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重回1981小山村》第99章 98: 烏靈參
  第99章 98: 烏靈參

  李秋月回頭看了幾人一眼,“李紅英帶著的那姑娘,好像是徐長青家的妹子?”

  趙慧芳點頭,“就是徐長青家的老么。徐家人一個比一個能乾,老大是大隊書記,聽說老二徐長青現在也是鎮上的二把手了。”

  李秋月笑道:“徐書記這個一把手,比他家老二的二把手小多了。”

  “是啊!”趙慧芳點頭,“好的是他們家的人都不擺架子。”

  楊春燕聽後總算明白,李紅英是大隊徐書記的么兒媳婦。

  李秋月撇嘴,“你們看到沒有,熊老么的老婆也當了李紅英的跟屁蟲。熊家那幾個狗東西,到處說我們貪了他家的牛黃。”

  “管他呢!理都不要理那家人。”

  楊春燕幾人繼續朝林子上面走,桫欏、蕨類也多了起來,旁邊還有幾朵晶瑩剔透的水晶蘭盛開在草叢中。

  林子裡到處都是蘭花草,這些草在以後都是牢底坐穿草,挖上幾株吃官司不說還要罰款,現在連看一眼的人都沒有。

  幾人上面路上又撿了些雜菌,還看到不少“頭上戴帽”“腰間系裙”“腳上穿鞋”的毒菌。

  剛打算上坡,忽然左邊的枯葉雜草中有不少的灰黑色小棍子,“難道是雞樅蛋?”她走近一看,驚叫出聲,“我的媽,怎長了這麽多?”

  雞樅蛋中藥名叫烏靈參,據說烏靈參在打雷的時候,會隨著雷聲轉動,因此也叫雷震子。

  烏靈參可以生吃,口感脆甜脆甜的。其實它是生長在地下一兩米,甚至更深的廢棄的白蟻窩裡。一種叫黑柄炭角菌菌絲體形成的菌核。

  白蟻走後,雞樅溶解以後,它就成了烏靈參的營養,所以它吃起來脆脆的甜甜的。

  據《四川中藥志》所載:“烏靈參具有補氣、固腎、健脾除濕、鎮靜安神功效。”用藥禁忌:《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孕婦忌用。”

  廣東民間用以治跌打損傷,並有諺雲:“不怕跌得凶,只怕吊金鍾。”

  趙慧芳撿了幾朵雜菌,回頭見她還在那,喊道:“春燕,快走啊!”

  楊春燕回頭衝幾人招手,“下來,這裡有不少雞樅蛋!”

  “雞樅蛋?”趙慧芳轉身走了下來,看著楊春燕刨開枯葉露出來的灰黑菌杆,“這東西以前也有見過,從來沒撿過。”

  楊春燕這才想起,這年頭還沒人挖它,“這種叫黑柄炭角菌,我們要的不是長在上面的菌杆,是要它長在白蟻窩裡面像燒糊了的洋芋一樣的菌塊。下面的菌塊也是中藥,挖起來送寧安看看。”

  “中藥啊!”趙慧芳來了興趣,放下背篼,衝站在坡上的兩人招手,“下來,這裡有好東西。”

  張秀香和李秋月也下來了,“找到啥好東西了?”

  “雞樅蛋!”楊春燕看著兩人,“你們挖那邊的,可能要挖一米到兩米深,挖到白蟻窩才能找到。”

  李秋月拔了一根看了看,“春燕,這東西值錢不?”

  楊春燕搖頭,“不曉得,我也是第一次看到。”

  2000年後烏靈參的價錢一度被炒到過上千元一斤,她走前稍微便宜了點,一斤也要幾百塊。現在能賣多少一斤,她真不清楚。
    張秀香聽說要挖一兩米深,說道:“春燕,你和大嫂在這挖,我們去別的地方找找看,還有啥好東西?”

  “也好,四個人在這也挪不開。”楊春燕對趙慧芳說,“大嫂,我們下去一點,從下面挖進去,能省不少時間。”

  “好,”

  楊春燕和趙慧芳並排站著,掄起鋤頭挖了起來。兩人“吭哧、吭哧”挖了有半個鍾頭,一鋤挖下有種挖空的感覺。

  楊春燕看到土裡有霉灰狀的東西,“大嫂,應該挖到白蟻窩了。”

  趙慧芳停下來,低頭看向洞口,“洞口吊著的那坨泥巴上面好像有東西?”

  “我刨出來看看。”楊春燕說著放下鋤頭,把那塊泥巴刨了出來,一眼就看到上面黑乎乎的東西,高興的看著她,“真的挖到了!”

  趙慧芳也激動的說:“掰下來看看有幾個?”

  楊春燕掰下一塊雞蛋大小的雞樅蛋,“一個、兩個、三個……一共六個。”

  她擦掉雞樅蛋上面的泥巴,這幾塊雞樅蛋皮紋細,捏著也很結實,如果入水能下沉、且內部色白,行內稱之為“細花貨”代表品質最好,價錢也最高。

  皮紋較粗、體較輕、入水半沉,俗稱“二花貨”,這種品質就差多了;皮紋粗糙、又輕入水漂浮的、切開後肉色棕黃的俗稱“大花貨”,這種雞樅蛋品質最差,也最不值錢。

  “把洞口掏開,裡面應該還有。”趙慧芳說著舉著鋤頭輕輕將洞口的土掏開,趴在洞口向裡望去,“喲喂!伱看裡面還有好多!”

  楊春燕趴在洞口看了看,咧嘴露出滿口白牙,“不錯,明天送寧安看看能賣多少錢一斤?”

  兩人趴在洞口,將裡面的雞樅蛋掏了出來,數了一下一共有二十多個,大概有兩三斤重。

  楊春燕想著能賣到二三十塊一斤她就滿意了,找一窩也比撿菌子強。

  兩人把土填回去,趙慧芳看了看四周,“秀香和秋月還沒回來,她倆肯定去上面找香菇去了。”

  楊春燕看了看天,陰沉沉的好像還要下雨,“那我們上去找她們。”

  “好!”趙慧芳背起背篼,兩人繼續往前走,前面是一片松樹林。

  楊春燕在幾塊大石上撿了些石木耳。

  石耳:別名石木耳,是一種長在石頭上的木耳狀菌類。體扁平,呈不規則圓形,上面褐色,背面被黑色絨毛。具有養陰潤肺、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

  楊春燕彎著腰,不停用木棒扒拉著地上的松針枯葉,枯黃的松針下露出一頂小紅帽,“紅菇?”

  她走上去,拔起來看了看,肉質很厚,菌杆粉紅真正的紅菇,再看看附近,枯黃的松針下,到處都是亮眼的紅色。

  紅菇:味甘性溫,有補虛養血、滋陰、清涼解毒、抗腫瘤的功效。據《本草綱目》所載:“紅菇[3]味清、性溫、開胃、止瀉、解毒、滋補、常服之益壽也。“

  正宗的紅菇,菌蓋正面深紅,中心暗紅,並有橫皺紋,菌蓋腹面菌褶細密均勻,菌杆粉紅色,菇朵呈圓弧型,菇腳矮圓不空心。且菇腳以及菇褶也全是紅的。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