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快穿之堅持做個老不死》第11章 太皇太后就是不死(11)
  第11章 太皇太后就是不死(11)

  而白聖那邊,其實真沒有換皇帝的想法,畢竟與其換一個不知底細,不知能力如何的新皇帝,還不如留著這個腦子和能力都還不錯的,稍加限制便是。

  只可惜彼此缺乏溝通。

  短期內應該很難互相信任。

  特別是經過王太后一番分析,建元帝就更不敢信任陰險狡詐的皇祖母了。

  具體表現在第二天,他還是老老實實送了一大堆竹簡到長信宮,大事小情無不稟告,很煩人,最重要的是白聖還不好因此發怒,畢竟他這也是孝順嘛!
  原身在建元帝剛登基的時候,其實也被這麽煩過,正是因為嫌煩,才撂開手,然後被他找到機會搞了建元新政。

  後來建元新政得罪了太多人。

  那些人一起去長信宮外哭訴,加上原身又得知建元帝還想奪她的權,這才憤怒出手,重新乾政,而且說句不太好聽的,也就幸虧建元帝是原身的孫子。

  同時原身並沒有廢帝的想法。

  不然就當時那情形,那百官列侯諸侯們支持的態度,想廢帝是真的不難。

  現在這家夥又故技重施,白聖仔細想了想後,終究還是覺得不能一直這麽下去,但同時也不能什麽都不管,像原身最開始那樣直接撂開手,所以最終她決定,跟她這孫子開誠布公的談一談。

  因此當天下午,白聖便再次派人去把建元帝請了過來,然後跟上次與自己女兒說悄悄話一樣,讓宮人都先下去。

  “哀家眼盲心不盲,有些事哀家很清楚,所以我們開誠布公的談談吧。”

  剛跪坐好,白聖就先人一步道:

  “哀家知道,你覺得如今的外戚桎梏頗多,現在你想除了哀家的勢力,未來應該還想除了你母后王太后的勢力。

  現在哀家活著,有些事你不好做。

  但等哀家薨逝,想來許昌等人應該立刻就會被你找借口廢掉,比如說治理哀家喪事不力等等,之後估計就是設法廢掉竇嬰竇氏,然後慢慢的再也忍受不了田家,乃至於一直無子的表妹阿嬌。

  你想做個乾綱獨斷的皇帝是吧。

  甚至於還想對匈奴作戰!”

  聽到這,建元帝隻覺得背後直冒冷汗,內心更是不由咯噔一下,未來他會不會設法廢掉竇嬰,以及忍受不了自己母后的娘家不好說,但他想以治喪不力為借口廢掉丞相許昌等人,確實是他前兩天看皇祖母病重時突然生出的念頭。

  最重要的是,這個想法他只在自己腦海當中想象過,並沒有實施,甚至於都沒對旁人說過,可他的皇祖母卻能直接猜到,簡直就跟能讀心似的恐怖啊。

  這一刻他的腦子是一片空白。

  自然也無法及時回應。

  “你的一些想法,哀家其實也是認同的,雖然不能全盤接受,但有一部分是認同的,只是有些事,你想的恐怕過於簡單,匈奴也沒有那麽好打,這些都需要三思而後行,還得有充足的準備。

  罷了,今日哀家找你過來,只是想明確的對你說,一些你想做的事,現在可以去做了,只要步子別邁太大就行。

  另外要記住哀家的兩個底線。

  一是儒家可以用,但是絕對不可以重用,黃老方是治國根基,不可動搖。

  不可增加賦稅勞役。
    二就是朝堂上必須有哀家的人,小事可以不讓哀家知道,但是大事哀家必須知道,除非哪天哀家薨逝,可明白?
  這樣萬一有什麽哀家覺得不妥的地方,也能及時了解,並且提點於你。”

  “之後的一段時間,哀家可能會找些宗室聯合起來做點生意,平日大概率沒有時間,若非大事就不必打擾哀家。

  丞相許昌,如果你有更好的選擇可以換,但必須得有能力,別把姓田的給弄上來,他比哀家侄子竇嬰還不如,有哀家壓著,你母后那邊應該也沒什麽話可說,而接下來,就看你自己的了。”

  白聖繼續直白的說著。

  她是真的很怕建元帝聽不明白,或者自己發散性思維的胡亂思考,明明就是表面意思,非得深入探究深層含義。

  總覺得她話裡有話。

  至此,建元帝才勉強相信,他皇祖母這次是真的坦誠相待,畢竟話都已經說的這麽直白了,真想不相信也難啊。

  雖然這種局面,肯定還是遠沒有他皇祖母直接薨逝來的好,但如果他皇祖母真的放權,並且幫助他壓製他母后的話,那麽總體來講,他還是較滿意的。

  反正比先前好多了:

  “皇祖母,朕會努力的!”

  “行了,那你就回去吧,記住,有些事不可操之過急,上次新政便是得罪了太多的人,雖然改革肯定是要得罪人的,但如果實力不夠,底氣不足的話。

  還是要團結大多數。

  等你哪天做成了件大事,有了足夠的威望,再去考慮新政改革也不遲。”

  又交代叮囑了兩句,白聖便將建元帝打發走,並且繼續自己的大乾商會策劃,能自己完成的盡量自己完成,實在完成不了的,便只能依托於親信們了。

  過程中,白聖不但逐漸熟悉了原身的一些技能,將原身掌握的技能化為己用,還通過與親信的交流商討,知道了很多自己以前不知道,或者說有所誤解的事,並對大乾生產力有了新的了解。

  比如說,雖然大乾主流依舊是用竹簡和布帛,但其實已經有紙了,只是原料主要是絲和麻,用絲成本太貴,幾乎不遜色於直接用絲帛寫字,用麻的話價格是降了下來,但是質量太差很難用。

  造紙術早就有了,不過尚需改進。

  鹽的話只是平民吃的質量差,他們吃的鹽基本沒苦味,都是天然的湖鹽。

  這些鹽放在兩千多年後。

  也依舊能以天然鹽之名賣出高價。

  其他一些生活日用品,原身作為太皇太后用的也不差,既有類似於火鍋的鍋具,也有類似於高壓鍋的工具,另外度數比較低的輕度蒸餾酒之類的都有。

  總之很多東西只是材料和技術有些落後,但具體功能該有的大多都有了。

  就是成本較高,屬於貴族獨享。

  平民百姓基本接觸不到罷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