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這個封神不正常》131.第131章 您在等什麽
  第131章 您在等什麽

  朝歌城內,最近興起了一股蹴鞠熱潮,無數貴族與大臣子女競相追捧,為此,內侍卿士尤渾還召集城中貴族組建了十二支大商蹴鞠隊,加強訓練,務必要在大王凱旋之日,為其獻上最精彩的蹴鞠比賽。

  往年的出征與凱旋之祭,都是人牲獻祭,此次尤渾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第一次嘗試用一種娛樂、競技的形式,嘗試替代古老的祭祀活動,當然,區區一個內侍卿士還不足以推動這麽大的事情,真正做到拍板決定的,還是帝辛。

  於是,腹有大志的尤卿士,在沉寂一年時間後,瞬間超越了好搭檔費仲,成為了無數大臣攻訐的最佳對象,各種愚弄君王,阿諛諂媚的名聲,統統加在了尤渾的身上。

  “尤卿,明日即將出征,你去問問杜大夫,戎祭可曾準備妥當?”

  帝辛此時手持一杆镔鐵大戟,不停的的搖著頭,比起那把驚鯢還是差了許多,自己當時怎麽腦袋一熱,把神兵利器給轉送了別人呢?不過當時確實有些心灰意冷,覺得此生和疆場再無緣分,說起來還是欠考慮了,導致如今出征在即,還要重新找一把趁手的兵器。

  “大王,已經問過了,明天祭祀,隻祭百數,但是個個都是貴族之後,從濱州侯子到東夷、西戎的各大貴族,祭數減少,規格較往常,更為盛大。”

  聽聞此話,帝辛皺著眉頭,總覺得差了一些意思,尤渾哪哪都好,就是喜歡在祭祀和殉葬之事上變著花樣的做減丁,往年不都是如此嗎?憑什麽先帝可以祭千,到他禦駕親征的時候就要減丁?
  “不夠,寡人要的是一場大捷,若是沒有足夠規格的祭祀,如何獲取一場大捷?”

  “這樣吧,爾等把蘇護加上去,一個侯爵,應當能抵過千人之祭矣!”

  尤渾大驚,一時不明白自家大王是開玩笑還是認真的,自從學會了所謂的開窗破頂的反勸諫套路,這位大王可謂是徹底放飛自我,有事沒事就喜歡說一些駭人聽聞的話。

  “大王,不可啊,從未聽聞有拿過伯爵以上的貴族祭天之說法,昔日文丁囚殺季歷也不過是殺其人,未敢祭天啊。”

  “尤卿,這就和你發明的蹴鞠是一個道理,以前沒有,現在不就有了嗎?”

  尤渾鎮定心思繼續勸道:“可是大王,您當知道,這一些天潢貴胄,哪個不是千年以前傳承至今的氏族領袖?有蘇氏不止蘇護一人,千年的聯姻和開枝散葉,他們早就是和各大諸侯之間血脈相連,您哪裡是祭祀蘇護,您這是一口氣直接將恥辱貼在天下各大侯伯的臉上。”

  “遠的不說,近的就有,蘇護之妻澹台氏,其女更是與西周有婚約,其子蘇全忠之妻遼東氏,牽一發而動全身,請大王三思啊!”

  帝辛沉著臉,面色陰沉的看著尤渾,顯然是沒想到,一向對自己千依百順的尤渾居然也要學那些所謂忠良勸諫之人和他唱反調。

  “此事已決,尤渾,你要抗命不成?”

  尤渾心急如焚,低下頭口稱不敢,緩緩的退下,只是剛剛退出王廷,立刻往尤府狂奔,拉著自家老丈人就進了書房,訴說起蘇護之事。

  只是,一人關心的是天下諸侯是否會怨聲載道的問題,而另外一人關心的是,害怕自己的家族成為眾矢之的。

  於是,一人啟程繼續置辦祭祀之事,而另外一人,則連夜敲響了各位上大夫與丞相的府宅大門。

  一場風波又在醞釀。

  次日清晨,陰鬱了數日的朝歌城在一片金黃色的日光下,顯得生機勃勃,路上行人變得更多,食肆裡也多了不少手握閑錢,入店享用“孟地“美食的百姓。

  新王登位後,減免賦稅,減少徭役,還是起到了與民休養生息的作用,眾人紛紛稱讚帝辛,憧憬著新王氣象,殷商將在新王手中再次煥發榮光。

  至於比乾,百姓自然擁護,只是相較於大王而言,不過捎帶一提罷了,功過之間全看帝王如何抉擇。

  從清晨至正午,大軍雲集完畢,帝辛騎上自己的高頭大馬,一身戎裝,英姿颯爽的帶著黃飛虎以及一乾大商的將士,穿過朝歌城,準備前往東城門檢閱五軍,隨後出征。

  只見前方大道,以比乾為首,其下微子啟、仲衍、梅伯等人攔在路中間,面對滾滾而來的鐵蹄怡然不懼,目視帝王。

  “臣比乾,攜百官懇請大王收回王命。”

  “收回什麽王命?丞相欲要寡人戰死東夷不成?”

  眼見比乾又要頂撞大王,商容一把拉住比乾微微搖頭,然後上前說道:“大王英明神武,東夷不過小國爾,焉能與大王的精銳王師相提並論?”

  “百官所求之事,乃為蘇護之事,大王可千刀萬剮蘇護,但絕對不可以其身作為祭祀人牲,望大王憐惜天下諸侯,勿要行此羞辱之事!”

  其實蘇護現在對於大商,對於天下諸侯,已經不再是值得關注的人,所有人都知道,蘇護必死無疑。

  但是,如何死是大家關注的問題,伱可以用各種方式殺死他,唯獨不能拿他去祭祀。不然,身為天潢貴胄,與奴隸何異?

  就像是後世開公司,高管和老板發生爭執,不服老板的安排,你可以開除他,甚至去法院告他,但是老板沒有權限讓高管跪在公司門口認錯,扣工資就已經很挑戰規章制度了,直接無視以往的功績,將其打在恥辱柱上,和收回以前公司發放的個人所得又有什麽區別?其他的員工心裡又會如何評價?當然,公司若是根本不在乎員工民心如何的話,此事倒確實不重要。

  兔死狐悲,平時諸侯之間既是競爭者,又是隊友,今日之蘇護,亦是未來之自己,諸侯可死,而不可輕辱。

  尤蒼好奇的看著身邊閉目養神的風廉,從先前被眾人裹挾來堵路開始,這位內王廷的主官就一直保持這樣的姿態,既不勸諫大王,也不離去,著實讓人摸不清頭腦。

  “風廉大夫為何默不作聲?”

  “諸位大臣已經說得夠詳細了,我出不出聲又有什麽意義?等吧,這一場鬧劇很快就會風波消弭。”

  尤蒼不解:“等?您在等什麽?”

  “不急,我在等傳檄四方的馬蹄聲響!”

  北門之外,數十騎甲奔騰而來,還未入得北門,就只聽其人齊聲高喝。

  “北海大捷!北海大捷!”

  “聞太師遠征北海三年,即將凱旋!”

  “聞太師遠征北海三年,即將凱旋!”

  聞其言,北門守城官立刻搬開拒馬和路障,城門洞開,疏散入城民眾,目送騎士們絕塵而去。

  而城內東市的大街上,帝辛已經怒不可遏,憤怒的指著梅伯厲聲喝道:“爾以為,寡人不敢殺汝?”
    梅伯何人?當朝出了名的直臣,無數次帝辛發怒之時,所有人都不敢開口說話,只有梅伯敢,仿佛視死如歸一樣,無數次的撩撥帝辛的殺心,在生死之間起起伏伏。

  後世,梅伯也正是因為勸諫帝辛,仗義執言後,被帝辛處以炮烙之刑,待到七分熟之後剁成肉醬,方才泄恨。

  此刻的梅伯昂仰著頭,目光中帶著一絲鄙夷,那輕蔑的眼神讓帝辛火冒三丈,噌的一下就拔出了腰間的寶劍,往前走去。

  黃飛虎嚇得亡魂大冒,本來祭祀蘇護就是大王臨時興起,他也沒有所謂的反對或者支持的說法,可出征之前弑殺大臣,這就太過了一些,於是急忙拉住帝辛,嘴裡還不停的喊著:“惡來,快過來,我拉不住大王。”

  梅伯不僅不怕,反而質問著大王,質問著群臣:“文諫死,如果人人都不敢直言,還要我們這些大臣幹什麽?”

  論,如何用一句話得罪所有人,恐怕也不過如此了。

  而就在東市大道雞飛狗跳之時,氣喘籲籲的騎甲終於趕到。

  “啟稟大王,北海大捷,聞太師遠征北海三年,即將凱旋。”

  “……”

  猶如時間暫停一般,所有人靜默無聲,張大著嘴震驚不已。

  有的人在震驚太師效率之高,傳聞北海中異獸妖魔橫行,征討極其不易,可太師不愧是國之廷柱,輕輕松松三年搞定。遙想當年東夷叛亂和北海幾乎是同時發生。

  現在呢?帝辛還在鬧著要三征東夷,而太師已經班師回朝了,沒有人敢吐槽北海太菜。因為,這裡是東市集市,任何一位大臣只要往兩側看去,都能看到不少行商正在兜售北海異獸的煙熏肉。

  同樣,也有人震驚,驚呼於太師太快,諸多部署隨著太師的班師回朝,已經變得毫無意義,只要有太師在,這個大商就亂不了。

  “快!快!別管什麽蘇護不蘇護了,爾等速速與我去東城門,傳令五軍,急行軍,馳援東魯!!”

  帝辛有點心慌,一把推開黃飛虎,踹開惡來,眼前的梅伯他已經無瑕顧及,心中慌亂不已,情急之下怒斥著群臣讓路。

  “爾等讓開啊!!我不殺蘇護了,快快給我讓路。”

  比乾面色狂喜,扶著胡須就仰天長笑,心中是暢快不已,商容也是松了一口氣,感歎自己還能多混幾年俸餉,看看大王這幅模樣,大臣們極力克制著表情管理。

  好家夥,素來重視威嚴的帝辛連寡人都不稱了,一把抱起梅伯,在其手足無措之間,就給他“請到”了一旁。

  “黃飛虎、惡來,眾將聽令,給我清出一條道路,速速助我前往東門外軍營。”

  惡來思索著,猶豫了片刻後,立刻從背後取出雙戟,殺氣騰騰的朝百官走去。

  風廉大怒,哪裡還有剛剛那般優哉遊哉的興致,立刻閃身而出,指著惡來怒罵道:“豎子!!你要作甚?”

  “大王讓我清出一條路。”

  “那你拔戟作甚?”

  “他們不讓,我準備一路殺出去。”

  “……”

  孩子腦筋比較直,饒是帝辛都是倒吸一口涼氣,嚇得急忙讓惡來回來。

  “用‘請’,沒讓你殺,你這個夯貨,險些傷了我大商的肱股之臣。你們把百官們抱走,懂否?”

  眾人恍然大悟,紛紛上前,道了一聲得罪後,上手抱著大臣就往路邊走去,遠在百米之外圍觀的民眾猶如看著一場鬧劇,繃不住的哈哈大笑起來。

  帝辛也是心頭燥熱,覺得自己當時就不該提蘇護之事,不提的話,至少當下也不至於被堵在集市寸步難進,說不定此時的他,已經興高采烈的帶著大軍去了東魯,哪裡還能聽到如此“噩耗”。

  “大王三思,今日大王就算離去,比乾也會對太師如實告知,就算大王出征,太師也會讓您回來的,何必如此呢?”

  帝辛翻了個白眼,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他才不在乎那些,等他到了東魯,萬事都已經成了定局,難不成太師還能臨時換“將”不成?
  其實,也不怪帝辛如此懼怕聞仲,三朝元老者在場的也有不少,可唯獨聞太師不一樣,從出生之日起,他就被當做繼承人,送到了聞太師的府上跟隨學習行軍之道,大商的王,就沒有一個不會打仗的,所以文丁和帝乙對於帝辛也是極力培養。

  聞太師雖然很少有教導弟子的時間,但是只要出征必帶帝辛在身旁言傳身教。

  為師長,同時又如“父子”,身為帝王,他完全可以不懼怕,只是對待聞太師尊重有加,將其作為心中依靠,所以,才會有害怕一說。

  越尊敬一個人,就越是希望能向他看齊,帝辛心頭火熱,看著暢通無阻的東市大道,心中豪情萬丈,太師三年可平北海,那寡人,起碼也要兩年內剿滅東夷。

  眾人策馬奔騰至東城門時,突然,一位身著大商甲胄,還希望往發冠之上插著五色尾羽的年輕將軍攔在城門口,大聲說道。

  “奉太師之命,請大王於王廷靜候,待大軍凱旋,獻俘後親自嘉獎有功之臣,還望大王切勿使將士們寒心!”

  “大王,太師有一卷書信送達,名曰凱旋之禮,請大王著人速速籌備。”

  “………”

   北海篇完結,但是不算徹底,北海眼的封印之事還沒有一個章程,小小伏筆埋下,暫時不填。

    後續會開始對封神榜原著開啟大篇幅的魔改之路,敬請期待。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