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在1977》第390章 準備節目
   第390章 準備節目
  陳凡小時候見過外婆撿棉花,不過那時候並不是在棉花田裡摘,而是將整個剛剛才張開嘴的棉桃一起摘回去,然後在出大太陽的時候,拉到場坪上暴曬。

  等曬上幾天,大部分的棉桃乾枯,便可以坐在家裡將裡面的棉花摘出來。

  那時候陳凡還坐在外婆身邊摘過棉花。

  不過那是很久以後的事了。

  之所以比現在直接在棉花田裡摘花、多出了一個步驟,是因為分產到戶以後,各家都各顧各的,而初秋時節雨水開始增多,如果因為別的事情耽擱幾天,分不出足夠的勞動力去及時采摘,快要成熟的棉桃被雨淋濕,可能會腐爛霉變,從而影響棉花等級。

  所以為了搶收更多的棉花,大家才會先將沒有成熟的棉桃摘回來,再從容不迫地安排其他農活。

  其實那樣采摘的棉花,等級是比不上成熟蓬松後直接摘花絮的,算是無奈之舉。

  現在的集體時代卻不會有這種顧慮,生產隊長會根據整個小隊的工作量和進度,分配不同的人手去做不同的事。

  重體力活自然是交給男人去幹,采摘、除草這些相對輕省的便安排女人上陣。

  趁著大太陽的時候,將隊裡的婦女們全部組織起來,小到13、4歲,大到5、60歲,甚至70歲以上的老太太也不少見,只要是手腳靈活的,全都一窩蜂地擠進棉花田,撿棉花、掙工分。

  薑麗麗將拆開的信放到一旁,又拆開一封,笑著說道,“別的作者有沒有我不清楚,不過,就算他們有,也肯定沒有你的多。

  當然,不用每一封都回,那些隻表達景仰之情的,一般不用理會,只需要在每期文章出版的時候,在最後面提幾個名字,表示感謝就行。

  陳凡轉頭看了她們一眼,低下頭繼續寫字,“棉花還要曬幾天?”

  薑麗麗抬起頭,不出意料地看到陳凡眨著眼睛有幾分迷惑,便笑了笑,輕聲說道,“國家收購棉花是有嚴格規定的,第一是要留足棉籽,所以第一批棉花只收皮棉,棉籽由生產隊選種留用。

  對於那些邀請他去講座的也不用管,同樣在報紙或雜志社表明一下態度就好。

  或者抽簽似的挑選幾封回復一下也可以。

  陳凡,“下一個重點工作就是秋收了吧。”

  不僅沒禮物,他還要倒貼信紙和郵票,給讀者們回信,讓他感覺有點虧。

  她們摘了兩三天,陳凡……自然不會全程跟著。

  他參加了半天勞動之後,親身體驗了撿棉花的艱辛過程,便回去關門搞創作。

  喝了幾口茶,陳凡也沒再閑著,開始提筆回信。

  陳凡卻眉頭不展,幽幽歎了口氣,“可是一分錢稿費都沒有,每次就寄來一堆票證,只有票沒有錢,怎麽花啊。”

  知青點的院子裡,用板凳、竹竿搭起來一個架子,上面再鋪一張竹簾,楊菊幾人將幾大包籽棉抱到竹簾上,攤開來暴曬。

  所以計算工分的時候,采摘量也是重要的參考指標,老太太乾一天能拿10個工分,也就只在這個時候才有可能。

  這年頭讀者給喜歡的作者寄信是常態,作者給讀者回信也是常態,如果交流多了,還有不少人會寄禮物。

  而且這也是當下作家普遍存在的一種習慣,許多知名作家都會長期堅持給讀者回信,即便後來讀者來信增多、精力不濟,他們也會挑選一部分回信,在全國各地傳為種種美談。

  這麽多人齊上陣,再加上現在種植的棉花面積沒有後來那麽大,隻用了兩三天,就將所有棉花采摘入庫。

  在她右手邊,陳凡靠在椅背上,一手握著小茶壺,一手拿著蒲扇,有一下沒一下地扇著風,不解地問道,“這年頭的作者都這麽受歡迎嗎?”

  幾個月下來,雲湖的、省內的、省外的,裡裡外外加起來已經收到一千多封信,他現在算是明白了,童話大王為什麽要買10套房當倉庫存信。

  一連寫了好幾封,這時黃鶯三人也將棉花攤曬好,陸續走了進來。

  因為這個是群眾基礎,給一個人回了信,他就有可能成為該作家的忠實擁躉,繼而影響到他身邊的人。

  回信的時間不固定,什麽時候想起來了就會寫,但晚上會比較多一點,那時薑麗麗她們在認真學習,他就在一旁用堪比打字機的速度奮筆疾書,幾分鍾就能寫好一封信,裝在信封裡寫好地址,再拿到郵局去郵寄。

  除非哪個公社連軋棉機都沒有,或者軋棉機數量嚴重不足,棉花采購站才會放開收購籽棉,等運到其他地方軋棉之後,再將棉籽送回來給生產隊當種子。

  綜合室裡,薑麗麗將一封封的信拆開,輕聲說道,“這些信都是雲湖地區的讀者寄來的,基本上都在表達對你寫的文章的喜愛,還有一些是單位領導,想邀請你過去講座。”

  寫了兩篇通訊稿,內容自然是生產隊棉花大豐收、大家一起搶摘棉花的“先進事跡”。

  如果她也從後世來,這時肯定會脫口而出“凡爾賽”。

  你可是《江南文藝》雜志的常客,從5月份複刊到現在,每個月都有文章發表,還是連載,和開專欄沒有兩樣,自然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這事兒吧,還不好偷懶不回。

  聽到這話,薑麗麗忍不住皺了皺鼻子,給了他一個好看的嗔怪眼神。

  因為信是真的多啊!

  楊菊和劉丹一起坐到最後一條板凳上,聽到陳凡的話,楊菊搖了搖頭,“還沒完呢,曬乾的棉花還要運到10隊,用軋棉機把籽棉軋成皮棉。盧家灣的棉花產量不多,公社就沒有給我們下太多的任務,所以只收皮棉,不收籽棉。”

  如果生產隊沒有軋棉機,可以由供銷社承擔軋棉任務,生產隊派人監督。

  黃鶯坐到他對面,說道,“明天應該就能好。”

  對於這種,才需要一封封的回信。

  現在嘛,也只能無奈地笑著搖搖頭,繼續拆信。

  由於他親自體驗了半天,寫出來的文章非常貼近生活,在雲湖日報上發表之後,受到廣大讀者的好評。

  然後又收了一堆信。

  可惜到現在為止,陳凡還沒收到過禮物。

  乾這個活得講究技巧,如果技巧不熟練,像薑麗麗她們幾個手腳靈活的小姑娘,還真不一定比得過70多的老太太。

  現在薑麗麗就是給他挑選需要回復的來信,不需要的就連同信封堆到一旁,需要回復的則放在陳凡手邊。

  但是有一些人會在信裡請教問題,比如怎麽寫作,甚至會夾帶一份自己寫的文章請他指點,又或者是有些人生苦惱,想要找陳凡求教解惑。

  盧家灣有公社配發的軋棉機,所以要按照正常的規定執行,只有在滿足生產隊自用的棉籽之外,才會不限量收購籽棉。

  可是盧家灣的棉花產量本來就不多,任務也不重,還有專用的軋棉機,所以棉花采購站對我們只收皮棉,不收籽棉。”

  楊菊她們在這裡住了半年多,早就知道陳凡對很多生產隊的情況不了解,每次都是薑麗麗給他解疑答惑,都已經習以為常,有時候也會主動加入解說。

  等薑麗麗說完,楊菊便搶著說道,“南湖公社以水稻種植為主,除了我們盧家灣,其他4個生產隊的情況都差不多,隔壁的青山公社才是棉花和菜籽油的主要任務承擔地。

  他們每年都會花大量的時間種棉花、收棉花,比我們種水稻還辛苦,交棉花的時候也和我們交公糧一樣那麽累。”

  旁邊的劉丹也不甘示弱,“還有油菜籽,油菜開花的時候,漫山遍野都是油菜花,好多好多,可漂亮了。”

  陳凡頓時眼睛一亮,“青山公社的油菜花很多嗎?”

  劉丹連連點頭,“很多很多。”

  這時黃鶯笑著說道,“流花河的西南岸就是青山公社,等油菜花開的時候,坐船就能看見。”

  陳凡呵呵笑道,“那我明年得去看看。”

  劉丹立刻說道,“我們一起去啊。”

  聽到這話,陳凡不禁抿嘴微笑,“好啊,有空的都去。”

  幾個女生都開心地笑了起來,油菜花開的時候,正好春耕已經結束,那時候肯定有時間。
    陳凡卻想的是,那時候要是你們沒在大學裡面,一個個都該打手板心。

  還看油菜花?
  想得美!
  ……

  日子一天天的過,收完棉花、去棉花采購站交完任務之後,隊裡又多了一筆賣棉花錢的收入。

  如果在以前,肯定各家各戶都在默默盤算,今年能分多少棉花、多少錢。

  可是今年卻都沒把這件事太放在心上,只有個別人在閑聊的時候會提一下,然後很快被新的話題取代。

  “你家的雞子還有幾隻啊?”

  “哪還有雞子哦,雞蛋就有,雞子早就快被抓完了,就留了5隻母雞孵蛋,一次最多孵12個,也不曉得能孵幾隻雞苗出來。”

  “哎喲,我的也差不多,鴨子和鵝都抓完了,就剩幾隻孵蛋的雞。我現在都不太想養鴨,鴨子太便宜,賣不起價來。”

  “鴨子雖然不值錢,可是也不吃飼料撒,往魚塘裡面一趕,就會自己找食吃。”

  “那你不如去當趕鴨佬,家裡全部都養雞算了。”

  “我倒是想哦,也要隊裡同意才行啊。”

  一陣哈哈大笑聲中,有人問道,“自打地委的10家店開張,這一天就要大幾百上千隻雞,我們隊的雞子都快要抓完,後面的又沒跟上,搞得青黃不接,怎麽辦哦?”

  當即有人說道,“這事就不用你擔心了,咱們隊的雞鴨鵝是快被抓完了,但是其他小隊還有啊,當時發種苗的時候,本來就是分批發放,這往回收肯定也是分批收。

  再說了,我們大隊的都賣完了,還有甘家村他們4個大隊啊,一邊收一邊養,慢慢來唄。”

  “都曉得慢慢來,就是不知道慢慢來會不會斷貨啊,聽說地委10家店加起來一天能進帳兩三萬,要是沒得貨賣,那得虧多少錢呐?想想都心疼哦!”

  ……

  大隊部,幹部辦公室裡面。

  陳凡將窗戶推開,將電風扇搬到窗戶邊往外吹,屋子裡的煙霧立刻被吸收過來吹了出去。

  話說這台電風扇還是他看薑麗麗她們雙搶時睡覺太熱,特意寫了一篇文章發給《江南文藝》換來幾張電風扇票買的。

  當時他急著要買電風扇,從張文良這裡“借了”一張票,後來才知道其實本來就是縣電機廠送給他的票。

  還票的時候張文良說了實話,可是江南文藝雜志社給他寄了4張票,他哪裡用得完這麽多?

  便自己留了兩張,再分給大隊兩張,反正還不還的都懶得去扯了,自己夠用就行。

  好不容易等煙霧排空,安全突然說道,“誒,我發現電風扇往外吹,好像還涼快了一些?”

  陳凡轉過身說道,“電風扇放在窗戶口往外吹,等於是把屋子裡的熱氣吸走吹出去,溫度降低……”

  說到一半,他沒好氣瞪了一眼,“說正事,盡扯些沒用的。”

  越是接近恢復高考的消息公布,他就越是囂張。

  像安全這種,絕對是百分之百會參加高考的人,複習資料掌握在自己手上,目前整個南湖公社基礎知識掌握最牢固的全部都是自己的學生。

  但凡想複習參加高考的人,哪個敢在自己面前炸刺?

  可惜安全不知道啊,他瞟著陳凡哼哼唧唧地說道,“伱最近有點飄啊!本來我已經給同學寫信,請他幫忙留意上海舊貨店裡面有沒有便宜的手風琴,剛好昨天他回了電報說有,看來你是不想要了。”

  陳凡沉吟兩秒,“如果太貴,還不如買新的呢。”

  安全瞟了他一眼,“意大利進口pigini手風琴,只要250塊,如果不是我沒錢,我都想自己留著。”

  陳凡當即乾咳一聲,抬起頭時,臉上已經掛滿了微笑,“安哥,我承認剛才說話的聲音有點大,其實我對你很尊敬的。”

  噗……

  噗呲……

  哈哈……

  屋子裡頓時笑成一團,肖烈文更是被一口煙嗆到,站起來咳嗽不停。

  陳凡對周圍的一切視而不見,笑著輕聲說道,“不過我覺得250這個數字不好,麻煩你給你同學回電報的時候,給店家加一塊錢。當然了,什麽郵票、電報費這些都算我的,不會讓你吃虧!”

  還價是不可能還價的,不想要250,只能加價了。

  安全捂著臉沒眼看,過了好一會兒,才搖頭感歎,“人呐,怎麽能這樣子呢?!”

  楊興秀在一旁笑得眼淚都出來了,她趴在桌子上,抬起頭想說話,可是一看到陳凡,就忍不住又呵呵直笑。

  這時葉樹寶才勉強憋住笑,敲敲桌子說道,“說正事啊。”

  隨即乾咳一聲,看了看漸漸平靜下來的眾人,“誰也沒想到,地委那些店的生意竟然會這麽好,不僅是地委,這都已經過去半個多月了,縣裡的3家店的銷售額也沒有明顯下滑,尤其是碼頭總店,營業額還在增長,雖然增長得不多,可那也是在漲啊!”

  那家店的營業額增長,還是跟消息的擴散有關。以前大多只是坐長途客輪的人在買,現在連短途小輪的乘客也來光顧,銷量自然會有所增加。

  他又環視一圈,輕聲說道,“我和小安做過測算,按照目前的情況,最多再過一個月,哪怕咱們把甘家村他們4個隊的活禽都包圓,也堵不住這個缺口,現在就是這麽個情況,大家都說說,該怎麽辦?”

  這事他們之前也商量過,可是沒有就是沒有,他們能有什麽辦法?所以只能把陳凡叫過來一起商量,現在自然一個個地都看向他。

  陳凡卻直愣愣地看著安全,正色說道,“很好解決啊,南湖公社的不夠,就去青山公社、陽山公社,還有旁邊的雙河縣,都可以去派人去收。

  賣給誰不是賣,咱們出同樣的價錢上門收購,難道他們一定要走十幾裡路去賣給收購站不成?!”

  葉樹寶愣了愣,“跟供銷社搶生意?”

  長久以來的固定思維,讓他們認定了下鄉收購那是供銷社才有的權力,所以一個個都沒往這方面去想。

  陳凡依然看著安全,“這算什麽搶生意?今年連禽票都取消了,可見雞鴨鵝根本不缺貨,所以供銷社應該沒有收購雞鴨鵝的硬性任務,只要不搶他們的任務份額,他們還巴不得咱們多收走一點,給他們省點事。”

  頓了一下,又說道,“再一個,兔子也到了可以出欄的時候,每天弄幾十隻兔子,給各家店分一分,買兔子的多了,買雞鴨鵝的就少,這樣也能堵點漏洞。

  兔子不夠就多加素菜,土豆、蓮藕都給加上,不行再隔天殺頭豬,用豬肉往上頂,反正辦法多得是,何必糾結雞鴨鵝。”

  不等葉樹寶說話,安全就舉起雙手投降,“你別看我了行不,等一下我就去給我同學拍電報,讓他務必把那台手風琴買到手。”

  陳凡頓時喜笑顏開,“安哥,麻煩你問問他,還有沒有其他樂器,像什麽小提琴、鋼琴、薩克斯、二胡、嗩呐這些都可以。”

  安全呆呆地看著他,“你玩得是不是有點花?”

  陳凡呵呵笑道,“沒辦法,多才多藝是有點費錢。”

  安全滿臉無語,我是這個意思嗎?

  葉樹寶拍拍腦袋,轉頭看向楊書記,“我這邊沒問題了。”

  有時候就是這樣,只要把思路打開,解決問題就非常簡單。只要去供銷社那邊問問,今年有沒有硬性活禽收購指標,或者指標是多少,超出部分的,他們就可以放手去收購。

  隊裡一些人不是剛買了自行車麽,一個個的天天不乾正事、到處亂串,還不如都騎著車收雞子去!
  車子旁邊掛兩個大點的籠子,甚至可以掛四個,雞子比較小,一個籠子最多可以擠15隻,4個就是60隻,十輛車就是600隻,看看,問題不就解決了一大部分麽!

  楊書記點點頭,然後乾咳一聲,等所有人都看向自己,他才說道,“這個,今天我去了趟公社,錢書記說,今年是辭舊迎新的第一年,這不馬上就要國慶節了,上上下下都在準備慶祝,我們各個生產隊,也要想辦法準備一點節目,你們有什麽好的想法沒有?”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