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好萊塢的香瓜人》第100章 潛力股公司的發展
  第100章 潛力股公司的發展
  “我們更新了算法,使得用戶輸入關鍵詞,能夠更精準的搜到自己想要的內容。”

  在領著小吉伯特參觀公司的時候,伊萊休·裡昂向小吉伯特介紹現在門戶網站和搜索引擎的最新情況。

  “目前我們主要是考慮,如何快速擴展用戶量,還有後面的盈利問題。”

  小吉伯特不懂互聯網,但他好歹有點前世的經驗。

  於是小吉伯特就提出建議道:“我認為你們可以和一些熱門的互聯網科技企業合作,比如微軟,思科等。

  可以在門戶網站上掛上他們的網址,用戶一點擊都可以跳轉到他們網頁。

  同時,肯定會有用戶搜索一些產品,比如耳機,遊戲機之類的。

  你們可以搞個算法,向品牌方收取廣告費用,這樣在用戶搜索的時候可以達到精準的廣告推送。”

  伊萊休·裡昂眼前一亮,拍馬屁道:“看來,老板你得時常過來看看。

  伱的建議讓我獲得了更多的思路,知道該如何運營公司和網站了。”

  伊萊休·裡昂和同學已經輟學,專心致志開發和經營Banana。

  為留住這些優秀的人才,小吉伯特允許他們可以對公司做一個估值,然後讓他們買公司的股份。

  公司沒有上市,這屬於內部股權交易行為。

  而且,給股權這個是必須做的,要知道創意和想法在這個年代說值錢也值錢,但說不值錢也不值錢。

  如果沒有足夠的利益,來綁定這些優秀的人才,人家偷了小吉伯特的創意和想法,轉頭自己去創業,小吉伯特都沒地方去哭。

  當然,有人會說:你可以申請專利啊!

  又不是芯片和光刻機,半導體行業,互聯網繞過專利的方法可太多了。

  要不然,也不至於雅虎在弄出門戶網站和搜索引擎之後,谷歌也弄出搜索引擎吧!
  蘋果和微軟現在還在打專利官司,都打了四五年官司了,一點都不影響微軟賺錢,反倒是蘋果有些難以為繼了。

  小吉伯特自己又不懂技術,提供創意和想法,還有初期的發展資金之後,就沒他什麽事了。

  只有公司發展方向,如何運營,他最多也就提個建議。

  真要實際上手操作,他不行。

  之後融資上市,只要保證他的股份,對公司有掌控力,那就足夠了。

  而且老實說,小吉伯特其實更願意安安穩穩的拍電影,不願意冒險。

  只是覺得如果來到這個時代,不搏一番有點可惜。

  另外,美元一直在貶值,投資成立這兩家公司,還有資產保值的功能。

  另外什麽九七金融風暴,或者什麽石油危機,亦或是賭球什麽的,小吉伯特就不參與了。

  那些行業離他太遠,不清楚也沒了解過,貿然參與進去恐怕不是好事。

  目前Banana已經進入商業運營階段,訪問量和點擊量增長都很快。

  良好的表現,自然也引來華爾街風投機構的興趣。

  現在北美每天都有新的互聯網公司成立,只要成立,就能從風投機構獲得資金。

  不過伊萊休·裡昂很冷靜的拒絕了融資,他認為此時引入風頭機構不是時機。

  等公司再發展一點,再壯大一點,再開始融資也不遲。

  小吉伯特認可了伊萊休·裡昂的融資建議,他也不想過早的引入資本。

  這些資本實力雄厚,看到Banana巨大的發展潛力之後,很有可能反客為主,直接入主公司,然後把他趕走。

  小吉伯特還沒那個資金和實力,對抗這群貪婪的吸血鬼。

  不奢望能夠百分百控股公司,因為那不現實,但小吉伯特也不希望自己和喬布斯一樣,被自己支持創立的公司掃地出門。

  Banana這邊發展不錯,同樣的,霍尼·馬爾斯負責的臉書已經佔據全美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高校,並且開始走出校園。

  在發展到一定時候,有外人曾想著偷取臉書的用戶數據。但沒想到臉書的私密性做得很好,用戶數據並沒有泄露。

  大學宿舍創業的霍尼·馬爾斯當即宣布,臉書是全世界首個實現實名製社交,私密性很好的社交網站。

  基於實名製社交,還有高度的私密性,瞬間征服了全美大學生們。

  學生們登記入會時會提供他們私密的個人數據,如姓名、住址、興趣愛好和照片等。

  用戶可以選擇性地與喜歡的人保持網上聯系,隨時掌握好朋友的動態、和朋友聊天、搜尋新朋友。

  臉書很快攻陷了斯坦福,哈佛,杜克,普林斯頓等常春藤名校。

  往往出現在一個校園之後,幾周內全校有條件的學生,差不多百分之七八十都會注冊臉書。

  臉書的快速發展,離不開霍尼·馬爾斯一個宿舍的同學,馬克·魯爾。

  正是他的建議,臉書才得以在全美大學快速發展。
    也是因為馬克·魯爾敏銳的洞察力和經營能力,霍尼·馬爾斯退位讓賢,自己專注技術方面的事情,把運營交給馬克·魯爾。

  這個變動,在小吉伯特見了馬克·魯爾一面,和他聊天之後,就得到了小吉伯特的認可。

  同樣的,臉書的快速發展出乎意料,很快馬克·魯爾和霍尼·馬爾斯都從大學輟學,把公司搬到舊金山,正式商業化運營。

  此外,臉書的出現,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結果,那就是個人電腦銷售量的增加。

  雖然北美社會能上大學的,經濟條件一般也不錯,但此時一台個人電腦價格仍然不菲。

  但是很多沒有個人電腦的大學生一看周圍人都在玩臉書,就會為了合群,也會考慮買個人電腦,然後用臉書社交。

  這對電腦公司來說,是意外之喜。

  從臉書出現受到關注開始,就吸引了風投機構的關注。

  臉書甚至比Banana更加受到關注,早就有很多資本接觸臉書,想要融資。

  在問過小吉伯特意見之後,馬克·魯爾開啟了天使輪融資。

  市面上已經出現了競爭對手,臉書不得不需要大量資金來鞏固和拓展市場。

  想要從市場上拿到融資,除了本身的實力,展現的技術力之外,如何講好一個故事,讓風投機構看到公司潛力是很重要的。

  融資過程是相當複雜的,要經過估值,談判,風投機構可能還會要求投票權和否決權等,最後才是達成協議,給錢。

  小吉伯特這這些東西不懂,不過在融資談判之前,小吉伯特和馬克·魯爾聊了聊。

  他向馬克·魯爾講明,要保證對公司的掌控,什麽一票否決權,最好不要給,哪怕融資額度低一點也沒關系。

  馬克·魯爾表示明白,他也是有股份的,當然不希望融資之後,自己股份稀釋太多。

  最後,經過一番艱難的談判,華爾街ADG風投基金給臉書估值六千萬美元,天使輪投資九百萬,拿到百分之十五的股份。

  相應的,ADG基金要成成立董事會,並且要求一票否決權,都被馬克·魯爾拒絕。

  在談判過程中,馬克·魯爾說道:“相信我,就把錢給我,我會帶大家走向更輝煌的未來。

  未來這筆投資,會讓ADG賺回十倍乃至數十倍的利潤。”

  對面ADG參與談判的負責人則說道:“我知道你不是真正的老板,你們老板是誰?能讓我和他親自談嗎?”

  馬克·魯爾神秘一笑:“想要知道嗎?今年夏天去電影院吧!”

  這話說得ADG的人一頭霧水,難道臉書幕後老板是好萊塢電影明星?

  怪不得初期擴張的時候完全不缺錢,原來是好萊塢那些暴發戶們。

  ADG的人這麽想也沒錯,從某種方面來說,小吉伯特確實也算電影明星。

  只不過他這個明星,名氣不比那些好萊塢一線明星差,顯得很特殊。

  馬克·魯爾並沒有把小吉伯特的身份透露出去,就目前而言,小吉伯特想暫時保持低調。

  當然,這種事也瞞不住別人。

  只要稍微一調查,就會發現臉書背後的投資者是好萊塢知名天才導演小吉伯特·蘭德裡尼。

  拿到ADG九百萬美元的投資後,馬克·魯爾正式率領臉書殺出校園,開始走向全美市場。

  同時,臉書和Banana達成合作,在Banana門戶網站上給予一個鏈接地址,就在最顯眼的地方。

  當然,這樣的合作不是免費的,雖然是一個投資者創立的,但卻是兩家公司,帳目上還是要算清楚的。

  這本來就是互惠互利的行為,臉書靠Banana引流,而Banana則從臉書那裡獲得資金繼續發展。

  隨著臉書走出校園,資深專業人士突然意識到,實名製社交在廣告業務上無與倫比的優勢。

  這說明什麽?這說明臉書想要實現盈利,直接開始廣告招商,很快就能實現盈利。

  就這個發現,瞬間讓臉書的價值更上一層樓,吸引了更多的投資機構、

  但可惜,天使輪融資行動已經結束,投資機構只能等到A輪融資了。

  但那時候融資,比起天使輪,所拿到的股份可就更少了。

  公司發展順利,對小吉伯特來說是一件好事,他自己的攤子鋪得太大,有些收不住的感覺。

  暫時這兩家公司,加上蘋果,以後會是長期持股的公司。

  其余公司的少量股票,等到互聯網泡沫前夕,該拋售就拋售。

  當然,在這之前,只要有錢就去買總沒錯。

  挑那些名字熟悉的公司投資,能盡量保證不會虧本。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