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文娛:在下的刀子致鬱全球》第291章 福爾摩斯的人物塑造!!
   第291章 福爾摩斯的人物塑造!!

  用一句話概述《四簽名》的故事,就是這起案件講述了貪婪的軍官舒爾托,背信棄義,想要獨吞寶藏,多年惶惶不安,最終招來家族災禍的故事。

  一箱寶藏,四個簽名。

  在這之後,這本書寫出了對於人性的考驗。

  這種情節與情感,在現代這個社會之下,是很容易被被讀者所領會的,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

  在面對巨大的財富,人性的貪婪都會暴露無遺!

  ……

  “太棒了……”

  “實在太棒了。”

  這部《四簽名》的篇幅同樣不長,李璃月一邊閱讀的時候,一邊在心中止不住的讚歎道。

  而且顯然老賊在這部書裡,不僅僅想要寫一個單薄的故事,還有對於人性的討論,以及反映了曾經對於印州的殖民掠奪!
  最後的結局,在小翔正太看來同樣是意味深長。

  從另外一個角度上呈現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對不義之財的貪婪,終將會給自己帶來不幸,就算是獲得了不義之財,也會惶惶度日,終生不得安寧。

  猛然間沉默了。

  第二,那就是每個凶手的動機,都能寫成猛賺同情分的“悲愴”情感,這是老賊標志的風格,
  不說遠的,就說在全九州爆火的《鬼滅之刃》,這部作品之中的上弦鬼,下弦鬼,都擁有著屬於自己的悲情故事。

  都是思路。

  這個“狹隘”,並不是說自己公開表示不喜歡《血字的研究》。

  就連小翔正太都不得不讚歎,這是一部精彩的作品。

  這個共情不是同情,而且理解作品中的這個角色,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行為,一旦共情,書籍中的人物情感應該就可以說全部都成立了。

  當小翔正太翻完《四簽名》的最後一頁。

  老賊是網文出身,網文寫作,最重要的就是畫面感,從各個方面,絞盡腦汁去描寫。

  “就這麽結束了?”

  其中有一段劇情,就是泰晤士河上追凶的那一段,看的萬千讀者是血脈噴張!
  “畫面感實在是太強了!!”

  可《四簽名》不同,雖然依舊沒有將全部的筆墨放在“懸疑推理”之上,更加側重於“四簽名”這個犯罪故事本身的描寫。

  或許因為他們做惡多端而不被原諒,可觀眾偏偏就是能夠共情。

  故事少,推理多。

  “是不是我自己,太過狹隘了?”

  《四簽名》與《血字的研究》擁有著很多相似之處,第一,就是整體的結構。

  案子的筆墨太少,福爾摩斯解決的太過容易。

  “就是因為這樣,我的作品才差了一籌?”

  最後再由老賊揭露所有的真相。

  但是故事情節的精彩,依舊讓觀眾忽略了這一點。

  這一種暢快感是《血字的研究》很難帶來的,《血字的研究》給讀者的感覺就是自己正在爽呢,然後就這麽突然結束,泄了!
  讀者就很懵逼。

  人都是這樣,當一個與你理念相悖的東西出現之時,第一時間會是排斥,直到某一刻意識到這個東西或許有一定道理,才會去仔細思考。

  可對比起《血字的研究》,《四簽名》為什麽能夠得到李璃月這樣的讚歎,就是因為這部作品的故事非常吸引力,從梅裡太太找到福爾摩斯的那一刻開始,讀者們就從一個一無所知的視角,漸漸了解了事情的全貌。

  故事多,推理少。

  寶藏最終散落在泰晤士河裡無法找尋。

  上半部講述的是破案的故事,下半部講了不少犯人的故事。

  這一段描寫,令李璃月都有些咂舌,單單從這方面來說,自愧不如。

  故事為推理服務,還是推理為故事服務,這兩種寫作模式,會呈現出了兩種完全不同的作品,可之前小翔正太一直死認一種風格,並沒有去嘗試另外一種。

  在這部書籍中,所有企圖擁有這份寶藏,這份財富的人,要不就是死於非命,要不就是最終被捕。

  正是因為如此,小翔正太才有種被打臉的感覺,因為就在前幾日,小翔正太在接受瀛州采訪的時候就說這樣的寫作方式,在推理作品中很難行得通。

  小翔正太喃喃道。

  而是對於自己寫作方式的思考,是不是自己的寫作太過狹隘。

  整體結構沒有絲毫變化,可劇情卻精彩了很多,代入感更深。

  這並不是因為小翔正太覺得《四簽名》這本書有多麽“神”,而是老賊延續了《血字的研究》的寫作模式以及寫作風格!

  可實體書的寫作方式不同,再加上本身懸疑推理作品的寫作重心一直不在這裡。

  “這是老賊的優勢,是懸疑作者很難寫出來的畫面感……”

  《四簽名》算是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思路,讓小翔正太猛然醒悟了過來。

  ……

  可現在……

  而財富,卻在斯莫發現自己,快要被警察追上,走投無路的時候,將寶物分散拋在了大約5英裡長的泰晤士河中。

  人活在世上,如果是不得安寧,有愧於心的狀態,那就實在是太過可悲了。

  “哎……”

  “精彩。”

  小翔正太微微一歎。

  雖然他依舊不認為,《福爾摩斯》這兩部是“神作”級別的作品,可小翔正太卻從這兩部書籍中,感受到了老賊這名作者,之所以會在九州爆火的原因!

  任何現象的存在,都是有跡可循的,有道理的。

  就算是爛片爆火,大家依然應該去獨立思考,深究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

  “666666!《四簽名》太精彩了!”

  “我焯!丫的,華生竟然娶老婆了?”

  “老賊的作品,千萬要防著,說不定之後華生的老婆就會死,我都有陰影了!”

  “《四簽名》太硬了!依舊是這樣的寫作模式!沒有改變!”

  “華生很快就要和梅麗結婚嘍,哎,可惜福爾摩斯因為又沒有案子,沉溺於可卡因的瓶子……”

  “福爾摩斯實在是太有魅力了,天哪,我從來沒有這麽喜歡過老賊書籍裡的某一個角色。”

  “《四簽名》的節奏更加明快了,完全看不夠啊啊啊!第三部!第三部!還是三周時間對吧!”

  《四簽名》的篇幅同樣不算長,在早上發售過後僅僅三個小時之後,整個小說論壇上,博客之上,到處都是讀者們對於《四簽名》的高度評價!
    男讀者們,沉浸與“四簽名”的案件故事,女讀者們,同樣被華生的愛情線所吸引!

  之前網絡上所有對於老賊的質疑,全部演變成了對於《福爾摩斯》寫作風格的討論,以及讀完《四簽名》的意猶未盡!

  就算是以前追更老賊網文追慣的網文讀者,對於老賊更新發售新書的速度同樣十分滿意!

  要說網絡上的輿論並不能夠代表什麽,看看實打實的銷量就知道了……

  當最終《四簽名》都首日銷量呈現在九州所有人面前的時候,被震驚到瞠目結舌的人不在少數!

  夏州本土……

  2000萬冊……

  九州總銷量,經不完全統計,超過了5000萬冊……

  “尼瑪!”

  “這是什麽恐怖的銷量?就連《哈利波特》都沒有達到這種銷量吧?”

  “比起《血字的研究》,銷量翻了三四倍?!”

  ……

  看到這個銷量,圈內圈外的人都有些喘不過來氣!

  什麽時候懸疑推理的作品,能夠有世界暢銷書的水準與銷量了?

  別說是其他人,就連李璃月這樣心態擺的很正的作者,都羨慕到了極點……

  超過五千萬冊的首日銷量,幾乎可以和《女管家》發售近一個月時間,九州的總銷量相媲美!

  而且能夠想象的是,之後的幾天時間裡,《四簽名》的銷量會隨著口碑繼續增長!

  “老賊到底是怎麽做到的?!”

  “太牛比了吧也!”

  另外一個夏州知名懸疑作者的家中,兒子孫曉看到官方的銷量,不禁驚呼出聲道。

  就在昨天,他和父親孫軒一同看完了《四簽名》,看完之後,父親就一直將自己關在書房裡,貌似從中得到了不少的靈感。

  “很多因素。”

  孫軒歎了口氣,說不羨慕是假的。

  “首先是《哈利波特》的全九州爆火所帶來的人氣,這部作品的起點非常高。”

  “其次是第一部《血字的研究》發布後的熱議和討論,給《福爾摩斯》帶來了更多的關注。”

  “第三……”

  “就是這部作品本身非常出色。”

  “就算不是很多推理迷們所期待的傳統本格推理,可福爾摩斯的形象塑造的實在是太棒了。”

  這番話不難懂,可孫曉依舊問道:

  “爸。”

  “福爾摩斯的人物塑造,究竟厲害在什麽地方?”

  孫軒拉開椅子,坐了下來,與兒子仔細說道說道:
  “昨天我看完後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麽福爾摩斯……不,應該說老賊的所有作品裡,人物的塑造以及魅力都會那麽吸引人。”

  “就單拿福爾摩斯來說,這個人物,其實最吸引人的,並不是他那種演繹法的精妙推理,是內在精神,和與生俱來的自由性情。”

  孫曉疑惑道:
  “內在精神?”

  孫軒點頭,“對,內在精神。”

  “福爾摩斯的頭腦啊,風度啊,包括職業,時代,甚至是故事,都是附屬品。”

  “這個人物設定就注定了出彩,並不是時代造就的,你將福爾摩斯的人性之光拿到現代的背景下去寫,依舊會閃耀。”

  見到兒子懵懵的神情,孫軒連忙補充道:
  “這代表著一種超我,你明白嗎?”

  孫曉茫然的搖了搖頭。

  孫軒撓了撓頭,“怎麽解釋呢?”

  “境界!對,就是境界!”

  “很多類似的小說,寫所謂的天才,都是擁有著凡人內核,卻披著凡人外衣的天才,可福爾摩斯不是,老賊就是用這種注射可卡因這種難以理解的行徑,去塑造了這一角色。”

  “甚至可以說,福爾摩斯代表著人們所尋求的至高內心境界,承擔一些寄托,表面上看,華生確實讓讀者們很帶入,可這是一種現實的代入。”

  “福爾摩斯不同,這是一種理想化的代入!”

  “忠於自我,貫徹自我!”

  “可以說,這部《福爾摩斯》同時獲得了讀者的理性認同和感性認同。”

  “在這種前提下,實際上讀者們是很難摒棄這種情感,做到對於書籍的客觀評價,又或者說,這些代入感,本身就是書籍的一部分。”

  “還有……”

  ……

  孫軒的話語讓孫曉聽得有點懵,因為老爹用了不少比較哲學化,理想化的詞匯。

  可大概意思還是能夠聽明白。

  作為一名作者,看的東西肯定是更全面的。

  曾經前世,著名的推理小說家布洛克,就在他的《小說學堂》裡,提出了塑造角色的三個要求。

  可信度。

  讀者認同。

  以及原創性。

  這部《福爾摩斯》的可信度有多高?

  就在前世,有一個BBC的《福爾摩斯》專題紀錄片。

  這個紀錄片就是到貝克街,隨機問路人“福爾摩斯是否在貝克街221B住過?”

  這些路人裡面,有很多都沒有閱讀過《福爾摩斯》的原著,可令人驚奇的是,大概有超過六成的路人點頭,說沒錯啊,福爾摩斯是在這住過!

  一個小說的角色,寫到讓不少人都懷疑這個人是不是真實存在過,可想而知到了什麽樣的地步。

  主要還是背景,時代實在是太過真實,就算是貝克街221B,這個地點都真實存在,已經開始被打卡了!
  英州方面,甚至想要聯系到老賊,獲得版權去建立一些有關於《福爾摩斯》的博物館或是其他相關的設施,可目前為止還沒有得到積極的回應。

  ……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