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卷飛全家後我躺平了》79.第79章 皇帝為何要那樣?
  第79章 皇帝為何要那樣?
  海棠問海礁,海礁一時間還真是答不上來。

  他上輩子只是給錦衣衛做了十來年的密探,哪裡知道那麽多皇帝後妃、皇子宗室的秘聞?就算是聽說過一些小道消息,也不保真。

  他只能冥思苦想,回憶著曾經從師父、神鞭張三以及辛爺爺等消息靈通的長輩處聽來的信息,還有監聽官員時聽到的議論,做一點推測。

  “皇帝對四皇子說不上有多疼愛,就是普普通通吧。盧昭容與四皇子自請出繼,他也答應了。後來他們又想回宮裡,盧昭容還投靠了孫貴妃,百般討好,求得孫貴妃在皇帝面前說好話,但皇帝始終沒點頭。”海礁撇撇嘴,“最過分的時候,皇帝病重,孫閣老帶著百官逼求他將四皇子認回來,他都沒答應,堅持說自己有兒子,不需要讓紀王的兒子入繼大統。”

  皇帝當時還派了太監去紀王府罵紀王居心叵測,膽敢妄想皇位,紀王立刻上書自辯,說自己絕對沒有這樣的想法,一切都是世子自作主張……

  這些傳聞當時很多人都聽說了,搞得四皇子很沒有面子,人人都說他主動請求出繼,是個不孝子,卻又看不上嗣父,更不孝了,所以皇帝看不上他,紀王也嫌棄他……

  海礁覺得,這件事應該能說明皇帝與四皇子之間的真實關系:“皇帝大約真的很討厭這個兒子。就算四皇子妨礙了六皇子立儲,他也是皇帝的親骨肉,皇帝不可能讓他去死,為六皇子讓路的。就算孫貴妃有這樣的想法,那也是孫貴妃的私心罷了。可四皇子自己主動說,不想認爹了,想認別人做爹……哪個當爹的聽了這話會樂意?皇帝如了四皇子的願,還讓他做了紀王的兒子,就已經是慈父心腸了。”

  好歹紀王是真有錢,又有親王爵位,可確保他日後能安享富貴。

  皇帝硌應紀王這個奪嫡時期最大的競爭對手,偏又拿他沒辦法,還得一直優容寬待,心裡早就憋了一肚子的氣。他多半是出於報復心態,才想要過繼兒子去搶紀王爵位家產的。可他能出繼兒子,四皇子這個做兒子的卻不能歡歡喜喜地認爹,更不能真與紀王相處融洽。一旦四皇子“認賊作父”,那就不再是他的兒子了……

  皇帝這種想法,多少有些雙標。紀王本人可能會覺得自己很冤枉。他有兒子,誰樂意把王爵傳給昔日政敵的兒子,連積攢多年的家產也要便宜了嗣子呀?!這不是為了自保,只能硬著頭皮接聖旨,還得在人前表現出感激聖恩的模樣麽?!
  海礁歎道:“其實錦衣衛裡也有很多人覺得四皇子吃相太難看了。當初孫貴妃逼得他們母子只能自請出繼以自保,結果有利可圖時,他們又轉頭抱起了孫家大腿,諂媚的模樣哪裡有半分皇子氣度?這樣的人倘若真的成為儲君,滿朝文武誰能敬服?!也就是皇帝膝下只剩下兩個皇子了,八皇子年紀還小,也不知道能不能長成,皇帝需得防著萬一,否則早就一巴掌拍死這個不孝子了!”

  皇帝再怎麽厭惡這個兒子,也頂多就是罰個禁足、抄書什麽的,連語氣重點兒的斥責都沒有。他心裡多半也存著念頭,萬一八皇子年幼夭折,他再不喜歡也要讓四皇子重新歸宗,繼承大統了。總不能真把皇位便宜了昔日與他爭奪儲位的兄弟以及他們的子孫吧?那他這幾十年的辛苦豈不是白費了?
  皇帝這種心態,興許也是四皇子明明沒有聖眷,卻依然有很多人支持他歸宗的原因。皇帝想留個備胎,在外人看來就是對四皇子的優容與寵愛了。

  而新君登基之後,四皇子之所以還能一直上竄下跳,始終有人支持他,也跟新君當時年紀還小有關——沒人知道他能不能健康活到成年,生下皇嗣繼承皇位,所以留著一個活著的皇兄就非常有必要了。估計皇帝生前沒少跟大臣們說自己的想法吧?皇帝提拔起來的大臣,自然也是不想讓其他支脈的宗室入繼大統的,尤其紀王、安王都曾是皇帝的政敵,底下人過去鬥得厲害,早結了仇。

  等到新君真正對四皇子動手時,他已經有了皇后與皇子,後繼有人,自然沒了顧慮。除去死忠,也沒人會多事為四皇子求情了。

  皇帝對四皇子的觀感還是很明顯的,不過他對孫家父女是否有不滿,海礁就說不清楚了。

  若說皇帝對孫貴妃始終寵愛如昔,他又一直沒有冊立孫貴妃為皇后,甚至已多年不在她宮中過夜。六皇子死後,孫貴妃一度想要獻美,還把侄女接進宮中小住,皇帝都沒理會。

  有了賢妃後,皇帝的起居飲食基本都交由賢妃照看,沒讓孫貴妃插過手,還命她將鳳印交還給周太后,由嫡母重掌后宮大權。
    四年前,他還下旨表示要與吳皇后合葬,給三皇子補了一個悼思太子的封號,給吳皇后父母追封,又赦免了所有被革職流放的吳門故生。孫閣老當時反對得很厲害,但皇帝還是堅持下了旨,甚至親自在坤寧宮中祭奠了吳皇后與三皇子,可以說很不給孫家父女臉面了。

  在外人看來,這幾乎可以說得上是孫貴妃失寵、孫閣老失勢的征兆。

  可皇帝上輩子始終對孫閣老信重有加,孫閣老始終權勢滔天,對周家下黑手也沒被斥責。孫貴妃跟周太后之死有了牽扯,皇帝也沒問罪於她,臨終前還特地囑咐太子,要厚待孫貴妃。若非皇帝發了話,賢妃成了太后之後,也不至於要等到孫家徹底失勢,才指控孫貴妃曾謀害周太后了。

  由此可見,皇帝對孫家父女的恩寵未減。

  雖說皇帝臨終前將孫閣老踢出了內閣,可他也沒做別的。若非孫閣老在新君繼位之後,還不肯消停,依然支持出繼的四皇子上竄下跳,他說不定還能富貴終老呢。

  海礁對妹妹說:“阿奶總私下裡說,皇帝會赦免表叔公他們,就是對孫家有所不滿了,孫貴妃又沒了兒子,遲早會失勢的。可我心裡清楚,這話也就是咱們自個兒說著安心罷了。皇帝對孫閣老的寵信沒那麽容易改變。若想要對付孫閣老,需得有更得皇帝信任的人出面才行。所以我才會把希望寄托在陶嶽陶大人身上。除了他,不可能再有別人能做到這件事了。”

  海棠嚴肅地點點頭。她有一個疑問:“皇帝主張變法,孫閣老是主力,那他們變法主要是變什麽?”

  海礁想了想:“我只知道朝廷清黃冊就清了很多年,還有改革稅制……老家的族人總說日子艱難,許多官員也說朝廷不該與民爭利。不過我身無恆產,稅不稅的與我無關。”

  海棠倒吸了一口涼氣。

  破案了!
  歷朝歷代,但凡要清黃冊、改稅制,肯定要觸動地主士紳階級的利益,引來無數反對。

  德光皇帝若真有心要做成這件事,孫閣老又願意為他衝鋒陷陣……死幾個皇子、流放一堆官員算什麽?只要變法能成功,大楚朝就能受益,皇室又能延續幾十上百年,他簡直贏麻了!

   預計十一上架,要多準備一些存稿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