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卷飛全家後我躺平了》214.第214章 提線木偶
  海礁已經不太記得五六年前的事了。他重生之後,才借著身邊家人的日常閑談,記起了那時發生過的事,但始終只有一個大概的印象而已,細節很模糊。

  五六年前的邊城還算是太平的。當時胡人老汗王剛大病了一場,有差不多兩年的時間完全顧不上出兵侵擾大楚邊疆,而是忙著跟那些在他生病期間蠢蠢欲動的胡人權貴們勾心鬥角,連本來一直站在他這邊的王叔也防備起來了,期間還弄死了一個大貴族。

  胡人內部不太平,但楚胡兩國的邊疆就太平多了。沒有戰事的時候,商隊來往得更頻繁。大楚邊軍也能騰出手來,剿滅周邊的沙盜馬匪,為過往商隊與民眾提供安全的環境。安全的環境又吸引了更多的商隊往來兩國之間。海家人當時身處瓜州,正處在商道上,也托了這陣東風的福,賺到了不少錢。

  海礁依稀記得,那時候他不過是七八歲的年紀,每天在家門口的大路邊,都能瞧見熟悉或陌生的商隊在路上往來運貨。城裡的大車店、酒館、澡堂生意都極好,街上的店鋪小攤子也時常會出現新鮮玩意兒。天氣好的時候,他拉著妹妹的手一路逛過去,往往能用很少的錢,就淘換到很有趣的東西。那段時日在他的記憶中,一直是輕松快樂而明亮的。

  相比之下,京城那邊的局勢則更晦暗複雜些。

  那時候,孫貴妃之子剛剛夭折,四皇子早已出繼,許賢妃還只是周太后身邊的宮女,八皇子連個影子都沒有,皇帝膝下無子,自己卻大病一場倒下了,整個朝廷都在擔心,皇帝隨時可能會駕崩,卻無皇嗣可繼承江山社稷。

  曾經與皇帝奪過嫡爭過位的紀王、安王都有所動作,出繼的皇子紀王世子更是上竄下跳地謀求還宗,宗室裡對於皇家嗣子人選有不同的意見,吵成一團。太后又將生病的皇帝留在慈寧宮中休養,拒絕讓孫貴妃入內侍疾,為此孫貴妃還控訴太后要謀害皇帝,要求內閣下令禁軍圍攻慈寧宮……

  在這一片混亂之中,孫閣老站出來穩住了大局,主張迎紀王世子還宗,繼承大統。雖然太后與皇帝都沒有點頭答應這件事,可朝臣們卻覺得有了主心骨,穩定下來了,京城也沒鬧出亂子,孫閣老似乎是有功的。

  據說當時禮部連新君登基時的龍袍材料都準備齊全了,只要太后或皇帝點頭,就能立刻開始製作,只是宮裡始終不曾下令罷了。

  皇帝的病情沒過多久就緩過來了,也沒留下什麽大的後遺症,可以正常處理政務,甚至還納了新的妃子,一年後又添皇嗣。這件事不知出乎多少人意料之外呢。

  消息傳到西北邊城後,謝文載等被流放多年的吳門故生議論起此事,都沒覺得孫閣老有多大的功勞,反而感到膽戰心驚。

  多危險哪!一旦皇帝沒熬過這場大病,就算太后不肯接受內閣的主張,孫閣老也會強行將紀王世子送上新君的寶座吧?他當然有把握能夠穩住朝中大局了,因為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他已經將朝中與他意見相悖的朝臣鏟除或驅逐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不是他的黨羽,就是騎牆的兩面派,誰都不會反對他。一旦讓他推出了一位傀儡天子,大楚的天下從此就要成為他的一言堂了!

  在那之後不到兩年的時間,皇帝就下旨為吳文正公平反了,還先後赦免了許多被流放的官員,召回了曾經貶斥的舊臣,朝廷上的不同聲音才多了起來。內閣曾經對此大為反對,但終究還是沒能拗過聖意。

  只是西北這邊,邊軍受到的壓力也更大了。周家人前所未有地感覺到,孫家人開始加快了奪權的步伐。若不是孫家推出來的武將人選孫永祿實在太過拉垮,興許他們早就得逞了。

  海礁回憶起往事,對海棠歎道:“興許周淑儀是看到孫閣老當時在朝中正風光,周家反倒處境艱難,才生出了攀附之心的。周家三房老太爺已經去世,馬老夫人與鎮國公府來往很少,與邊軍並不熟悉,心裡偏向女兒,資助她去巴結孫家人,為子孫謀一條後路,也不是不能理解。只是……後來孫閣老在朝中威望有所下降,敢與他作對的官員多起來之後,孫家頹勢便越發明顯了。周淑儀身在京城,不可能不知道這些,竟然還繼續一條道走到黑,完全沒有收斂的意思,馬老夫人也跟著犯糊塗,我就不明白了她們在想什麽了。”
    海棠道:“不管她們心裡是怎麽想的,既然已經走出了這一步,完全不顧大局,就怪不得周家也不顧她們的利益了。其實周淑儀真的不大聰明,想為自己謀一條後路沒有錯,可她怎麽就盯上孫家了呢?孫家不但對周家有企圖,作風也不是光明正大的作派,她空有財富,卻沒有倚仗,還同時跟娘家夫家作對,怎麽就敢相信孫家不會害她,還上趕著給人送銀子?”

  海礁笑笑:“所以說她是鬼迷心竅了嘛!”

  周淑儀鬼迷心竅,孫家人便利用她的妄念,反過來利用她去坑周曾兩家。

  是的,不但是周家,孫家人連潁川侯府曾家也沒放過。

  據張平貴交代,孫永柏曾故意製造機會,讓他得以在周淑儀面前顯露身手,然後就憑著與亡父相似的高明輕功被周淑儀重新納入麾下了。可惜當時潁川侯已經有了兩個兒子,下藥已沒有意義,所以周淑儀沒有派張平貴去做亡父未能完成的任務,只是打發他去做些偷帳簿、藏東西之類的事,目的只是想在內宅中打擊潁川侯夫人這個妯娌,或陷害社交場合裡與自己不和的官眷而已。

  可孫家那邊交代張平貴“順便”去做的,就不是那麽小兒科的事了。

  張平貴曾偷看過多次潁川侯與他人的書信。孫家似乎想找到潁川侯的把柄,從他手中奪取禁軍大權,只是潁川侯對皇帝忠心耿耿,始終沒有任何黑料。那些書信還暴露出,皇帝對潁川侯的信任比孫閣老認為的還要高,甚至私底下命他去做一些枕邊人與內閣都不知道的事。

  孫閣老心中更加警惕,不過表面上卻改變了對潁川侯的態度,開始考慮與他聯姻了。

  只是,作為紀王世子妃的孫家大小姐意外難產,一屍兩命,孫家上下始料未及。為了維持孫家與紀王世子的盟約,他們必須找人頂上紀王世子妃的位置。

  與能讓孫家繼續風光的紀王世子相比,潁川侯的份量還沒那麽重。孫家不想得罪他,卻不會為了他,就放棄紀王世子。

  當孫家對潁川侯世子生出殺心之後,先是通過孫永柏之妻在語言上慫恿周淑儀重新生出奪取世子之位的想法,接著又給張平貴製造機會,讓周淑儀派他去西北執行暗殺任務,然後又派了幾個人,為張平貴保駕護航,以確保他能順利完成任務。

  周淑儀以為一切都是自己的策劃,其實,由始自終,她只是孫家人手中的提線木偶,所有的想法和行動,都在孫家人的掌控之中。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