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千禧大導演》第81章 凱戈小課堂開課啦!
  第81章 凱戈小課堂開課啦!

  2002年,12月14號。

  中午12點,莊嚴的人民大會堂外,人聲鼎沸。

  數量超過千人的中外記者媒體,特別邀請來觀影的特邀觀眾,幾乎將人民大會堂外的廣場塞的滿滿當當。

  各種用三腳架架起來的長槍短炮上,閃光點閃爍個不停。

  有趣的是,現場的每一位記者,都是穿著一身正裝,包括攝影師都西裝革履的。

  張衛平的要求還真被嚴格遵守了。

  人民大會堂外,一片熱鬧擁擠的景象,每個人臉上都流露出期待的神色,畢竟這是國內第一部大片的首映!

  新畫面旗下的工作人員,正嚴格的進行入場檢查,每一個要入場的嘉賓和記者,都必須接受堪比安檢的查驗,不允許任何電子設備,錄製設備帶入!

  就連記者們,一會入場的時候,也得先把錄像機、照相機等設備寄存在工作人員手中,等到觀影結束後的記者會采訪環節,才能重新領取設備進行采訪。

  之所以這麽嚴格要求,主要還是為了防止盜版流出。

  之前為了滿足奧斯卡參評的條件,《英雄》早在深圳就先讓觀眾率先飽了一番眼福。

  結果,就有人利用一些不法手段,將《英雄》的內容盜錄走了,並且引發了小規模的盜版傳播。

  所以,防止不法分子乘這次首映之機進行盜版活動,文化部門專門制定了非常繁瑣的種種防范措施,生怕再出電影還沒上映,盜版就流出的醜聞。

  當然,這也讓記者們普遍感覺這次《英雄》首映的架子可真不小。

  以往的電影首映式請柬都是主辦方快遞、郵寄或是當場發給記者,但是這次首映,為了確定一人一證,記者們得親自前往主辦方公司領取請柬,讓記者們“無冕之王”的威風一掃而落。

  這會首映入場的時候,又要求記者們提前一個小時進行存包、安檢、檢查、存放攝影設備等一系列繁瑣手續,提前入場等著。

  這更讓記者們不爽了,很多記者都在心裡想著,一會觀影后的記者會上,他們絕對要讓《英雄》劇組感受到“無冕之王”的威力,提問怎麽尖銳怎麽來!
  前場記者和特邀觀眾在有序經過檢查入場。

  而在人民大會堂內,《英雄》的放映廳裡,一群提前到場的嘉賓們,已經匯聚一堂,正在互相交際聊天。

  同樣穿了一身正裝的吳淵,也混跡在其中。

  他是凌晨五六點的時候才到京城的,稍微修整了幾個小時後,他就跟韓董一起結伴來了人民大會堂,從另一個門進了內場。

  有這種待遇的不只吳淵和韓董。

  除了《英雄》劇組外,薑紋、陳凱戈、馮曉剛等幾位國內一線大導,文化部方面的領導,中影和新畫面方面的負責人也都在其中。

  這些人很快就劃分好圈子,各自交流起來了。

  吳淵就和薑紋、陳凱戈、馮曉剛幾位導演湊在了一起。

  “吳導,這回終於見到真人了,我夫人拍完你的《入殮師》後,回家可是把你一頓好誇啊!”

  凱戈導演笑眯眯的看著吳淵,十分親切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雖然《入殮師》沒為陳虹帶來什麽藝術獎項,但凱戈導演向來看重的不是這個,他是真欣賞吳淵本人!

  “你的《入殮師》拍的確實很好,電影溫情感十足,難怪能拿柏林最佳導演。”

  凱戈導演砸吧了下嘴,似乎在回味《入殮師》的內容,然後便有些遺憾的說道:“就是伱在鏡頭美學方面還有些不足之處。”

  “電影溫情感是有了,但鏡頭的使用都比較克制和樸實,其實可以更大膽一點的,比如張國榕在雪山下吹嗩呐的那場戲,如果讓我來拍的話,我會多架幾個機位,再增加一個俯瞰的鏡頭。”
    “色彩上,也應該做些設計,雪山是白色的,張國榕如果能穿一身紅色衣服的話,畫面會更加有衝擊感!”

  “或者在嗩呐上系一條紅絲帶,在吹奏的時候,紅絲帶隨風飄舞也不錯!”

  吳淵認真的聆聽著,時不時的嚴肅點點頭。

  他並不是在做戲,鏡頭美學這一塊,確實是吳淵的短板之一。

  他畢竟在夢中主攻的還是商業片領域,這也是21世紀華語電影的主要發展方向。

  這麽說吧,論電影美學,色彩美學這一塊,國內第七代導演全部綁在一起,可能都沒陳凱戈、墨鏡王、張一謀任何一個人強。

  甚至就連薑紋都比不過!

  人家薑紋拍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太陽照常升起》裡,鏡頭美學也玩得非常溜!
  可是商業片不看重這個,商業片更看重電影情節的衝突性、戲劇性,看重商業價值,以及特效的運用。

  吳淵在電影特效鏡頭拍攝這方面,就挺擅長的,讓他來玩特效,他敢自信的說,絕對比現在的幾大導演都強。

  所以他拍《加勒比海盜》一點壓力都沒有。

  哪怕這部電影要運用大量特效鏡頭,一半的戲都要在攝影棚裡拍,他也能很好的完成拍攝任務,對綠幕、小綠人、動捕設備啥的熟悉的很!
  要是換凱戈導演來拍《加勒比海盜》,那他肯定是拍不來的。

  同樣,全靠實拍鏡頭來實現的鏡頭美學,吳淵的水平也就停留在一般導演的程度,遠遠比不上凱戈導演的水平。

  所以他在選片的時候,也刻意避開了一些需要大量空鏡頭、意象美、色彩美學和畫面衝擊的電影,主攻靠劇情取勝的電影。

  比如《彗星來的那一夜》,比如《入殮師》,這些都是劇本好的電影,而不是畫面有多唯美,多經典,多有意象性的電影。

  像凱戈導演的《霸王別姬》《無極》《妖貓傳》都運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類意象、人造事物類意象、顏色類意象及聲音類意象等藝術美學。

  這是吳淵拍馬都趕不上的。

  有句話說的好,無論誰演凱戈導演的戲,都能顏值自動提升一個檔次。

  《妖貓傳》裡的楊貴妃,離開了凱戈導演的鏡頭,那就再沒有那種驚心動魄的美感了,在其他導演的鏡頭下甚至有些難看,不上鏡。

  這都要歸功於凱戈導演那頂尖的鏡頭掌握能力。

  也難怪有很多人都說,凱戈導演比起導演,更像是一位頂尖的電影攝像師.
  吳淵不想去分辨凱戈導演到底是導演還是攝影師,他隻想從凱戈導演身上多學點長處和優點。

  而凱戈導演也樂於給這位他欣賞的青年導演傳授知識。

  兩人一個願意學,一個願意教,聊天氛圍那叫一個和諧暢快。

  一旁被禁導五年的薑紋,聽著聽著也頗有興趣的加入到了討論之中。

  在電影美學這塊,他也有很多東西可以聊。

  相比之下,馮導就比較尷尬了。

  至少現階段的馮導,肚子裡其實沒太多乾貨的。

  他的電影也就停留在大號情景喜劇的水平,鏡頭也毫無藝術價值.
  聽著兩位北電,一位中戲的導演大談電影美學、鏡頭語言,馮導想插嘴也插不進去.
  直接走人吧,其他圈子和他更不沾邊
  他也隻好陪著笑默默站在一旁,豎起耳朵認真聽三人的討論。

  馮導也有一顆拍藝術電影的心,這也是他學習的一個好機會!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