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在1977》第421章 有舍有得
   第421章 有舍有得
  高考結束,這場持續了一個多月的熱潮終於暫時告一段落。

  幾乎所有參加考試的學子都在忐忑不安中等待結果,如果幸運的話,就能在體檢名單中看到自己的名字。

  若是連體檢名單都進不了,不用懷疑,今年絕對沒戲,只能等來年再戰。

  相比之下,陳凡的心態就好了許多,給了盧家灣的同學們一些報考建議之後,便在家裡躲清閑。

  23個學生,首先是張翠娥和黃鶯、楊菊、劉丹四人,都在陳凡的安排下都確定了要報考的大學和專業。

  張翠娥報了今年高考競爭最激烈的大學和專業之一:北大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簡稱北大中文專業。

  這個專業幾乎就是北大中文系的代表。

  後來人說北大中文系,一般都是指這個專業。

  尤其是“老三屆”,他們佔據了文壇幕前幕後許多重要崗位,稱霸全國文壇十幾年,直至新世紀初期才隨著文學的衰退而減弱,終究不負盛名。

  劉丹報的也是中文系,不過是新聞專業。

  而新聞專業和文學專業,又是北大這個皇冠上的兩顆明珠。

  哪怕是剛剛入學的新生,在其他同學眼裡,他們也都是未來的“大文學家”和“大記者”,那份風采,不知是何等風騷。

  不對,應該是明年劉丹就會成為人大的學生。

  其中物理系134人,化學系138人,地球物理系69人,地質學系71人,地理系59人,中文系138人,哲學系121人,經濟系80人,歷史系60人,國政系31人,法律系83人,圖書館系51人,西語(西方語言)系130人,俄語系12人。

  結果73年那邊停辦,新聞系全體教員又被分回到北大,成為中文系下面的新聞專業。

  然後是黃鶯,她的夢想是當一名售貨員,在陳凡的啟發下變成了外貿員,於是計劃報考的是BJ對外貿易學院。

  到了58年,新聞編輯專業整體並入人大新聞系。

  最後一個地理系也是兩個專業,自然地理和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

  即便如此,也是開設專業最多的院校之一。

  後來北大與燕大合並,又吸收了燕大的新聞系,組合成中文系新聞編輯專業。

  就算把全國所有院校的招生簡章都加上,也只有薄薄一本小冊子,比起後來堪比字典厚的高考志願填報指南,簡直不值一提。

  所以把全部專業都算上,也只有21個而已。

  等到明年,也就是78年,人大複校,這個專業又再次被劃分給人大,整體轉為人大新聞系。

  這一次高考,北大共有14個系招生,一共錄用考生1177名本科生。

  多年以後,人大新聞系依然長期佔據全國新聞傳播學科綜合實力榜首的位置。

  所以說,今年的重點大學是沒有人大滴。

  中文系下設的專業是文學、古典文獻、新聞3個專業;西語系為英語、德語、法語;地球物理系是地球物理學、空間物理學兩個專業、地質學系也是兩個,為岩礦及地球化學和古生物及地層學專業。

  這個背景意味著什麽,自然可想而知!

  這個新聞專業可以稱得上“命運坎坷”,以前就是北大的拳頭專業,曾經李先生還在這裡就讀過。

  為什麽不報北大?
  抱歉,這時候的北大,還沒有對外貿易專業。

  而這14個系中,卻只有5個系設置了分支專業,分別是中文系、西語系、地球物理系、地質學系和地理系。

  比如黃鶯準備報讀的BJ對外貿易學院,就是當下全國唯一一所開設了對外貿易專業的學校。

  也是直接隸屬於對外貿易部的唯一一所高等學府,就隻開設了4個系,一系是英語專業,二系是俄、德、法、西班牙、意大利、日本、朝鮮、越南和阿拉伯語共9個專業,三系便是對外貿易專業,四系是管理類專業,其實就是負責幹部培訓。

  這所雖然現在還不是重點大學,但是在幾個月之後,就被列入全國唯一一所外貿類重點大學名錄。

  想乾外貿?

  從這所學校畢業,進的單位要麽是對外貿易部,要麽是各大全國性的外貿公司,起點就是其他學校外語類專業大部分畢業生的終點!
  所以根本不用想,報這所學校就對了。

  鑒於這所學校只在江南省計劃招“1個”對外貿易專業的學生,陳凡便打算讓她選擇接受學校和專業調劑。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要是有個本省的外貿系統大佬家的子弟,也勤學苦讀了呢?
  所以說還是保險一點好。

  最不濟還能調整去北大的經濟系。

  畢竟,北大還行。

  最後一個楊菊,由於她自己選的方向是機械類,又在理科方面比較有天賦,便直接選了清華,專業也是機電系。

  至於除她們四個之外的其他19個人,其中有5個被郭老師和何老師兩人提前說服,都預定了報考江南大學,只不過專業稍有差異。

  有鑒於此,陳凡便直接略過,剩下的14個,都一一聽取了他們的理想和追求之後,給了他們最合適的建議。

  結果大部分都選擇省城的學校,只有5個人,選擇和張翠娥她們一起去首都求學,陳凡也都為她們挑選了適合的學校,全都是部委直屬、畢業直接進機關的那種。

  對,就是“她們”,因為這些全都是女生,而且是最早跟隨張翠娥進學習班的前身——女生補習班的同學。

  本來7個人都想和張翠娥一起走,但是家裡不同意她們跑太遠。

  都是女生嘛,跑那麽遠幹嘛,最終還不是要嫁人?所以最遠隻準許她們去省城上學。

  最終只有她們5個堅持下來,也算是有情有義了。

  至於張翠娥她們四個?
  沒見江南大學的郭老師和何老師過來,都讓陳老師給擋了回去,是張翠娥的父母敢觸陳老師的霉頭、還是楊隊長飄了,敢不聽陳老師的意見?
  所以哪怕不情願,也不敢吱聲,何況他們心裡還琢磨著小九九呢。

  ……

  盧家灣碼頭外,冬季的河水早已沒有了幾個月前的狂放,顯得溫順且平靜。

  簡易碼頭邊沒有船隻停靠,只剩下一條筆直向下的木質棧道,和一座孤零零插在土裡的木碼頭。

  因為河水退得厲害,這裡早已不適合大船停靠,乾脆直接被棄用。

  倒是又從原來的平台處、加修了一條簡易的木棧道下來,方便給陳凡的小遊艇停靠。
    哪怕轉過年開始漲水,陳凡也能順著這條棧道停靠,完全不受影響。

  然後在上遊盧家灣7隊那裡,正在修建一座新的永固碼頭。

  原本那裡就是流花河的入口,是最適合修建碼頭的地方,只不過夏季水流太急,一來不方便施工,二來簡易碼頭不適合在水流太急的地方停靠船隻,才暫時放在更下遊的6隊。

  如今水位降到最低點,盧家灣也不差錢,便請了公社建築隊,還從縣建築公司請了一隊擅長修建碼頭的人過來,將兩隊人合在一起施工,興建新的盧家灣碼頭。

  對於碼頭搬去了7隊,6隊的社員還有些不太高興。

  畢竟生產隊的收貨點就在碼頭上,要經常挑著雞鴨鵝去送貨,以前碼頭就在門口,幾步路就到,現在卻要挑去7隊,自然不開心。

  不過,他們不開心,陳凡卻很開心。

  以前碼頭在這裡,吵鬧不說,還不方便釣魚,現在碼頭搬走,這裡恢復了清淨,他自然高興。

  這不,趁著難得清閑,陳凡便將小劃子開到河中間,坐在凳子上甩杆。

  等安全找過來的時候,便看見漫天大雪中,一條小船漂在河中央,一個戴著鬥笠的老……翁?

  頭頂上全都白了,不是老翁是什麽?
  安全垮著臉,大聲喊道,“下這麽大雪,你還跑出來釣魚,神經病啊?”

  陳凡抬頭瞟了一眼,神情自若地大聲吟唱,“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然後刷地一下提竿,釣起來一條黃顙魚。

  妹的,怎麽又是黃姑?

  今天都釣了幾十條黃姑魚,難不成捅了魚窩子?

  算了,正好安全過來,都給他喂了。

  話說這種魚也挺好吃的,而且刺還少,說不定幾十條魚還不夠嗦。

  將魚摘下來丟到魚池裡,脫下手套,將魚竿收好,也不發動操舟機,拿出拚好的兩隻船槳,支在小艇兩旁的木架上,這才將鐵錨收上來,慢悠悠地往岸邊劃過去。

  不等靠岸,安全就大聲喊道,“你說你是不是有病、你說你是不是有病?”

  他指著陳凡罵道,“這麽冷的天,不在屋裡烤火,偏偏跑出來釣魚,船上有機器你不用,偏偏要船槳,玩情調是吧。”

  陳凡將船靠岸,纜繩套在木棧道的木樁上,瞟了他一眼,“火氣這麽大,吃爆竹啦?嫂子呢,也不管管你?”

  安全臉色又是一垮,“她回杭州去了。”

  陳凡瞪大眼睛,“不要你了?”

  說著兩手一拍,“我就說嘛,嫂子那麽好看,怎麽會看上伱呢,看看看看,她肯定是有信心能考上大學,所以提前把你踹了……”

  然後往後一躲,“嘿,被說中了吧,都惱羞成怒了。”

  安全翻了個白眼,收回踢出去的右腿,將他手裡裝魚的搪瓷桶接過去,頓時一驚,“你釣了多少啊?”

  陳凡撇撇嘴,跳上棧道,便往上走,“四五十條吧,不過除了幾條鯉魚,其他全部都是黃姑魚,既然老婆都跑了,乾脆就在我這兒住著,等去學校的時候再重新找一個。”

  安全正要懟回去,突然咧嘴哈哈大笑,“你這話我必須告訴可盈,看她回來怎麽收拾你!”

  陳凡故作呆滯,“啊?還回來?不是你說她不要你跑了嗎?”

  安全又翻了個白眼,“滾,我什麽時候說過?”

  頓了一下,才解釋道,“以前還好,這次參加了高考,回來對了分數,我們都有很大的信心能考上大學,她那個想家的心思啊,就一下子起來了,怎麽也控制不住。”

  說著歎了口氣,“在家裡哭了兩天,我左思右想,還是決定讓她先請假回去,她的志願我替她去填,然後等報到的時候,我們直接在上海匯合。”

  陳凡抿著嘴點點頭,沒有說話。

  和俞可盈一樣的知青真不少,他們在考完高考之後,那種想家的感情怎麽也壓製不住,便紛紛提前回城。

  不過絕大部分都是在拿到錄取通知書之後,連志願都還沒填就跑路的,也就只有俞可盈了。

  頓了幾秒,陳凡突然轉頭看著安全,笑道,“真不怕老婆跑掉?”

  安全看了他一眼,笑罵道,“狗嘴裡吐不出象牙。”

  隨即哈出一口長氣,說道,“本來我是想陪她去杭州,不過整個浙江,只有一所浙江大學進了重點大學名單,但浙大又是理工科學校,沒有適合我們的專業。

  我們兩個商量了兩天,還是覺得前途更重要,況且上海距離杭州也不遠,她想家了,隨時都能回去。

  所以我們決定一起報考上海的大學,如果順利的話,以後就申請留在上海工作。”

  (報紙上公布的88所重點大學,綜合類共有16所)

  (再來個分類版的)

  幾句話的功夫,兩人爬上大堤,安全轉頭看了看雪中的盧家灣,“這裡,以後肯定還會回來,不過不會很頻繁就是了。”

  陳凡哼哼兩聲,笑道,“你們上大學,屬於有單位的那種,單位還要給你們發工資,……”

  不等他說完,安全就笑道,“我們都已經打了報告,申請辭職,以後真的很少會回來了。”

  陳凡看了看他,雖然是在笑,可是笑容卻非常複雜。

  有不舍、有釋然、有迫不及待的逃離、……,一時間他也說不上來。

  頓了幾秒,陳凡輕輕點頭,笑道,“壯士斷腕,有決斷,挺好。”

  如果他不現在辭職,而是等大學畢業之後,再由申請的新單位發調函,就可以在這4年裡享受原有工資待遇,比19.5元一個月的學校夥食和補助費強多了。

  可是他不想薅原單位的羊毛,提前做出這個決定,不是壯士斷腕是什麽!
  這麽做也不是沒有好處,最起碼畢業的時候,就能少了很多麻煩事,而且會被列入第一批分配名單。

  以他插隊10年的資歷、高達400多分的高考成績,只要在校期間不落後太多,絕對是相關單位爭搶的對象,也算是有舍有得。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