兒什麽,這次恐怕是來交投名狀並進行試探。

  至於說投名狀是什麽?
  尉繚沒有明說,但郭嘉卻已經猜到,而這也確實是郭嘉的目的。

  只能說,聰明人之間的交流,真的特別有意思。

  郭嘉很喜歡這種解謎式的交流,這讓他感到很愉悅。

  黃忠卻滿腦子懵逼:你們馬上也被帶飛打勝仗了,怎魏國還沒有你們的容身之處了呢?我大虞自然是願意收留你們,可你難道不應該問我這個大虞大將嗎?你是不是傻?

  不過,整天跟一些喜歡故作高深的聰明人待久了的黃忠,臉上卻沒有表現出絲毫的疑惑不解,反而一副了然淡笑,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還戰略性的撫了撫胡須。

  “你可曾拜師?”

  郭嘉看似問了一個不相關的問題。

  “不曾。”

  尉繚心下一喜。

  “大虞丞相好收徒,黃將軍為大虞第一武將,也好收徒。”

  郭嘉給尉繚指路道。

  “在下願拜將軍為師!”

  聽出了郭嘉話裡隱藏意思的尉繚恭敬的向郭嘉作揖。

  尉繚懂面相善佔卜,某些傳說中他給秦始皇相過面。

  他也偷偷給郭嘉和黃忠相過面,發現一個早夭一個絕後,然而再仔細一看,又發現二人已經被逆天改命,一個早就過了該死的年紀,反而一副破而後立福壽延年之相,一個則是多子多孫瓜瓞綿延之相。

  一個人逆天改命也就罷了,兩個人同時出現,這可就很有意思了。

  世界上哪有那麽多巧合了。

  更何況,尉繚還發現,大虞的黃忠竟然對於韓國的郭嘉一直都很尊敬。這種尊敬是一種對對方能力認可的尊敬。不僅如此,他還發現雙方將領都很熟悉。

  這麽多巧合下來,要說雙方沒有密切的關系,那才有鬼了。

  而且,楚國的滅亡也很不正常,在滅楚的戰鬥中,真正得利的其實只有兩個國家——大虞和韓國。

  大虞繼承了楚國的主體,韓國則不費一兵一卒得到了楚國的膏腴之地,魏國和齊國雖然也有大量土地入帳,但卻損失了大量的鎮國軍團。

  這很不正常。

  綜合多方面的分析,尉繚得出了一個在他看來都很荒謬的結論:虞國和韓國有一腿,且並不僅僅是春秋戰國時代那種依靠盟約建立起來的親密關系。

  所以之前他才會對郭嘉進行試探,他沒有想到,郭嘉竟然直接變相的承認了他是大虞的人,且因為大虞武將第一人的黃忠都對他極為尊重,也從側面表明了他在大虞的身份之高。

  至於為何要拜他為師,而不是拜大虞丞相或者黃忠為師,則是因為在他看來郭嘉都已經明示了:我有能力讓你成為大虞文武第一人的徒弟,從而進入大虞高層,但是他們兩個的徒弟太多,你去了也未必能夠得到真正的重視,不如先跟我!
  沒有直接說明白,只是聰明人之間的考驗罷了。

  尉繚覺得郭嘉一定是這麽想的,所以打蛇隨棍上,拜郭嘉為師。

  黃忠還是一臉懵逼,不知道怎麽突然郭嘉就收徒弟了,但是郭嘉和尉繚這對師徒卻已經開始複盤新的計劃。

  當心滿意足的尉繚回到尉達大帳的時候,尉達竟然還在等他。

  “父親!”

  尉繚恭恭敬敬的作揖。

  “伱知道這場仗意味著什麽吧?”

  尉達緊緊注視著這個謀略還在自己之上的兒子。

  “知道,此戰不論成敗,魏武卒都可能要全軍覆沒了。韓虞兩國可不會跟秦銳士拚命,還得靠我們!”

  尉繚顯然早有考量。

  “你的想法是?”

  尉達忍不住追問道。

  “在淮北之戰大魏失去了十萬魏武卒後,魏國的衰落乃至滅亡已經不可避免,我們父子該想辦法賣個好價錢了。”

  尉繚淡淡道。

  “你選擇了……虞國?”

  尉達猜出了尉繚的想法。

  “去秦國不過是錦上添花,去虞國才有可能大展宏圖。且虞國布局甚遠,不僅一直在削弱秦國,淮北之戰魏武卒、技擊士的覆沒,恐怕也與虞國的算計分不開!秦國想要吞並六國,虞國也未嘗不想!”

  尉繚看得很透。

  “所以,你也想要拿魏武卒當投名狀?”

  尉達的臉上看不出表情。

  “日後我們父子或許可以訓練出虞武卒呢。”

  尉繚子淡然一笑。

  “但願吧。”

  尉達再次歎了一口氣,終於下令全軍整軍備戰。

  魏虞韓三國的部隊迅速整軍,隻留下少量戒備卷城的敵人後,主力西出。

  秦軍主將麃公顯然沒有預料到聯軍竟然主動出戰,也是嚇了一跳,因為他率領的部隊,已經因為連續作戰與長途奔襲而疲憊不堪了,且大軍現在也沒法迅速改變陣型。但三國聯軍顯然不可能給麃公重整軍隊的時間,一場慘烈的大戰隨之爆發。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