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漢風再起之帝國時代》第5章 陣戰(三)
  第5章 陣戰(三)

  “轟!轟!轟!”

  齊軍陣中的三門火炮再次響起,騎兵統領阿裡·阿爾·賈布裡下意識地將身子壓低,緊緊地貼在馬背上,心裡不斷向真神祈禱,炮彈千萬不要落在自己的頭上。

  或許,真神感受到了他的無限虔誠,對他施以神邸的庇護,射來的炮彈有一發落在隊伍的左側空地上,另外兩發炮彈則落入到隊伍後半截,傳來人喊馬嘶的聲音。

  加速,加速,衝上去!
  阿裡·阿爾·賈布裡雙腳使勁地磕著馬腹,催促馬匹以更高的速度向前衝去。

  一百余騎齊國龍騎兵從方陣的兩側缺口處,魚貫奔出,朝已經亂成一團的阿曼騎兵撲去。

  如果您發現內容有誤,請您用瀏覽器來訪問!

  而這次面對三百余阿曼騎兵的衝陣,齊國的炮兵就是將距離放近至一百五十米附近,然後均采取了裝填雙份霰彈的攻擊模式,在陣地前形成了一道直徑寬達五十多米的彈幕,頓時讓衝來的阿曼騎兵人仰馬翻,倒伏一片。

  齊國龍騎兵組建的時間相較於歐洲幾個主要軍事強國而言,是比較晚的。在漢興七年(1677年),齊國大敗莫臥兒帝國後,有鑒於線列步兵的機動性不足,無法做到戰場上的快速部署和機動迂回,遂開始組建龍騎兵。

  在二十年前,齊國炮兵又用鐵彈取代了霰彈裡原有的鉛彈,鐵質子彈反彈能力較強,易於造成跳彈,有效增加了殺傷效力。根據子彈大小不同,齊國製的霰彈可分為重霰彈與輕霰彈兩種:前者子彈數目較少,重量較大,能夠實現較遠距離上的有效殺傷;後者子彈數目較多,短距內效果更佳,但射程僅有前者的三分之二。

  齊國的軍工專家曾對霰彈攻擊的效果進行過無數次科學測試,得出結論,霰彈散布直徑為其飛行距離的十分之一左右,並最終會形成一個類似弓形的四邊形殺傷區域。在齊國陸軍學校炮兵科《火炮技術要素》中指出,霰彈飛行90-100米,其子彈的散布直徑就要擴大9.5米左右。在220米距離上,霰彈子彈散布直徑為25米,440米距離上霰彈子彈散布直徑為55米。倘若120人規模的連橫隊在150米距離上遭遇炮兵射擊,通過簡單的計算便可以發現,霰彈幾乎可以將其完全覆蓋。

  因為龍騎兵不用進行馬背上的格鬥,只有軍官才有一把燧發手槍,士兵除了火槍之外,就只有一柄步兵短刀護身。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裝備中有一把小鶴嘴鋤,騎行時用來鉤住韁繩,以防跌落馬下。至於使用的坐騎也通常是矮小、廉價的馬匹,比不得齊國正式騎兵的高頭良馬。騎兵科目中最重要的衝陣、追擊、馬上格鬥、馬上射擊的訓練科目龍騎兵是不會訓練的,龍騎兵甚至不會裝備正統騎兵的馬刀。

  近了,更近了!

  因為龍騎兵常常以散兵線徒步作戰,為了加強他們的火力輸出,裝備的火槍均為射程較遠、彈道穩定的膛線狙擊槍(即米尼槍),以有效提升他們散兵作戰的效果。

  “預備!”

  又是三聲劇烈的火炮轟鳴聲響起,一片金屬風暴猛地刮了過來,將衝陣的阿曼騎兵卷入其中,無數的碎片,仿佛形成了一道密實而寬廣的彈幕,將狂飆突進的阿曼騎兵生生地阻在齊軍陣前百米之外。

  不過,霰彈的穿透力遠不如實心彈,對縱隊的殺傷效果自然也略遜一籌。但前面撲倒在地的人馬屍體,卻是將後方跟進的騎兵給阻在了當場,縱馬奔馳的速度瞬間慢了下來。

  哦,一路遭受齊軍火炮轟擊,很可能已沒有三百騎了的衝擊。但沒有關系,只要能有一百余騎衝入陣中,那定然會擊破齊軍火槍陣列,屆時,整個戰場就會陷入混戰當中,這對處於兵力優勢的阿曼人來說,是最好的戰場形勢。

  既如此,為何不裁撤了龍騎兵,將有限的陸軍資源投向我們騎兵軍團,直接擴大我騎兵的兵種和規模,一樣可以發展和訓練出下馬步戰、上馬衝鋒的輕騎兵。

  “轟!轟!轟!”

  不過,在齊國陸軍中,不少高層將領曾提議,要為龍騎兵配備馬刀等冷兵器,屆時可以作為輕騎兵協同正規騎兵軍團一起發起乘騎衝鋒,以增強這個兵種的“性價比”。

  齊國的龍騎兵作戰方式基本上與歐洲國家類似,即以經典的半回旋式戰術,展開對敵攻擊,其操作方式是“衝鋒—射擊—回轉—裝填—再衝鋒”。

  五四.二五零.一五八.二零零

  不過,此舉遭到騎兵將領或明或暗地反對。開什麽玩笑,將龍騎兵訓練成輕騎兵標準,那豈不是搶了我騎兵的活計,蓋了我們的風頭。

  阿曼軍的騎兵統領阿裡·阿爾·賈布裡在面對齊軍凶猛火力打擊下,盡管腿部中彈,馬匹斃命,還一頭栽倒在地,但卻奇跡般的躲過了後方騎兵的踩踏和齊國線列步兵的火槍齊射,無疑是受到真神無私庇護。

  通常情況下,當炮兵也進入敵方火槍兵有效射程時,輕霰彈便能夠達到最佳殺傷效果。在極近距離上,炮手往往也會采取雙份霰彈或一份霰彈加一發實心彈(實心彈居後)的裝填方式。這雖然會嚴重降低炮膛的使用壽命,但其殺傷效果卻會大大增強。在泰平十五年(1719年)二月,齊國在卡爾曼瓦蒂會戰中,齊國炮兵就采用霰彈加實心彈的裝填方式,有效殺傷了馬拉塔王國的騎兵部隊,使得對方根本無法對齊軍陣列發起有效衝擊。

  “砰!砰!砰!……”
    連長俞元斌將手中的指揮刀狠狠地揮下,第三混成營二連一百余官兵隨即機械地扣動扳機,密集的彈丸瞬間射向簇聚成一團的阿曼騎兵。

  “放!”

  “殺!”

  “龍騎兵出擊!”

  阿裡·阿爾·賈布裡將右手輕輕地抬了起來,舉起彎刀,臉上露出狠絕的神情,做好了衝陣的一瞬間便揮刀劈砍對面的齊軍士兵的準備。

  還有一百多米,就要衝入齊軍陣列中了。對面的齊軍士兵只是排了單薄的三列橫陣,舉著裝備了銃劍的火槍,遙遙地斜指上方,如同傳統的長矛陣那般,試圖阻擋我三百余騎兵的衝擊。

  “砰!砰!砰!……”

  誰知,預想中的騎兵衝擊沒有到來,卻迎來一波彈雨,賈布裡隻覺得後背猛地遭到重重一擊,旋即,傳來鑽心地疼痛,頓時撲倒在地,痛苦地蜷縮成一團。

  齊國生產製造的霰彈一般最外層是圓柱形的薄錫罐,錫罐底部則為鐵製,內部包裹50—200發直徑在10—50毫米之間的子彈和鐵質碎片。彈體離開炮膛的瞬間,火炮內外壓差巨大,錫製外殼隨即破裂,子彈崩裂出去,在空間中形成圓餅狀彈幕。

  當他搖搖晃晃地站起身來,便看到齊國的兩隊騎兵從陣中迅猛地撲了出來,不由駭然失色。經過數輪打擊,阿曼騎兵已不足百騎,而且還處於混亂當中,如何能擋齊國騎兵雷霆一擊?
  急切之下,賈布裡扭頭便去尋找可騎乘的馬匹,準備帶領部下逃離此地。

  顯然,這樣的火力覆蓋會給近距離上的密集隊形敵軍造成非常可怕的損失,但霰彈的構造也使得它在發射期間對炮膛傷害較大,《齊國皇家炮兵指導手冊》中指出,嶄新的55毫米鑄鐵加農炮可以經受住約5000——5400次實心彈射擊,卻只能承受200——230次霰彈射擊。

  不過,齊國的龍騎兵雖有騎兵之名,但是很長時間內他們的裝備和訓練程度都是按照步兵的標準進行的。要知道,齊國的正規騎兵軍團均裝備有較昂貴的騎兵用短槍或燧發手槍,以及胸甲和馬刀,而龍騎兵則裝備步兵用長槍,他們的軍服和騎兵軍服也有很大區別,與步兵相差無幾,只是把鞋襪換成了靴子馬刺而已。他們的編制仍舊是步兵,以連隊為基本編制的。

  “殺!”

  在意識逐漸陷入模糊之際,隱約聽到齊軍陣列中傳來一陣呐喊聲,仿佛像一股沸騰的洪水,朝四面八方宣湧而出。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