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漢風再起之帝國時代》147.第147章 大秦訪俄使團(三)
  第147章 大秦訪俄使團(三)

  “朕承至尊無雙、令人敬畏和難以接近的,凌駕九霄,寓居在高不可攀的天國、統轄全體天神的大智大慧所造的唯一永生的兒子我主耶穌基督的上帝,創造一切有形的和無形的萬物、賦予他們以生命和靈魂,時刻俯察大地、使萬物各得其所、溥施人類以仁慈聖愛的上帝,天堂、人間、地獄皆極敬畏的我們獨一無二的、分則為三位而受黎元歌頌,合則為一體而為眾生膜拜的上帝,以其恩典和眷愛,並憑其權力和旨意授朕以執掌東正教的權柄、君臨大俄羅斯帝國和眾多新歸附的國家,並賴上帝護佑得以永履和樂,與世無極,朕大君主葉卡琳娜一世·阿列克謝耶芙娜,謹致此國書與紫禁城的統治者、大秦帝國神聖的君主:朕已諭令樞密院、軍事委員會經辦貴我兩國軍事、商貿、宗教之合作事宜,並就兩國神聖同盟之後續協同細節條款予以研究、討論及通過。……”

  “為遏製和打擊邪惡的卡爾梅克人(準噶爾汗國)對貴我兩國的侵襲和無恥攻擊行徑,朕已命馬裡奇奧爾夫將軍率領射擊軍士兵八百名、哥薩克騎兵三百名增援鄂木斯克和托木斯克兩地,並遷移兩千五百戶移民於附近從事軍事屯墾和耕作,預計明年六月即可完成準備工作。屆時,何時發起對卡爾梅克人的進攻,我最為忠勇的將軍馬裡奇奧爾夫指揮官將會與貴國進行友好協商,請帝國大君主予以配合協助,共同出兵……”

  “另者,偉大的俄羅斯帝國在勒拿河流域、安加拉河流域,遭到野蠻的通古斯土著國家(渤海國)的攻擊,無辜的人民被屠戮,無數的財產被摧毀和掠奪。為了彰顯貴我兩國友好,請帝國大君主動員強大軍事力量,予該國邊疆地區示以威懾,從而讓俄羅斯帝國免遭野蠻土著的攻擊,並得以從容布置軍事反擊行動。……”

  “去歲,敝國因為陷入一場戰爭,而未派出商隊前往東方進行貿易,致大批貨物留置托木斯克督軍區和部分西伯利亞屯駐點,望大君主曉諭臣下,允準俄羅斯商隊啟行前往貴國自由貿易,並給予通行和護衛之便。……”

  你瞧,數年前被俄羅斯聯合多個周邊國家擊敗的那個稱之為瑞典的國家,趁著他們在高加索山區被齊國狠揍一頓後,便突然出兵侵入這個國家,聽說兵鋒距離他們使團所在的這座俄國都城不到六十裡。呵,騎著快馬,半天就能殺到城下來。

  如果您發現內容有誤,請您用瀏覽器來訪問!

  不過相較於我大秦贈送給俄羅斯人的禮物--三十余件名貴瓷器、一百余匹絲綢、兩擔高檔茶葉,以及大量華麗錦緞、精巧手工藝品,總價值超過一萬三千兩白銀,卻也遜色不少,

  怎麽著,伱們俄羅斯要主動去挑釁他們嗎?
  沙皇葉卡捷琳娜一世除了交給使團一封國書外,還有一份禮單送到了崔祖堯的手上,算是臨別的回禮。

  給崔祖堯的禮物是:紫貂皮一張、普通貂皮兩捆、狐皮五張、銀鼠皮五捆。

  崔祖堯認為,俄羅斯這個西方蠻夷之國,其實真正的實力並不是很強。它之所以能免遭敵對國家沉重打擊的原因無非就是兩個,其一,是因為這個國家在地理上與其他國家相距甚遠,而且偏僻荒涼,領土也足夠廣闊(能抗揍);其二,則是它西邊的歐洲大國彼此紛爭不斷,尚未騰出手來對它下手。

  逗誰玩呢?

  說實話,自乾元二十二年(1704年),由齊國商人投資的大秦第一條鐵路--膠煙線(蓬萊-膠州)在眾多爭議聲中建成通車後,朝廷上下很快便體會到這種跨時代交通工具的巨大好處。

  可如今,這條鐵路通車後,竟然可以做到朝發夕至,還不分晝夜和時令,將登萊直隸府(因為該地擁有齊國皇陵和眾多齊國投資設立的工廠,便被劃為朝廷直轄州府)生產出來的諸多工業製成品,源源不斷地運至半島南端,然後再輸往江淮地區,極大地促進了該地區人員和物資的往來,創造出難以想象的經濟效益。

  據說,為了更好的控制西北邊疆,陛下還有意將正在修建隴豫鐵路(開封-西安-蘭州)延長至嘉峪關,同時,還要規劃擬建一條北京通往綏遠的鐵路。不過,這些工程太過浩大,遠不是朝廷財政短時間內所能負擔的,多半要分若乾年,一點一點地將鐵路延伸過去。

  而我大秦,上至內閣首輔,下至府縣親民官,那可是實打實地靠著十年寒窗苦讀,經歷殘酷的科舉考試,憑著朝廷嚴苛的篩選考察,方能一步一步地踏上官場仕途。

  鐵路如此利國利民,當即引起了朝廷的極大關注,遂於工部下設立鐵路交通司,主管國內鐵路規劃和營建,同時籌集資金,將那條蘇松鐵路逐步修到了南京,使得朝廷政令在最短的時間裡便傳遞至海邊。

  為了監管龐大的國土,這位有為的君主建立了十余個系統性的朝廷組織部門,由專業人員而不是由世襲貴族或者買官的商人擔任職位。

  說來也是一種無奈,俄羅斯君主沒能控制擁有土地的貴族,便隻好通過他們來統治整個國家。那個英明有為的彼得一世,改革雖然有些效果,稍有提升國家的實力,但總體上而言,這個國家的貴族們不僅沒有失去種種特權反而獲得了更多的權利。

  可是,當這個君主過世後,多項改革措施被壓製,或者變了樣,繼位的還是他的王后,朝政也被一群愚蠢無能的王室貴族和大臣所把持,看得出來,那些貴族和大臣們對朝廷毫無忠誠可言。
    在台上的女沙皇並沒有大唐武後的政治手段,她似乎既控制不了朝堂和那些擁有大量土地的貴族們,又左右不了城市的權貴。這也導致她沒有足夠的財政收入,去建立一套聽命於她和更有有效率的朝廷官僚體制。

  即使如此,我大秦還在庫倫(今烏蘭巴托)、達爾汗這兩處荒僻之地分別駐兵一千二百余,北防渤海國,西防準噶爾。更不要說,為了掌控西域北部地區,花費巨大代價,築堡建城十余座,遷民數萬戶。

  這數十年來,我大秦與準噶爾汗國歷次交鋒,哪次出動的兵力不是數千人乃至上萬人,而且其中相當部分部隊還都是龍騎兵——嗯,齊國人將騎馬火槍兵稱之為龍騎兵,大秦仿效組建後,也沿用了這個名字。另外,在這些出動的軍隊身後,還有十數萬雜役、民夫等後勤輔助人員,若是算上為這場戰爭而動員的內陸百姓,怕是有百萬之眾。

  難道你們不知道渤海國身後站著的是齊國嗎?
  我們泱泱大秦,富有四海,有億兆子民,擁兵百萬,尚且對齊國忌憚幾分。

  崔祖堯將沙皇葉卡捷琳娜一世交付於使團的漢語版國書匆匆讀了一遍,隨即微不可查地撇撇嘴,將這封國書又重新封好,交給副手,保存於特製的公文皮包裡。

  五四.二五零.一五八.二零零

  乾元四十一年(1723年),秦國派出使團訪問齊國,以登州海關和天津海關為抵押,達成了一筆三百五十萬元的貸款,嗯,折合白銀差不多近一千萬兩,修建那條從開封經西安直通蘭州的戰略鐵路。

  給使團其他成員的禮物是:貂皮二十捆、銀鼠皮二十五捆。

  乾元三十年(1712年),當地眾多商人聯合齊國江南商社共同投資下,由齊國北方鐵路商社設計和施工,位於江南地區的蘇松鐵路(上海-吳縣)開建。通車後,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便處於滿負荷運轉,迅速提升了當地物資和商品的流轉速度,宛如一只會下金蛋的雞,讓那些投資商人賺得盆滿缽滿。

  說來也是可笑,他們竟然還提出要我大秦集結重兵威脅渤海國,以便緩和他們俄羅斯的東部邊疆安全局勢。

  整個聖彼得堡城已經進行了全民動員,所有的青壯年男子均不得離開城市撤往內陸腹地,上至貴族子弟,下至普通市民,甚至無數的壯婦也都被軍隊征召,隨同敗退回來的前線大軍和帝國近衛軍分守城中各處,準備與來犯的瑞典王國軍隊,打一場艱難的首都保衛戰。

  9月18日,聖彼得堡北郊不斷傳來隆隆炮聲中,大秦使團一行六十余人的隊伍,在謝苗諾夫斯基近衛軍三百余官兵的護送下,朝東南方向迤邐而行,踏上了遙遠而漫長的返程路途。

  “朕將遣鄂木斯克主升天修道院修士大司祭普爾馬科夫前往綏遠主持神事,以慰鄙國臣民心靈,請予以協助……”

  尼瑪的,太神奇了,近四百裡的距離,以前走路至少要花十天,乘馬車,也要花五六天時間,若是乘船的話,要繞過大半個山東半島,耗時更長,一旦到了冬季海上生了浮冰,還不能通航。

  就在大秦使團出發後的第三天,一支龐大的政府車隊亦依次駛出聖彼得堡,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一世和眾多貴族官員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乘坐著馬車朝西南方的諾夫哥羅德行去,以避瑞典軍隊之凌厲攻勢。

  哦,也不全然,近二十多年來,那些被委派至齊國留學的士子,也開始大量被簡拔至朝廷各部事務衙門,走上了另外一條截然不同的上升渠道。

  俄羅斯人雖然應允秦國,大家相約出兵,夾擊準噶爾汗國,竟然只派出了區區一千余武裝士兵,這透著一股濃濃的小家子氣。

  嗯,這大概也是俄羅斯人在面對如此嚴峻的外敵入侵威脅時,只能拿出可憐的一千余士兵,派往準噶爾勢力邊界,配合我大秦夾擊蒙古人。

  這俄羅斯君主一大串又臭又長的頭銜暫且不論,讀罷讓人不知所雲,但看到國書上所寫的具體內容,也是讓人頗為無語,若是呈給陛下和內閣觀之,多半會讓眾人失望不已。

  是的,滯留俄羅斯半年多時間,再加上沿途所見所聞,崔祖堯愈發不怎麽瞧得上俄羅斯。據說,他們的上任君主彼得一世曾實施過一次深層次的改革,他力圖通過法律、國家財政和軍隊的變革來重塑整個帝國。他以歐洲西方國家的體制為范本,建立了一套行政管理制度來控制國家的經濟活動和國家稅收,還建立了軍隊等級體系以保證陸軍和海軍的可靠性,並給予各種優惠政策來推進手工製造業發展,鼓勵商品出口以提高國家財政收入。

  “通往貴國的道路,可能會因河水泛濫及治安混亂的局勢而造成困難重重,如果敝國商人發現更為便捷的通往貴國的道路,萬望允準,勿要阻止。……”

  以上禮物總價值估計約為七千到八千盧布,不算豐盛,但也絕對不算少,粗蠻的俄羅斯人還是比較講究的,知道禮尚往來。

  以我大秦朝廷的戰略構想,只要財政允許,最終會逐步將鐵路修到西北邊疆地區,屆時,憑借中原地區源源不斷的物資和人員支撐,不要說準噶爾這種草原蠻夷,就算面對俄羅斯這個龐大的西方大國,我大秦朝廷也會絲毫不怵,打得你抱頭鼠竄。

  然而,令人無語的是,這個國家的貴族精英們顯然沒有為帝國服務的責任心,朝堂中也沒有招募和擢升效率更高的官員升遷機制。

  盡管所有人都知道,沙皇和樞密院大臣們此時離開聖彼得堡,無疑會對守城軍民的士氣造成嚴重的打擊。但沒有人敢冒險,讓沙皇留在城內以激勵官兵奮勇作戰。

  若是一個不小心,讓瑞典軍隊擒住了沙皇和政府首腦,那對帝國而言,絕對是一場巨大的災難。不說可能會造成諾曼諾夫王朝的覆滅,說不定也會讓好不容易有了一絲崛起之勢的俄羅斯帝國瀕臨瓦解和毀滅。

  很不幸,帝國已陷入最為危險的境地。
——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