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第239章 問題
  第239章 問題
  “FGD,HGD?”

  依然停留在京城的林炬微張著嘴,看著國內轉載的報道。

  9月8日,NACA對外宣布再後續的阿爾忒彌斯計劃以及載人火星任務中,將使用人工重力飛船,重力可在0.3G至1G間進行自由調整。

  剛看到這些內容的林炬大為震驚,以為NACA又拿出了什麽不為人知的黑科技,結果……

  繩纜連接,自由調節,這產生重力的方式也太樸素了吧!

  真的會有宇航員願意待在小罐子裡被人甩來甩去?
  獵戶座飛船也就罷了,星艦什麽鬼。

  報道裡還有馬斯克兩枚星艦通過繩纜相連旋轉的想象圖,兩個一千多噸的玩意互相拉扯,繩纜粗細程度最多也就和嬰兒小臂差不多。

  別的不說,坐這玩意的宇航員心理承受能力一定得過關,把小命系與一根細繩紙上,看著就令人發汗。

  但詭異的是,航發委內部倒是對這個方案挺看好。

  五院的專家當即就拿自己的新一代載人飛船模擬了一下,多的不敢說,100米柔性繩纜,以2圈每分鍾的速度旋轉,產生0.45G的重力沒有任何問題,最重要的是成本低廉。

  當然,從格調上FGD在HGD面前是沒有任何可比性的,但是是真的容易實現,而且給宇航員的重力感受也不會有什麽區別。

  甚至航發委專門開了一個小討論會來進行交流,探討在國內有沒有什麽應用空間。

  大佬首先下結論:“在航天事業的發展初期,不管是柔性還是剛性重力裝置都有一定局限性,柔性裝置對技術力和資金的要求更小,但是剛性離心裝置才是未來。”

  這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讚同,HGD這條路一直走下去,隨著直徑越來越大、重量越來越高,就是未來的太空城市必經之路,甚至可以作為星際遠航的飛船。

  而且艙段組成的旋轉環空間也是柔性裝置無法比擬的,後者頂多兩個航天器,潛力是有限的,不像前者,可以讓全身結構均勻分擔載荷,可以做到非常大,上萬噸都很簡單。

  五院:“我們已經參與了前進號計劃,再搞FGD沒什麽必要。”

  “可是FGD很簡單,明年就能先把試驗做起來,也許登月就能用上。”

  “成功了又怎麽樣?第一次登月能用嗎?還不是要等,那個時候前進號早就運行了。”

  “……”

  航發委的總部會有各院的專家輪流外派,和京城航天局的人一起共同決定某些事情或者進行常規探討,這種小會因為不涉及具體決策可以比較放松,其實還挺有意思的。

  一場會開下來最終還是認為FGD對已經準備聯合運營的前進號空間站來說太雞肋,放棄。

  會議結束,林炬、大佬、佘院士和幾個專家單獨留了下來,以及才從新遠飛過來的謝廖夫。

  他們接下來要討論的是,是空天飛機。

  這是個雙方都在猶豫不決的項目。

  現在,航天局馬上有新一代載人飛船+長征七號組合,新遠有H1作為主力人員往返運輸工具。

  無論是哪種,每次飛行成本都在數千萬以上。

  航天局目標中的空天飛機,是那種可以不拋棄任何東西,完完整整進入太空再返回,能夠把載人單次飛行成本壓到100萬以下的神器。

  老騰雲不行,新騰雲也不行。
    一旦需要火箭的參與,必然是高比衝的液氧液氫火箭,光燃料錢就不只這個數目,而且死重極大,大量儲存難度高。

  對於臨近空間現在已經解決了,WCR09發動機設計相當優秀,能夠帶著百噸級空天飛機飛到5萬至6萬米高空,麻煩在於剩下的這一段。

  要越過100km卡門線,進入200km,或者300、400km的低軌,需要長時間工作的液氧液氫發動機,這帶來的是難度與成本的極大上升。

  單級入軌,這是自火箭誕生以來無數代航天人就在努力的方向,從火箭到空天飛機,一直都在探索,一直都沒有成功。

  雖然新遠的XN90飛船可以憑借究極黑科技的NAPE實現,但成本可遠遠不能滿足要求。

  佘院士看了看林炬旁邊那個一樣年輕的面孔,心裡不免有些疑惑。

  謝廖夫畢業沒多久就直接擔任副總裁,偏偏還是技術方面的人才,實在是令人難以接受,管理還好,但技術,無論是什麽天才,都是需要沉澱的啊。

  但他的疑惑只能壓在心裡,畢竟上級有指示: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講。

  反正是林炬的私人公司,愛怎麽辦怎麽辦吧。

  佘院士:“我們這裡有一個方案,是麻為民院士提出的,他是電磁方面的專家目前正在忙一些保密工作,不過還是有些建議:

  他提議或許可以在高海拔地區建設電磁加速軌道,長度在50公裡左右,把20噸左右的空天飛機以及小型助推火箭加速到超高速,整個部分不超過40噸,然後在臨近空間以上啟動發動機入軌。”

  謝廖夫:……

  林炬:(⊙o⊙)
  其他人:……

  顯然,麻院士這個規劃不太現實,光是50公裡長的加速軌道,還要修建在高海拔地區,林炬已經可以想象到萬億級別的建設資金了。

  可能麻院士是真的忙,所以甩了個方案出來湊數吧……

  謝廖夫:“我覺得,這個方案用在月球上不錯,5公裡長的加速軌道,直接把5噸左右的載人飛船或者10噸左右的貨物打到近月軌道,也許在2025年之前能做到。”

  這變相說計劃不可能實現的意思所有人都聽懂了,然後三院的專家咳了一聲說道:
  “這個計劃投入成本確實有點高,與之相比,我還是覺得騰雲工程有潛力,不管是二級入軌還是攜帶助推器整體入軌,努努力,一千萬左右是能夠做到的。

  兩種方案都能至少帶十個人,那麽單人飛行成本在100萬左右,已經足夠低了,再低,我覺得應該是未來的人們應該做的事。”

  謝廖夫:“唔……(搖頭)。”

  謝廖夫兩次表達了不認可,讓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這個年輕人身上。

  在現場所有的技術人員中,謝廖夫太年輕了,讓人忍不住輕視。

  但謝廖夫自己倒是感覺和他們年齡相同,沒有任何不適的舉動。

  他豎起一根手指,指出了第一個問題。

   起晚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