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兩界:從扮演雷部正神開始》第99章 修行人
  第99章 修行人

  踏上行程的人不少。

  遊戲世界,丹陰縣與鄰縣桃山縣交界處,一個偏僻的山谷。

  一行四人走出山谷,向丹陰縣城行去。

  四人的打扮有所不同,差別還挺大。

  為首者是身材魁梧、方面闊口、留著絡腮胡、身背大刀的好漢。

  後面跟著一名道士,兩名和尚。

  這四人能湊一塊,當然有其原因。

  他們都是修行者,而且有共同志向。

  丹陰縣在冊人口有七萬多人。

  即便這些年飽受惡妖、惡神肆虐,新生小於死去,卻也有五萬人左右。

  這個人口基數,肯定能產生一些修行者。

  事實上,李靈素進城第一天就遇上了。

  縣令張榜招募奇人異士,神漢、神婆、土夫子是樣子貨,沒甚本事;郎中只是郎中;道士與和尚,卻是實打實的有修為在身。

  那天,道士與和尚打了退堂鼓,是因為認出了縣令公子中的招,乃是一條蛇妖所施,而且手段高明。

  方圓千裡之內,人、妖、神三方勢力中,修為境界戰力最強者三,分別是三癡道人、碧波河龍王、無風谷金雕妖帥。

  三癡道人宅居深山,一心修行,不理世事。

  無風谷金雕妖帥的本體乃是飛禽,相對於領地,更注重領空。

  碧波河龍王既是神,也是妖,因此勢力最大,影響力最強。

  龍性本淫。

  故而,方圓千裡之內,但凡有點出息的蛇、蛟之屬,都能與碧波河龍王扯上點血緣關系。

  道士與和尚出手破了蛇妖的法術,以他們的道行,其實不難。

  難的是破了法術後,如何應對背後的蛇妖。

  不管是打死,還是打傷,都極有可能留下隱患。

  稍微有一點地方沒有處理好,就會引來殺身之禍。

  更何況,更大的可能是,道士與和尚聯手都打不過暗害縣令公子的蛇妖!
  出於謹慎,道士與和尚沒有輕舉妄動,選擇先行退卻,徐徐圖之,從長計議。

  大玄皇朝國力衰落,不止是朝廷,而是包括民間、江湖、修行界,方方面面都在衰落。

  三癡道人為何宅居深山,冷眼旁觀人族勢弱,被妖、魔蹂躪?

  還不是因為不敢違逆大勢。

  魔者,墮落之神也。

  妖魔合流,亂世早已降臨,一人之力,如何能夠逆轉?

  心灰意冷之下,三癡道人便鎖了慈悲心,轉修太上無情心。

  不過,總有人不願意冷眼旁觀同類受苦。

  揭了縣令張貼的招賢榜的那名道士與兩名和尚,正是不願冷眼觀瞧的人。

  那一日,一道士與兩和尚匆匆離了縣衙,沒有多做停留,馬上離開了縣城,是搬救兵去了。

  而李靈素使出神通“掌握五雷”,破去蛇妖法術的動靜其實並不大。

  雷雲又隻局限在縣衙三堂旁的西花廳院,雷鳴聲在縣衙之外更是聽都聽不見。

  只有宣奢這條玄蛇,隔空挨了幾記雷劈,才能體會到羽衣神女所使雷法的可怖之處。

  所以,道士與和尚並不知曉後來發生的事。

  他們一路狂奔,來到丹陰縣與桃山縣交界處的這個山谷。

  有一位燕姓大俠,立志除妖,襲殺無風谷金雕妖帥未果,重傷瀕死,逃至此處山谷養傷。

  道士與和尚無意間結識了這位燕大俠,性情頗為契合。

  又因為燕大俠的修為與實力遠在道士、和尚之上,便成了道士與和尚斬妖除魔的後盾。

  每有道士與和尚無法處理的難題,三人都會來到這處山谷,或求解,或求援。

  求解的時候多,求援的次數少。

  無論是求解,還是求援,燕大俠都不會推脫,總是盡最大的能力提供幫助。

  可是這一次很不湊巧。

  燕大俠的傷養到了最關鍵的階段,長則半個月,短則十天,不能出手。

  道士與和尚可不敢耽誤燕大俠養傷,就按下了邀燕大俠出山斬殺蛇妖的心思。

  不過燕大俠知道,道士與和尚肯定是遇到難題了,主動詢問。

  道士與和尚拗不過燕大俠,只能將他們在縣城中遇到的事情說了出來。

  誰知燕大俠竟然知道這件事,還說不用著急,那條玄蛇其實不吃人,行事也有分寸,不會真的害死縣令公子。

  倒是盤踞在丹陰縣與浮黎縣商道上的鼠妖,越來越猖狂了,待他養好傷,就要去滅了它。

  道士與和尚聽燕大俠這麽說,也就沒急著回縣城去,而是留在山谷,給燕大俠護道。

  現在,燕大俠的傷勢徹底養好,實力更進一層,已經達到“驅物/陰神”境界,足以匹敵六品金紅敕上神和少帥層次的妖怪。

  這一次出山,燕大俠所圖不小。

  他打算先肅清丹陰縣、桃山縣、浮黎縣這三個縣裡的所有惡妖、惡神,然後越過丹江北上,再去試著殺一次無風谷金雕妖帥。

  若是能夠殺死無風谷金雕妖帥,下一個目標,就是碧波河龍王。

  只是越靠近丹陰縣城,燕大俠、道士與兩名和尚的心情就越發微妙。

  什麽?
  縣令公子被治好了?
    什麽?
  鼠妖已經被殺死了?

  什麽?
  這些都是一位羽衣神女做的?
  什麽?
  只要誠心供奉太乙雷聲應化天尊,就能領到一塊鎮宅桃符,諸邪辟易?

  什麽?
  原先的城隍隕落了,新任城隍還是由太乙雷聲應化天尊敕封的,原為牛頭山山神?
  道士與兩名和尚面面相覷,燕大俠的臉色則逐漸沉了下去。

  太乙雷聲應化天尊?

  正神耶?偽神耶?善神耶?惡神耶?
  一件以為已經忘記的往事,悄然間浮上燕大俠的心頭。

  怒火蓬的一下燃起。

  燕大俠的眼睛,不自覺紅了,雙手握緊了拳頭,後又松開。

  在人世間沉浮久了,再火爆的脾性,都會得到沉澱。

  這麽些年過去,燕大俠早已能夠做到克制住自己的衝動,不再任性行事。

  “且再看看。”

  城門口,燕大俠喃喃自語。

  “看看什麽?燕大俠?”

  道士與和尚聽到了聲音,同時疑惑問道。

  “沒什麽。”

  燕大俠搖了下頭,沒有講出心中所想。

  道士與和尚本還想再問,卻被另一支走到城門口的隊伍吸引了目光。

  這支隊伍一行十一人,全都是十七八歲的年輕人,以一位身穿羽衣,手執法劍的少女為首。

  其他人則穿著統一製式的粗布衣裳,稍顯寒酸,但是精氣神十足,昂揚向上。

  道士與和尚的目光,卻集中在羽衣少女身上,忽略了其他人。

  羽衣,少女,羽衣神女?

  道士與和尚霍然反應過來,他們一路上聽到不少次的“羽衣神女”,原來真的是那天在縣衙有一面之緣的稚嫩少女。

  李靈素感受到了注視,循著視線看了過去。

  發現,直勾勾盯著她看的三人,她曾在縣衙見過,正是那天打退堂鼓離開的道士與和尚。

  那個時候,李靈素就感應出三人其實都有修為在身,稍微留心了一下,現在一眼就認了出來。

  在道士與和尚的旁邊,還站著一位氣息侵掠如火,給到她極強威脅感的負刀漢子。

  李靈素的腳步停了下來,執著法劍的左手往身前橫了一些,下意識做出戒備的姿態。

  “神使,如何處理?”

  跟在後面的十名籙生之中,李儉仁迅速組織好其他九名籙生的防禦陣型,然後越眾而出,低頭請示。

  李靈素沒有急著回答,而是右手捏了個靈官印,做好隨時向天尊祈求幫助的準備,然後平靜迎上負刀漢子通紅如血的雙眸。

  “走吧。”

  燕大俠瞥了下羽衣神女右手的手印,給道士與和尚示意了一聲,抬起腳步走向城門。

  “哦,哦。”

  道士與和尚趕緊跟上。

  在羽衣神女右手結印的那一刹,道士與和尚都感覺到自己的心臟像是被人用手掐住了,隨時都會死去。

  燕大俠走了,道士與和尚可不敢留下,獨自面對背後站著一位不知根底的神祇的羽衣神女。

  看著燕大俠、道士與和尚正在進城的背影,李靈素松開靈官印,想了想,還是沒有貿然開啟“慧目”,去窺伺對方的底細。

  眼下是敵是友尚不清楚。

  若是貿然窺伺,又被對方察覺,可就很難做朋友了。

  宣揚天尊神名任重而道遠,應該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

  “神使?”

  李儉仁又問了一聲。

  “沒事,走吧。”

  李靈素回過神,帶著籙生隊伍繼續前行。

  城門口兩支隊伍的對峙,很快就傳進了龔縣令耳中。

  龔縣令沒有去針對那支四人隊伍,沒那個能力,知道嗎?

  不過丹陰縣城來了連羽衣神女都要慎重對待的人物,龔縣令不得不防。

  而龔縣令防備的方式很簡單,那就是親自去請羽衣神女帶著她的隊伍,住進縣衙。

  如果是在龔縣令投誠之前,李靈素是不會答應這個邀請的。

  此一時,彼一時。

  李靈素很爽快地帶著十名籙生住進了縣衙三堂的西花廳院。

  至於原先住在這裡的縣令公子,早就被龔縣令揪到了東花廳院,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看著。

  生怕這個逆子又做出什麽事,惹到神使她們。

  另一邊。

  燕大俠找好住處以後,直接去了城隍廟。

  看著換了模樣的城隍神像,燕大俠默然無語。

  凝望許久,燕大俠從身後取下大刀,柱刀而立,朗聲喊道:
  “燕赤霄請城隍現身一見。”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