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千禧大導演》第61章 華夏軍團 (求追讀!!)
  第61章 華夏軍團 (求追讀!!)

  和韓董確定了赴柏林的行程安排後,吳淵就告別離開了中影,準備回家收拾點行李。

  剛到家,還沒喘兩口氣呢,吳淵的電話就開始響個不停了。

  最先打來的是張國榕。

  “吳導,我們的電影真入圍柏林了?”

  “這還能有假的?”吳淵好笑的回應道。

  “我還沒去過柏林電影節呢!”張國榕語氣中充滿了喜色。

  歐洲三大電影節裡,他就隻去過戛納電影節,當年《霸王別姬》提名了最佳電影和最佳男主角,最終拿下了金棕櫚。

  “張生,我當時就和你說過,這部電影只要我們好好拍,我肯定帶你去歐洲的,而且還有可能給你帶來一座影帝獎杯。”

  吳淵同樣笑呵呵的說道:“我從來不騙人的。”

  “哈哈,吳導的話我肯定是相信的。”張國榕十分認同的附和道。

  “嗯。”吳淵點點頭:“2月4號我們就要出發去柏林了,接下來半個月的時間都空出來。”

  “對了,趕緊去定禮服吧,作為我們劇組的男主角,這次柏林亮相伱可得好好打扮一番。”

  “沒問題!”張國榕拍著胸口保證道:“《偷心》這邊的籌備工作我已經暫時停下了,LV那邊我也聯系過了,他們到時候會有專門的造型師帶著禮服到柏林給我做妝造!”

  砸吧砸吧嘴,吳淵有點羨慕,他這個好來塢“大”導演都沒頂奢品牌提供禮服,還需要自己花錢買呢。

  “行,那就先這樣,之後京城見。”

  掛斷電話,吳淵又挨個給《入殮師》劇組的其他演員都打了個通知電影,從陳虹、李雪建再到吳彥淑老師,就連只能算是小配角的孫莉也通知上了。

  反正翰董說了,主要演員都帶上嘛!
  吳淵也再次感受到了,這年頭國內電影圈對歐洲電影節有多看重。

  還兩年就要退休了的吳彥淑老師,在聽說能去柏林參加柏林電影節,都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下來,絲毫不懼長途航班的不適。

  孫莉和李雪建更是興奮的都有些口不擇言了。

  哪怕是老公拿過金棕櫚的陳虹,聽聞自己可以以女主角的身份前往柏林國際電影節,也欣喜的很,甚至吳淵都在電話裡依稀聽到了凱戈導演的笑聲!

  通知完劇組的演員後,吳淵的手機也依舊沒停下過,一整個下午都在接朋友的恭喜電話,陳昆、曾梨、秦海露他們第一時間都打電話賀喜了。

  就連隻交換過聯系方式的國際章都打來了電話,程龍大哥也禮貌性的發了恭喜短信。

  一整天的時間,他都忙著回復和感謝這些親朋好友們
  幾天后,2月4號。

  吳淵帶著匯聚齊的《入殮師》劇組一行人,前往京城國際機場,準備飛往柏林。

  同行的除了劇組演員外,還有陳源這位製片人,以及兩位專門聘請的翻譯人員。

  感慨著待遇確實不一樣了的吳淵,一進機場VIP休息室的門,就見到了其他同樣要前往柏林展映的華夏電影劇組。

  “喲呵,吳導,久仰大名啊,可算是見到你了。”

  笑成個菊花臉的馮曉剛,一看到《入殮師》劇組進來,立馬就熱情的迎了上來,與吳淵擁抱了一下。

  一邊抱,他一邊還說道:“吳導,你是不知道啊,韓董這兩年天天就在我耳旁念叨你,都把你誇到天邊去了。”

  “不過你確實厲害,你們科班出身的導演這麽會拍電影嗎?”

  “拍部小成本電影版權能賣幾百萬美元,去美國一拍就是2億美元票房,現在拍部文藝片,也入圍了柏林,真是少年天才啊!”

  馮褲子是真的嫉妒,快嫉妒瘋了。

  難道上過大學的差距就這麽大?
  內地四大導演裡,就馮曉剛沒上過藝術學院,甚至他連大學都沒上過。

  這也是很多老頭子看不上馮褲子的原因之一。

  以前他倒是不把自己沒上過大學當回事,他不在乎。

  沒在專業院校學習過,那不也還是拍出了內地票房冠軍的電影嘛!
    但這次的柏林之行,可確實是打擊到他了。

  許安華並不是內地導演,《男人四十》是港島電影,所以並不從京城出發。

  剩下的四位導演現在都在這休息室裡,結果吳淵和張藝謀、李欣全是電影學院出身,就他馮曉剛連大學都沒上過。

  而且吳淵都還沒畢業呢,這就已經在藝術成就上超過馮小剛了,馮小剛至今沒有入圍過歐洲三大。

  如果算上《朱諾》的電影票房,那他在票房上甚至可以吊打所有內地導演.
  藝術成就上比不過,票房也拿不出手,馮曉剛面對吳淵,這是真有那麽一點自卑的感覺了,連帶著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應該報個電影學院的研修班再回爐學一學.
  “哪裡哪裡,馮導拍的賀歲電影也都很不錯啊,票房也都賣得很好。”吳淵笑著回應,他自然不會沒事去貶低馮曉剛。

  事實上他也確實不像第五代導演那樣,總看不起馮曉剛。

  如果沒有馮曉剛,華語電影的商業片時代可能會晚來十年。

  沒有馮曉剛的《甲方乙方》開啟內地商業片時代,給予市場信心,就不會有張一謀導演的《英雄》開啟了大片時代!

  要知道,90年代的時候,人民群眾對於看電影的熱情降至了冰點。

  首先因為上頭政策的變動,讓主旋律電影成為了主流。

  可那會兒的主旋律電影,基本還是早期紅色電影的套路,和同時期的外國電影相比,簡直差了三個時代。

  在當時只能總結出一個詞,難看。

  而藝術電影方面,也遇到了最嚴苛的時期,剛開始嶄露頭角的第六代導演們,每天都在不過審和禁導的邊緣試探,也不在乎內地市場,全靠大量海外發行來收回成本。

  盡管在1998年《泰坦尼克號》上映的時候,短暫出現了內地影迷觀影熱,但這只是曇花一現而已,反而讓內地觀眾更不願意進電影院看國產片了。

  這個時候是馮曉剛的出現,改變了內地電影環境。

  他前期的商業電影雖然和情景喜劇差不了多少,但卻將內地觀眾重新吸引進了電影院,重燃了內地觀眾的觀影熱情。

  是他培養出了第一批內地商業片觀眾,是他將“電影”從曲高和寡的藝術層面,拉低到了普通人都能接受和喜愛的娛樂層面!

  百多年之後,馮曉剛是可以被寫入內地電影史的導演!
  “馮導的《大腕》和我撞題材了,主題都是喪葬哈,就是你這部是喜劇片。”

  “哈哈,我這就是拍個逗樂子的諷刺喜劇,和你可不能比。”

  “哪裡哪裡.”

  和馮曉剛打了幾句哈哈,聊了聊對方的電影后,吳淵就將目光看向了一直安安靜靜坐在休息室角落的張一謀導演。

  “一謀導演,初次見面,我是電影學院98級的吳淵。”

  “你好你好,我看過你的電影,那部《彗星來的那一夜》,拍的很有意思。”

  吳淵刻意忽略了張一謀旁邊坐著的張衛平,熱情的與張一謀導演聊了起來。

  一謀導演的性格比較靦腆內向,說話也都是輕輕緩緩的,身上帶有一種非常非常質樸的氣質,和他聊天很舒服。

  兩人都在電影學院上過學,再加上一謀導演雖然性格靦腆,但是也挺好說話的,特別是聊到電影方面的東西,他的話匣子就會被打開。

  有心和張一謀導演多接觸的吳淵,很快就和他聊在了一起,李欣和馮曉剛也湊了上來,時不時的插幾句嘴。

  他們的話題主要圍繞著《英雄》這部電影展開,對於國內第一部商業大片,沒有導演不好奇的。

  張一謀導演也順勢邀請吳淵到時候參加《英雄》的首映禮。

  這種見證“劃時代”事件的機會,吳淵怎麽會錯過,當場就爽快的答應了下來。

  導演有導演的圈子,演員們自然也有演員的圈子。

  四個電影劇組的演員互相之間或多或少都認識或者熟悉,他們也在休息室裡各自閑聊了起來。

  大家一邊聊著天,一邊等待著航班起飛。

   急需兄弟們追讀支援,差了200追讀沒PK上三江,下周是最後一次機會,大家在下周四之前,盡量每天都追讀一下吧,ORZ跪謝!!!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