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千禧大導演》169.第168章 預算成本,利益動人心
  第168章 預算成本,利益動人心
  啪啪啪的在電腦上寫著劇本,吳淵也在心裡琢磨了起來。

  《地心引力》是一部IMAX 3D電影。

  也就是這部電影既使用了IMAX拍攝技術,也使用了3D立體技術。

  這就導致了這部電影的拍攝成本很高,或者說2010年後的主流科幻電影,拍攝成本都是哢哢上漲。

  光是專業的IMAX3D攝像機,要用來拍4K電影級別的,這種攝像機都是隻租不賣的。

  而光是租聘價格,以最低的四台來算,每天都需要幾十萬美元的租聘費用,拍攝一百天就需要幾千萬美元了。

  這玩意是真的貴,老謀子拍《長城》的時候,就是因為全程IMAX拍攝,這才導致成本十幾億,最終票房沒收回成本。

  原版的《地心引力》,成本1億美元,大半都花在了搭建場景及CG製作上。

  這部電影利用CG技術還原了深邃的太空,搭建了大量實景和空間站1:1模型。

  而剩下的一半錢,則花在了實際拍攝上,也就是演員片酬、劇組工作人員片酬,以及最重要的IMAX3D攝像機租聘。

  可是吳淵現在拿出這個劇本的時候,是2005年。

  就算明年才開始籌備立項拍攝,最多也就拖到2008年就上映了。

  這年頭,IMAX3D技術還早著呢。

  全世界的觀眾都在看2D特效電影,大家壓根都不知道什麽是3D電影,更別提IMAX3D了。

  減少一個IMAX的拍攝成本,《地心引力》的成本就立馬能降低一半。

  再加上如果找上航天局幫忙做實景和空間站1:1模型,這價格也絕對比人工收費高昂的美國便宜多了。

  演員片酬也一樣,國內演員的片酬和好來塢同樣不能比。

  就算做CG畫面確實價格還是很貴,但吳淵也絕對能將《地心引力》的成本控制在五千萬美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地心引力》這部電影,本身就是中小成本的科幻電影。

  是的,這部電影畫面如此震撼,卻已經是中小成本科幻片了。

  因為在IMAX3D的年代,這部電影成本才1億美元。

  而在2D電影的時代,《2012》這樣的科幻災難大片,成本就已經需要2億美元了。

  IMAX3D時代的科幻大片,不提那些超級英雄電影,就拿《盜夢空間》來舉例,拍攝成本也將近2億美元。

  與之相比,《地心引力》真的已經是很便宜的電影了,和《火星救援》一樣,都是一億美元左右製作出來的票房黑馬。

  而吳淵將其做成2D電影的話,成本會更加低廉。

  誠然,將3D電影改成2D的,會損失很多畫面效果,絕對做不到原版那般讓人震撼的畫面。

  但原版的畫面震撼,是帶給2013年的觀眾。

  2013年的觀眾已經看過《復仇者聯盟1》這樣特效拉滿的超級英雄電影了,想要讓他們震撼,確實需要更加誇張絢麗的畫面。

  但吳淵是打算在2008年給華夏甚至亞洲的觀眾帶來一部科幻電影。

  在《阿凡達》都還沒出現之前,在各種太空3DIMAX電影還沒出現之前。

  2D版本的《地心引力》,只要將太空環境,將地球這個人類家園在太空中的CG做的足夠好,已經能給大部分亞洲觀眾帶來一點太空震撼了。

  1968年的美國電影《2001太空漫遊》,被譽為神作,是科幻啟迪電影,但放到現在來看,根本不能和現在的電影特效相比。

  但一點也不妨礙這部電影是那個年代電影觀眾心中的經典,並啟迪了世界無數科幻迷,影響了他們一生。

  而對現在的華夏觀眾來說,2D版本的《地心引力》,已經足夠給他們帶來一場科幻電影洗禮了。

  因為現在的絕大多數華夏人,對“太空”的概念幾乎是空白的。

  大家知道地球是蔚藍色的,知道太陽是紅橙色的,但也就僅限於此了。

  在太空上俯瞰地球到底有多美,在華夏航空航天還處於起步階段的當下,大部分華夏人其實是茫然的。

  甚至網絡上都還在謠傳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在飛過華夏的時候,能夠看到長城呢。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是一部2D的《地心引力》,通過其本身就足夠感人且帶有哲學的故事,再加上逼真的太空CG效果,已經能夠給2008年的觀眾帶來太空震撼了。

  將記憶中《地心引力》的故事修修改改,吳淵很快就拿出了初版的劇本。

  當然,在劇本完成後,他將“天宮空間站”都籠統的替換成了“我國空間站”和“他國空間站”。

  無他,現在“天宮”確實是八字還沒一撇呢,他不應該先取名。

  完成劇本後,吳淵就第一時間聯系了韓董,將劇本發給了他一份,並且希望他能代幫忙聯系國家航天局。

  要拍好這部電影,那肯定是需要國家航天局的技術支持的。

  並且有國家航天局的支持,還能省錢!

  能省很多錢!
  這麽說吧,一些實拍需要用到的設備,國家航天局都有一比一的模擬道具。

  比如航天服,出艙航天服,神州系列飛船,國家航天局都有一比一的仿真款,一方面是用來給航天員訓練用,一方面也是方便科學家們進行各種模擬試驗。

  而這些東西,吳淵要自己造的話,會花費很多錢的。

  如果有國家航天局提供這些設備支持,那就省大錢了。

  《地心引力》雖然還沒具體做預算,但吳淵憑借經驗,也大概估算的出來,這部電影在當下,想要拍出優秀水平,最起碼也要五千萬美元,以現在的匯率,差不多是3.5億人民幣。

  他是打算這次要拉上三方投資。

  光影時代出一部分,中影出一部分,然後再找一家民營電影公司承擔一部分。

  沒辦法,這年頭拍科幻電影,回本壓力確實大,吃力不討好,而且也注定不會賺大錢,能賺一兩億就偷著樂了。

  可能辛辛苦苦拍兩年,還不如投資六千萬的《你的名字》賺的多。

  但拍這樣一部大型科幻電影,成就感簡直拉滿!
  狙擊吳白鴿是一回事,這部電影本身能給吳淵帶來的成就感又是另一回事了。

  當腦海裡出現拍這部電影的念頭後,吳淵的心就收不住了。

  翌日,對這個科幻電影計劃無比震驚的韓董,就再次將吳淵請回了中影總部。

  “吳導,你這不是在開玩笑?”這已經不知道是韓三坪第幾次對吳淵說這句話了。

  只能說吳淵確實是一個讓韓三坪難以捉摸的男人。

  “當然不是開玩笑。”吳淵淡定的捧著一杯茶小抿著,“韓董,你不是最喜歡大片了嗎?”

  “這樣的華夏科幻大片,伱不喜歡?”
    “喜歡是喜歡”韓董糾結的點了點頭:“但是這樣的科幻電影,能回本嗎?”

  “吳導,我們華夏做大片,隻指望內地市場是不行的,肯定要放眼亞洲甚至國際,才能收回成本。”

  “但對外國人而言,我們華夏的電影,吸引他們的只有古裝片、武打片這種題材。”

  “所以一謀導演做了《英雄》和《十面埋伏》,吳雨森也做了《赤壁之戰》,都是瞄準的國際市場。”

  “還有你的《畫皮》,也是指著亞洲市場的。”

  “但這科幻電影.”

  韓董話說了一半就停了下來,但吳淵也知道他下半段話想要表達什麽。

  “怎麽,韓董你作為一個華夏人,都看不起自己的科幻電影?”吳淵似笑非笑的問道。

  “不是看不起”韓董急了,“是我們以前從來沒有做過科幻電影啊,這個風險太高了。”

  “如果是換一個導演做這個劇本,確實我也會覺得風險很高。”吳淵點點頭,肯定的說道:“但我不一樣啊。”

  “韓董,我們來算一筆帳吧。”

  “你覺得內地的電影票房市場,兩年後能不能達到單片獲得三四億人民幣的票房?”

  韓三坪作為中影的掌舵人,可以說是掌握最多內地電影市場數據的人,他在心裡盤算了一下目前國內影院的擴建速度,肯定道:“應該是沒問題。”

  “那你覺得我的名頭加上國內第一部科幻大片,能不能拿到這個天花板的票房成績?”吳淵又問道。

  “好像.也有可能。”韓董眼神微亮,但隨即又說道:“這也不夠啊!”

  “這樣一部科幻大片,就算在國內拍,最起碼也要五千萬美元的成本吧?”

  “欸,別急。”吳淵淡定的說道:“我記得《英雄》和《十面埋伏》的北美版權都是買斷了發行權吧?”

  “兩部電影北美票房都大幾千萬上億,但實際上卻隻拿到了幾百萬美元的買斷費?”

  “嗯。”提起這個,韓董的臉色也很難看。

  “但我有北美發行的渠道啊!”吳淵攤了攤手,“韓董,事到如今了,我也不瞞你,我在好來塢做了一個獨立製片公司。”

  “這幾年和迪士尼還有20世紀福克斯合作還算不錯。”

  “我可以借用福克斯的渠道,在北美正常發行《地心引力》。”

  “我覺得吧,雖然北美的影迷肯定是看不上一部所謂的華夏科幻電影,但以我在北美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只要我宣傳的勤快一點。”

  “《地心引力》在北美拿三五千萬美元的票房還是有可能的吧?”

  “按照正常分成比例,製片方也能拿個一千萬美元吧?”

  “再加上我打算邀請鞏利來演女主角,張封毅來演男主角,以她倆在歐洲的知名度,再加上我這個柏林、戛納雙料獎項得主,整個歐洲三十多個國家加起來,版權賣他一千萬美元不過分吧?”

  “你看,這不就回本了嗎?”

  “再加上港島、日韓、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市場,我覺得《地心引力》做出來,賺一兩個億還是沒問題的。”

  韓董雙眼瞪大,一臉震驚:“你在好來塢有一家電影公司?”

  “還和福克斯有合作?”

  “是啊。”吳淵坦然道:“光時代,說公司名字可能你不知道,但前兩年席卷北美的R級片《宿醉》系列,韓董應該知道吧?”

  “這個系列就是我的公司做的。”

  “兩部電影北美票房加起來大幾個億美元,全球發行以及DVD發行都是交給了福克斯來做。”

  “再加上馬上我還要和福克斯合作一部奇幻喜劇電影,我們兩家正處於蜜月期呢。”

  吳淵在美國開了個電影公司的事情,已經瞞不了多久了。

  程龍雖然口風很嚴,沒有和任何華夏這邊的朋友透露過這件事,但隨著《尖峰時刻3》項目的啟動,以及後續《王牌特工》的合作。

  “吳淵X程龍”必然要成為這兩個項目的宣傳重心,吳淵和光時代這家幕後製作公司的關系,也很難再隱瞞下去。

  那倒不如現在就和韓董說清楚,還能多給他點信心。

  吳淵是真掌握了華語片登陸北美的鑰匙。

  其他華語電影,哪怕是後來李桉回內地拍的《色戒》,想要在北美上映,那都只能賣斷發行權,想要談正常的分成是不可能的。

  吳淵卻可以。

  因為他的光時代能給福克斯帶來不菲的利益,有利益驅使,吳淵要求福克斯幫忙做一部他自己拍的電影的北美發行,福克斯是會答應的。

  不說《地心引力》了,《愛》這部電影,福克斯就在積極和光時代談北美發行上映的事情呢。

  你換成國內的其他導演,就算拿了戛納、柏林、威尼斯,好來塢六大也不可能上來主動和你談發行,最多就是談買斷。

  就像當年吳淵《彗星來的那一夜》兩百萬賣給福克斯探照燈一樣。

  好來塢就是這麽現實的一個地方,你能給六大帶來利益,特別是長遠的利益,那六大就會很好說話,也很樂於助人。

  反正按照北美的發行制度規定,承擔發行業務的公司,每年都有發行要求的,最低必須要發行XX部電影。

  每年六大自己都會將一些充數的臭魚爛蝦在垃圾月發行上映,以湊夠要求的年發行電影數量。

  那多幫吳淵發行一部華語電影,也不是什麽很難的事情。

  前提是大家是好朋友,是有利益關系的合作夥伴。

  “吳導,你不是在開玩笑吧?”韓董再次問出了這句話。

  吳淵滿臉黑線,“韓董,誰有這閑工夫開玩笑啊?”

  “那行。”韓董狠狠的點點頭!
  以吳淵目前在歐洲、北美的名氣和影響力,以及已經打下的日韓基本盤,和國內一年高過一年的票房大盤。

  他做一部五千萬美元成本的科幻大片,確實有搞頭!
  而且作為國企掌舵人,韓董深知,現在的華夏非常需要《地心引力》這樣的近現實的科幻電影!

  “我這就幫你聯系航天局!”韓董興奮的說道。

   如果這還不理解為什麽要做《地心引力》,覺得一定虧的話,我也沒話講了。

    不要用2022年的眼光看2006年,這是17年前,《地心引力》只需要做成2D特效CG電影,就足夠給亞洲觀眾帶來太空震撼了。

    2006年之前,上一部太空科幻電影,都是九十年代的事情了
    《地心引力》成本高是IMAX3D的費用高啊,這部電影一共三個半演員,外景全CG,真不是大成本的電影
    用現在的眼光看,《地心引力》如果不是IMAX3D,畫面就沒意思了。

    但在2006年,沒有《阿凡達》和《2012》之前,《地心引力》哪怕做成2D電影,也足夠震撼觀眾了,因為那個時候的人,真沒看過這樣逼真的太空啊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