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從曹賊開始的無限戰爭》第8章 進擊的孫堅
  第8章 進擊的孫堅

  參與討伐董卓的二十一路諸侯是:後將軍袁術、冀州刺史劉表、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並州刺史韓馥、荊州刺史王睿,河內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北平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楊、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驍騎校尉曹操、西涼太守馬騰、徐州刺史陶謙、南陽太守張谘、渤海太守袁紹。

  多出來的三路分別是冀州刺史劉表、荊州刺史王睿以及南陽太守張谘。

  其中劉表的出現並不值得奇怪,因為劉表並不單單只是一個守成之犬,歷史上他單騎入荊州,平定宗賊之亂,逼迫荊州的諸多太守掛印而走,可是展現出了強大的手腕。

  更何況,這個時空,他可不是單騎入冀州,而是帶了兩個宗族子弟——劉磐和劉虎。

  其中劉磐是一員猛將,歷史上長期入寇孫策的地盤,孫策派出太史慈才擋住了他的進攻。劉虎則一筆帶過,隻說他曾帶領五千長矛兵作為黃祖的前鋒。

  不過,這個劉虎卻與歷史上的默默無聞的劉虎不同,根據情報,他在劉表在冀州站穩腳跟的過程中似乎發揮了重要作用,勸說劉表征辟耿武為長史,閔純為別駕,沮授為騎都尉,趙浮、程渙、審配、田豐為從事,而他本人也統帥了一萬多能開硬弓的強軍。

  得到這個情報的第一時間,董璜就明白了,這人和他一樣,也是一名戰爭代行者,而且還是沾了他的光的戰爭代行者。如果沒有他亂扇翅膀,劉表不可能這麽快就當上刺史,而劉虎也沒有機會發光發熱。

  王睿出身琅琊王氏,歷史上應該被孫堅害死,他能活下來自然也是戰爭代行者的功勞。

  根據情報,他有一個從子王倫,娶了蔡氏的庶女,得到了蔡氏的支持,又以製玻璃的技術,勾搭上了黃氏、蒯氏、馬氏、張氏、文氏、費氏等荊州大族,甚至還差點得到了黃忠、霍篤等人。

  有了這層關系,他聚集起了兩萬多兵馬,麾下有著王威、李嚴、鄧芝等人,成為王睿手下的第一將。

  在長沙太守孫堅陰謀騙取王睿信任,以討要物資為名進入武陵城中,想要趁機逼殺王睿的時候,王倫將計就計,利用強弓硬弩伏擊孫堅所部,孫堅雖然逃過一劫,但其麾下大將黃蓋和一名疑似代行者的將領孫秀卻被當場射死。

  孫堅逃得一命後想要整軍與王睿拚命,卻因為糧草不足只能夠撤兵。

  而在孫堅所部準備渡江偷襲江陵搜刮糧草錢財的時候,卻又在渡江的時候被蔡瑁的水軍偷襲,這個時候王倫也帶著兵馬從後方追來,被夾擊的孫堅所部損失慘重。

  不過,孫堅畢竟是孫堅,江東猛虎在絕境中破釜沉舟,率軍對王倫所部發動逆襲,陷入絕境的百戰精銳在野戰中大破王倫所部。如果不是王威死命殿後,王倫都有可能被殺。

  見孫堅發威,王倫潰敗,蔡瑁嚇得不敢上岸,只能眼睜睜看著孫堅在殺了王威後,從容收拾人馬搜集船隻再次渡江。

  這次,蔡瑁竟然連水戰也不敢了,急匆匆地退守江陵和襄陽。

  最終孫堅所部沒能拿下有了防備的江陵和襄陽,只能劫掠了幾個小縣城,狼狽的投奔袁術,並在袁術的暗示下,準備殺了南陽太守張谘。

  南陽郡是天下第一大郡,人口稠密,農業發達,郡治宛城更是漢代的冶鐵中心,漢光武帝劉秀當年也是靠南陽起家。

  佔據這裡,不僅可以直接威脅關中,而且還能夠得到大量的糧草,並且能夠製作兵器!
  袁術早就饞這裡了。

  歷史上,跋扈的孫堅在殺了頂頭上司、琅琊王氏出身的刺史王睿後,又殺了南陽太守張谘,這才開始討董。
    然而這一次,孫堅卻又失算了。

  他原本想將張谘騙出城殺掉,結果張谘卻在手下李茂的建議下,緊閉城門,並派人四處宣揚孫堅以討董為名,以下犯上、謀殺上官、劫掠百姓等等惡行,逼問孫堅是否真心討董!

  如果是,就立刻動身,不要滯留南陽;如果不是,那麽必然是賊人,張谘將和荊州刺史王睿共同討伐他!
  而這個時候,荊州刺史王睿已經到了江陵,以琅琊王氏的影響力和荊州刺史的身份,四處傳播孫堅的惡行;敗過一次的王倫,則已經帥軍到了襄陽,整合水路兵馬,口口聲聲說要北上討伐董卓,但矛頭卻直指孫堅。

  孫堅一下子成了過街老鼠,雖然還有兩三萬人,但卻沒有根基,缺乏後勤,處境艱難。

  而收留孫堅的袁術,也因為孫堅的惡名而飽受非議!
  到了這個時候,孫堅再傻也知道王睿和張谘已經結盟且對他有所防備了,但面對悠悠士人之口,他卻不敢冒險再攻打張谘了。甚至就連他的舉主袁術,也暫時不敢再打南陽的主意了。

  袁術也是要臉的,諸侯討董的戰役還沒開始呢,他可不能就背上罔顧大義、背棄同盟、同室操戈的惡名。

  於是乎,孫堅只能夠灰溜溜的前往了討董的第一線,而本來就不被諸侯看好的袁術,也因為手下孫堅的這檔子事,徹底與盟主無緣。

  同時,因為袁術未能奪取南陽,反而和南陽交惡,導致沒能獲得南陽糧倉,兵糧捉襟見肘,所以自然也無法承擔管理供給聯軍後勤的重任。

  不過,令袁術欣慰的是,盟主之位也沒有落到他最厭惡的兄弟袁紹的手裡,而是落在了劉表手裡!
  劉表本來就是漢室宗親,而且還是名聲極好的黨人,又是冀州牧,本來就位在袁紹之上,雖然還未徹底控制冀州軍隊,但手下卻有不少能人,又得到了不少大族的支持,還答應供給盟軍半數糧草,諸侯們自然也願意找這麽一個冤大頭當吉祥物。

  部分野心家甚至還動了擁立劉表為皇帝的念頭。

  諸侯多了,所屬的軍隊同樣也多了不少,就連孫堅這個長沙太守都能夠有數萬軍隊,更不用說其他的州牧刺史了。

  二十一路諸侯林林總總的紙面兵力加起來,竟然直接超過了百萬!
  這可是演義中都不敢想的數字!
  只能說,不愧是戰爭為主的世界,動員的兵力真是多的可怕!
  與諸侯相比,董卓的兵力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只有三十五萬左右,其中三員大將董璜、董旻和牛輔麾下各有五六萬人馬,剩下的胡軫、董越、段煨、李蒙、徐榮等中郎將、校尉加起來大概有二十萬左右的人馬。

  在軍隊數量方面,董卓一方陷入絕對的劣勢。

  不過,打仗並不能只看紙面數字,董卓麾下的軍隊,有四分之三是戰力強悍、裝備精良的涼州軍、並州軍、中央軍,擱無限戰爭空間裡,都是三四階兵種,且有大量強悍的騎兵;剩下的起碼也能算是二階兵種,而且這還沒有算是三輔之地的郡國兵,也沒有算壯丁。

  反觀諸侯聯軍,三四階的精銳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普通的郡國兵乃至義勇兵、壯丁,擱在無限戰爭空間裡,也就是個一階兵種的評價,有的甚至還算不上一階兵種!是真正的烏合之眾!

  拋開空餉、壯丁、留守老巢諸郡縣的人馬以及濫竽充數的部隊,諸侯真正能戰的士兵也不過三四十萬人,且遠不如董卓軍精銳。

  不僅如此,諸侯之間本身就互不統屬,彼此間矛盾重重,像是王睿、張谘二人,他們麾下的兵馬,如果算上各郡縣的守軍,加起來也能夠達到十萬,但是他們也就隻敢自保用來防備孫堅、袁術,可不敢真的離開駐地去進攻董卓。

  不過,雖然都說兵在精而不在多,但面對天下皆反,許多還是剛提拔就造反的局面,董卓是又驚又氣,鞭殺了兩個從宮裡搶來的宮女才解氣,沉著臉召集手下開會。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