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從學霸開始邁向星辰大海》第117章 我的眼界已經完全不同了
  第117章 我的眼界已經完全不同了

  根據這種物質種種基本測試的表現,讓寧晨很快意識到,這些性質與寧晨之前模型中的預測有著很大的出入。

  但不管怎樣,能夠第一次合成這種“鉀-鐵-硒”的新型鐵基物質,總歸算是一項不錯的成果。

  接下來,寧晨將這項成果告訴了徐洲,徐洲聽完也是顯得非常的興奮。

  “寧晨,你到底是怎麽合成這種物質的?”

  這種物質的分子式是K2Fe4Se5,徐洲知道,這是一種材料界之前從未人工合成過的物質。

  拋開這種物質的各種性質不談,僅僅是成功合成這種新物質,就足夠發表一篇SCI了。

  “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把各種高純度的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放在一起混合,然後再固相燒結就可以了。”

  這種方法便是所謂的“燒結法”,在材料的合成領域中,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方法。

  當然,這種方法看上去似乎真的很簡單,在實際操作中,卻有很多的細節存在。

  比如說,起始原料要如何進行配比,原料的研磨程度要控制如何控制,燒結過程中的溫度和壓強要控制在多少等等。

  但凡其中的一個細節沒有掌握好,最終就很難合成理想中的物質。

  寧晨也是經歷了上百次的失敗,才逐漸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的技巧和方法。

  徐洲仔細的查看了寧晨對這種新型材料的測量數據,眉頭也不經意的皺了起來。

  “寧晨,接下來你就要準備對這種材料,進行超導性質的測量了吧?”徐洲問道。

  因為超導體的超導臨界溫度都非常的低,超導體的測量工作往往要用到液氦、液氮之類的製冷劑。

  相比於其他性質的測量,超導性質的測量要複雜很多。

  “徐老師,這種物質大概率並不是超導體。”

  寧晨說這話的時候非常的冷靜,好像對這個結果早就知曉了一般。

  見寧晨這麽說,徐洲也點點頭道:

  “嗯,我也是這麽覺得的。從現在測量的各項性質來看,這種物質是超導體的概率確實非常的低。”

  其實徐洲剛剛就得出了這個結論,只是因為寧晨剛剛完成了這種物質的合成,徐洲並不想往寧晨身上澆冷水。

  不過見寧晨自己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徐洲也便沒有這麽多的擔心了。

  “徐老師,根據我們現在得到的這種物質的性質,可以判斷出每五個鐵原子位中,就存在一個空位,而這個空位存在於其他四個鐵原子的中心。由此,我們可以計算出它的複合磁矩……”

  寧晨一邊說著,一邊在草稿紙上寫著整個計算的過程。

  “最後我們計算出它的能隙大約為300meV,由此我們可以判斷,這種物質是一個絕緣體,即使在絕對零度附近,大概率是沒有超導的性質的。”

  雖說在理論上,絕緣體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中也可能有超導的性質,但這種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而在這種物質與寧晨之前構造的、可能出現超導性質的模型並不相同,這才讓寧晨和徐洲做出了這樣的結論。

  “沒關系,寧晨,不管這種物質是不是超導體,能夠把它給合出來,就已經非常厲害了。而且我建議你最好還是再測一下,萬一能測出什麽意料之外的性質呢?”

  “嗯,徐老師,我肯定會去測一下的。”寧晨點頭道。

  寧晨倒不會真的期待,這種極小概率的事件會出現,但繼續完成這些測量工作,也能夠保證整個實驗過程中的完整性。

  接下來的時間裡,寧晨來到了測量中心,完成了對這種物質的超導性質測量。

  不出所料的是,這種物質在低溫下並沒有表現出任何超導體的性質。

  更確切的說,它甚至是一種反鐵磁絕緣體,與超導體的性質完全背道而馳。

  回去之後,寧晨將測量結果告訴徐洲,徐洲倒是有了一些新的發現。

  “不錯啊!這種特殊的磁結構是非常與眾不同的。怎麽樣,要不要考慮先拿這個成果寫篇論文?搞不好還能發一篇二區,甚至是一區呢!”
    要是之前的寧晨,被徐洲這麽鼓動,說不定就真的停下實驗寫論文去了。

  畢竟一篇一區二區的成果,對於大部分人研究者來說,都算是一個不錯的成果了。

  只是,在有了發一篇《Nature》、三篇《米國數學會雜志》,並拿到西蒙斯學者獎之後的經歷,寧晨的眼界也在悄然之間發生了變化。

  “徐老師,就不急著寫論文了吧。我先看看後續能把這個課題做到什麽程度,然後再決定論文該怎麽寫,是否要分開發。”

  盲目的對成果進行拆分,有可能會影響到整個成果的價值。

  另外,寧晨的實驗課題可是超導和超導材料,要是最後拿磁結構作為主題發論文,寧晨自己都會覺得哭笑不得。

  經歷了這一次的波折,寧晨沒有馬上繼續進行實驗,而是分析著目前得到的所有實驗數據和實驗現象,認真的分析其中的原因。

  仔細思考過後,寧晨也想明白了其中的問題所在。

  “沒有合成超導體的原因,就是因為這裡存在的這個鐵原子空位啊。看來我在元素配比的上面,還是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在之前的實驗之中,由於在物質合成上出現了大量的失敗,讓寧晨迫切的渴望能夠成功的合成出一種新型鐵基體系的物質。

  這讓寧晨逐漸開始根據實驗現象調整元素的配比,而不是根據之前建立的模型來進行調整。

  “如果想要真正的合成出一種超導體,還需要把這個鐵原子的空位給補上。”

  想要達成這個目的,方法聽起來也非常的簡單,那就是增加鐵元素的配比。

  當然,實際操作起來,涉及到的問題就太多太多了。

  ……

  在對物質模型進行改進之後,寧晨重新調整了各個元素的配比,並繼續了自己的實驗。

  接下來的實驗依然沒有那麽順利,但寧晨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即便之後再失敗上百、上千次,寧晨也會堅定的繼續向前探索。

  時間不知不覺便進入到了5月,臨近畢業季,盛州大學本科生的畢業答辯也即將開始。

  因為特殊的身份,寧晨並沒有參加之前的畢業設計、開題答辯、中期答辯等等,但最後的正式答辯還是要參加的。

  畢竟這是拿到本科學位證和畢業證的最後一關,寧晨對於答辯的事情還是比較重視的,便暫時停下了手中的實驗,進行著答辯前的各項準備事宜。

  這一次,寧晨需要同時參加數學和材料兩個專業的答辯,當然寧晨在這兩個領域都有很多成果,只是在選擇用哪個成果進行答辯的時候,寧晨還是猶豫了一會兒。

  “哎,數學還是用Sine-Gordon方程的那篇論文吧,要是拿出證明秋成同猜想的那三篇論文,就有些殺雞用牛刀的意思了。”

  畢竟只是一個本科畢業答辯而已,直接拿出《米國數學會雜志》的論文,估計評審老師可能都不知道該問什麽問題了。

  至於材料專業的答辯,寧晨想了想,也沒有選擇自己發在《Nature》上面的那篇論文。

  僅僅拿出自己對於多孔納米矽粒子的研究成果,就足以圓滿的完成畢業答辯了。

  接下來的時間裡,寧晨做完了兩個成果的答辯PPT,並對答辯時的流程進行了一下演練。

  畢竟答辯是有時間限制的,時間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長。

  要是不做任何準備直接就上去講的話,寧晨雖然也可以講得很好,但如果不小心沒有控制好時間,評審老師的評分工作也會很難做的。

  5月底,本科生畢業答辯開始了。

  寧晨先參加的,是數學專業的答辯。

  寧晨這個大二的本科生,跟著一群大四的學長、學姐們,一起來到教室準備進行答辯。

  雖然寧晨是整個教室裡年齡最小的,但並沒有任何一個人會覺得,寧晨真的是他們的學弟。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