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美利堅勝者為王》231.第230章 挑戰者(13)
  第231章 挑戰者(13)

  橄欖球在空中飛躍出一道稱得上詭異的弧線,在飛行的中途由原本的自旋變為上下顛倒地盤旋,導致橄欖球的飛行軌跡變得難以捉摸,在剛剛越過糾纏在一起的雙方鋒線時就快速下落。

  同一時間,近端鋒羅德·拉特裡奇已經提前一步朝前方發起衝鋒,同時張開雙臂,身體一前探,將球穩穩接到。

  依托於伊森特殊的傳球飛行路線,進攻協調員伍迪針對性的開發出數個圍繞近端鋒的戰術。

  近端鋒在鋒線的外側,相比於跑衛和外接手距離伊森的距離不算近也不算遠,屬於特殊傳球路線最佳的接球對象。

  而羅德·拉特裡奇為人也稱得上勤懇,平日裡圍繞這幾個特殊的進攻戰術做了大量的訓練。

  雙方共同努力下,圍繞近端鋒的戰術往往具有打破僵局的奇兵作用,今天也不例外,羅德·拉特裡奇越過了鋒線和線衛,長驅直入狂奔出30碼,才被飛身撲過來的遊衛給撲倒。

  “出現了!伊森奧康納標志性的‘電梯傳球’再次出現,這是伊森·奧康納的獨門絕技,我還從未在其他人身上看到過這一幕。”約翰麥登的聲音透露著興奮。

  “依靠出手前的下壓動作,為脫手而出的橄欖球施加一個向下的力道,導致在橄欖球在飛躍的過程中,旋轉方式出現改變,這需要無比精妙的手部力量控制,任何一丁點偏差,都會讓橄欖球的落點大幅偏移。這種稱得上匪夷所思的控制能力,目前我只在伊森身上看到過類似的能力。”帕特·薩默羅爾隨即分析道。

  距離伊森第一次在比賽場上使用出這種特殊的傳球能力已經過去了幾個月,度過了最初的驚歎後,橄欖球的相關從業人員也開始試圖搞清楚這種傳球背後的技巧,畢竟——伊森奧康納的身體學不來,但是伊森的傳球技巧並非無從下手。

  但是等這些追隨者,真的開始模仿嘗試後,這才感覺到傳出這種球,需要“電子程序般的肌肉控制能力”。

  肌肉控制,這是伊森那完美身軀下一個被絕大多數人忽略的特點。

  不管是出色的敏捷,強大的核心力量,歸結到最後,仍舊屬於肌肉控制的范疇。

  “他的大腦就像是比正常人多了許多神經元,以至於全身上下每一條肌纖維都可以憑借自己的意志完全掌控。”帕特·薩默羅爾隨即發出驚歎。

  “如果再考慮到他本身已經極度強壯的身體……”約翰麥登嘖嘖稱奇。

  “他就像是一台精密打造的橄欖球機器,擁有這個世界上最好的零件,同時又擁有這個次時代的軟件。”約翰麥登用了一套具有科幻改變的說辭來形容伊森。

  話說到這個份上,其實已經到頂了,沒有比這更為誇張的說辭。

  在獨立碗的第一節阿拉巴馬的首輪進攻中,伊森用自己的表現,形象的詮釋了什麽叫做“橄欖球機器”,在從五十碼線開始的跑球中,伊森在前路已經被封死的情況下主動選擇衝入防守最為密集,防守人員最多的中路鋒線位置,在眾人的圍堵中,伊森與對方整條鋒線頻繁的接觸,又多次幾乎要被擒抱,但偏偏伊森每次都能奇跡般的重新掌控身體。

  看到伊森一個人衝入鋒線衝鋒陷陣,隊友們也沒閑著,上前對防守人員進行阻撓,給伊森提供掩護。

  一片混戰後,伊森從鏈式防守中成功衝出來,又靠著身體碾壓了中線衛,直接將他撞倒,在內布拉斯加半區25碼線處停下。

  新的一輪進攻,伊森再次選擇跑球,熟悉的“Z”字型迂回線路再次出現,面對拖後的後防大閘安全衛,伊森直接抬手,硬生生連人帶球將其推入了陣區。

  “達陣!我已經無法施加更多的呐喊,畢竟,這只是第一節,我得留著嗓子。”約翰麥登失笑著說道。

  “這一輪進攻就是伊森完全的個人秀,幾乎沒有依靠任何隊友,僅僅憑借著他自己一個人擊潰了內布拉斯加的防守組。”帕特·薩默羅爾也感歎道。

  “沒錯,如果說伊森是個橄欖球機器的話,那這台機器上,顯然有一道終極指令——不顧一切的贏下比賽。我想這才是伊森奧康納的靈魂。”約翰麥登道。

  作為官方解說,其實本不應該將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一個球員身上,畢竟職業守則第一條就寫著解說工作應該客觀和公正。

  但,伊森·奧康納個人實在太過於耀眼,他的每一次出手,每一次出球都稱得上賞心悅目。而解說員作為媒體渠道的一部分,又承擔著這項體育運動放大鏡和鼓吹手的作用,故而兩個人可謂是每一句話都圍繞著伊森。

  “如果有觀眾是剛剛打開電視機的話,那麽我得提醒你,不要伊森奧康納今天的對手是什麽臭魚爛蝦,那可是在BIG12保持全勝的內布拉斯加玉米殼,由湯姆奧斯本率領的內布拉斯加玉米殼。”約翰麥登反覆重申。

  此時場上,踢球手布洛克已經完成了PAT,阿拉巴馬紅潮隊七分領先於對手。

  伊森和隊友紛紛擊掌慶祝。

  “真正的橄欖球較量,內布拉斯加不可能是我們的對手?對吧伊森,我們真的非常厲害。”邁克爾沃恩臉上泛著微笑。

  “說的好像你拿到過球一樣?”肖恩亞歷山大打趣道。

  “雖然我沒有拿到球,但我起碼擋住了角位,這間接給伊森騰出了Z字跑球的路線。”邁克爾沃恩立刻說起自己的“功績”。
    “沒錯,即便你隻阻擋了對方不到一秒鍾,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肖恩接著說道,“我將一個訓練用的假人放在場上,恐怕也能起到類似的效果。”

  隊友們哄堂大笑。

  “伱讓伊森親口來說,我到底有沒有用!”邁克爾沃恩黝黑的面龐在這個時候也隱隱約約能夠看到有那麽一絲絲漲紅。

  至於眾人討論的中心,伊森此時倒是看著綠茵場的另一端,對面的內布拉斯加眾人正陷入緊急對策商討中。

  顯然,內布拉斯加玉米殼隊可沒準備認輸。

  伊森看向玉米殼隊伍中的三名海斯曼獎獲得者,除了斯科特之外,另外兩名都是95年的海斯曼獎獲得者,扎克·維格特、勞倫斯·菲利普斯。

  歷史上同一年的海斯曼獎由兩人共享的事情並非沒有出現過,也有人連續兩年奪得海斯曼獎杯,比如1982、1983年的邁克·羅齊爾。

  但共享海斯曼獎杯的兩名隊員來自於同一支隊伍,這個情況也只有在95年的內布拉斯加玉米殼才能見到。

  那一年的玉米殼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好的大學橄欖球隊。

  如今兩年過去,隊伍中不少人已經進入NFL,但那兩位核心主力還在,球隊的實力並未下滑太多。

  尤其是進攻組的實力方面,要知道扎克·維格特是進攻鋒線,勞倫斯·菲利普斯是跑衛,兩人都是進攻組的成員,外加上新晉的海斯曼獎獲得者斯科特。這支玉米殼隊的進攻能力相比於之前戰勝的佛羅裡達鱷魚那是隻高不低。

  而隨著玉米殼隊進攻組登場,展現出酣暢淋漓的進攻,比賽激烈程度又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玉米殼的進攻風格,完美沿襲了湯姆奧斯本的戰術風格——注重跑球。

  作為I字陣的創始人,湯姆奧斯本麾下的玉米殼在跑球上面的戰術堪稱是眼花繚亂。

  隊友間彼此的內切掩護讓阿拉巴馬防守隊員根本無法在第一時間判斷拿球之人究竟是誰,往往是一愣神的功夫,就能看到勞倫斯·菲利普斯持球快速從旁邊殺出。

  從外側包抄迂回的路線,竟然跟伊森之前幾場比賽的選擇有不少相同之處,而在場上,勞倫斯也展現出了不弱於伊森全力衝刺的速度,在連續的折線中將邊線位晃開,同一時間,牢記防跑任務的中線衛德韋恩·陸克文一個飛撲,想要將對方直接攔下,卻看到勞倫斯硬生生的停住了前進的腳步,這導致德韋恩直接撲了個空。

  第二時間,勞倫斯才遊刃有余的開始啟動加速,在衝出去29碼後才被角衛布萊恩特撞倒。

  在接下來的進攻中,玉米殼又改變了戰術,包括四分衛斯科特、全衛在內,三人給跑衛提供掩護,尤其是進攻鋒線隊員扎克·維格特,和對位防守截鋒接觸的他一聲怒吼,如同推土機一般,硬生生將對位的防守截鋒推開,第一時間四分衛和安全衛開始掩護道路,讓跑衛勞倫斯從中路突進。

  此時的德韋恩壓根被攔在了外面,無法近勞倫斯的身,只能眼睜睜看著勞倫斯大步流星的從中路突破防線,依靠出色的掩護跑球,玉米殼隊再次拿到了27碼,短短兩次進攻,就已經將陣線推進到了阿拉巴馬的陣區之前。

  “我們看到玉米殼的隊員正聚在一起商議,似乎有什麽特別戰術……他們會踢任意球嗎?顯然不會,我們看到玉米殼的進攻組隊員們已經開始列陣……”

  “比賽正式恢復,又是I字陣型,連續交叉跑位,斯科特並沒有將球交給身邊的跑衛,他在後退,他在觀察,橄欖球出手,一個高空拋物線長傳!不對……”約翰·麥登語速飛快,等看到場上的情況解說聲音突然戛然而止。

  出乎現場所有人預料的情況發生了,從斯科特手中飛出的橄欖球開始在空中震蕩,在偏振的影響下原本的自旋發生了改變,繼而整個橄欖球開始上下顛倒著旋轉,同時橄欖球開始急速下落……

  一道身影突然從鋒線殺出,穩穩接到了橄欖球,此時這位近端鋒的身邊壓根沒有人盯防,這讓他輕松衝進了陣區。

  “和伊森·奧康納如出一轍的電梯球!這一球傳球路線,近端鋒的跑位路線都做到了完美複刻!天呐,令人難以置信的一幕發生了!內布拉斯加玉米殼居然完美複刻了阿拉巴馬的戰術!”

  “不愧是新晉的海斯曼獎獲得者!他展現出了和伊森完全一樣的驚人肌肉控制能力!”

  別說是現場解說員,就連伊森身邊的隊友也看呆了,現場更是在極短的時間內鴉雀無聲……

  伊森腦海中浮現出在第一次見到斯科特時對方所說的話。

  “這場比賽後,會有更多的人認識我。”他當時這般說道。

   第二章半小時之內更,第三章大概五點左右。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