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千禧大導演》278.第275章 湊熱鬧的馮曉剛,《集結號》上
  第275章 湊熱鬧的馮曉剛,《集結號》上映!
  後世的娛樂圈,隨著大眾神經越來越敏感,明星們也越來越被拿放大鏡盯著看,大家都不敢隨便亂說話了。

  什麽采訪公開開炮、陰陽怪氣對家、大花扯頭花之類的事情,那都是不可能發生的。

  甭管互相私底下有多討厭對方,多巴不得對方死,在台面上,那都是維持一團和氣的樣子,甚至還要營銷閨蜜、兄弟情。

  至於發達的網絡社交平台,早期剛開始的時候,還是有明星在網絡上真情實感發言的。

  例如那英的“最煩裝逼的人了”之類十分接地氣的博文。

  只是後來,因為“手滑”點讚、衝動站隊之類的事情,掀起不少網絡罵戰,涼了幾個明星後,明星們社交帳號,就全都被工作室專門的宣傳工作人員接管了。

  日常除了轉發一些宣傳、廣告之外,不會有任何帶有私人感情的言論出現在網絡上,也就只會定期曬一曬美圖給粉絲當福利。

  以至於路人都大歎,內娛沒什麽活人了。

  不過2010年之前的娛樂圈,還是要比後來真實的多。

  不管是四旦雙冰互相扯頭花,還是馮曉剛、張衛平等人公開罵戰撕逼,都是常有的事情。

  各路導演、演員在作品宣傳期、上映期的時候互相開炮也是常有的事情。

  今天某男星怒斥某女星不要臉,在劇組不檢點。

  明天某大花陰陽怪氣嘲諷對家小花不紅但硬蹭。

  可以說現在的娛樂圈,對15年後的那些網絡吃瓜群眾來說,簡直就是天堂,每天都有明星撕逼可以看,而且還是正主親自下場撕逼。

  這不,吳淵也玩了一把親自下場撕逼的戲碼,前腳他這邊接受了采訪,後腳網絡上就鋪天蓋地的都是文字報道了。

  【吳雨森VS吳淵——彗星撞地球!】

  【吳淵:沒有人比我更懂好來塢!】

  【正面回應吳雨森,暑期檔強強碰撞,鹿死誰手?】

  【25億美元VS10億美元,華夏最強票房大導之爭!】

  【吳雨森調侃吳淵太年輕,吳淵暗諷吳雨森不懂好來塢,新片還未上映,火藥味已然十足!】

  【史上最強暑期檔,《赤壁》與《地心引力》誰都不服誰!】

  廣大的人民群眾,對兩個大導演之間的撕逼是喜聞樂見的。

  雖然不管是吳白鴿還是吳淵,都比較含蓄,不像馮大炮一樣,說話那麽直接。

  但就是這種暗搓搓的,話裡帶話的嘲諷罵戰,才更讓人上頭,這才是文化人嘛!

  莫名其妙的,正處於新電影宣傳期的馮曉剛,還被拉了出來鞭屍。

  大家都是導演,你看吳淵和吳白鴿,哪怕是對罵都主打一個陰陽怪氣,接受采訪時說的話如果不細品,還品不出話裡的那些嘲諷之語。

  而馮曉剛,作為圈內嘴巴最大的大噴子導演,他噴人向來都是很直接的,都是指名道姓的罵,而且一點都不不知道委婉為何物。

  “導演”在大眾印象中,還是一個比較儒雅、高端、有文化的形象。

  馮曉剛的行為無疑就顯得有些low到爆了。

  於是乎,明明是吳淵和吳白鴿之間點燃了火星子,這火卻燒到了馮曉剛的身上。

  網絡上不知道有多少網友拿著二吳之間的言語爭鋒,來調侃馮曉剛,說他就連罵人都是導演裡最低級的一種,也難怪一直不被主流圈看得起。

  這可把馮曉剛給氣壞了。

  他的《集結號》,還有三天就要上映了,他本就在頻繁的為這部電影做宣傳呢,撞槍口上的熱點,馮褲子能忍著不回應?
  看到這些評論的第二天,他就借機公開回應道:“我不知道《赤壁》和《地心引力》誰好誰壞,我也不關心這個。”

  “兩位吳導確實都很優秀,在電影方面的成就都比我強,但連罵人都要比一番高下,就有些滑稽了。”

  “我覺得做人還是要直接一點,實誠一點,陰陽怪氣的罵人有什麽意思?”

  “你都想要罵人了,還要考慮委婉,還要考慮影響,那乾脆就別罵,罵人都瞻前顧後,那這日子過得也太憋屈了吧?”

  “現在的狗仔也忒沒趣,天天就想著挖點圈內人互噴的話題來博人眼球。”

  “如果你們太閑,實在是沒什麽新聞可以寫的話,可以多關注關注即將上映的《集結號》”

  “《集結號》是我精心籌備的一部作品,這部電影八千萬的投資裡,演員的片酬隻用了不到一百萬,剩下的錢全都砸在了拍攝上,製作精良,戰爭場面宏大,故事感人肺腑。”

  “這是一部和之前所謂的內地大片都不一樣的電影,是一部真正將錢花到了鋼刃上的電影。”

  “大家與其去關注兩位吳導明年夏天才上映的電影,還是先看看眼前就要上映的《集結號》吧!”

  馮曉剛的話誇張嗎?

  還真不誇張。
    看到這篇采訪報道的吳淵,對馮褲子這個見縫插針,乘機蹭熱度的行為頗為好笑。

  經過《夜宴》的失敗後,馮曉剛確實是急需在大片領域證明自己,不然他內地商業片大導的名頭就保不住了。

  《集結號》確實是馮曉剛和華誼今年重中之重的電影項目。

  這部電影也不負眾望,成為了馮曉剛在21世紀頭十年最優秀的電影。

  八千萬的成本,只有100萬用到了片酬上。

  雖然其中有主演大多數都是華誼自己的藝人,並且一個大牌都沒有的原因,但這也確實證明了,做電影真的不是只有用大牌演員才能賣票房的。

  就衝《集結號》的主演裡一個港台大牌演員都沒有這一點,吳淵就得為馮曉剛的大膽點個讚。

  整個內娛,數的上數的大導演裡,如果吳淵不算的話,也就只有馮曉剛敢這麽幹了。

  特別是,同期還有一部完全反著來的《投名狀》襯托。

  匯集了李蓮傑、劉德樺、金成武等巨星,再加上場景搭建等大工程,製作費用高達3億人民幣的《投名狀》,上映已經快一周了。

  這部電影號稱3億投資,但三位主演合起來就拿走了2億多,李蓮傑一個人就拿了一億,創下了華語演員片酬的最高紀錄。

  所以,《投名狀》的拍攝成本和《集結號》其實差不了多少,都是不到一個億。

  作為陳可新“北上”的第一部作品,從演員、劇情到場面,《投名狀》幾乎具備了一部賣座的商業大片應該具備的所有元素,製作方對本片的前景也非常看好。

  雖然,《投名狀》上映的首周末四天,就拿下了9800萬的票房,超過之前《滿城盡帶黃金甲》創下的最好成績9600萬首周票房,但這個成績依舊沒達到製片方的預期。

  首周末不到一個億,這說明最終這部電影的內地票房最多也就2億左右了,離著成本的3億都還有一段距離,更別提賺錢了。

  陳可新再次用一部匯聚了三位港島巨星的電影,證明了國產華語大片,光是靠堆砌大牌巨星,是不可能賺到錢的。

  無數一直在關注內地電影行業的圈內、圈外人們,都將目光聚集在了馬上就要接著《投名狀》上映的《集結號》上。

  吳淵的《畫皮》雖然沒有港台巨星,可至少也有陳昆和周訊。

  倆人一個是當時內地最紅的青年男演員,一個是三金影后,《集結號》的張涵宇和鄧朝可不能與之相提並論。

  《集結號》沒有用任何一位港台大牌巨星,製作成本全花在了電影拍攝上,是國內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無巨星加盟的大片!
  這部電影能不能成功,將會直接影響到接下來各大製片方的電影製作方式。

  到底是將錢花在請巨星上,還是花在電影製作上,就看《集結號》能不能用票房證明自己了。

  馮曉剛的一篇通稿一出,立馬轉移了大眾和媒體們的視線。

  比起還有大半年才會正式開始的二吳相爭,目前正在上演的《投名狀》VS《集結號》才是真正就在眼前的大餐。

  就連吳淵,也在拍攝之余,抽空關心起了《集結號》的上映。

  12月20號,《集結號》於全國大規模上映。

  當天,吳淵也給劇組放了半天的假,在京城光影時代影城包了一個放映廳,請大家一起看了這部電影。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集結號》是一部中韓合作的電影。

  不但這部電影的製片方有一家韓國公司,而且還請了很多韓方的工作人員。

  像《集結號》的韓方執行製片人,就是曾經做過韓國電影《太極旗飄揚》監製的李治允。

  電影的特效團隊、爆破團隊,也都是來自韓方。

  《太極旗飄揚》是韓國史上最賣座的戰爭片,一共動員了1175萬觀影人次,賣了將近六千萬美元的票房。

  正因為有這位《太極旗飄揚》監製的加盟,第一次拍攝這種大型現代戰爭片的馮曉剛,才將《集結號》拍出了高水準。

  不得不承認,現在的韓國戰爭電影發展的確實要比內地更加成熟,也更加有經驗,內地是屬於學習的那一方。

  畢竟港台巴掌大的地方,也沒有拍戰爭大片的經驗來借鑒。

  當天,在和劇組全員看完了《集結號》後,上到吳淵,下到劇組普通劇務,都對這部電影讚不絕口。

  作為一部現代戰爭片,《集結號》絕對是稱得上優秀的。

  同樣是第一次拍戰爭片,同樣是跟著外國優秀同行合作和學習,馮曉剛的《集結號》,優秀程度比吳白鴿的《風語者》可強太多了。

  兩者之間差了不知道多少個陳可新!

  “這部電影的票房,肯定會超過《投名狀》的!”看完電影的李雪建,揉著通紅的眼眶感慨道。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