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從曹賊開始的無限戰爭》208.第208章 把握不住(三合一)
  第208章 把握不住(三合一)

  遼天祚帝撤軍的決定,讓賈詡在預定戰場一舉殲滅遼軍主力的戰略構想徹底泡湯,更讓董璜與二帝會獵於大同的雄心壯志折翼。

  有時候,就算是賈詡這樣的頂級謀士,也不可能算到一切,尤其是算到那些末代君主的不堪表現。

  誰能想到,一個帶著七八十萬大軍的皇帝,竟然會慫成這個樣子呢?
  看到遼天祚帝的表現,再看董璜,就連賈詡也只能說一聲:陛下真乃明主也!
  如果給賈詡一個天祚帝,賈詡覺得自己肯定也扶不起來。

  其實,董璜和賈詡當然知道,這事兒肯定不能夠怪王平等人,他們雖然有貪功之嫌,但終歸是一場大勝。

  歷來雙方交戰,都喜歡打擊對方的前鋒,挫一下敵人的銳氣。

  只不過,誰也沒有想到,王平等人的一番操作,竟然直接葬送了遼國十幾萬人,更沒有想到遼天祚帝竟然這麽膽小。

  你就這麽灰溜溜的走了,還要不要皇帝的尊嚴與威望了?

  董璜很不開心。

  “文和,耶律延禧畏我們如虎,倉皇而逃,應該不至於有什麽陰謀吧?不如……乘勝追擊?”

  董璜目光灼灼。

  追亡逐北,伏屍百萬。

  哪怕是在任務世界,董璜也想刻石燕然、飲馬北海啊。

  這才是男人的浪漫!

  “陛下,撤退可比進軍要難,據臣所知,遼軍的步卒有四十到五十萬,這麽大的步卒比例,走?哼,走得了嗎?臣願隨陛下追擊,立不世之功!”

  賈詡沒有給董璜潑冷水,而是提出主動進攻。

  賈詡雖然謹慎,但卻並不膽怯。

  此時遼軍的士氣之低已經可想而知,又是處在撤退途中,本身早已經疲憊不堪,不打一仗實在對不起遼天祚帝的畏敵如虎。

  且,從董璜軍控制的范圍到鴛鴦泊乃至更東方的很遠距離上,並沒有合適的伏擊地點,所以怕個毛啊。

  “那全軍出擊?”

  董璜早已經摩拳擦掌。

  “隻率領二十萬騎兵即可,高將軍可帶領步兵在白水濼一線接應,大軍當兵貴神速。”

  賈詡提醒道。

  “就按文和所言!”

  董璜給賈詡點了個讚。

  大軍以黃忠、夏侯淵為先鋒,在向導的帶領下,直奔遼天祚帝所在。

  黃忠、夏敗侯淵部在距離鴛鴦泊一百七十裡的地方追上了遼軍殿後部隊。

  這讓遼天祚帝大為惶恐。

  “陛下,虞軍兵少,當抓住機會先將他們殲滅,挫敵銳氣!”

  耶律余睹再次建議。

  “余睹將軍,你想要怎麽敗敵啊?是陛下留下來親率大軍擊敗敵人啊,還是由你領兵出戰啊?”

  蕭奉先陰惻惻的說道。

  耶律余睹並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據理力爭到:“由陛下親自出面自然是最好的,到時候陛下大旗一樹,必定全軍振奮,定能擊敗敵軍先鋒,甚至士氣大振擊敗輕敵冒進的敵軍主力也不一定啊,一旦擊敗敵軍主力……”

  “哼,夠了!”

  耶律延禧怒氣衝衝的打斷了耶律余睹的話:“既然伱這麽有信心,就由你領兵固守在此,擊敗大虞主力,等候西路軍、東路軍的消息吧!朕親率主力走中京南下,勢要踏碎榆關,奪回燕京!”

  耶律延禧的話直接讓耶律余睹蒙了。

  自始至終他都不知道耶律延禧又在發什麽神經。

  有一句話他憋在嘴裡沒敢說出來:就你這膽子還想奪回燕京?

  倒是蕭奉先忍不住搶先一步,大聲道:“陛下聖明!”

  蕭奉先當然知道耶律延禧在憤怒什麽。

  耶律延禧是在害怕自己在戰爭中被耶律余睹莫名其妙害死,然後常年統兵的耶律余睹和駙馬蕭昱合作乘機奪權,先是謀立年幼的晉王,最終再廢掉晉王自立。

  大遼宗室的反叛傳統和接連戰敗帶來的不自信,讓耶律延禧在蕭奉先的攛掇下,終於對耶律余睹起了疑心。

  雖然耶律延禧也覺得這點疑心有些過分,但事關自己的腦袋,卻容不得耶律延禧不謹慎。

  於是,耶律余睹莫名其妙的成了後營都統,統帥十五萬人負責擋住董璜軍。

  同樣被安排在後營的,還有司徒思宏等不受蕭奉先待見的將領。

  耶律余睹等人恨得牙癢癢。

  “為今之計,只有先擊敗敵人前鋒,讓敵軍有所畏懼,我們才能夠從容撤退!”

  耶律余睹從戰術層面開口道。

  眾將垂頭喪氣的領命。

  黃忠一看遼軍殿後部隊浩浩蕩蕩的擺開架勢,也沒想衝陣。畢竟敵眾我寡,他的目標只是監視敵軍主力罷了。

  然而,敵軍的大陣擺開後沒多久,就有兩三萬左右的騎兵,離開遼軍大陣向西北方向狂奔,一邊跑一邊喊:“遼軍敗了!耶律延禧跑了!各自逃命吧!”之類的話。

  遼軍頓時騷動一片。

  “司徒思宏這個混蛋!”

  耶律余睹睚眥俱裂。

  司徒思宏可是他的右路主力啊,三萬多騎兵就這麽跑了?想要幹什麽?就不怕陛下的怒火嗎?
  然而,令耶律余睹更加憤怒的是,逃跑的不僅僅是司徒思宏所部,更多的遼軍,尤其是那些戰爭代行者統帥的部隊,紛紛動搖,四散而逃。

  有聰明的戰爭代行者已經想到了司徒思宏的想法:司徒思宏想要提前走耶律大石的路線,進行西征。

  對於戰爭代行者而言,不管這條路能不能走得通,至少比留在這裡死磕要好吧?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可沒有戰爭代行者願意為連阿鬥都不如的遼天祚帝赴死。

  將為兵之膽,顯然耶律延禧的一系列騷操作,已經把遼軍的膽氣給徹底弄沒了。

  這下子,逃跑的人更多了。

  耶律余睹完全控制不住局勢。

  黃忠雖然沒有搞清狀況,但還是覺得機不可失,果斷下令直奔遼軍中軍。

  見大虞軍奔騰而來,遼軍頓時撤得更歡了,有馬的打馬,無馬的狂奔,仿佛來的是什麽洪水猛獸一般——盡管黃忠所部只有兩萬余人。

  “都統,撤吧。”

  耶律余睹的牙兵拉了拉一臉懵逼的耶律余睹。

  “啊?撤?”

  耶律余睹呆呆的,看了看牙兵,看了看自己,又看了看四散而逃的士兵,總覺得自己是在做夢。

  我是誰?
  我在哪?
  發生了什麽?
  他的牙兵們卻顧不了那麽多,一鞭甩在了他的馬屁股上,一群人護衛著他奪路狂奔。

  “等等,等等!”

  耶律余睹忽然意識到了什麽。

  “都統,再不撤就沒命了啊!”

  他手下的親信大將蕭韓福努以為他是想要留下來戰鬥。

  “我的意思是說,我們不能往陛下的方向逃,我們得去中京!”

  耶律余睹控制住了馬匹。

  “中京?陛下主力不就要去中京嗎?”

  蕭韓福努不解:如果記得不錯的話,陛下似乎是下令準備去中京的啊?

  “陛下必敗,我們當先中京收拾兵力,援助陛下。”

  耶律余睹大義凜然的說著,但心裡卻在冷笑:以耶律延禧的膽小,大敗之後隻可能躲到離著董璜軍更遠的上京,怎麽可能去中京?既然如此,還不如在中京收拾人心,畢竟耶律延禧已經人心盡喪,萬一再被大虞軍追到上京的話……

  大家都是姓耶律的,這天下你耶律延禧坐的,我耶律余睹憑什麽坐不得?

  接到黃忠的戰報,董璜和賈詡都是蒙蒙的。

  “這不可能是誘敵之計吧?就像那些把錢帛、裝備都扔地下,等著敵軍過來哄搶的時候,再攻擊的誘敵之計?”

  董璜情願相信敵人用計,都不願意相信敵軍不戰自潰。

  “陛下多慮了。”

  賈詡的眼中閃爍著明亮的光芒:“必定是遼軍怕了陛下的神威,畏懼陛下如虎,這才不戰自潰。陛下當速追擊,待追上敵軍大部之後,可將大軍分成十部,不分晝夜急襲之,不能給遼軍重整旗鼓的機會,定能擊破遼軍!”

  賈詡先是捧了董璜一句,幫陛下建立起信心,隨即說出了破敵之策。

  事實上,這也就是帶著董璜這個累……總之,要不是出於保護陛下安全的考慮,大軍早就推過去了。

  二十萬騎兵,哪怕其中只有七八萬重騎兵,堆上去也足以碾壓這個時代了!
  “好!”

  董璜點了點頭:“命典韋、許褚、黃忠、樂進、太史慈、甘寧、夏侯淵、張任、兀突骨、龐德,依丞相之計帶兵衝陣!”

  “典將軍和許將軍?”

  賈詡有些遲疑。

  “我在萬軍之中有眾將士保護,還能有什麽危險?”

  董璜毫不在意。

  如果是以前,他自然恨不得讓典韋、許褚、趙雲、周泰、黃忠、華佗都在身邊才好,但是現在他麾下大部分的將士都是經過無限戰爭空間認可的,而且身邊還有貂蟬等女將,諸軍也離他不遠,他死了還能復活,所以怕毛啊!
  【陛下為大局而不顧個人安危,真乃明主也!】

  賈詡在心裡再次真心實意的誇讚了董璜一句。

  董璜軍主力疾行,終於在半夜追上了遼天祚帝主力。

  好不容易得到活動筋骨機會的典韋、許褚不避鋒矢,親自襲營,半個時辰連破七座大營;其他諸將士也是奮力向前,士氣低落且指揮失當的遼軍難以抵擋。

  遼天祚帝耶律延禧自始至終都沒有親自督戰的想法,而是隻想逃跑。

  “虞人不可能在大草原上長途奔襲,我大遼的優勢是騎兵啊!”
    關鍵時刻,蕭奉先再次提出建議。

  “啊這……”

  耶律延禧有些遲疑。

  再拋棄大軍,他怕自己會被大軍給拋棄。

  “耶律余睹背叛大遼,引導敵軍驟至,非戰之罪啊,陛下!”

  蕭奉先再次苦勸,並把鍋扣到了耶律余睹頭上。

  “且陛下親率大軍是為了迂回敵後,給敵人致命一擊,又不是逃跑!”

  蕭奉先再次提出了妙計。

  “就依此言!”

  耶律延禧點頭道。

  耶律延禧撤退的很果斷。

  充分展現出了大遼第一跑男的風采。

  不過,歷史上的他,比這個世界還要果斷還要不堪,不僅幾十萬大軍在絕對優勢下被金軍兩三萬人窮追不舍,還有兩三萬人被人家不到一千人的陷入重重包圍的殘兵打得大敗的光輝時刻。

  只能說,有這樣的皇帝,遼國滅的不冤。

  歷史上的金國能夠崛起,耶律延禧和蕭奉先這對君臣的功勞起碼佔了八成。

  而像今晚這樣的表現,甚至已經勝過了歷史上的耶律延禧太多。

  耶律延禧的異動,加速了遼國大軍的崩潰。

  被拋棄的遼軍開始了成建制的奔逃與投降,原先還在堅守的精銳,一看皇帝都跑了,那還打個屁啊,投降吧!
  一夜下來,董璜軍竟然俘虜了超過二十萬人,還有大量的遼軍四散在草原上不知去向,繳獲輜重更是無數。

  “繼續追?”

  董璜意猶未盡道:朕自統兵以來,所向皆克,敵莫敢當,正當追亡逐北,直搗黃龍!
  誒嘿!

  “追!”

  賈詡讚同董璜的意見。

  今天的繳獲很豐盛,董璜軍完全可以利用這裡的繳獲補充補給,然後大軍繼續追擊。

  宜將剩勇追窮寇,能夠一舉滅掉遼軍主力的機會可不能放過。

  就憑遼國的弱雞程度,三線開戰賈詡都不怕。

  於是,士氣爆棚的董璜大軍繼續追擊,那些昔日燕趙之地投降的遼軍以及從軍的燕趙兒郎,更是爆發出了驚天的戰鬥力和戰鬥意志!
  尤其是那些異族,恨不得立馬抓住遼天祚帝獻給他們偉大的皇帝陛下!

  在這種全軍狂熱的狀態下,一個普普通通的大虞士兵,就敢對著十幾個上百個遼軍衝鋒,而反觀遼軍,卻是兵敗如山倒,上百人都不敢對著一個人發起反衝鋒,隻想早點追上耶律延禧。

  至於那些戰爭代行者的軍隊,就更不用說,早就不知道跑哪裡去了。

  反正草原大得很,隨便找個部落吞並了,就能夠優哉遊哉的過活。

  更令遼軍雪上加霜的是,因為逃跑的時候過於匆忙,沒有帶足夠的補給,導致損失更加慘重,退到上京附近的時候,僅剩下了十萬左右的騎兵,以及十來萬附近趕來勤王的部眾。

  雙方在上京城外爆發了大戰,然而面對士氣如虹的董璜軍,從鴛鴦泊一路敗退的遼軍主力一觸即潰,遼天祚帝見勢不妙提前逃跑,頓時引起了全線潰敗。

  董璜軍趁勢兵圍上京,遼國上京留守撻不野本欲投降,卻被漢人盧彥倫所殺,盧彥倫隨後親自開城投降,並指引董璜軍抓捕城中的宗室貴族與后宮嬪妃。

  “耶律延禧似往中京而去,不如追之?”

  董璜有點上頭。

  他覺得只要有耶律延禧這個逢戰必跑的神奇皇帝在,他也能夠成為一代戰神。

  “可同時安撫人心!”

  賈詡沒有反駁董璜,只是提出了新的意見。

  “也對。命黃忠、夏侯淵、龐德、董承、董越,將兵五萬追至,其余人在上京修整。”

  “同時發布朕的旨意,大概是這麽個意思,文和你在安排潤色一下:遼主失道,天神共怨,自朕破遼兵,四方來降者眾,宜加優恤。自今諸部官民已降,或為軍所復活,逃遁而還者,勿罪……”

  董璜也意識到了大軍快要到達極限,且上京剛剛反正,又有大量的降兵和遼國貴族需要處理,的確需要大軍駐守一段時間,順便理順一下草原諸部的關系,盡可能的收復草原諸部人馬,最差也要逼得他們去西征!
  畢竟,未來十年以內,董璜恐怕是沒有足夠的力量西征的,這個時代天命之子的金國可沒有那麽好對付,遼國是國主不行、高層大半不行,最終導致了軍隊沒有戰心,而金國卻是一個王朝蒸蒸日上的創業期,從君主到主要將領、宗室,都沒有什麽庸才,且都敢打敢拚不惜性命!

  金國才是真正的大敵!
  除此之外,宋國也是一個麻煩。

  宋國慫的是君主和一部分文臣,但和遼國十年就被金國吞掉不一樣,大宋的中下層,或者說華夏民族的中堅力量,都是從來不缺保家衛國的勇氣的,哪怕董璜同樣以漢家王朝的身份發動進攻,宋國也不會缺少願意為國而死的人的。

  甚至,就算是宋王室降了,底層都不一定願意投降。

  而且就算是投降了,那些既得利益的士大夫群體,也未必願意割肉支持董璜窮兵黷武。

  再加上那些隱藏起來的戰爭代行者搗亂,想要徹底消化大宋,可不容易。

  是日夜,董璜夜宿遼天祚帝的寢宮,正打算召幾個遼天祚帝的皇妃、公主直搗黃龍,盡情享受征服者的樂趣,獻城有功的盧彥倫卻來獻策。

  “陛下,遼國雖有五京,但上京才是真正的都城,遼國貴族眾多,當盡快處理,以絕後患。否則一旦大軍離開,或是有其他遼軍來攻,必定生亂啊!”

  盧彥倫上報道。

  “你的意思?”

  董璜本來也沒有打算放過所有的遼人貴族,只不過現在還沒有徹底滅掉遼國,董璜也不願意節外生枝,這才讓賈詡發布了安撫人心的命令。

  “陛下,蠻夷人面獸心,非我族類,強必寇盜,弱則卑伏,不顧恩義,其天性也,陛下仁德,但蠻夷未必感恩,還得讓他們感到恐懼,才能長治久安!臣建議,外面有人帶兵的貴族家人可以不用處置,及時投降立功的也不用管,但其他的契丹人,盡誅之!”

  盧彥倫殺氣騰騰的說道。

  “嗯?”

  董璜看了盧彥倫一眼,倒一時拿不定主意。

  不過董璜畢竟當了這麽多年君主了,盧彥倫這個降將朝堂上不出主意,偏偏大半夜跑來覲見出這個主意,目的恐怕也不是那麽單純。

  “朕知道了,你先退下吧。盧卿獻城有功,又熟悉遼事,可入內閣。”

  董璜揮了揮手。

  “謝陛下,臣告退!”

  盧彥倫懂事的跪謝告退。

  盧彥倫退下之後,董璜沒有急著傳喚美味的戰利品,而是拉過了王異,王異是個小機靈鬼,他覺得王異應該能夠參謀參謀。

  王異聞弦而知雅意,坐在董璜懷裡,怒聲道:“盧彥倫這個家夥心思不純,他恐怕是想攬過對遼人處理的權利,順便試探陛下對諸臣的態度。”

  “怎麽說?”

  董璜摟著王異的小蠻腰,輕嗅著她光滑的玉背問道。

  王異最吸引董璜的地方就是英姿颯爽中的純欲風情和光潔滑膩的玉背,最喜歡從後面抱著她。

  當然,作為董璜眾女中謀略最突出的一個,智謀向來是她的加分項。

  “陛下不如考考易安吧?”

  王異卻把表現的機會讓給了她的好徒弟徐易安。

  徐氏,字易安,三國時代與王異並稱的烈女,有謀略,善卜卦。

  如今,徐易安也成年了,王異巴不得自己也有一個助力。

  “奧?”

  董璜看向了侍立在一旁,有些忐忑,但更多的是興奮的少女。

  徐易安身穿一襲素雅的青衫,黑色長發被束成一束高馬尾,眼神清澈中帶著水潤,神態端莊中帶著嫵媚,秀美的面容上掛著一抹嬌羞的紅暈,仿佛一朵嬌嫩的玉蘭花。

  “陛下,娘娘。”

  徐易安的聲音略微有些顫抖。

  她雖然作為法正進獻的金陵十二釵中比較出彩的一個,但之前因為年齡的問題,並沒有受到董璜的青睞,哪怕被王異帶在身邊,也沒有多少機會能夠主動跟董璜說話,所以分外珍惜這次機會。

  “臣妾猜測,盧彥倫之所以夜間前來,恐怕是想試探這種大事陛下會不會跟朝臣尤其是丞相大人商量,從而試探陛下對丞相大人的信任度和獨斷的程度,便於日後站隊罷了……”

  徐易安說完,便低下了頭。

  “有意思。”

  董璜點了點頭。

  瞬間,王異滿臉緋紅。

  董璜的威嚴的確滿滿,哪怕是輕輕點頭,王異都會激動地渾身顫抖,美麗的玉背頓時緋色一片。

  不小心瞥到這一幕的徐易安忍不住霞飛雙頰。

  自從呂玲綺成年之後,董璜宮中養的成年的女孩,也大都有了別樣的小心思,迫切希望能夠在成人禮的那天收到董璜送出的禮物。

  王異這次之所以特地點名徐易安,其中固然有王異希望給自己找個助力的心思,但徐易安本身也確實專門請求過王異幫忙。

  “文人就是小心思多!”

  董璜再次猛烈的點頭,王異的臉更紅了,伏在了董璜的肩上,咬住了一綹秀發。

  “陛下……”

  王異的聲音都有些顫抖。

  “好了,不管他了,誰還沒點兒小心思?你說對吧?”

  董璜不以為意的笑了笑,看向了徐易安:“易安也長大了啊!李清照號稱易安居士,不過她的辭藻雖美,人卻沒有易安這麽漂亮呢,來,過來讓我好好瞧瞧。”

  “是,陛下。”

  徐易安興奮而忐忑的上前,在董璜的目視中,乖巧的跪倒在地。

  她知道要做什麽,也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

  王異很快便將機會給了她,她雖然把握不住,但這次機會卻一定會把握住。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