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卷飛全家後我躺平了》72.第72章 渣皇帝與狠書生
  第72章 渣皇帝與狠書生

  皇帝對孫閣老為難周家的事為何沒有反應?
  這事兒說起來就有些複雜了。

  事關宮廷秘聞,其實海礁也不是很清楚個中真相。他前世身為錦衣衛的密探,只是底層草根罷了,哪裡有門路知道宮裡的消息?就算是聽說了什麽,也是從錦衣衛麾下其他前輩或同僚處得知的小道傳聞,無法確定真假。

  但在這些傳聞中,有幾點是得到大多數人公認的:皇帝對太后以及周家不複初登基時的敬愛,大體上有三個原因。

  首先,周太后對皇帝是有大恩的,皇帝對周太后也十分感激,早年間,這對母子倆的關系很好,可皇帝想追封早逝的生母陶慧嬪,想以聖母皇太后的身份將她移葬入皇陵,太后卻不肯答應。別說聖母皇太后了,太妃的封號她都不松口。陶慧嬪作為皇帝的親生母親,最終只能以慧太嬪的名分陪葬在先帝陵園一角。這就讓皇帝對生母愧疚無比,對嫡母生出怨言來了。

  其次,皇帝在立儲之前,為了與嫡母以及“外家”周家關系更加緊密,放棄了原本打算要迎娶的未婚妻孫氏,改而娶了周家的外孫女吳氏,還獲得了吳氏之父吳尚書一派的助力。可他登基之後,便將孫氏立為貴妃,寵愛至極,又重用孫氏之父,讓他入了內閣,也就是如今的孫閣老了。相比之下,吳尚書因未能全力支持皇帝變法,為皇帝所厭棄,始終不能入閣,德光二十年時還全家死得不明不白,連吳皇后及其所生的嫡皇子都在深宮中死於非命。孫貴妃與孫閣老有很大的嫌疑,皇帝卻沒有為妻兒嶽家伸冤的意思。周太后看在眼裡,又怎會沒有想法呢?
  周太后與孫貴妃的關系非常差。吳皇后母子暴亡後,兩人關系就更糟糕了。周太后甚至下令封宮,禁止任何人進慈寧宮請安長達數年。明眼人都知道,她要禁止的其實是孫貴妃,旁人只不過是被殃及的池魚罷了。可在宮外的人看來,這何嘗不是在暗示皇帝的不孝、忤逆?皇帝難堪之余,對嫡母自然也就有了怨氣。

  再次,皇帝登基後決意變法,朝中許多保守派的官員都大加反對,變法進行得十分艱難。皇帝本來希望吳尚書這位德高望重的朝廷重臣能幫到自己,可吳尚書總是搖擺不定;皇帝又指望手握重兵的周家能成為自己變法的助力,可周家牢記祖訓,隻一心守衛邊疆,保家衛國,並不插手朝廷政務。先前他們支持皇帝繼位,也只是應周太后所請,確保皇權平穩過渡,不會對西北正在進行的戰事有負面影響罷了。如今大位已定,他們自然就不會再插手朝政了。皇帝要變法,那也是他自己的事,與邊軍無關……

  至於周太后本人,她是盼著江山安穩的,並不希望皇帝為了變法,引起朝野動蕩不安。只不過皇帝若要堅持,她也不會反對就是了,但指望她出面為皇帝搖旗呐喊?那是妄想!
  皇帝最看重的就是變法,可周太后、周家以及與他們有親的吳家都不能提供支持,反倒是孫閣老拚上了身家性命為他衝鋒陷陣……皇帝會偏愛孫家,對孫閣老為難周家之事熟視無睹,也是可以理解的。反正孫閣老的做法從來沒真正動搖過周家的根基,也沒有影響到邊疆的戰況,皇帝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海棠聽到這裡,隻覺得這個皇帝實在是有些渣……

  周家好歹有從龍之功,又一直老老實實替他保家衛國,他就因為周家不肯插手朝政,支持自己變法,任由孫閣老克扣邊軍糧草物資?難道邊軍是周家的所有物,而不是大楚的軍隊?邊軍將士的命就不是命了?如果因為物資不足而凍餓戰死,虧的也是周家不是國家?皇帝這麽想,對得起為他保衛江山的將士嗎?!
  海棠不知道皇帝主張的變法是什麽內容。她只知道,古往今來,變法改革都是一件極困難的事。皇帝若下定了決心要去做,那就該竭盡全力,而不是指望別人來幫自己,別人不肯幫,他就要耍脾氣報復人。這讓其他臣工看見了,心裡會怎麽想?還會真心敬重他這個心胸狹窄、不分輕重的皇帝嗎?
  怪不得謝文載表叔公會心灰意冷,即使被赦免,恢復了功名,也不想回京城去為皇帝效力了。誰要為這種刻薄寡恩的老板乾活呀?!
  海棠嘖嘖了兩聲,看了看海礁,沒把心裡話說出口,隻道:“哥哥對朝廷的事還是很了解的嘛。改日得了閑,你把京城未來一二十年會發生的事跟我說說吧?我隻當是聽說書了。有些事早些知道,也能有助於咱們幫家裡避開一些風波……”

  海礁明白她的意思:“我們家雖然遠在邊關,將來就算回了永平老家,也沒什麽機會跟皇帝、閣老扯上關系,不過謝表叔公跟孫閣老有仇,如今又知道他與陶嶽有交情,那麽將來咱們很有可能會跟那些大人物打交道。妹妹早些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麽事也好。”

  海棠忙問:“那位陶嶽陶大人……他將來會怎麽樣?不會被孫閣老排擠迫害吧?”
    “當然不會。”海礁壓低了聲音,“現在世人可能隻當他是個品行正直、淡泊名利的書生吧?他還會在鴻臚寺卿的位置上待好多年。可我知道,他絕對不是什麽簡單人物!皇帝老兒快死的時候,先把這個表弟弄進了內閣,又讓孫閣老和他的同夥告老致仕,緊接著便是冊立儲君,命陶嶽做了顧命大臣……那時候孫閣老一派的人還當這僅僅是因為他是皇親的緣故,誰能想到,他其實是個真正的狠人呢?!”

  皇帝駕崩後,幼主登基,太后因為身世緣故,被朝臣逼困於后宮,無法垂簾聽政,若不是內閣中還有陶嶽在,只怕新君連龍椅都坐不穩,隨時都會被宗室奪了位去。雖然陶嶽在位不到十年功夫,可在新君親政之前,朝局全靠他一人獨力支撐。他看著是個文弱書生,但需要殺人的時候,他從未手軟過。

  孫閣老一派在他手下紛紛凋零,半個朝堂都染了血,孫氏幾乎族滅。陶嶽看起來依然是個清雋溫和、彬彬有禮的文雅老書生,可天下誰敢輕視他半分?

  孫閣老手中權柄最盛時,曾執掌過錦衣衛,利用錦衣衛的人去監視、迫害政敵們,其中也包括陶嶽。

  而陶嶽執掌權柄的時候,也曾經管過錦衣衛,卻只會讓他們用證據說話,哪怕是面對孫派的政敵,也不許有屈打成招、羅織罪名那一套。

  錦衣衛接連換了幾任指揮使後,底下的人對陶閣老只有敬仰佩服的。他老人家還政新君後不久就病逝了,錦衣衛上下還傷心了很久,紛紛前往陶家吊唁呢。

  海礁想起自己幾次遠遠看見陶嶽的情形,忍不住歎氣:“陶大人真的太累了……但凡他身邊能多幾個幫手,他都不至於積勞成疾,差點兒熬不到新君親政的時候……”

  幫手?

  海棠挑了挑眉,轉頭看向了二進院的東廂房。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