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在1977》第43章 知青標準
  第43章 知青標準
  農戶請殺豬匠過來殺豬,都要給2塊錢,再搭兩斤肉幾包煙,還要好吃好喝地招待,一方面是酬勞,另一方面是“禮行”。

  越是農村,越重視這種傳承久遠的“禮行”,對不講禮行的人,大家都會看不起,也不樂意跟這種人來往。

  陳凡過來教殺甲魚、做甲魚,那可是比殺豬更高一級的“傳藝”。

  也就是現在到了新時代,不興以前的封建老一套,再加上陳凡落難於此,才會有這種好事落在頭上。否則的話,能立身持家的本事,誰會輕傳?
  所以這種情況下,回禮就要更加重視。

  給得少了,只怕以後盧家灣的人走出去,要讓外面的人笑話一輩子!

  張廣文抽了兩口煙,眉頭緊緊皺起,過了一會兒才說道,“五幾年的時候,縣農技站的農技員過來指導,當時的規矩是分文不取。不過人家也是吃皇糧的人,下鄉指導那是本職工作,我們也殺了一頭豬招待,天天好吃好喝地供起。現在這種情況,還從來沒碰到過,我也不好拿主意啊。少了拿不出手、多了又負擔不起。”

  然後抬起頭看向張長江,“老大,你給個意見撒。”

  原來張長江和張廣文是堂兄弟,在這一輩張長江是老大,張廣文是老七。

  張長江翹著二郎腿,靠在椅背上皺眉思索,剛抽了口煙,卻發現煙鍋裡早已熄了火,便在椅子腿上敲敲煙杆,將裡面的煙灰都磕出來,再拿煙杆上吊著的布頭擦乾淨,重新裝填煙絲。

  過了好一會兒,才哈出一口長氣,轉頭看向肖烈文和葉樹寶,說道,“昨天我們盡忙著通知各個生產隊,也忘了這一茬,現在就商量一哈。我有個想法,首先呢,錢就不要給了,雖然去年打倒了壞人,上頭又開始講要搞經濟,不過還是要謹慎一點,除了對公,對私盡量不要經手錢。”

  兩個副隊長一起點頭。

  肖烈文笑道,“你這是老成之言,我沒有意見。”

  葉樹寶嘻嘻哈哈地舉起手,“我也同意。”

  張長江笑了笑,繼續說道,“第二個呢,大頭還是讓大隊上來出,小隊裡面也沒什麽好東西,你讓他們拿,翻個底朝天也拿不出什麽好東西,乾脆大頭讓大隊來出,拿點好東西出來,說出去也體面。”

  葉樹寶點點頭,問道,“那出點什麽東西呢?”

  肖烈文在一旁笑道,“伱要說送一輛自行車,那肯定體面,關鍵是我們也沒有自行車票啊!”

  這一番話,嚇得張長江趕緊擺手搖頭,“送自行車?你嚇我?!乾脆你把我賣了去,看看能不能換一輛自行車回來。”

  他這個大隊長跟下面的小隊長一樣,都沒有工資,只有一年365分全勤,就是3650個工分,參照今年的工分價值標準,就是237塊兩毛五,另外再加上自己出工掙的工分,這就是他這個生產大隊大隊長的全部收入。

  而一輛鳳凰自行車要160塊,外加一張自行車票,他要一年不吃不喝才能買一輛,這個價值太高,先不說他舍不舍得,真要給出去,對陳凡也不合適。

  葉樹寶咧著嘴,“那還是不行啊,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你就是我們大隊的寶,怎麽能換呢。”

  說著看向肖烈文,“要換也是換老肖,他值錢,縣武裝部老早就想調他到縣裡去,開價一輛自行車,肯定能換。”

  然後就換回兩雙白眼,以及兩個“滾。”

  張長江抽了口煙,繼續說道,“我的想法是這樣,陳凡這個人呢,是從水裡飄到老楊面前的,以後要到哪裡去先不說,就他現在的情況,就是除了一身秋衣,別的什麽都沒有。
    老楊跟我說過,他出了一床棉被,還有兩雙布鞋,他們隊裡的保管員送一身棉襖、棉褲加一雙棉鞋,劉會計就送兩身單衣。

  要是說朱公安能夠幫他找到家裡人,那自然皆大歡喜,我們送他一頭豬肉帶回去都可以,說出去也不丟人。”

  肖烈文插話道,“一頭豬也要一百四五十塊錢,都跟一輛自行車錢差不多了,肯定不丟人。”

  張長江點點頭,“我也就是這麽一說,肯定不能送一頭豬,一來我們隊裡的豬肉也不是很夠,打平均一個人也就三四斤,勉強能過個年,二來你送他一頭豬,他也吃不完呐,倒不如送他一點有用的東西。”

  隨即看向葉樹寶,“萬一,我是說萬一,朱公安沒有給他找到人,你說他需要哪些東西?”

  葉樹寶眼睛一亮,“那東西就多了。”

  說著就掰起了手指頭,“首先裡裡外外的衣服要準備兩三套,睡覺的鋪蓋行李,洗臉刷牙的生活用品,還有熱水壺、搪瓷盆、肥皂、手電筒、煤油燈、彈子鎖……”

  他突然一拍大腿,滿臉興奮地說道,“倉庫裡面還有好多專供知青的物資,乾脆送他這些東西,都是現成的,省錢又實用,還不用另外找票!”

  肖烈文也連連點頭,“這個主意好,我看行。”

  張長江老神在在,一副早在掌握之中的樣子,抽著煙笑道,“我就是這個意思,咱們給他特批一點物資,就按照知青的標準給他配齊,還額外送他幾身衣服。

  這樣一來呢,我們也省錢省力,對他來說,既解了眼前的燃眉之急,等以後找到家人,還能帶走繼續用,也不會浪費。”

  葉樹寶咧著嘴哈哈大笑,“要不說老張是隊裡的定海神針呢,這腦瓜子就是轉得快。”

  倉庫裡的知青物資,都是專項渠道撥付下來的。

  新知青到了地方之後,當地知青辦給他們辦完手續,就會發給票證和安置費,知青再拿票證去指定的供銷社買生活物資。

  又或者當地直接將物資撥付給生產隊,再由生產隊按票發給知青,錢就從知青安置經費裡面扣。

  盧家灣生產隊倉庫裡的物資,就是第二種情況。

  只不過這兩年的知青不像頭兩年剛開始的時候,那時候的人都是從大城市出發來這裡,北上南杭的都有,千裡迢迢來這裡,不知道多久才能回去,自然要將物資全部領回去。

  而現在的知青基本上都是本地人,根本就不缺這些東西,有些家庭條件可以的,甚至都懶得跑遠路來大隊部領取物資。

  於是七八年累積下來,倉庫裡就多了十幾套庫存。

  如果沒有陳凡的事,這些東西可能就會繼續累積,來了新的發舊貨,然後將新貨存著給以後的人,等到哪天沒有知青再來,就作為大隊裡的多余物資,當做獎品發給隊裡的先進份子。

  不過現在嘛,剛剛好!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