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重回1980年去享福》第333章 譚張爭霸
   第333章 譚張爭霸
  農歷九月廿四,星期一。

  穗豐飯店。

  今天是鄧世榮50周歲生日,他沒有過大壽的想法,要是真想過50大壽的話,就不是今年過,而是去年就過了。

  過大壽,一般都是指50歲、60歲、70歲……100歲這樣的逢十壽辰。

  在我國,有男過九女過十的說法,他要是過大壽的話,去年50虛歲過是最合適的。

  當然,也就是這個年代的50歲能稱為大壽,到了後世因為國人壽命變長了,一般過大壽就是指60歲、70歲、80歲……100歲這樣的逢十壽辰了。

  而60歲以上的壽辰,也可以稱之為過壽了。

  雖然沒有過大壽的想法,但怎麽說也是50周歲的生日,和家人以及親戚一起吃頓好的慶祝一下,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今天鄧世榮親自下廚,他之前的四川行,購買了不少質量上乘的乾辣椒和花椒,還有川菜之魂豆瓣醬,在跟陳氏後人達成交易後,人家也贈送了他一些用傳統技藝製作,並且發酵周期在三年以上的優質豆瓣醬。

  有這麽好的調味品,他自然要好好的發揮一下,搞幾道經典的川菜出來讓家人和親戚們嘗嘗味道。

  鄧允珍笑著應道:“這是我爸在做川菜呢!”

  當然了,所謂的能吃辣,只是相對而言,如果按微辣、中辣、超辣、變態辣來分級的話,博白人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處於只能吃微辣的階段,只有少數能吃中辣,至於能吃超辣的那是鳳毛麟角。

  梁雲飛也讚歎道:“以前我也聽人說過川菜好吃,但一直沒機會品嘗,現在總算是吃到了,果然是名不虛傳啊!”

  食客遺憾道:“這個倒也是,我就吃不了辣,連青椒的辣味都受不了,看來是沒那個口福吃川菜了!”

  朱老太太有心想試試,但看到回鍋肉上的辣椒與色澤,還是搖頭道:“算了,我就不試了,免得吃不了浪費了這麽好的菜。”

  一個個,臉上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鄧允珍搖頭笑道:“沒有,這是做來自己吃的,這川菜聞著是香,但川菜對於我們博白人來說,還是稍微辣了一點,很多人都吃不了那個辣味。”

  而在場的眾人顯然就不知道,聽鄧世榮提到四大菜系,朱俊傑便忍不住問道:“鄧叔,這四大菜系,除了川菜,還有哪三個菜系啊?”

  鄧世榮此時正在製作川菜中的經典回鍋肉,回鍋肉是一道非常接地氣的家常菜,也屬於川菜中的經典名菜,在川菜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一直被認為是川菜之首。

  成品如下圖:
  不得不說,用正宗的郫縣豆瓣醬炒出來的回鍋肉,那股味道真的是太香了。

  鄧世榮笑道:“這有什麽浪費的,現在不是幾年前,一個月都難吃上一回肉的時候了。”

  鄧世榮笑道:“我只是比較關注這方面的東西,再加上也沒少出遠門,知道的自然多了一點。”

  雖說現在已經有八大菜系的概念了,但這玩意不像後世一樣盡人皆知,不關注相關報紙的人,還真就不知道四大菜系以及八大菜系的說法。

  把飯菜吞下之後,朱老太太才讚歎道:“這川菜確實好吃啊!”

  後面“四大”、“五大”、“十大”等一大堆菜系逐漸流行起來。

  其他親戚見狀,不管能不能吃辣,都把筷子伸向回鍋肉,他們也要嘗嘗這被人誇了又誇的菜,到底有多好吃。

  待香味彌漫開來,別說是在廚房裡做其他菜的大師傅為之側目了,就連坐在飯店聊天的家人、親戚乃至其他食客,這一刻都不斷的抽動著鼻子,聞著這股極其特殊的香味。

  鄧世榮道:“其他幾樣可能稍微辣了一點,但這個回鍋肉應該不怎麽辣,親戚你可以試試看。”

  這次生日,鄧世榮雖然請了親戚過來一起吃飯,但也只是請在縣城的親戚,比如卜大石夫婦和他的小姨子,卜中石夫婦和他的嶽父嶽母,陳邦國、陳邦麗、陳邦鳳,還有朱俊傑和他的父母,張光宗、張國安等等。

  很快,鄧世榮把這些川菜製作好後,便讓服務員上菜,準備吃飯了。

  我國“菜系”的誕生和流行大致在50至70年代期間。

  70年代商業部組織編寫《中國菜譜》時,提到了“四大菜系”,“四大”分別是魯菜、川菜、淮揚菜、粵菜。

  其他食客聽到辣字,也都紛紛搖頭,他們這一輩的人,能吃辣的確實不多,直到下一輩吃辣的人才慢慢多起來,再到後世的年輕人幾乎都能吃辣。

  其他食客也紛紛附和道:“是啊,這味道聞著真香,鄧老板,你們穗豐飯店是準備增加川菜了嗎?”

  用郫縣豆瓣醬炒出來的回鍋肉真的是鮮香四溢、肥而不膩,是最好的下飯菜之一。

  朱老太太見狀,也就不再矯情,夾起碗裡的回鍋肉放進嘴裡,又跟著扒了口飯,和飯一起咀嚼,那辣味倒是能接受,而且這菜是越嚼越香,非常下飯,跟本地那些偏清淡的菜真的完全不一樣。

  直至1980年,《財貿戰線報》刊登了一篇名為《我國的八大菜系》的文章,該文將山東、四川、江蘇、浙江、廣東、湖南、福建、安徽算成八大菜系,這就是“八大菜系”的最早出處了。

  鄧允珍直接夾了一塊回鍋肉放到未來婆婆的碗裡,說道:“伯母,試試吧,吃不了就吐了,沒事的。”

  能吃變態辣的,估計還沒出生。

  其他人聞言也都好奇的看向鄧世榮。

  至於各種白切以及本地的經典菜,則由其他大師傅製作。

  朱老太太一臉遺憾的說道:“你們把這川菜說得這麽好吃,可惜我吃不了辣,真是沒口福啊!”

  鄧世榮簡單給他們科普了一下,順便把八大菜系也科普了一番,末了才說道:“我們廣西其實也挺多特色美食的,可惜不成體系,不同地區的飲食習慣都有所差異,如桂東南偏向於粵菜,桂北偏向湘菜,桂西北則偏向雲南貴州的菜。”

  等開吃的時候,鄧世榮製作的那幾道非常地道的川菜是大受歡迎,他知道大家吃不得太辣,所以水煮魚這種應該比較重辣椒的菜都盡量少放辣椒。

  張光宗把鄧世榮製作的幾道川菜都嘗了一遍,才感慨道:“老板,你這幾道川菜做得真是太棒了,跟我當年吃過的川菜味道差不多,也有可能更好,真是厲害啊!”

  有老熟客忍不住了,問道:“鄧老板,廚房裡面是在做什麽菜啊,怎麽這麽香?”

  那麽多親戚朋友,再加上自家人,一張桌子自然是坐不下的,直接分成了兩桌來坐。

  鄧世榮道:“這川菜確實是有特色,我國那麽多省和自治區,卻只有四個省的菜被《中國菜譜》列為四大菜系,而這川菜便是其中之一,可見川菜確實是了不起。”

  老熟客好奇道:“這就是川菜的味道嗎?聞著真的是好香啊!”

  梁雲飛佩服道:“親戚,你在吃這方面,還真是見多識廣啊!”

  廚房裡,鄧世榮在製作完回鍋肉後,接著又做了魚香肉絲、麻婆豆腐以及水煮魚等經典名菜。

  而嘗了之後,就沒有不喜歡的。

  川菜,不愧是全國最受歡迎的菜系。

  除了川菜,桌上其他菜也都是大師傅精心製作的,都是本地非常經典的美食。

  這一頓飯,吃得眾人都非常滿足。

  鄧世榮50周歲的生日,就在家人與親戚朋友的祝福中度過。

  ……

  鄧世榮在過完50周歲的生日後,很快時間就來到了農歷十月,距離大女兒出嫁的日子已經開始倒計時了。

  如今那耶鄧氏小區的第二層,早已經裝修完畢,衛生也都打掃乾淨了。

  這裝的是歐美風,在這個年代來說那是非常的時尚漂亮,床自然不是架子床,而是這個年代大名鼎鼎的席夢思,還有沙發也是非常高檔的皮藝沙發,其他各種家具都是這個年代的高檔貨。

  房子一共有九間房,其中有三間是帶衛生間的主臥室,另外還有三個公共衛生間,一個面積超過三十平方的廚房,以及一個五六十平方的吃飯廳。

  至於客廳,那真的是超級大。

  整體裝修非常上檔次,就連真正見過後世繁華的鄧世榮都覺得還可以,可想而知對於這個年代的人來說,到底有多豪華了。

  自從這房子裝修好,鄧允珍已經來看了不知道多少十遍了,但每次看到這房子,仍然有種驚豔的感覺,實在是太漂亮了!

  鄧世榮坐在客廳的沙發上,問道:“阿珍,你看看這房子還缺什麽?”

  鄧允珍連連搖頭道:“爸,已經不缺什麽了,家具家電你都給備全了。”

  鄧世榮笑道:“既然不缺什麽了,那你就選個主臥室吧,伱還有不到三個月就要出嫁了,也是時候給你布置婚房了。”

  鄧允珍愕然道:“這不是都裝修好了嗎?還要怎麽布置啊?”

  鄧世榮道:“裝修跟布置不衝突,你要結婚了,肯定要貼上囍字,還要貼窗花,張燈結彩,總之一定要布置得喜慶一些,這樣才有結婚的那個氛圍。”

  鄧允珍道:“爸,這貼窗花和張燈結彩就沒必要了吧,頂多貼個囍字,再把被子床單枕頭之類的換成紅色,也就差不多了。”

  鄧世榮道:“這有什麽麻煩的,提前準備慢慢布置就是了,人生就這麽一次婚禮,你大哥大嫂結婚的時候,家裡的條件還不怎麽好,所以沒怎麽布置,只是在吃上面下功夫。

  現在你結婚,算是趕上家裡條件好的時候了,自然要好好的布置一番。”

  聞言,鄧允珍心中感動不已,說句不誇張的,這個世界上真的沒幾個父親能為女兒做到這個地步,在博白更是獨一無二,跟其他姑娘相比,她真的太幸福了!
    鄧允珍回到原來的話題,說道:“爸,主臥室你先選吧,你選完我再選。”

  鄧世榮笑道:“這是給你的房子,你自己先挑一個最滿意的主臥室,不用考慮我,我隨便住哪個臥室都行,而且回頭其他樓層裝修好了,我住的地方多著呢!”

  鄧允珍也知道這是實情,也就不跟父親客套了,便挑了一個自己喜歡的主臥室,隨即問道:“爸,這房子要不要先進火啊?”

  鄧世榮道:“沒必要先進火,反正都是在飯店吃,這裡也不用開火,如果先進火的話,按照習俗是要留著這裡過年的,你這剛嫁人,第一年最好還是跟人家回老家那邊過年,免得別人說閑話。”

  新家建好之後是隨時可以入住的,這個在博白是沒有什麽講究的,但想要生火做飯的話,那就不能亂來了,得找大師擇個吉日舉行儀式,這個儀式就是博白人所說的進火。

  鄧允珍點頭道:“嗯,那就等明年再進火吧!”

  ……

  下午。

  吃過晚飯後,鄧世榮照例捧著水煙筒到飯店門口燒煙。

  剛燒了兩筒煙,便聽到熟悉的音樂聲從前方傳了過來:
  “如果命裡早注定分手
  無需為我假意挽留
  如果情是永恆不朽
  怎會分手……”

  鄧世榮瞬間就判斷出這是譚校長的歌,他前世雖然過了追星的年紀,但音樂這東西,是真的不分年齡,受到了全民熱愛,不喜歡聽音樂的,真的只是極少數。

  鄧世榮沒有唱歌的天賦,但他聽的音樂真的不比誰少,也曾經關注過一些喜歡的歌星,在前世音樂節目大火的時候,他也是一期不落的看過那些音樂節目的。

  這首《愛在深秋》是譚校長的經典歌曲之一,鄧世榮自然能輕易分辨出來,他循聲望去,只見一個穿著喇叭褲戴著大墨鏡的潮流青年提著一個錄音機,一邊播放著譚校長的歌曲,一邊跟著哼唱。

  無獨有偶,就在這個時候,從對面的小巷中,也有一個類似的潮流青年提著一個錄音機走出來,錄音機同樣在播放著一首讓鄧世榮極為熟悉的歌曲:

  “我勸你早點歸去
  你說你不想歸去

  隻叫我抱著你

  悠悠海風輕輕吹

  冷卻了野火堆……”

  這是“哥哥”的成名曲《風繼續吹》,作為音樂愛好者,鄧世榮自然是第一時間就聽出來了。

  兩潮流青年就這樣不輕易的碰面,然後兩人不約而同的停下腳步,看向對方。

  如果此時加上特效的話,那兩人對視的目光就要冒出一串串的閃電跟火花了,接著從小巷走出來的那個潮流青年把錄音機的聲量瞬間調到了最大,似乎要從音量上壓過對方似的。

  另一個潮流青年也不甘示弱,同樣把錄音機音量調到了最大。

  同時,兩人還互相嘲諷起來:

  “你這放的什麽垃圾歌曲,真是汙人耳朵,還好意思放這麽大聲?”

  “你放的才是垃圾歌曲,說歌曲都是抬舉你了,那聲音就跟蒼蠅叫似的讓人惡心。”

  “誰的聲音惡心誰知道,什麽垃圾啊,也敢跟我家校長爭,給你臉了?”

  “呵呵,急了是吧?什麽狗屁校長,在我家哥哥面前,就是個屁!”

  “……”

  看到這一幕,其他人都是一頭霧水。

  都知道兩人在吵架,可關鍵是吵架的內容讓他們有些聽不懂,好像是為了誰的歌曲好聽而吵架?
  這兩人是吃飽了撐的吧?

  在發什麽癲啊?
  在場的,恐怕只有鄧世榮,才知道是怎麽回事。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從今年開始一直到1989年,香港樂壇迎來了堪稱空前絕後的譚張爭霸。

  兩大樂壇巨星展開的這場全方位的競爭角逐,最終的結果卻是兩敗俱傷,一個宣布不再領取競爭性的音樂獎項,一個宣布退出歌壇,這場競爭是真的沒有贏家。

  前世這兩大巨星展開全面競爭的時候,鄧世榮還在農村混著呢,那時候信息封閉,他根本就不知道這個事,直到後來網絡信息發達了,他才詳細了解了這場競爭的前因後果。

  在了解清楚後,鄧世榮心中也有些唏噓,本意來說兩人未必願意這樣競爭,但很多事情根本就輪不到偶像做主,那些失去理智的粉絲自己就行動起來了。

  哥哥的車被人刮花,信箱裡塞滿了冥紙和謾說的信件,讓哥哥不堪重負。

  而譚校長同樣不好過,從1987年5月18日的頒獎典禮之後,譚校長幾乎每次得獎都要被人嘲笑為“買獎”。

  而以金老的《明報》為首的報紙也是看熱鬧不嫌事大,或者說事大才符合報紙的利益,畢竟事大才有銷量嘛!這些報紙直接披露所謂的“內幕”,用大量的“據說”和“傳聞”寫出一篇又一篇“譚校長買獎內幕”。

  譚校長和哥哥原本關系也還可以,但在這些失去理智的歌迷裹挾之下,是不得不進行競爭,兩人競爭最白熱化的時候,雙方的歌迷甚至發生了肢體衝突。

  現在雖然剛處於譚張爭霸的初始階段,但眼前這兩位歌迷見面互相吵架,那是很正常的操作。

  前世,不堪其擾的譚校長在1987年宣布不再領取競爭性獎項。

  而譚校長宣布不拿獎之後,哥哥一旦得獎就被嘲“這是我們家校長不要才輪到你的。”

  於是哥哥在1989年正式宣布退出樂壇,這場鬧得沸沸揚揚的“譚張爭霸”才算是正式結束。

  想起譚張爭霸,鄧世榮不免又想起了統治力爆表的四大天王。

  在整個九十年代的香港樂壇,四大天王的聲勢確實是無人能比,他們代表著追星族現象的巔峰,直接壟斷了香港九十年代最受歡迎的男歌手獎,四人一共舉辦超過1600場個人演唱會,唱片的正版銷量更是突破了一億張,屬實牛逼。

  想到這些,鄧世榮就想到了一門跟這些樂壇巨星有關的生意,那就是開一家音像店,專門銷售音樂磁帶以及錄像帶,估計都能賺得盆滿缽滿。

  就在鄧世榮想著生意的時候,那兩個潮流青年倒是沒有打起來,只是互噴了幾分鍾後,便各自提著錄音機走了,留下一臉懵逼的觀眾,完全不明白他們在吵什麽。

  什麽校長,什麽哥哥,聽都聽不懂。

  吃個瓜都吃得不明不白的,鬱悶!

  ……

  時光匆匆,很快就進入了農歷十一月,而朱俊傑的職位也落實下來了,正式成為縣公安局的一把手。

  能夠在結婚前升官,對於朱俊傑來說也是一件非常值得高興的事情。

  原本根據個人條件,朱俊傑是完全配得上鄧允珍的,正常來說他應該不會感到焦慮,但他老婆的娘家實在是太牛了,給出的嫁妝豐厚到讓他難以想象的地步,讓他無形中就承受了不小的壓力。

  如今成為縣公安局的一把手,總算可以松口氣了。

  升官這種事情,自然是要低調,朱俊傑沒有宣傳的意思,只是讓母親多買點菜,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飯,請老婆鄧允珍一起過來吃,就算是慶祝了。

  知道兒子升官了,朱老頭子與朱老太太都非常高興。

  縣公安局的局長,這對於他們老朱家來說,也屬於是光宗耀祖了。

  鄧允珍同樣很高興,這個畢竟是她老公,要相處一輩子的,老公有本事,她做為妻子的也會臉上有光。

  吃完飯,等鄧允珍回去了,朱老太太便說道:“阿傑,還有一個多月,你跟阿珍就要結婚了,咱們這邊也是時候把身價錢給你的嶽父送去了,你覺得這身價錢給多少合適?”

  一般來說,根據博白這邊的婚嫁習俗,雙方在去登記之前,就得把身價錢給人家女方送去了。

  如果是那種不登記,直接擺酒結婚的,那就要在擺酒之前把身價錢給人家女方送去。

  像朱俊傑與鄧允珍登記這麽長時間,還沒給身價錢的,已經是很少見了。

  朱俊傑道:“人家不差這個錢,咱家給個吉祥數字就行了。”

  朱老太太道:“人家是不差這點錢,但咱們也不能太隨便了,還是要盡最大的能力,給個說得過去的數字才行。”

  朱俊傑道:“媽,這個你看著辦就行,我沒什麽意見。”

  朱老太太沉吟道:“那就給個1399吧,祝願你們這一生長長久久。”

  朱俊傑點頭道:“可以,這數字挺好的。”

  朱老太太看向朱老頭子,問道:“老頭子,你覺得呢?”

  朱老頭子點頭道:“你定就行,我沒意見。”

  朱老太太拍板道:“那就這麽定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