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從高考開始的激情歲月》第132章 ,新項目(求訂閱)
  第132章 ,四種辦法(求訂閱)
  學霸在背誦完一份資料之後,可能在一兩個月之後,還能記住百分之八十左右。

  而普通學生,大概還能記住百分之三四十。

  因此,有些技術點,沒有記牢,也很正常。

  “沒錯,吳同志說的很對,但你們卻沒有完全做對”

  陳國華當即便開始進行更加細致的指導。

  第二步這個步驟,聽起來十分簡單,那就是讓纖維原材料充分吸收黏膠溶液。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進行多道工序的檢測,否則的話,在後期就很容易出現問題。

  類似現在製備出來的黏膠溶液,質量就不夠理想。

  “除了這第二步,你們在第三步的纖維拉伸和第四步的固化處理這兩個階段,也同樣需要做到更加細致的處理”

  吳忠明、顧崇傑、齊北和裴益民等人,全都被陳國華那龐大的知識儲備量和精準的技術指導,給驚訝到了。

  同樣是大學生,彼此之間的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

  這就是為什麽人家是所長,而他們只是技術員了。

  時間飛逝,陳國華很快回到了配件研發車間這邊。

  並且把馬雲祿他們全都喊了過來。

  “好了,大家都休息得差不多了吧?那就開始分配新的任務了。”

  “老馬,老周,老李,還有老錢,你們四人一組,領著榮師傅他們三人,在接下來三個月內,也就是在七月底之前,我要見到記憶磁芯實物.”

  “還有老華伱們五人,帶著王師傅、夏師傅他們九人,接下來一段時間內,就全力以赴地完成鑽床、磨床、銑床、刨床等機床的技術改進.”

  眾人欣喜之余,頓時大驚。

  特別是馬雲祿、周德龍他們四人,拿著記憶磁芯的技術資料,人都麻了。

  “不是,陳組長,你是不是搞錯了?我們能夠生產記憶磁芯這東西麽?”

  錢振鵬看著上面完全陌生的技術,很懵逼,不敢置信地看著陳國華說道。

  四人的舉動,引起了華居佐他們的好奇。

  於是,華居佐他們也拿過資料掃了幾眼,結果也是很吃驚。

  陳國華呵呵一笑,道:
  “前段時間你們不是老在吹牛逼麽?還說沒有什麽技術你們搞不掂,怎地了?這才哪到哪呢?”

  記憶磁芯這東西還算是一般,技術難度也不算很麻煩。

  等到後期,芯片的出現那才是高精尖的玩意兒呢。

  眾所周知,晶體管是現代電子設備中至關重要的組件,而芯片則是晶體管的集成。

  現在的五十年代,還沒有芯片,因為陳國華他們目前造的計算機還只是晶體管計算機。

  等到後期,才能進行集成電路的技術研發。

  其實在陳國華看來,等晶體管計算機出現之後,其實就可以開始集成電路的研發工作了。

  並不需要等什麽,而是直接開始造就完了。

  然而,這東西所需要的技術人才等等,都是十分浩大的。

  因此,陳國華也不敢保證,他能否推動得了。

  不過沒關系嘛,事在人為。

  畢竟晶體管計算機這個項目,本身就是他主推,並且他也項目發起人之一。

  雖說現在他已經被邊緣化了,但他現在不是正在努力當中嘛。

  馬雲祿他們直接無語,當初口嗨而已,就只是純粹開玩笑,沒想到還被當真了?
  “陳組長,我們能收回當初的那句話麽?”

  錢振鵬可憐巴巴地說道,卻被陳國華瞪了一眼,“你說呢?”

  那就是沒得商量咯?

  好吧,開乾!
  項目丟給他們之後,他們也只能先熟悉一下技術資料,想要開始乾活,也只能等他們熟悉之後再說了。

  傍晚,陳國華提著鹵肉回到翠花胡同,他擔心的事兒,終於出現了。

  今天下午,正在街道辦工作的胡萍姑,就看到王春梅主任拿著一份資料回來了。

  “主任,開完會了呀,上面有什麽指示麽?”

  街道辦的趙春玲,好奇地詢問道。

  這邊是王府井一帶的街道辦,附近管著六十五中、翠花胡同等地方。

  所以胡萍姑入職的街道辦,便是這個單位。

  “唉,還能有什麽指示?”王春梅歎了一口氣,看向胡萍姑道:
  “小胡,你說得對,我們京城啊,真的要變天咯.”

  前者的一句話,整個街道辦都驚了一下。

  胡萍姑、趙春玲、隋桃燕等人都紛紛開口詢問到底是什麽事兒?
  王春梅也沒有賣關子,而是直接把通知的內容說了出來。

  上面已經決定了,將京城居民的糧食份額降低兩斤。

  “所有人都一樣麽?”胡萍姑她們都驚呆了。

  “不是,除了重體力勞動者、高級腦力勞動者等之外,其他所有居民都會降低兩斤糧食的份額。”

  嘶!
  即便不是所有人,但大家都忍不住倒抽了一口涼氣。

  這個消息,實在是太讓人吃驚了。

  甭看兩斤糧食,似乎很少,甚至是無關緊要。

  但要明白,類似陳國華每月三十斤的糧食份額,一下子沒了兩斤的話,那麽他就只有二十八斤了。

  再比如胡德祥他們四兄妹,每人都少兩斤的份,總共就少了八斤。

  可能短時間內來說,問題不是很大。

  然而時間一長,就難搞了。

  “那有沒有通知什麽時候截止?會不會等到秋糧收成之後,就會結束?”

  趙春玲又趕緊追問道,而王春梅卻翻了個白眼:

  “這誰知道呀?反正現在上面就是這個通知,都抓緊時間去跟大家夥說一說這件事吧.”

  於是,陳國華回到家的時候,陳小敏就哭著跑過來,說她以後要餓肚子了。

  他頓時滿臉錯愕,還以為是誰欺負小家夥了呢。

  這個時候,院子裡的於沫離跟他解釋了一下,是下午大嫂回來了,說了一下關於糧食份額下調的事兒。

  該通知是從五月份開始執行,因為四月份的糧食已經在四月二十五號的時候分配出去了。

  京城是每個月二十四號出糧票,二十五號是購糧日。

  而現在都已經是四月底了,明天就是五月了。

  聽到於沫離的話,陳國華沉默了一下,然後安慰了一下小家夥。

  “你忘記我們地下室還有糧食這件事麽?”

  “可是大哥,那些糧食不是不可以吃麽?”陳小敏睜大眼睛,淚光還在閃爍著,可愛得很。

  “哈哈,誰跟你說一直都不能吃的?”

  陳國華大笑了一下,刮了一下她的鼻子,“現在就是時候了,再怎麽餓,也不能讓你餓肚子啊。”

  “那是不是可以告訴大嫂了呀?”

  說這句話的時候,她還偷偷摸摸地看了一眼不遠處正在看書的於沫離。

  這小眼神,也是沒誰了。

  “還不行!”

  “啊?為什麽?”

  “你怎麽這麽多問題呀?今天的作業寫完了麽?寫完了就去練字”

  小家夥頓時嘟起嘴巴,白了她大哥一眼,不情不願地去練字了。

  晚上的餐桌上,胡萍姑勉強擠出笑容,衝陳國華道:

  “往後啊,我們家就剩下你和娘兩人的糧食份額不變,其他人都要減少兩斤了”

  “都是一家人一起吃飯,哪分這麽多你我?”

  陳國華的心態還算好,但三小隻卻偷看了他一眼,然後低頭繼續扒飯。

  她們大哥說,地下室的那些糧食還是先別說出去了,免得出現什麽意外。

  反正是能瞞住一天是一天。

  “沒錯,都是一家人,別計較那麽多,也別想那麽多”

  雲婉裳也跟著樂觀地說道。

  一家人就她和陳國華兩人是高級腦力勞動者,所以不僅僅每月可以享有食油定量外補助食用油1.5市斤,而且糧食定量還沒降低。

  這也算是一個好消息了吧。

  陳恭祿也跟著說了幾句,但往後家裡該縮衣節食,還得縮衣節食。

  “爹,您這句話我隻讚同一半。”陳國華卻有不同意見:

  “節約糧食是優良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倡導,這沒錯,但不能一直說這事兒。”

  “我們應該在倡導的同時,也要積極宣揚勤勞,創造美好新生活,建設富強的新中國而努力奮鬥等等積極向上的話.”

  老陳還沒開口說話,雲婉裳就已經點頭表示讚同了。

  得,陳恭祿只能敗退。

  他一個人要吵贏陳國華和雲婉裳母子倆,還真是有很大的難度呢。

  何況,他一個大老粗,跟陳國華還能掰扯幾句,跟他媳婦就沒辦法掰扯了。

  畢竟一直以來,都是他媳婦教育他多一些,而不是他教育他媳婦。

  否則的話,他也不會有一個妻管嚴的外號了。

  關於糧食份額下調的事兒,很快就成為了全京城熱議的話題了。

  街頭巷尾處的大爺大媽們,都在議論紛紛。

  但大家的心態還算好,還能穩得住。

  人民報、青年報、婦女報等報紙也報道了此事,而且還把之前的煙條棒這事兒給重新拿出來報道了一遍。

  並且也提及了京城增雨設備製造廠等好幾個地方工廠。

  換句話說,國家針對今年初春的乾旱問題,已經作出了有效反應,不會耽誤春耕,也不會影響到秋糧的收成。

  伴隨著這樣的議論聲,五月份已經到來了。

  今天是國際勞動節,放假一天。

  這個節日是從四九年就已經規定的法定節日,全國都會放假一天。

  並且是全國歡慶的日子,天安門廣場等公共場合都會有節目看。

  所以這一天,陳國華也是早早被三小隻叫起來,然後拉著她們大嫂一起出門去看節目了。

  至於說昨天糧食份額下調的事兒,似乎也沒有受到一丁點的影響。

  “看什麽節目呀?”

  陳國華還挺好奇的,因為去年的這個五一節日,他是在羅峰他們家度過的。

  那個時候需要參加高考,而且五月初是模擬考試的日子,所以時間較為緊張。

  嗯,是羅峰他們的時間比較緊張,陳國華自己的話,倒是沒有什麽。

  “哎呀,大哥你跟著我們就對了.”

  走在最前面的陳小月,回頭說了一句,她身後的於沫離捂嘴偷笑,只有最後面的陳國華,滿臉無奈。

  走了沒多久,前面就堵路了。

  人太多了,根本很難擠進去。

  今天是所有人都放假的日子,幾乎都跑出來活動了。

  隔著老遠,陳國華都聽到了前邊天安門廣場那邊,載歌載舞的聲音,十分的熱鬧。

  “要不我們回去吧?這根本擠不進去啊.”

  對於看人頭這樣的活動,陳國華相對排斥。

  放眼望去,他前面全都是烏泱泱的人頭,似乎全民都擠在長安街這邊了。

  也就是陳國華他們家住在翠花胡同,距離天安門廣場非常近。

  否則的話,現在別說擠了,估計連來到附近街道的資格都沒有。

  “哎呀,大哥你真掃興,大嫂你說說他,他好無趣啊”

  牽著她大嫂的陳小梅,忍不住吐槽道。

  只有坐在她大哥肩膀上的陳小敏,樂呵呵地笑著,沒有絲毫參與到大家要不要離開的這個話題的意思。

  盡管她已經五歲了,但還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很受寵。

  陳援朝也想坐上去來著,畢竟他現在什麽都看不到,都是人。

  時間飛逝,又過去了半個小時,大家夥卻只是前進了十多米罷了。

  得,這個節目是看不到了。

  加上陳國華不時說上兩句,於沫離也讚同離開,於是大家隻好半途而廢了。

  不去看節目的話,還能幹嘛呢?
  去頤和園或者其他地方逛一逛咯,爬長城、香山公園等等,也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隨大流的陳國華,沒有發表意見。

  等於沫離和陳小月幾人討論了一會兒之後,終於決定了,去頤和園那邊拍照。

  反正家裡有照相機,缺的是膠卷。

  不過她們大哥有錢和票,可以購買膠卷。

  計劃經濟時代就是這一點不太好,買什麽東西都需要票。

  不過,書本這東西不需要票,卻又沒有多少人願意買。

  說起來,多多少少有些諷刺。

  頤和園,大家也不是第一次來了,對這地方也蠻熟悉的。

  到地方之後,大家就找位置拍照。

  萬幸這邊的人並不算很多,所以大家可以盡情地閑逛、拍照。

  “陳組長?”

  逛了沒一會兒,陳國華聽到了熟悉的叫聲,十多米開外,馬雲祿和房若欣兩人正笑著招手。

  很明顯,他們兩人也是有些吃驚,畢竟沒想到會在這裡偶遇。

  京城很大,而且有六百多萬人。

  這樣都能偶遇,說明真的是有緣分啊。

  “老馬,你們也來這裡逛呢”

  陳國華也是驚訝不已,然後給於沫離介紹了一下,同時還衝老馬說道:

  “又不是在單位裡,別喊什麽所長,叫我國華就可以了。”

  對方比他還大,要不是職位不同,馬雲祿也不會這般恭敬。

  多了馬雲祿和房若欣兩口子,接下來的行程反而更加熱鬧了。

  照相機裡的一卷膠卷,攏共就是三十張照片,所以很快就拍完了。

  拍完之後,時間也到中午了。

  一行人就在附近的國營飯店點菜吃飯,特意說了不用票行不行?

  可行!

  聽到飯店工作人員的話,陳國華有些意外。

  他還以為昨天的糧食份額下降之後,現在的飯店就必須要用票了呢。

  這樣也好,說明京城糧食目前還不是非常緊張。

  揣著心事,陳國華該吃吃該喝喝,並沒有擔憂那麽多。

  五一一整天,他都在外面耍了一天。

  假期結束之後,就要回歸工作、學習了。

  於沫離她也要準備一下第二次模擬考試了。

  關於模擬考試這件事,她還是有些頭疼的。

  雖說吧她的成績名列前茅,但每四五六這三個月都要考試,就讓她心態有點蹦。

  所以她埋怨過陳國華好幾次,要不是陳國華他們這一屆搞出來的模擬考試,她們也就不用參加這些考試了。

  “多參加考試才好,高考嘛,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事兒”

  每一次,陳國華都只是摸了摸美少女的頭髮,如是安慰她。

  其實相比現在的高考來說,以後的高考反而更難,而且以前的科舉考試也一樣非常難。

  因此相比較而言,生活在五十年代的高中生,真的是幸福多了。

  北汽製造廠,五月已經過去了幾天,纖維科研所和配件研發車間也都已經步入正軌當中。

  這天,陳國華結束了技術指導之後,就去找段雲平了。
    “都安排好了?”

  段雲平看到陳國華敲門進來,頓時溫聲笑著問道。

  “是的,領導,我都安排好了。”

  再不安排好的話,老段怕是要打人了。

  畢竟之前陳國華可是答應了,要去鋼鐵廠那邊幫忙的,這都過去好幾天了,人家鋼鐵廠那邊已經催了好幾次。

  所以不能再拖下去了。

  “那行,走吧,上車。”

  門口的警衛員小李,早早把吉普車給準備好了,上車之後,陳國華突然問道:
  “領導,您怎麽還開這輛吉普車啊?怎沒換轎車?”

  “它跟我了十多年,舍不得。”

  老段呵呵笑著說道,陳國華立馬說道,“這樣吧,我到時候跟幾位師傅說一下,給您這輛車改裝一下,加四個減震器,以後也不用那麽顛簸了.”

  “那不行!”段雲平聞言,直接搖頭了。

  他可不想佔公家的便宜,陳國華卻表示,這本來就是為了領導考慮。

  畢竟老段一人管著七千多人的大廠呢,每天都是殫精竭慮,總不能在路上的時候,還那麽辛苦吧?

  更何況這輛汽車,少說也是二三十年前的老車了,各種零配件什麽的,其實都十分殘破了。

  然而,不管陳國華怎麽說,段雲平還是搖頭,表示不需要。

  對於段雲平來說,這輛吉普車就應該是它原來的樣子。

  何況,上面領導也說了,就算現在建國了,也應該保持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而不是學著之前那個黨派那樣的做派。

  陳國華肅然起敬,不愧是久經考驗的戰士。

  這個時代有很多這樣的人,比如陳恭祿、於世勳等人,再比如眼前的段雲平。

  他們都是這個時代最可愛最值得尊敬的一群人。

  他沒有繼續再勸說對方,同時也大約明白了,為什麽會有後世那個繁華盛世,那是因為這個時代的人站起來。

  吉普車依然在前行,陳國華思緒已經飄遠了。

  京城鋼鐵廠,在段雲平的介紹下,陳國華見到了汪兆惠這位一把手。

  “汪書記您好,真是抱歉,本來我應該早一點過來的,但最近的事兒實在太多了.”

  初次見面,陳國華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而且見面就主動認錯和解釋緣由。

  其實他相信老段應該跟汪兆惠解釋過這些,但他還是必須要解釋一次。

  畢竟人家老段跟汪兆惠的交情,那是他們自己的事兒,陳國華給你對方就是陌生人,今天還只是第一次認識呢。

  更何況,人家可是一把手,他也只是一個小小科研人員罷了。

  “陳同志您太客氣了,我們都知道您很忙,而且也是為了科研事業嘛,能理解能理解”

  汪兆惠聞言,心裡好受不少。

  花花轎子人人抬,既然陳國華那麽給面子,他也就不會再說什麽了。

  更何況,這件事其實說起來,是鋼鐵廠這邊有求於人。

  並且從目前的這個情況來看,也就只有陳國華能幫忙了。

  至於說那些北方來的工程師?

  指望他們,還不如指望陳國華呢。

  鋼鐵產量這件事,在五七年的時候,北方的工程師們,肯定還樂意幫忙。

  因為那個時候,是內地跟北方的關系最好最甜蜜的一年。

  如果在那一年,有人敢說關系破裂,那絕對是某隻老鷹的走狗了。

  一九五八年,也就是去年,京城鋼鐵廠就接到了上級命令,全年的鋼鐵產量要增加百分之三十。

  今年,還要在明年的基礎之上,再增加百分之五十。

  而就前幾天,也就是五一勞動節那一天,汪兆惠再次接到上級命令,京城鋼鐵廠的產量,必須再增加百分之二十。

  如此一來,這個龐大的工作量,對鋼鐵廠來說,就絕對是巨大的壓力了。

  因為工人不可能再增加,其他什麽設備之類的,也不可能立馬就能增加到位。

  那麽現如今,汪兆惠能想到的辦法,那就是寄希望於陳國華這邊了。

  當然了,汪兆惠也不可能說,完全就依賴於陳國華這邊。

  提供生產力效率,改進生產設備,這只是汪兆惠渡過難關的手段之一罷了。

  跟汪兆惠這位一把手客套了幾句,陳國華就表示,希望可以先參觀一下鋼鐵廠。

  對此,前者自然是沒有什麽疑問的,反而是安排了一位車間主任熊主任在外面帶路。

  他自己則是和段雲平並排跟在身後,小聲地聊著天。

  “我說老段,你們廠現在是什麽情況?這位小同志應該能幫上我們鋼鐵廠的忙吧?”

  “老汪,你對我沒有信心,也應該對小陳有點信心啊?”

  段雲平呵呵笑著說道,在對方急迫的眼神中,他沒有賣關子,而是直接陳述了一下最近的情況。

  北汽製造廠的配件研發車間,目前已經在開始研發銑床等眾多機床設備。

  一旦完成之後,各個車間的生產效率絕對可以穩步飆升。

  比如段雲平看到過的關於能一次同時打多個孔的多軸鑽床,這玩意兒聽著就十分誇張。

  可這個多軸鑽床,不過是眾多機床設備當中,極為不起眼的一個罷了。

  除了這一點,之前陳國華已經改造完畢的板簧生產車間,此時的效率,那真的叫一個快呢。

  汪兆惠聽得直流口水,“我說老段你真不夠意思,你要知道,要不是我力排眾議,多次在大會上,力挺你們北汽製造廠,你們哪有那麽多鋼鐵進行生產?”

  “我可是聽說了,這位小陳同志的兩個研究機構,可是消耗了不少鋼鐵呢.”

  “你小子就應該早點安排小陳來我這兒,你看看我現在”

  說著說著,汪兆惠就開始訴苦了。

  他是真的很苦,上面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增加鋼鐵生產規模和數量。

  雖說吧,他也覺得報紙上面說的那些話很有道理,我們不應該盲目去追求鋼鐵的產量,而是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發展才行。

  但,命令就是命令,文件都下發了,汪兆惠就算是死,那也必須把規定量的鋼鐵給生產出來。

  段雲平聞言,點頭表示理解。

  甭看他們轉業之後,成了工廠的一把手,好像當了土皇帝似的。

  其實不然,命苦著哩。

  要知道,每個工廠,都是有自己的生產任務指標的。

  每一個指標,看似很少,實際上是非常多的。

  只因為現在這個時代的工人,技術不夠嫻熟,生產力落後。

  所以,同樣是生產一輛汽車,在同等時間和技術工人等前提下,人家外國已經生產了一百輛,而內地也才生產十幾輛罷了。

  甚至,可能都沒有呢。

  這就是落後生產力的對比。

  “老汪,你放心吧,小陳既然已經來了,那你們鋼鐵廠目前的這個問題,嗯,應該不是什麽大問題”

  面對段雲平的自信,汪兆惠除了點點頭附和一下,內心卻是一點底兒都沒有。

  盡管陳國華被段雲平吹噓得很厲害,可汪兆惠也是第一次接觸對方啊。

  實力這東西,可不是靠吹出來,何況,隔行如隔山。

  鋼鐵廠跟北汽製造廠,看似有關聯,其實並不多。

  此時的熊大福極為殷勤地在前面介紹著,為陳國華介紹他們鋼鐵廠在去年九月份建成的三噸側吹小轉爐。

  “陳同志,您可能不知道,在這個小轉爐之前,我們鋼鐵廠還沒有辦法生產鋼材呢”

  “不過現在已經結束了這個有鐵無鋼的尷尬歷史.”

  陳國華聽著有些不是滋味,唉,這個艱苦困難的時代啊。

  “對了,熊主任,貴廠現在有沒有軋鋼生產線?”

  轉了一會兒之後,幾乎都看了大半,陳國華突然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額,現在還沒呢”

  熊大福聞言,頓時有些尷尬地說道。

  軋鋼生產線這玩意兒的投資可不小,京城鋼鐵廠雖說也很牛逼,但關鍵是上面沒有錢啊。

  全套設備下來,少說也要幾十萬到百萬才能下得來。

  因為這一套設備需要加熱爐、軋機、切割機和輥道輸送設備等,僅僅只是一個對鋼進行預熱處理的加熱爐,那也不是那麽容易生產和製造出來的。

  而陳國華此時卻是看向身後的汪兆惠說道:

  “汪書記,如果我能提供技術資料和圖紙,你們鋼鐵廠能自己研發製造一套軋鋼生產線設備麽?”

  後者聞言,思索了一會兒,道:

  “應該沒有什麽問題,不過我們現在缺的不是這個,而是提高鋼鐵產量的設備.”

  這就有些尷尬了。

  原本陳國華想要敷衍了事,打算給一套軋鋼生產線的技術和圖紙就算了。

  畢竟鋼鐵廠那麽大,生產鋼鐵的每一個流程,想要改進的話,都不是一天兩天能完成的。

  此前,汪兆惠也確實幫助過段雲平,但現在陳國華要來還債的話,恐怕要搭進去他小半年的時間。

  因此他肯定不太樂意啊。

  “好的,汪書記,我知道了。”

  陳國華衝對方笑了笑,沒有再繼續這個話題。

  現在看來,他還真得認真對待一下,看看從什麽地方入手了。

  講真的,提高生產力的這件事,他自認為還是可以做得到的。

  奈何很多辦法都是大工程,可能他提出來之後,對方也未必敢冒險。

  所以他能做的就是需要認真思考。

  畢竟現如今他不太想浪費太多的時間,對方也不會接受大投資的工程改進項目,更不可能接受耗費時間很長,以及耗費太多人力的工程。

  有這些顧慮在,那麽他就需要思考,如何找到平衡點,順利地解決這個問題。

  “老段,看來小陳也不太行啊。”

  汪兆惠皺了皺眉,擔憂說道。

  心裡卻早已經歎了一口氣,果然,不能有太多的期望,否則的話,就很容易失望。

  段雲平聞言,卻沒好氣地說道:

  “我說老汪,你好歹也是一把手,這點養氣功夫都沒有?淡定一點,急什麽呢?”

  靠!
  事兒又不是發生在他身上,他當然可以說這些看似安慰別人的話,其實就是風涼話的話。

  汪兆惠瞪了對方一眼,如果兩人不是多年老友了,他現在指不定給對方甩臉色了。

  “那你幫我問一問,看看他現在是什麽情況?”

  “吃飯也要先做飯吧?人家小陳這不是在想著呢麽?你要是真這麽急,那我可把人帶走了啊。”

  見段雲平這麽說,汪兆惠隻好不再吭聲了。

  前面走著的陳國華,此時還沒想到有什麽好的解決辦法。

  而這會兒,熊大福已經領著他逛完了大部分廠房、車間。

  整個鋼鐵廠自然是非常大的,現在逛完了,午飯時間也已經過去了。

  食堂包房裡,眾人坐著吃飯閑聊。

  餐桌上擺了七道菜、一道湯,還有兩瓶五糧液。

  之所以沒有擺放那麽多酒,自然是因為不想把陳國華給灌醉了。

  前幾天不是剛說了要降低糧食份額嘛,所以現在吃飽最重要。

  菜過三巡之後,餐桌的氣氛倒是挺和諧的,可有人卻急了。

  眼看陳國華一直不吭聲,段雲平又在顧左右而言他,都沒有直入正題,汪兆惠頓時開口衝前者說道:
  “陳同志,剛才您也參觀了我們鋼鐵廠,不知道您現在對我們廠有什麽看法呢?或者有沒有什麽改良的意見?”

  “可能老段沒跟你說過,我這個人啊,十分開明,什麽意見建議都能聽得進去.”

  “當然了,我也部隊出身的,可能性子會比較急,這個還請陳同志多多擔待一下.”

  一把手都將自己的位置擺放得那麽低了,可想而知汪兆惠是有多麽著急了。

  要不是旁邊的熊大福不適合開口,汪兆惠也不至於親自出馬了。

  只不過,汪兆惠明顯是不太了解陳國華,否則的話,完全可以從陳國華的父親這邊入手,拉近彼此距離,那就更好聊天了。

  其實,此時的陳國華,仍然在思考著問題呢。

  現在聽到對方已經明著詢問了,他便知道自己不能再思考下去了。

  於是,他便放下筷子,道:
  “汪書記,我也只是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初出茅廬,什麽也不懂,剛才我也不是有意憋著不說話,而是我正在思考您剛才說的建議這個問題”

  “其實來之前,段書記就跟我簡單聊過貴廠目前的情況”

  “另外,我母親特別喜歡看報紙,我大嫂也是,所以我也有關注報紙,注意過去一年的時間裡,報紙上面關於京城鋼鐵廠的鋼鐵產量這件事.”

  事實上,鋼鐵產量是從五七年開始,就一路在飆升。

  這背後涉及到了大國戰略的問題,深層次原因暫且不說,但鋼鐵產量提高的同時,需求量也一樣在提升。

  不僅僅像是北汽製造廠這樣的單位繼續更多的鋼鐵,就比如說江城那邊的長江大橋、火車、軍工企業的大炮等等。

  幾乎是全國各地,都需要龐大的鋼鐵來應對日益高漲的需求。

  特別是去年八月份的時候,全國都掀起了煉鋼大熱潮,其實也說明了這個時期的內地,真的很缺鋼鐵。

  “所以我知道貴廠每年的鋼鐵產量指標肯定很高,那麽最迫切的需求,應該是提高生產力”

  聽到陳國華這麽說,汪兆惠頓時感覺遇到了知音,便殷切地看著前者,追問道:
  “那麽陳同志您現在是有什麽建議呢?”

  “汪書記,我現在就是在糾結一個問題,貴廠有多大的魄力呢?”

  見陳國華這麽說,包房內的眾人,全都驚愕不已。

  汪兆惠挑眉了一下,詢問道:魄力?這怎麽說?
  陳國華豎起四根手指,道:
  “針對京城鋼鐵廠的情況,其實我有四種解決辦法,如果能搞掂其中一個,那麽應該是可以較大地提高目前鋼鐵生產效率的.”

  四個?

  段雲平、汪兆惠、熊大福等人全都瞪大了眼睛,特別是汪兆惠等人,直接驚呼了出來:

  “真的有四種辦法?”

  反應過來自己問了個傻問題之後的汪兆惠,立馬清了清喉嚨,改口道:

  “陳同志,我是想問,您說的這四種辦法,到底是什麽辦法呢?”

  難怪剛才陳國華詢問自己有多大的魄力,難怪剛才陳國華一直糾結著不吭聲。

  合著真的是在憋大招啊?

  他們京城鋼鐵廠想了那麽久,也就那麽一兩種辦法,而且大部分都很難實現。

  主要原因也簡單,一來是技術不成熟,二來是設備不支持。

  這個階段的京城鋼鐵廠,其實大部分設備都是進口來的,嗯,從北方那邊過來的。

  其實現在的鋼鐵廠,還有不少北方那邊的工程師呢。

  “汪書記,是的,沒錯,就是四種辦法,而且這些技術和圖紙,如果您需要的話,半個月之內,我就能拿出來給您”

  陳國華再次開口,大家又驚呼了起來。

  半個月就能搞掂了?

  “你們別誤會了,其中有兩種技術,其實是我之前關注報紙的時候,自己瞎想的,一切都還需要實際驗證了才行”

  聽到陳國華這麽說,汪兆惠等人的神色這才稍微緩和了下來。

  但即便如此,那也是兩種技術啊,現在的年輕人,都這麽強了麽?

  只有段雲平目光一凝,心中早就被震驚到了:小陳這臭小子,還真是喜歡藏一手啊。

  也只有汪兆惠他們不了解陳國華的情況,所以才會被他忽悠了。

  跟陳國華打過那麽多次交道的段雲平,當然十分清楚,陳國華每次拿出來的技術,幾乎都是完美的。

  只要設備、工人等沒有太大的問題,那麽都是可以實現的。

  “陳同志,您說說看,到底是怎麽樣的技術呢?”

  說話間,汪兆惠的語氣更加尊敬了,眼裡也有了光芒。

  “第一種的話,也不是什麽新的建議,我相信汪書記、熊主任你們都知道,甚至段書記您也聽說過了.”

  “我也聽說過?”

  段雲平錯愕了一下,他也被勾起了好奇心,便好笑地問道:

  “那你說說看,是什麽呢?”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