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千禧大導演》314.第311章 成功還是失敗?日本定檔!
  第311章 成功還是失敗?日本定檔!
  “成功還是失敗?《赤壁》票房大賣背後的差評如潮!”——《羊城晚報》

  “故事講不明白,人物完全跑偏,內核幾乎沒有,電影等同胡編,如此評論《赤壁》,是否有些偏頗?”——《每日娛樂報》

  “縱然赤壁中有許多槽點,但依舊無法掩蓋這部電影的光輝。”——《南方都市報》

  “不以三國歷史為宣傳點,反而以林志琳和梁超偉的床戲,這是一部歷史大片應該做的嗎?”——《華夏日報》

  看著助理買來的報紙,吳白鴿憤怒的將其拋在了桌上。

  “都是些什麽記者,不懂電影瞎說話!”

  其他文章都還好,但《華夏日報》的文章,可以說是真的戳到他了,讓他有點破防。

  《赤壁》這部電影,從2月份就開始做宣傳了,可主要宣傳的是誰?

  不是梁超偉,也不是金成武,甚至都不是演曹操的周潤髪(他沒演《加勒比海盜3》,就不會拒演《赤壁》),而是飾演小喬的林志琳。

  總結一句話就是,恨不能讓全世界都知道志琳姐姐演了小喬。

  你問為什麽?
  吳白鴿1984年就前往台島發展電影事業了,他背後站著的台島人脈資源,不比港島的少多少。

  而林志琳,是台島那邊最近幾年想要力捧的明星,哪怕她是模特出身。

  在參演《赤壁》之前,林志琳只不過是一個在台島小有名氣的主持人而已。

  她能成為《赤壁》女主角,背後當然是有大推手的。

  吳白鴿也一直都是“用內地資源,捧港台藝人”這個論調的支持者甚至急先鋒。

  這兩方結合在一起,實在是太正常不過了。

  只是,如果換成以前,內地的一些有心人,知道林志琳是港台圈子想要捧的新人,就不會在這個話題上多說什麽。

  就如同當年金成武被力捧,讓內地一線男演員給做配,大家也都忍了。

  可現在不一樣了,前有吳淵《你的名字》證明純內地班子也能拿到高票房,港台班子不是唯一。

  中間又有馮小剛的《集結號》再次證明,沒有大牌演員出演,依舊能拿上億票房!
  現在還有《地心引力》這個內地演員主演,再次刷新票房紀錄的華語電影出現。

  在內地電影人自己爭氣,將腰杆支撐起來了的情況下,內地娛樂報紙的主編們,當然也敢開炮了。

  憑什麽內地的影迷,就應該捧港台明星的臭腳?

  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這樣一部投資3億的大片,宣傳重點是一個台島不知名女主持人,這樣離譜的事情,內地報紙怎麽可能不狠狠吐槽?
  恰恰,這種批評的聲音,吳白鴿還沒有任何反駁的理由,只能讓他惱羞成怒。

  我不就是想要捧個新人嘛!
  我這麽大個導演,捧新人有錯?
  至於被拿來當做批評的原因?

  他吳淵不捧新人?
  那個狗屎《你的名字》,演員不是全都是新人?
  他還把劉一菲塞到《加勒比海盜3》劇組裡。

  那個時候,你們這群媒體記者怎麽不說他了?

  吳白鴿在心裡生著怒氣,他完全沒理解內地媒體們不滿的點,隻覺得這群人在無理取鬧。

  “韓國、泰國、新加坡的票房數據匯總了沒有?”將那些礙眼的報紙丟到一旁,吳白鴿帶著余氣對助理問道。

  “已經匯總了。”他的助理連忙說道:“韓國上映首周就獲得了二十萬觀影人次,是周觀影第三的電影。”

  “泰國的首周票房80萬美元,同樣闖入了周票房前三。”

  “新加坡更是登頂了周票房冠軍,獲得了130萬美元的票房。”

  獲得的票房不多,但排名成績還不錯。

  吳白鴿的臉色也好了幾分。

  就和一些影評說的那樣,《赤壁》可不是一部隻拍給華夏人看的電影,甚至他本來就是瞄準的外國市場。

  怎麽說也是在好來塢混過的導演,吳白鴿心氣還是很高的,不止想要席卷亞洲,甚至還想反攻北美呢。

  “韓國的宣傳還得加大力度,讓金成武和周潤髪去韓國上些節目,做點宣傳吧。”

  “日本那邊的上映檔期安排好了嗎?”

  “安排好了。”助理匯報道:“已經確定了《赤壁》會在11月10號日本公映,到時候劇組全員都要去參加日本首映。”

  《赤壁》最重要的海外市場就是日本了,三國這個時代,對日本人來說也是家喻戶曉的。

  不知道為啥,日本人對華夏三國時代有一種謎一樣的興趣,再加上各種三國題材的遊戲熏陶,他們對三國英雄也是如數家珍的。

  關羽、趙雲、曹操、劉備這些人,在日本的知名度,可能比日本冷門歷史時期的歷史人物還高.
  赤壁之戰的知名程度更是廣為人知。

  可以說日本市場就是《赤壁》的天然票倉。

  也是因為有日本市場,吳白鴿才敢拍投資這麽高的大片。

  他確實有些自命清高,但並不是傻子,知道純靠內地市場撐不起投資3億的電影。

  《你的名字》這樣一部原創現代校園愛情片,都能夠在日本拿下150億日元的票房,他的《赤壁》上下兩部加起來拿個200億票房不過分吧?
  現在的日元還是挺值錢的,一百日元兌6.74元,一百億日元就是6.7億人民幣,賣上200億日元,哪怕沒有國內市場,那《赤壁》也能保本了。

  (海外電影在日本的分帳到手只有30%左右。)
  可以說日本市場對《赤壁》來說,比華夏市場還要重要!
  華夏市場是怎麽都不可能讓《赤壁》回本的。

  “11月有點晚,不過也還行。”吳白鴿頷首道。
    在國內被罵就被罵吧。

  為了讓《赤壁》被世界認可,就應該剔除掉作品裡所有有門檻性的東西。

  民族特色的東西不能保留,因為外國人理解不了。

  個人的特色就更不能保留了。

  在華夏觀眾根深蒂固的觀念裡,三國演義就是永恆的經典,是不允許改編的,因此觀眾們所能夠接受的只有老版的三國,永遠也理解不了其他人的三國。

  而海外的觀眾,對《三國演義》是沒什麽概念的,一張白紙好作畫,吳白鴿相信自己這個更符合海外觀眾審美的“英雄式”電影,在海外會獲得好評價。

  這樣牆外開花,牆內就會香了。

  現在這些內地的記者們各種開炮,批評的聲音不絕,等到《赤壁》在海外取得亮眼成績後,這些人自然就會反思甚至主動承認錯誤,轉而為《赤壁》歌功頌德了。

  他可太了解現在的內地電影是個什麽情況了。

  自卑,但又極度想要被世界認可和接受,稍微在海外取得一點點成績,在國內就會被捧上神壇。

  那個毛頭小子吳淵,不就是在好來塢取得了點成就,就被國內奉為超級大導了嗎?
  吳白鴿嘴角一撇,有些不屑。

  在他看來,吳淵只不過是運氣好,接手了《加勒比海盜》這個注定會成功的商業系列片而已。

  一個好來塢常見的商業大片而已,換他來,他也能拍好,根本沒什麽值得稀奇的。

  像他這樣拍了幾十年電影,從港島到台島再到好來塢,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來的導演,才是真正有實力,經歷了時間考驗的優秀導演。

  吳淵?走了狗屎運罷了!

  光影時代,總經理辦公室。

  吳淵此時同樣也在看今天新出爐的報紙。

  不過他手頭的報紙,頭條文章卻不一樣。

  “評《地心引力》:科幻“真實感”的背後,是國家實力!”——《人民日報》

  “輿論聚焦:《地心引力》彰顯的文化自信與國家實力!”——《新華日報》

  “事實證明,華夏科幻有能力講好自己的故事!”——《光明日報》

  “《地心引力》是科幻片領域的一個突破,華夏電影人開始有信心以自己的敘事方式挑戰被好萊塢壟斷多年的科幻片。”——《華夏青年報》

  “專注於未來,而不是華夏傳統的歷史史詩——《地心引力》!”——《工人日報》

  吳淵手上的報紙,清一色的全都是官媒。

  這些官媒似乎是有默契一樣,在今天統一都寫了一篇有關於《地心引力》的社評文章。

  雖然不是頭版頭條,但能在官媒佔據半頁的版面,這在過往的華夏電影裡,是非常少見的。

  特別是最後《工人日報》的這篇社評,文章直指最近在上映的某歷史史詩大作,認為其的改編偏離了真實的歷史,將跌宕史詩拍的十分小家子氣。

  雖然沒直接點名,但只要看過這篇文章,都知道說的是《赤壁》。

  別看韓董、中影好像權利很大,是華夏電影行業的舵手,但在整個華夏體制裡,還真的排不上號。

  當《地心引力》已經與華夏航天,與宣傳華夏力量,提振民族自信心掛鉤,甚至有點要成為華夏名片的意思後,這部電影的輿論,就不再是中影能管的了。

  哪怕韓董很不想看到這種踩一捧一的行為,可一些官媒還是大肆誇讚《地心引力》,順帶借機批評《赤壁》。

  很正常,《赤壁》電影票房好不好,又不影響他們.
  反而是《赤壁》的胡亂改編,讓很多官媒的老筆杆分外不滿。

  比起讓上頭非常滿意的《地心引力》,《赤壁》是真的太不討喜了。

  這就和六老師接受不了一些《西遊記》魔改的電影一樣,官媒裡大多經歷過《老三國》熏陶的筆杆子們,也不太能接受吳白鴿版本的《赤壁》。

  看著這些誇讚吹捧《地心引力》,批評《赤壁》的文章,吳淵心情那叫一個好。

  凡事就怕對比!
  在夢中的時候,《赤壁》上映時是一個能打的對手都沒有,雖然也挨了不少罵,但也不至於到讓官媒下場的程度。

  現在有了個“好作品”的襯托,一些官媒就忍不住下場了。

  “哈哈,《赤壁》這周的日票房成績腰斬了吧?”

  “昨天的單日票房,才兩千萬?和《地心引力》差不多?”

  吳淵笑的那叫一個開心。

  《赤壁》這才上映第二周,結果票房和已經上映第四周的《地心引力》都差不多,這成績可以說是丟人丟到姥姥家了。

  雖然總票房也還是衝到了1.8億,但和他記憶中那誇張的3億多票房,已經完全不能比了!
  “確定了嗎?”吳淵突然轉頭對李曉萍問道。

  知道他問什麽的李曉萍,有些猶豫的說道:“確定了,11月10號。”

  “那我們也安排在11月10號吧!”

  “等了這麽久,他可算是定檔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