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第511章 轉正
  第511章 轉正
  羅伯特局長才稍稍放松了沒幾天,肩膀上就又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玉樹1號基地的爆破工程招標內情他是有權知道的,不過價碼具體還在商談之中。

  有羅·羅德表現在前,其他各方也知道該怎麽報價,紛紛給出了價碼:

  髪國提出與帶嚶等同,5個名額以及500萬美元核彈款;露西亞只要名額不要錢,7顆彈換7個人;己方提出的要求是10個名額,氫彈總報價1000萬美元。

  談的過程不算太愉快,只有髪國人似乎已經達成了什麽默契,露美都還在慢慢磨,不過作為有能力自己訓練宇航員的國家,他們都已經在各自挑選人員進行緊急培訓了。

  不管最後談下來多少,反正羅伯特認為就算只有5個人也血賺,這些名額可是要貫穿整個爆破任務的前中後期,至少要進行兩次以上登陸行動,蹭到的大量經驗都是買不來的好東西,以後能省下不少錢。

  總統府堅持的核心要求其實只有一個:阿美獲得的待遇一定要最好,我們可是出了9顆核彈,還額外配合了你們一次,帶嚶那點不夠。

  約翰可是抱著把之前丟的面子裡子都在這一次合作中賺回來的心思,NACA也積極地策劃著如何從項目中撈好處。

  比如為了保密在月表上必須單獨修建設施存放氫彈是不是很合理?看守它們的宇航員總要有個臨時駐地吧?測定數據的設備肯定要來一套……反正有很多方面可以夾帶私貨,以後沒準都用得著。

  策劃這些的時候羅伯特也在思考:航發委哪來的底氣帶那麽多人反覆登月?
  現在這個謎題基本已經解開了,但他的心情也糟糕了起來。

  因為就在9月25日當天,航發委宣布在新遠發射場進行了一次2800噸級分段式固體推進器地面點火試驗。

  單根2800噸推力的固體推進器!
  SLS使用的SRB推力都才1500多噸了,這幾乎翻了一倍。

  再看看公布的測試畫面,直徑比SRB寬出35%的S2800助推器又長又粗,70多米的軀體本身就是一枚重型火箭,點火時整個攝像機畫面都在不斷顫抖,動靜用“地動山搖”一點都不誇張,土星5號的地面推力也就3400噸呢!

  這個級別的助推器,那將會配備什麽樣的芯級,組成多大的火箭?
  果然隨後航發委就公布了下一代超巨型火箭——長征十八號的的具體數據:

  直徑18米,高度超過210米,四根固體助推器推力11200噸,芯級采用39台YF-96(H280)液氧液氫發動機,海平面推力280噸,起飛推力總共22000噸,起飛質量15000余噸,采用海上發射方案。

  細心的人已經發現了長征十八與此前新遠四號的數據非常相似,實際上就是航發委把這個型號“轉正”,第一次把民營火箭公司的火箭列入“長征”系列,以後將成為官方序列的現役火箭。

  作為一枚塊頭僅次於60年代臆想之作“海龍號”的超級火箭,長征十八號分為基礎型、甲、乙三個構型,基礎型近地軌道運力550噸與海龍號平級,甲型也就是首發瞄準月球任務的二級半構型近地軌道運力800噸,能直接把360噸載荷送往月球。

  羅伯特當時看到這些新聞以後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遭到了惡搞,但和長征十八號同時公布的還有航天局在研的長征九號火箭,它也已經完全定型,采用12米直徑箭體,最大起飛推力也超過10000噸,能把400噸載荷打到低軌。

  就在他想親自飛到對面去問問這些同行究竟在發什麽瘋要製造這些怪物時,航發委也給出了製造超級火箭的原因:“九章”號登陸飛船,具體數據不詳,但最大起飛質量能達到350噸,可以一次性往月球運輸200噸以上載荷。

  “九章”號飛船根據描述可以在近地軌道、月球、月表之間攜帶大量載荷長期自由往返,將是未來月球任務的絕對主力,只是還沒有任何外觀和具體尺寸參數披露。
    不過考慮到200噸以上的運載能力以及需要18米直徑火箭發射,其個頭恐怕也相當不小。

  這也意味著華國人的登陸器直接從阿波羅計劃水準的分體式進化到了只有星艦登月版能比肩的大型飛船,服役時間也絕對不會比星艦月球版更晚。

  星艦的確是個好項目,雖然整體而言高軌運力稀爛,但通用性和性價比都相當優秀,只是它現在還沒進行過一次成功的試射呢……

  距離星艦的第二次飛行已經過去了2個月,馬斯克也準備好了第三次發射的B10助推器和SN20飛船,跳過的序列都在地面測試時消耗掉了,足以見得SpecaX依然維持了他們在獵鷹8上面的迭代速度。

  不過一想到長征九號和長征十八兩枚火箭羅伯特就頭疼,雖然拿不準對面會不會將這兩種怪物生產出來,但至少宣傳上不能落下風。

  那拿什麽去對標起飛質量一萬五千噸的超級火箭呢?

  ……

  京城。

  距離新建巨型加速器的輿論產生已經過去了大半個月,討論范圍已經從高能所擴散到了整個世界。

  最開始的時候還只有模糊的幾句話,但隨著時間過去新的加速器構想已經越來越完善,“TEPA”已經開始出現在官方性質的媒體中,有關數據、建設地點也逐漸清晰起來。

  一同被炒上熱度還有三個重要人物:富蘭克·楊、吳雲峰和林炬。

  去年的時候前兩個人就上了熱搜:

  2016年9月4日,針對科學院高能物理所從2012年提出的CEPC計劃,富蘭克·楊發表文章《華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堅持反對觀點;9月5日,吳雲峰立刻撰寫了《華國今天應該建造大型對撞機》予以回擊。

  雖然CEPC當時提出的總預算“只有”300億元,但高能所還同時提出了SQCC(質子-質子對撞機),也就是先修一個正負電子對撞機再修一個70公裡周長的質子對撞機,後者預算是700億元,加起來其實其實也就比TEPA少了100億元。

  而且CEPC預計21年啟動,35年投入使用,SQCC30年啟動,50年投入運營,通過拉長時間跨度來減少投資,目標十年內完成的TEPA耗資絕對還要大幅上漲。

  所以TEPA的1100億預算很快就被推翻,上級命令科學院重新進行計算,新的預算表就來到了1400億到1700億元左右。

  媒體之前誇大的2000億投資,竟不僅是說說而已!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