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在1977》273.第273章 武功秘籍
  第273章 武功秘籍
  陳凡要買鉚釘,自然不是為了修理電路板,而是為了做馬鞍和皮帶。

  用鉚釘固定皮子和板材、以及作為皮帶的連接點,都非常不錯,比一般的釘子還好用。尤其是用大號鉚釘給皮帶打孔,也更加好看。所以他才想著買點鉚釘回去,把馬鞍和皮帶做得更好些。

  卻沒想到,在汪小玲嘴裡聽到這樣一番話。

  這就讓他有點發麻。

  鉚釘沒買成,他便買了一些酒曲,大曲、小曲、紅曲、麥曲、麩曲都有,這年頭自釀酒的人多,供銷社便也備足了各種酒曲,很方便就能買到。

  大曲、小曲不用說,是釀白酒的,紅曲和麥曲可以釀黃酒,另外紅曲還可以做豆腐乳、櫻桃肉。麩曲是釀醬香酒的好料子,還能用來釀啤酒,陳凡便都買了些。

  上次拉回來的雜糧,他還沒有開始釀酒,本來是想等忙完這一陣子再說。

  不過今天給薑麗麗擦拭傷口,卻沒有高度酒精,只能用雲湖大曲,貴不說,效果還沒有酒精好,索性早點開釀,先收集一點酒精備用,釀酒反倒成了順便。

  他還想買點檢測甲醇的試劑,可惜供銷社沒有,要到專門的化學用品店,那個也要去縣城買,只能等以後再說。

  反正甲醇的沸點是64度,乙醇的沸點是75度,到時候掐頭去尾,再稍微處理一下,應該沒多大問題。

  實在不行,就窖藏一年,保證什麽甲醇都揮發得乾乾淨淨。

  ……

  從供銷社門市部出來,陳凡騎著馬,慢悠悠地往廢品回收站走去。

  之所以慢悠悠,是因為他在思考鉚釘與電路板之間的關系。

  要不說精神點高了,腦子就是好用,很多事情只要認真回想,都能回想起來。

  而且他在大學裡學的是機電一體化專業,對電路板也不算外行,在學校裡還玩過電子管和二極管老機器,這一仔細回想,還真讓他想起來一些東西來。

  鉚釘,還確實是早期電路板必不可少的一種零配件,只是他以前沒注意而已。

  很早以前,PCB印刷電路技術還沒有普及,四五十年代的電子管收音機,大部分都用搭棚條的方式焊接電路。

  所謂的搭棚條,就是將一個個的電子元器件焊接在一塊板材上,形成電路,如果把印刷電路板看做一個平面,那搭棚條就是立體的,用後世的眼光看,誰都不會認為那是個電路板。

  其中將部分電子元器件的金屬耳片固定在板上的零件,就是鉚釘,作用相當於後來印刷電路板的焊點。

  如果只是這樣,還顯示不出鉚釘對電路板的重要性。

  時間慢慢推移,到了60年代,晶體管開始逐漸取代電子管,成為收音機等電器的主流元器件,但是由於工藝還沒有跟進,當時的電器製造技術,很多都是沿用電子管的組裝方式,就連機芯都是按照電子管的機芯進行設計。

  這就給了許多電子愛好者DIY的空間,許多無線電器材店也應運而生。

  當時一隻高頻三極管就要兩塊多,正品仿蘇管401,國產型號叫3AG1,一隻就要6塊零3分錢。薄膜三聯也要五六塊,電子元器件越小就越貴,越大的越便宜。

  買了這些高價電子元器件,還要將他們固定在電路板上,同時用金屬絲形成電路,才算是一隻完整的電路板。

  其中最關鍵的連接點,就是鉚釘。

  那時候流行一種板子,叫“洞洞板”,也叫“萬能板”,直到現在都有電子愛好者在使用。

  其實就是一塊板材上,整齊地排列著N個小洞洞,那些洞洞就是方便用來打鉚釘的,通過鉚釘將各種電子元器件用金屬絲連接起來,形成完整的電路,就是一塊“電路板”。

  針對這種電子DIY風潮,就連專業雜志也加入進來,進行技術指導。

  (60年代無線電雜志,解析收音機電路板,棕色板材上的白色小圓孔就是打的鉚釘)

  昂貴的收音機價格,簡單的組裝工藝,讓不少人選擇自己動手組一台收音機,鉚釘也被歸到電子零配件的范疇,堂而皇之地出現在電子器材商店,而不是五金店或供銷社門市部。

  搞明白了原因,陳凡又想著哪天有空去一趟縣裡。

  自己還沒去過縣裡呢,也不知道這個年代的縣城是個什麽樣子,至少應該有電影院吧?
  話說回來,南湖鎮也不算小,大大小小的單位十幾家,咳咳,雖然絕大部分都是小作坊,但不是還有水運公司這樣的“大企業”麽,卻連個電影院都沒有,真是小氣。

  暗暗吐著槽,不一會兒便到了廢品回收站。

  這是他第二次來這裡,上一次還是臘月份趕集,想著小說裡寫的主角都在廢品站撿漏,他也跑來撿漏,結果連個漏鬥都沒有。

  今天過來,自然沒想撿漏,就想買點廢鐵廢銅。

  他剛下馬,廢品回收站的人便迎了出來。

  別看這裡只是一個小小的廢品回收站,卻有3個人在上班。

  一個過磅收貨的,一個記帳兼出納,還有一個也不知道是幹嘛的、坐辦公室的主任,麻雀雖小,卻五髒俱全。

  見到陳凡在廢品站門口下馬,坐在門市部最裡面的記帳員立刻喊了一聲,“主任,陳老師來囉。”

  而在門口負責收貨過磅的大叔早已迎了上去,咧著嘴笑得像是看見了親人,“陳老師來啦,聽說你文章登報啦?”

  這態度,跟上次是天壤之別。

  陳凡估計他是個半文盲,要不然也不會連報紙雜志都分不清楚。

  腦子裡閃過這個念頭,再收回思緒,掏出煙跟這位不認識的過磅員寒暄,“哈哈,就一點小事,連您都知道了。”

  心裡想著,這次的態度,和上次可不一樣啊,只不過,他們是怎麽認識自己的?
  過磅員接過煙,哈哈笑道,“這可不是小事啊,我們南湖也出了個作家,擱以前要敲鑼打鼓的呢。”

  我還遊街示眾哦。

  陳凡心裡吐著槽,臉上笑容不改,問道,“我記得以前沒認識您啊,您怎麽認出我來的?”

  過磅員一指旁邊的小母馬,笑著說道,“全公社就您騎馬不配鞍,馬又這麽俊,年紀長相也差不多,這還能認錯,那才叫奇怪。”

  陳凡轉頭看了看小母馬,原來是你出賣了我?!

  小母馬打了個響鼻,“幹嘛?”

  這時裡面又出來兩個人,陳凡立刻遞了兩支煙過去,對著其中一個穿著中山裝的大伯笑道,“您應該是主任吧,您好,我想買點廢鐵廢銅,不知道方不方便。”

  過磅員立刻在一旁介紹,“這是我們方主任、這是吳會計。”

  陳凡便重新打招呼,“方主任、吳會計。”

  方主任接過煙,臉上笑開了花,“陳老師客氣了。不知道你要買多少廢鐵廢銅?”

  陳凡笑道,“不多,一樣幾斤就行,不過最好是質量好點的。”

  方主任二話不說,轉身就往裡面走,“幾斤的話肯定有,最好的廢鐵就是修船廠出來的鐵,尤其是從機艙裡面出來的,比甲板鐵還要硬,那個質量肯定有保障,銅的話,伱是要紫銅還是黃銅?要大件的只有黃銅,紫銅就只有小件。”

  陳凡跟著他,正準備去看門市部角落裡堆積的廢品,卻發現方主任還在往裡走。

  他頓時醒悟過來,難怪自己上次過來,什麽東西都沒有,合著就一個廢品回收站,還特麽弄了個小倉庫???

  穿過一間辦公室,再出了後門,後面是一個小院子,院子靠裡竟然還有一間小屋子。

  方主任直接帶他走到裡面的屋子前,一邊開鎖,一邊說道,“價值高一點的都在這裡存放,一般不對外賣,都是要送到縣裡,然後分門別類上交,再由縣總公司批給相應的單位使用,縣裡單位用不到的,也要上交到地委,支持國家建設嘛。”

  他說著推開門,回頭看了一眼,笑道,“不過別人不行,陳老師肯定要例外,領導來了都沒得話說。難得來一次,你自己進來看,要什麽自己拿,到時候一起算帳就行。”

  陳凡滿臉笑容地又遞上一支煙,“謝謝謝謝。”

  這種場面話我姑且就信了吧。

  跟在方主任後面進門,陳凡轉著腦袋看了一圈,房間不大,東西卻不少。
    一個箱子裡裝著的鐵片看著就不簡單,輕輕敲幾下,叮當作響,顯然韌性也不差,鐵片上還沾著一層沒擦乾淨的黑色油汙。

  另外還有幾個架子,上面擺放著一些銅件,看樣子都是從機器上拆下來的,其中有一捆銅線,盡管已經擦洗過,卻還能看見線縫裡面的汙漬,也不知道是哪個機器上的。

  他雖然學過機械,卻對這個年代的老古董不熟悉,實在看不出來是什麽零件。

  方主任在一旁抽著煙,也不多說,讓他自己選。

  陳凡的視線又落在角落裡的大半箱舊書上面,他滿臉驚喜地轉過頭,“方主任,這些舊書也能買嗎?”

  方主任哈哈笑了笑,“還是那句話,別人不行,陳老師可以。”

  陳凡眼角微抽,上次過來,你們門市部的人可不是這麽說的。

  當時問舊書,人家直接說沒有。

  不過他能聽出來,相比剛才,方主任此時的話顯得誠懇許多,看來這些舊書應該有點東西,便好奇地問道,“這些舊書不是拉去造紙的?”

  方主任搖搖頭,笑著說道,“這些舊書和廢紙不一樣,要先送到縣廢品公司,和其他所有公社的舊書合在一起,讓圖書館先挑選過,碰上他們沒有的,就收進圖書館,再讓新華書店選一次。

  縣裡有些人沒有工作,年紀也太大,不適合進廠,就掛靠在街道辦下面,允許他們開舊書攤租書討生活,他們的上級是新華書店,書也基本上都是從那裡進貨,但是新書太貴,連小人書都要一兩毛錢一本,大部頭更是動輒一兩塊、甚至四五塊的都有,所以街道就和廢品公司商量,把舊書利用起來,批發給他們。

  最後剩下的沒人要的,才拉去造紙。”

  陳凡頓時恍然,這時他也隱隱想起來,小時候聽外公說過,村子裡一個走出去的幹部,曾經就在雲湖一家廢品公司上班,當時他就處理過舊書。

  不像後世網上很多人說的,這個時代這不許看那不許看,只要不是很特殊的書籍,比如蘭陵笑笑生的作品,其實都沒人管。

  咳咳,其實真要看也沒人管,又不是有仇,誰沒事會去幹損人不利己的事?

  有仇的當然另說。

  但有一點倒是真的,這個年代的書種類是真的少,由於文學作品的創作幾乎陷入停滯,只有少數作家還在創作,題材也非常單一,這才給人一種限制看書的感覺。

  了解到這些書可以買,陳凡立刻撲了過去。

  然後他就失望了。

  書不多,只有大半箱,還大部分都是小學課本,根本沒用,如果是中學課本,他還願意買回去給薑麗麗她們用,小學課本還是算了吧。

  再就是一些被翻爛的時代文學作品,價值都不大。

  但是,本著絕不空軍的原則,他還是努力地從裡面翻出兩本書。

  一本是歌曲集,帶曲譜的那種,可以用來練口琴。

  另一本竟然是武功秘籍,太極拳聽過沒有?!
  陳凡拿著好奇地翻了翻,62年出版的《太極拳運動》,也不知道裡面有沒有什麽秘傳絕招?
  (62年版太極拳運動,定價0.6元)
  肖隊長傳他的形意大槍勁,早就讓他吃透了,現在也就只能買點書自己看看這樣子,也是難為人。

  不過他自己也清楚,這種公開出版的“武功秘籍”,幾乎不可能有絕招,這本書裡也果然沒有,就是些招式步法,並不涉及勁力,就當開闊眼界吧。

  拿了兩本書,再挑了一些大小不一的鐵片和銅件,便出去結帳。

  前面的過磅員銅鐵不分,直接扔到磅秤上,隨意報了個數字,“10斤。”

  陳凡看了他一眼,確定銅鐵同價?

  再瞟向磅秤,好家夥,秤砣都被頂到上面的鐵杠上,估計最少還能多兩斤。

  方主任對磅秤上的秤砣視而不見,在一旁擺擺手,“小吳,開票,出庫廢鐵10斤。”

  至於那兩本書,他提都沒提,另外還免費送了個打了幾塊補丁的麻袋,將那些銅鐵一股腦地裝進去。

  對此陳凡也只能表示好意難卻,欣然接受,掏了3塊錢拎著麻袋走人。

  然後在心裡感歎,廢鐵真貴。

  ……

  買好東西,他這才騎著馬趕去7隊。

  在盧家灣的主乾道上飛馳,兩邊水田裡正在插秧的社員們聽到動靜,紛紛直起腰去看。

  “喲,陳老師這是去哪裡啊?”

  “他一天到晚忙得很,6隊、大隊、公社幾頭跑,搞不好現在又有什麽事情要去忙。”

  卻沒有人提陳老師作品登上雜志的事,因為他們都還不知道呢。

  鎮上是有郵遞員幫忙宣傳,反倒生產隊裡,他隻跑了大隊部,以至於消息還沒傳開,不過要不了兩天,全大隊的人肯定都會知道,弄不好還能名揚全公社,陳老師又要名震南湖了。

  他們不知道雜志的事,卻聽說了6隊的八卦。

  “哎哎哎,你們聽說沒有,今天6隊出了個大事。”

  “什麽大事啊?”

  “就是那個女知青,插秧的時候腳被扎破了。”

  “這算什麽大事?前年我還沒下田,一腳踩在一塊石頭上,還不是被劃了好大一條口子,耽誤了我好幾天。插秧一天男工記12分,女工也有10分,損失慘重哦。”

  “不是這個事誒,她講不清楚,我來說。你們知道不,陳老師抱了那個女知青呢。”

  話音一落,驚奇“啊”聲一片。

  周圍幾十個人看向那人,當即有人喊道,“快點講,怎麽肥四?”

  “就是哪個女知青啊,她不是扎破了腳嗎,然後恰好陳老師經過,他二話不說,騎著馬就趕過去,那可是田埂啊,連一米寬都不到,就敢騎馬走,你們說他有多著急。

  這還不算,他到了那個田邊上,一下子就跳下來,鞋子都不脫就往田裡跑,把那個女知青一把就抱起來往回趕,你們說,他們是不是有事?!”

  周圍頓時私語聲一片。

  “是不是真的呢,鞋子都不脫?”

  “那麽窄的田埂還能騎馬?怕不是胡說哦。”

  “插秧的時候那麽多人,就算他們有什麽事,也不會當眾這麽抱啊,肯定是假的。”

  這時首先捅出八卦的那位大姐,終於抓住機會,大聲喊道,“假的呢,我隔壁老汪的三姑娘就嫁在6隊,她當時就在旁邊,今天中午回了趟娘家,我就是聽她說的。陳老師脫了鞋子才下田,……”

  另一位大姐不幹了,“我三妹今天去了6隊,親耳聽回來的,那還能有假,肯定是沒脫。”

  “脫了!”

  “沒脫……,肯定沒脫。”

  “絕對脫了……”

  ……

  陳凡可不知道半個大隊的人都在討論他脫沒脫的問題,只顧著快馬加鞭趕到7隊,找他們唐先軍隊長買了3斤多的新鮮牛奶,給了一塊錢,便提著用竹筒裝的牛奶回家,準備做蛋糕。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